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从高校知识女性发展的困惑看社会性别教育策略

时间:2024-04-26 07:41:27 5A范文网 浏览: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论文关健词:女性 社会性别 女性主义 教育 策略
    摘要:文章从社会性别的视角出发,探讨了高校知识女性群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快发展所遇到主要问题,指出我国传统教育体制中存在的明显弊端—各级各类教育中社会性别教育的缺失,提出了广泛开展社会性别教育的策略与方法。
    人类社会的进步,为当代女性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挑战。高校知识女性顺应时代的潮流和社会前进的步伐,展现出勃勃英姿。她们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努力拼搏,在为社会做出了贡献的同时也实现着自身价值。然而,她们在发展中遇到了种种障碍,存在着诸多困惑。认真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找出解决的办法,有助于她们在成才的道路上更快地进步,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高校知识女性持续发展的困惑
    高校知识女性属于社会中的先进群体。她们受过良好教育,具有较高素质,在社会分层上居于较高层次。她们深感自己所肩负的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重新审视、思考、设计、调整自己的人生之路,以期适应这个大变革、大发展时代。
    1.高校知识女性的优势
    改革开放给高校知识女性提供了成才与发展的得天独厚的外部环境。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知识和人才的需求的不断扩大,为她们提供了广阔的天地。高校给知识女性施展才华创造了较好的条件,优越和特殊的环境,是高校知识女性一显身手、大展风姿的平台,相当一部分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出自于她们之中,高校名师中女性已不是凤毛麟角,她们的劳动成果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和褒奖。高校知识女性自身“四自”精神明显增强。她们一般都具有良好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能力,在努力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水平的同时,注重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和生理素质,成为教学、科研和管理等方面的生力军,是一支重要的依靠力量。
    2.高校知识女性面临的挑战
    尽管知识女性在发展中具有许多优势,但在现实生活中,许多知识女性在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有时甚至是困难重重、举步维艰。这种状况是如何形成的?其主要障碍在哪里?经过认真的考察分析,我们可以找出一些深层次的原因。
    一是知识经济的挑战。以计算机和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知识经济的到来,对于当代女性成才来说,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也是一个更加严峻的挑战。长期以来,女性在社会生产生活中一直处于边际地位,许多人期待的信息技术会有助于消除根深蒂固的性别不平等现象并没有出现。恰恰相反,在一些领域中再次表现出女性的边际地位的强化,使女性的成才与发展处于不利的循环之中。主要表现在:在一些高新技术的教学、科研领域,女性学者的比例偏少,在一些关键性的教学、科研岗位(如院士、博导),女性学者比例大大低于男性。特别是在高校的决策层中,女性处于绝对弱势地位,不少院校领导班子中女性成员的比例偏低。上述状况直接影响了女性的专业选择及就业选择。
