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大学英语;文化意识;大学生;跨文化交际
摘要:基于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为研究现阶段大学生文化意识的现状,笔一者在浙江中医药大学2007级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中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缺乏文化敏感性,在学习语言过程中遇到了很多与文化相关的困难,没有形成真正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为了解决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必要性与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现状之间的矛质,笔者提出了关于培养大学生文化意识的几点建议。
一、文化意识的培养
1999年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明确指出:“文化与语言有着密切的联系,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有助于促进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该《大纲》强调了目的语的文化背景知识的教学,即比较系统地介绍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主要英语国家历史、地理、社会、经济、政治、教育等方面的情况及其文化传统,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和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从而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2003年11月教育部颁布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提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该《课程要求》非常强调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基于《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的要求,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避免只注重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而应把语言形式的讲授与文化内涵的培养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目的语文化意识,增强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从而培养出既有语言知识又有语言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培养目的语文化意识的必要性是毋庸置疑的。郑立信先生曾在《美国英语与美国文化》一书的序言中提到,“跨文化的交际(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经常会出现障碍,归结起来,原因或者是语言方面的,或者是文化方面的,或者是两者兼而有之。”相对而言,外语的听、说滚,写技能可以通过强化训练较快地提高,但谙熟使用这一语言的文化规则却很不容易。不少闯过“托福”考试难关的学生,踏上美国国土后仍然难以经受文化冲击((cultural shock),感到无所适从。这也足以说明对本国与异国文化的理解与领悟是实现成功的跨文化交际的重要因素。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二、大学生文化意识的现状分析
为探索现阶段大学生在外语学习中的文化意识现状,我们进行了调查。
1.调查对象
本研究调查了浙江中医药大学2007级来自十二个不同专业(包括中医、中药、针灸推拿、生命释学、护理、计算机、生物工程、中西医临床等)四个班的178个学生。其中A班一个,B班两个;C斑井个。(该校大学英语进行分级教学,A,B,C分别代表从高到低三个不同等级)我们之所以选择不同专业不同班级不同等级的学生,是因为他们来自不同地区,受教与不同英语教师,英语水平各不相同,这样的数据更加具备普遍性与代表性。在178份调查问卷中回收165份,有效率为92.7%。
2.调查方法
调查主要采用定量研究,以问卷调查为主。问题按目的主要分为三类:1-4题有关大学生在外语学习中对文化学习的态度与认识;5-7题有关现阶段大学英语课堂中对文化意识的培养现状;8-10题有关大学生在英语学习中遇到的有关文化困难的反映。调查表内容详见图表一。
3.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采用Likert, Horwitz (1987)五分量表分级法,1至10题选项内容为A (5分)B (4分)C (3分)D (2分)E(1分)。其中学生对每一部分题目的平均打分情况见图表二.
根据图表二的数据,可以看出针对问卷中出现的三类问题,我校参加问卷调查的学生打分平均值普遍偏高,尤其是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类(1-4)及第三类问题(8-10)。由此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大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忽视了文化的学习,没有养成良好的文化敏感性及正确的文化态度;大学外语课堂中,教师给予了一定的文化知识的传授,但内容不够深人,形式也过于单一;大学生在外语学习和交际中遇到了很多困难,这些困难与缺乏文化意识紧密相关。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4/fontbr /> 三、文化意识培养策略
1.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的文化态度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人民通过创造活动形成并随历史发展而发展变化的产物。中西方文化由于各自人类文明进程不同,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所持的哲学观不同,因而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众所周知,中国文化以人本为主体,崇尚勤劳、朴实、谦虚、谨慎的美德;西方文化则以物本为主体,崇尚个体性、开放性、创造性、吸收性的文化传统。中西文化本质差异使中西方人们的生活大有不同,包括感情表达方式,解决问题的方法,行为方式等等。而这些无不对语言产生影响。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敏感性,即学生在深刻理解本族文化的基础上对异国文化的观察、理解和反映能力应被视为实现跨文化交际能力的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步。而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敏感性首先要树立学生正确对待本国文化和外来文化的态度。如果借用Kluckhohn“文化地图”的概念(“文化地图”,即特定社会的价值观、习俗、准则、体系的统一体),就是使学生对本族文化地图和异国文化地图有正确的认识,摈弃民族中心主义,消除文化偏见的文化相对主义态度—即文化只有差异,而没有好坏之分。因此开展文化教学主要在于消除文化隔阂,促进跨文化理解。基于对本族文化的认知,基于正确的文化态度,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才能真正察觉到与本族文化有明显差异并可能发生文化冲突的异国文化特征,才能在理论上或是理性地理解与本族文化有明显差异的异国文化特征,才能在交际中真正理解对方的所做所为,解决文化冲突,实现有效交际。
