试析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与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时间:2024-04-26 07:41:42 5A范文网 浏览: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论文摘要]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语言与丈化的关系密切。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既要注重语言知识教学和语言技能培养,又要进行文化教学,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文章首先介绍文化和文化意识的定义以及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然后着重探讨文化教学的内容和目标以及培养跨文化意识的途径和方法等。
  [关键词]英语教学  文化教学  跨文化意识  方法
  在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地涉及到英语国家的文化,任何语言都不能脱离文化观念或文化背景而独立存在。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和双方文化上的差异,人们在使用不同语言进行交际时,自然而然地会以母语文化的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和风俗习惯等指导自己的言语交际行为,结果导致交际障碍和交际失误。我们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并实现跨文化交际(Cross—culturalCommu—nication),即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因此,英语教学必须涉及文化内容,包括词汇的文化标记、语用习惯、语篇意识以及跨文化交际的意识等。在英语教学中,学生不仅应该学习英语语言本身,而且应该培养和提高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文化与跨文化意识
  关于文化的定义问题长期以来众说纷纭,各持己见,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有学者根据文化的结构和范畴把文化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文化。广义的文化被称为“大写C文化”(Cul—turewithabigC),指的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等,具体指交通工具、服饰、生活制度、社会制度、思维方式、宗教信仰、文学和哲学等;狭义的文化被称为“小写c文化”(Culturewithasmallc),指人们普遍的社会习惯,包括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生活方式、行为规范和价值观等。
  20世纪50年代,美国人类学家克罗伯和克拉克洪(Kroeber&Kluckhohn)对文化的定义是历史上创造的所有的生活样式,包括显性的和隐性的,合理的、不合理的以及谈不上是合理或不合理的一切,它们在某一时期作为人们行为的潜在指南而存在。戴维斯(Davis)认为,文化就像冰山一样,只有一小部分,即所谓的客观文化(ObjectiveCulture)是我们能看得见的,如历史、文学和风俗习惯等;绝大部分,即所谓的主观文化(SubjectiveCulture)是不易观察的,如情感、态度等。她还认为,普遍被人们接受的文化的定义是具有认同性的一个人类群体内部世代共享、学习和相传的信仰、风俗习惯、价值观、行为方式、惯例以及交际模式的总和。
  跨文化意识就是对异国文化与本国文化的异同的敏感度以及在使用外语时根据目标语(TargetLanguage)(如英语)文化来调整自己的语言理解和语言产出的自觉性。也就是说,学生在学外语过程中应注意以某种外语为母语的人如何使用该语言,如他们谈论什么、怎样谈、他们使用什么样的交际手段、他们使用的语言形式和交际方式包含什么样的社会文化信息等。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二、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首先,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语言既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语言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语言系统是文化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也就是说,文化不等于语言,文化大于语言。然而,文化大系统不可能独立存在于语言系统之外,语言系统本身是构成文化大系统的要素之一,而且文化大系统的其他要素都必须由语言来传达。作为文化一部分的语言和作为文化传播媒介的语言所具有的双重性,确定了语言与文化的不可分割性。
  其次,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是一种传播媒介或者交际工具,作为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能够承载各种信息;语言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本身就有着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词汇是语言的基本要素,也是语言系统赖以存在的支柱,因此文化差异在词汇层次体现得最为突出、最为广泛。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文化中会产生不同的联想意义(AssociativeMeaning),如“红色(red)”在中国文化中表示喜庆、欢快、热闹;而在英语国家则是表示愤怒、气愤的意思。“龙(dragon)”在中国文化中是一种能兴云降雨的神兽或神异动物,是封建时代帝王的象征,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但是,在英语国家中,“龙”却被看做是能喷火的可怕的怪物,代表邪恶的力量或势力。