    二是女教师职业生涯发展受限。由于女性的生理特点,和男性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明显的不同的是,女性在人生旅途和职业生涯的过程中,必然地要承担人口再生产和再教育的职能,在生子、育子和教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还要承担照顾老人和家庭的责任。这些职能和责任与职业发展几乎是处于同一时期,不可避免地要发生矛盾冲突。知识女性在职业生涯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因为承担这些职能而发生职业阻隔和职业中断的现象,给许多女性带来不利影响。例如:因她们将来要结婚生子,会在一定程度上要影响工作,一些院校不愿意给女教师培训和深造的机会,使她们的知识更新相对滞后,教学成果和科研成果少于男性,导致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等等。
    三是女性“双重角色”的压力。当代绝大多数女性集“双重角色”于一身:即职业妇女和家庭主妇,承担着双重职责:同男性一样的社会职责和繁重的家庭职责,多数女性努力做到两者的和谐统一。但是知识女性常常受到理想和现实的冲突困扰,难以突出重围。她们一般责任感较强,对自身“双重角色”的认可度和期望值较高,一方面希望成就事业,另一方面又要建设幸福家庭。但在现实生活中,常感到力不从心,陷人矛盾和困惑之中。
    从社会学角度来看,社会和家庭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客体,价值实现的方式不同,知识女性同时为两种不同性质、不同结构的群体服务,在时间、空间、精力和行为方式等方面发生冲突,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另外,社会和家庭服务分为有酬与无偿,二者的评价标准不同,女性这种角色内在的矛盾性集中表现为,主体角色愿望与社会角色期待的冲突,主体的决策能力与社会提供的条件的冲突。
      四是工作压力与心理压力加剧。在高校改革深化的今天,无论男女教师都面临着教学、科研、晋职、晋级等多重压力,尤其是高校内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领导能上能下,教师能进能出、竞争上岗、按岗拿薪、人才引进等制度,使高校内部的就业危机感增强。就知识女性而言,这种压力如果不能很好地调解或释放,就会对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产生焦虑、抑郁、恐惧以及冷漠等多种表现,进而影响个人的精力,降低工作效率,出现人际关系紧张。这种严重的心理、伦理冲突,往往造成某种严重的心理疾病和躯体疾病。在临床上观察,某些由于情致因素引起的疾病,应用药物治疗效果往往不佳。调查显示,近年来,知识女性患慢性疾病比例不断攀升,不少疾病呈年轻化趋势。面对这种情况,许多有识之士大声疾呼,在关注学生身心健康的同时,更要关注教师、特别是女教师的身心健康。因为教师良好的身心健康是培育高素质学生的必要条件。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二、开展社会性别教育的策略
    知识女性面临的问题,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自身资源—知识、能力、体力和素质存在某种欠缺,难以满足全方位最佳双重角色的需要;也反映出人们的思想观念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对女性在人类自身再生产中的做出的巨大贡献,没有形成合理的指标体系加以衡量并给予补偿;还表现为我国生产力水平不高,家务劳动社会化程度还很低,女性承担家务劳动的格局仍未改变等等。然而,这些还都是表层次的问题,我们还应该从更深层次挖掘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
    我们从知识女性面临的问题人手,可以观察到全社会女性所存在的共性问题,即几千年来形成的传统的性别意识、性别观念,禁锢着人们的头脑,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也从另一侧面反映,我国传统教育体制中存在的明显弊端—各级各类教育中的社会性别教育缺失。笔者认为,走出困境的根本途径,就是从治本人手,在全社会、特别是在大、中、小等各类学校中广泛开展社会性别教育。