2.选择蕴涵丰富文化内容的教学材料
蕴涵丰富文化内容的语言材料是进行文化渗透的重要途径,是教师在课堂中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重要资源,因而教师在选编教材时应有意识地多选取一些出自英美国家的原文材料,旨在使学生通过大量接触、潜移默化地培养跨文化历史意识。教学材料还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多元性。我们了解一门外语或一种异域文化的文学,总是要经过我们个人的和他方的文化,就是要求教师选择或编写的语言材料具有多元性。语言材料从类型上应包括己方文化、异域文化和跨文化的范畴。一味强调语言教学中异域文化的导人和异性文化的差异、矛盾、和冲突,相对忽视中西不同文化间的相互渗透、影响、融合与重组,以及外语使用中本族文化导出的意义,也使得跨文化交际陷人一定的局限性。为了加强学生的主体文化意识,教学材料在选编上应当适当引人中国文化,如中国传统的儒家,道家学说等。语言材料应按不同角度来构建,对同一问题,可以用跨文化的角度来阐释。这种开放的结构可以带给学生思考和争论的空间,通过对己方、异域文化的认识,在中西方文化的冲突中,达到对己方文化的再认识,对异域文化的真正理解,从而实现跨文化交际。
(2)代表性。外语教学的终极目标是通过文化的学习,学习者达到内在修养素质的提高,从而解放思想,在理解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同时,发展了合作能力。因此,在选择教学材料时要注意选择那些有代表性的主流文化,触及西方文化本质,反映西方文化深层内涵的内容。例如西方的社会制度、人性道德、哲学流派、经济理论、思想及价值观等等,这些内容有助于学生自己去分析,去探讨,加深对西方整个社会、人类的认识,得出自己的结论,最终达到跨文化能力的提高,自身素质的完善以及人生观、价值观的成熟。
(3)趣味性。教材不仅要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还要尽可能通过提供趣味性较强的内容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为此,教材应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提供具有时代气息的语言材料,设置尽量真实的语言运用情景,组织具有交际意义的语言实践活动。教材内容的选择和安排应充分考虑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兴趣、爱好、愿望等学习需求和心理需求。
3.课堂中利用多样形式导人丰富的文化知识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既要注重知识文化的积累,又不能忽略交际文化的导人。因此教师在课堂中应特别注重向学生传授语言下面的深层文化,使学生对异国文化的认识从文化知识过渡到文化意识和能力。对于文化知识可以分三个层次进行导人:引导学生注意异国文化的表面特征;引导学生观察并理解与本国文化有明显差异的异国文化特征;引导学生观察交际礼仪和人际关系,培养学生礼貌行为。在文化导人的过程中,除运用传统的教师讲解法,还应采用分工合作、情景表演等多种方法。分工合作,即分配学生课下查阅不同的文化背景知识,课上向全班同学讲解,与大家一起学习和分享。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的能力,还更好的激发了学生了解异国文化现象的兴趣,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文化意识。在情景表演中,要求学生特别注意以得体的、符合角色身份的语言和体态进行表演。在学生不断实践,教师正确点评的过程中,学生语言渐渐更加准确、得体,非语言因素(表情、眼神、体态等)也越来越恰当。这些都为学生以后的跨文化交际打下坚实的基础。
4.开设系统的文化知识选修课
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第二课堂文化知识学习也是很重要的。文化知识是一个知识整体,是一种系统知识,在学生走人社会进行跨文化交际之前,在这方面予以充实、完善是很有必要的。但目前大多数院校面向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开设的英语文化类选修课程内容还不够多,结构不够完善。现阶段大学选修课程中可开设一些有关西方历史、政治、宗教、人类学以及社会学方面的课程,如西方文化、跨文化交际学、英美概况、英语学习背景知识、英美文化人门等课程,以增强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为跨文化交际打下坚实的基础。
5.充分运用各种媒介,吸收和体验异国文化
阅读、旅游、音乐、电影、电视、多媒体课件等都是文化沟通的桥梁。一方面它们可以提供最新最生动的语言和文化信息,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对文化有直观的了解,留下深刻印象。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收集一些有关英语国家的资料和图片,让学生了解外国艺术、历史政治、风土人情;运用英语电影、电视、幻灯片、电脑网络等教学资源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使学生对英语的实际使用耳濡目染,进一步增进课堂教学效果和文化知识的积累;向学生推荐体现外国文化的阅读材料,鼓励学生课外自行阅读英美国家的文学作品、报刊杂志等。这些方式不仅增强了学生对外国文化背景、社会习俗、社会关系等方面的了解,更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此外,还可以邀请外教现身说法,给学生举办专题讲座、图片展等,尽可能给学生创造真实的跨文化交际氛围。
论文检测天使-学术行为不端检测免费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总之,学好一门外语,文化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具有对异国文化敏锐的感觉能力,科学的理解能力,自觉的处理能力,从而培养出具有真正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既有语言知识又有语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4/fontbr />
相关文章:
浅论高职院校人文社科成果评价原则04-26
浅析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实施路径04-26
浅谈对高职院校科研业绩评价的几点思考04-26
浅析五年制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应具备的素质04-26
关于高职院校班级群体的问题/成因及对策04-26
试论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途径04-26
浅析高职高专院校专业英语教师的素质结构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