  文化差异在习语(Idiom)中体现得更为突出。骆世平认为,习语的形成与语言所属的民族文化是紧密相连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化是产生习语的温床。每个民族都有其自身的民族文化,这就是各民族在生产劳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风格与传统,其中包含着历史、语言、风俗、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婚姻习俗等。习语是经过人们长期使用、千锤百炼而成的语言形式,它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因此习语比词汇更富于文化内涵。习语产生与文化,反过来,习语又反映文化的各个方面。英国人早期的生活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海洋,所以创造了所谓的“海洋文化”,英语中有不少习语源于海上的生活。
  再次,语言与文化相互作用。语言与文化的相互作用体现为语言承载文化,文化制约语言。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认识和理解语言与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一方面,思维方式是一种文化现象。语言是思维最有效的工具,思维活动需要借助语言来进行,思维的结果也要用语言来表达思维和语言存在密切的关系。不同民族所生活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有所不同,各民族的思维方式就有各自的特点,思维方式存在的差异肯定会对语言产生极大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句子结构、语篇结构、表达方式、逻辑顺序等方面。语言与思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另一方面,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促进语言的发展和演变。作为文化传播的工具,语言对文化的传播和渗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文化的传播也促进了语言的发展和演变,如英语的词汇非常丰富,主要原因包括在不同历史时期英国受到外来势力的入侵和征服,外来文化和语言对英语产生深刻影响,英语在其传播过程中也吸收或借用了许多不同语言的很多词汇。
  三、文化教学的内容和目标
  1.文化教学的内容。文化教学是指对学生进行跨文化(本国文化和外国文化)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获得丰富的跨文化知识,养成尊重、宽容、平等、开放的跨文化心态和客观、无偏见的跨文化观念与世界意识,并形成有效的跨文化交往、理解、比较参照、舍弃、合作、传播的能力。文化教学的内容非常广泛,涉及方方面面。
  斯特恩(Stem)认为,文化教学应该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即地理知识(目的与国家的地理环境、生活条件等)、个人生活方式(生活方式、思想、价值观等)、人民与社会(目的与国家的政治、宗教信仰、种族等)、历史知识(英、美等国历史)、各种制度(政府体制、教育体制、社会福利、经济制度、军事、政治团体、新闻媒体等)以及艺术、音乐、文学及其他成就文化。
  束定芳等对国内文化教学研究进行的综述表明,国内有学者将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内容概括为三种,即语构文化、语意文化和语用文化;有的把基础外语教育阶段的文化教学内容分为文化行为项目和文化心理项目两大类;有的把文化教学内容分为词语文化和话语文化两大类。
  胡文仲认为,文化教学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即语言交际、非语言交际、交际习俗与礼仪、社会结构与人际关系、价值观念。就语言交际而言,它包括词汇、习语、语法和语篇四个内容。词汇是最活跃的成分,也是文化信息最大的成分,因为一个民族所特有的社会组织结构、生活方式、物质环境和精神世界等往往通过它特有的词汇表现出来。
  习语包括成语、谚语、格言、警句和俗语等,属于固定的套语、预制语块或者程式化语言,使用时一般不能随意改动,如walktheplank(被迫辞职),cakesandale(吃喝玩乐),meetolle’swaterloo(遭受惨败),trickortreat(不请吃就捣蛋),halfaloafisbetterthannobread(聊胜于无),barkupthewrongtree(攻错目标),setafoxtokeepone’Sgeese(引狼入室),layone’scardsonthetable(摊牌)和makeascene(大吵大闹)。习语一般来自于一个民族特有的地理环境、宗教信仰、神话传说、文学作品、历史事件、趣闻轶事、风俗习惯、职业、体育运动、人名和地名等,经过长期使用固定下来并传播开来,蕴涵和积淀了深厚的民族特色文化。语法方面,如语言句子结构上的差异往往会给语言教学、学习造成困难,也会给翻译、写作以及跨文化交际带来麻烦。语篇方面,美国学者卡普兰(Kaplan)于20世纪60年代研究了外籍学生用英语写的作文,分析比较作文的结构和行文方式。研究发现,典型的英语作文行文方式是“直线型”,而母语是东方语言的学生采用的行文方式是“螺旋形”等。他认为,不同的书面语篇模式反映了不同的文化思维模式,英语作文的语篇差异是学生母语文化思维模式的负迁移造成的。