      (一)开展社会性别教育的重要意义
    人类社会是由男女两性组成的,要建立和谐社会,首先要实现两性的和谐发展。以往的传统教育,忽视了社会性别教育,使很多人在获得较多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并没有获得必要的社会性别知识,更没有建立起科学的性别观念,进而影响了他们的价值取向。社会性别概念提出之前,人们往往根据传统的社会观念看待两性关系,来解释现存的社会文化现象,如男强女弱,男主外、女主内等等。社会性别观念的提出,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使我们可以重新认识和评价两性关系,用性别的视角来重新审视已经被规范化、体制化了的性别角色模式,重新审视以这种性别角色模式为基础的、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的性别歧视现象。知识女性面临的种种冲突,都可以从社会性别教育缺失中找到答案。现在已经到了必须建立科学的性别观念的时候了。我们要通过积极的努力,把社会性别意识纳人到主流意识领域,逐步改变传统的性别角色观念,消除对女性的性别歧视,在全社会树立起全新的性别理念。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4/fontbr />  (二)社会性别教育的主要内容
    1.性别差异教育
    社会性别概念是在20世纪70年代由西方女权主义者提出的,其涵义为:承认男女两性之间存在差异,即生物差异和社会差异;生物差异不是造成两性角色及行为差异的决定性因素,社会存在和文化因素才是造成男女角色和行为差异的根本原因;人们现有的性别角色和性别观念是社会化的产物,不是自然的产物,其中带有很多不平等因素,必须改变。
    在开展社会性别教育时,要特别注意指出,早期的性别概念带有比较强的女权主义的特征,理论上被称为本位主义的女性视角,强调女性要和男性一争高低,一定要事事平等,甚至比男性还强。这是一种对立的观点,是不科学的,是一种性别局限。而社会性别概念的提出,关注性别与社会的互动关系,超越了男女两性对立的模式,不单是研究人类中的某一性别,而是放眼整个人类社会制度,寻求男女两性和谐关系的根源。
    2.女性性别优势教育
    长期以来,在中外历史与社会文化中,女性是被视为弱者而存在的。不可否认,男女两性的性别差异是永恒的存在。关键的问题是我们所处的文化、社会观念抑制了女性的能力的发挥,贬低了女性的社会价值。从生理学和社会学角度出发,我们可以发现女性的诸多优势:
      女性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大自然虽然没有赋予女性强壮的体魄,但给了女性更长的寿命,据统计,男性各年龄段的死亡率均高于女性;女性的抵抗力、忍耐力、毅力均高于男性;许多研究证明,女性具有丰富的情感以及对他人情感的感知力,直观能力更强,对事  物的观察力更为细致、具体、敏锐和准确;女性一般较男性更善于言辞,沟通能力较强,在视觉、听觉、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均高于男性。高校知识女性在这些方面的优势就足以证明这一点,女性的这些性别优势都为女性的成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女性潜能开发教育
      既然女性具有如此之多的优势,而现实中成功  女性的比例却远远低于男性,这其中原因之一,就是  女性潜能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高校知识女性的巨  大潜能尚有待于进一步挖掘。要通过社会性别教  育,使女性充分认识到自身潜能和优势建立自信心  和责任感,增强“独立意识”,将自身的生理和心理优  势充分发挥出来。同时,社会也应创造女性潜能开发的必要条件,最大限度地发挥女性潜俞和优势,使  那隐性人才变为显性人才。
    (三)开展社会性别教育的主要方式方法
      1.高校应成为社会性别教育的主渠道
      在我国,目前已有部分高校开设了女性学、社会性别等课程,如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在本科生、留学生、本硕连读等学生中开设了女性学课程,较为系统地讲授了两性的生理、心理差异,社会性别等基本理  论以及女性潜能的开发等知识,受到学生的欢迎。  高校知识女性在这方面的努力,必将开辟全社会性  别教育的先河,为在全社会开展性别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但也必须看到,开设女性学的只是部分高校,普及率还不高,女性学在学科建设、课程建设等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2.广泛开展社会性别教育与培训
      由于以往社会性别教育的缺失,对于社会各层  次、各类型群体,最现实的办法,是进行广泛的社会、性别教育与培训。这种培训绝不仅限于女性,也包  括男性,不仅限于学生,也包括各级领导和各类人群。通过培训,普及社会性别知识,提高全社会性别意识。各级领导要从关心、帮助、鼓励女性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根据女性的生理、心理特点及其成才规律,充分搭建女性职工教育平台,建立妇女保护机制。各级工会、女工委员会以及妇联组织,要充分发挥”女工之家”的作用,在做好女职工的贴心人和事业上的帮扶者的同时,承担起社会性别教育与培训的职责,科学设计教学计划,采用适合职工特点的教育形式,达到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社会性别意识的目的。
    3.建立各方面齐抓共管的长效机制
    社会性别教育绝不是一时的应急教育,也不是单纯的女性教育,它是一个社会文明的标志,是关系到女性发展、两性和谐乃至社会和谐的问题,是关系到下一代的教育与民族的兴旺的大问题,各级领导决不可等闲视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各级组织、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从治本人手,建立起各方面齐抓共管的长效机制。从家庭这个薄弱环节人手,突破小学中学这一社会性别教育的盲区,实现社会性别教育从小抓起,建立家庭、中小学以及全社会的各种教育原则和规范,加大投人,坚持常抓不懈,努力实现在两性和谐基础上的和谐社会的目标。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4/fontbr /> 

相关文章:

浅析如何让高校舞蹈教育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04-26

试论提高隐性课程质量对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04-26

关于高校心理咨询师职业枯竭的原因与对策研究04-26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培育04-26

试析高校教师职业素质的培养04-26

高校学生旅游市场调查与分析04-26

浅议加强大学生自我管理,促进大学生成长与发展04-26

心理契约视野下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分析04-26

论理想教育在大学生生命教育中的价值转换04-26

浅谈高等学校继续教育服务社会功能论析04-26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