  2.文化教学的目标。我们认为,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实施文化教学,应重视介绍和学习英语国家的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帮助学生形成和建立“文化语言观”。所谓“文化语言观”就是从文化的角度认知和学习语言,不是把语言看做独立于文化系统之外的语符系统,而是把语言系统视为文化大系统的要素之一,而且是构成文化大系统其他要素赖以存在的基础。学习语言或者外语,必须学习文化,反之亦然。这一文化语言观要求外语学习者在学习外语语言内部规则的同时,大量接触所学语种的文化,而且应该培养一种强烈的文化习得意识(ConsciousnessofCultureAcquisition),掌握语言能力(Linguis—ticCompetence),文化能力(CulturlaCompetence)。
  四、培养英语跨文化意识的途径和方法
  1.围绕教学内容介绍相关文化背景知识。英语课堂教学是以语言教学为基础的,文化知识的讲解或介绍必须围绕教学内容展开,文化教学不能与语言知识的学习和语言技能的培养相脱节,要把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有机地结合或糅合在一起。如在语言知识或语言点的讲授过程中,可以融入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分析和讲述与课文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在平时的备课过程中,教师需要主动搜集课文涉及的相关资料,如作者的生平、相关的图片和网站等。
  2.适当利用直观形象的手段进行文化教学。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利用图书、海报、展览、古文物、照片、邮票、明信片和报刊等各种各样的物品介绍英语国家的文化,学生能直观地了解比较抽象难懂的文化知识,也能增加学习的兴趣。
  为了使学生感受英语国家文化,理解其真正含义,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适当利用多媒体手段,也就是把要讲解的内容制作成课件,给文字介绍配上图画、图片和声音等,通过多媒体所展示的生动、形象的背景和情境,学生们能更好地理解文化知识的内涵。外语教师也能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开展个性化的教学。现代化的多媒体手段无疑有助于丰富外语课堂教学。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课件的数量一定要控制在适度的范围,而且它们必须紧扣教学的内容,因为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是为了引导学生多思考、多练习外语,帮助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不能本末倒置。
  3.组织学生参与活动,体验和了解文化知识。根据教学需要,教师可以和学生组织一些活动,如英语晚会、游戏,学生通过亲身的体验去学习和了解英语文化知识,感受文化差异。如在圣诞节来临之际,可以组织圣诞晚会,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过圣诞节的文化习俗,真实体验节日文化,并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交际能力的目的。
  4.通过观看影视作品和录像资料让学生感受英语文化。影视作品和录像的特点是,它们包含丰富的有声和无声的、有形和无形的文化知识,能生动地、自然地反映社会特色、人民生活和人们的思想观念等,学生在观看影像资料的同时可以直观地了解英语文化。如我们讲到西方餐桌礼仪的时候,可以给学生播放一段有关英国家庭用餐的录像节目,让学生注意用餐环境,了解什么是餐桌礼仪,什么是举止得体。重复播放时可以让学生练习如何用餐,学习如何表示欣赏一道菜或点心,注意餐桌上的行为规范等,这样他们就会熟悉在用餐这个场景中什么行为是得体的、规范的。教师也应该让学生理解,在一个特定文化里,人与人之间因地位、性别和社会阶层的不同,行为举止也会有不同。所以,只有融入场景体验生活,了解文化背景,才能学习和掌握某种特定场景下所要使用的语言。看完影视作品和录像后,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也可以做些口头和书面练习。
  5.通过中英文化对比进行丈化教学。对比教学是开展文化教学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经掌握的本国文化知识与相应的英语国家文化知识进行对比教学。首先,可以利用教材内容与本国文化作对比。英语教材虽然是为语言教学编写的,但是包含丰富的英语文化知识,通过对比可以发现中英文化的差异,学生既可以学到生动的文化知识,又可以加深对英语的理解。其次,可以选择适当的练习,对中外文化的特点进行比较。做练习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选择带有文化差异的练习题目,让学生观察和识别其中的文化差异,并进行对比和讨论。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4/fontbr />  6.通过任务型活动,加强中英丈化差异的比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安排任务型活动,如可以让学生写有关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作文,题目可涉及中西文化在称呼、问候、致谢、赞誉、介绍、隐私等方面的差异;可以写英语国家历史、地理和风俗习惯等题材的读书报告;还可以让学生列举英国的节假日,见下表。
 


  列举完之后,可以让学生写有关圣诞节的报告,这样就需要学生查阅各种资料,了解圣诞节的起源、发展、演变、内容和特色等,也可以和我国的重大节日作比较,这样学习和了解中英文化差异更为有效。
  7.利用互联网进行文化教学。现在我们处在网络时代,网络具有方便、快捷、直观、信息量大等特点,可以成为我们开展文化教学的有效资源和手段。实际上网络在外语教学中已经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教师需要学会利用网络资源。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有目的地查看或访问介绍有关英语国家文化的网站、网页和链接,从而获取英语国家的信息,包括地理、历史、社会文化、经济、政治、日常生活等信息。学生既能了解英语文化,又能提高英语理解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讲,学习英语离不开对英语国家文化的学习和理解,文化意识的培养实际上就是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跨文化意识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恰当和得体地使用语言的必要保证。
  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进行文化教学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需要教师和学生认真对待。我们认为,在帮助学生学习英语国家文化知识,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文化教学要注意实用性。文化教学就是给学生传播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存在问题开展教学活动,注意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注重教学的实效性、实用性。
  第二,文化教学要注意阶段性。在文化教学的起始阶段,要注意学生的语言水平和接受能力等,侧重介绍比较简单的、常见的文化知识,如问候、称呼和致谢等。随着教学的不断深入,学生能力的改善,文化教学进入到中、高级阶段,这时教师可以讲解或介绍深层次的文化知识和跨文化交际知识,比如价值观念和宗教信仰等。
  第三,文化教学要与语言教学相协调。在文化教学中处理好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之间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外语教学的基本规则之一就是强调在文化背景中学习语言,因为语言与文化是相互依赖的,理解目标语文化可以加强对语言的理解。我们认为,英语课堂教学应该以语言教学为主,文化教学要与语言教学相互协调,相互促进,介绍或讲解文化背景知识的分量不能过重,不能喧宾夺主,否则会适得其反,影响教学效果。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4/fontbr /> 

相关文章:

浅析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依托校园文化对教育资源的开发04-26

浅论高职院校“大学语文”学生学习评价体系04-26

试论大学生创业意识与创业品质之培养04-26

试论高职院校英语课堂教学评价化初探04-26

浅论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现状及对策研究04-26

浅论高职院校人文社科成果评价原则04-26

试论学生自我评价对高职英语教学的启示04-26

试论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能力评价体系方法研究04-26

浅析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实施路径04-26

浅谈对高职院校科研业绩评价的几点思考04-26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