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跨文化交际;外语教学;相互关系
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文化差异在语言上有着直接的体现,并深刻地影响着跨文化交际。这就决定了当代外语教学的重点应该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为解决我国目前优秀外语人才的短缺问题作出贡献。因此,外语教师应该正确认寥和处理文化交际与大学英语教学的关系。
一、引言
跨文化交际—Cross-Culture Communica-tion是指在语言背景方面存在着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或本族语言与非本族语言之间的交际行为与活动。在信息时代的当今,改革开放的中国日益以开放的胸怀融人国际主流社会,尤其是在加人WTO之后,跨文化交际越来越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同的语言环境适应不同的语言习俗,进而产生相关的不同的文化差异,这种差异成为跨文化交际的障碍,所以外语教师应把跨文化交际背景知识与跨文化习惯融人教学活动之中去。把跨文化交际的背景知识与文化轻松地深人到课堂,并且为学生所喜爱和接受,才能使学生更完整、准确、恰当地了解和吸收相关的目的语的语言信息,培养在语言学习上的迅速自立。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二、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
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密不可分。这是因为外语教学不仅是传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培养他们应用外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从这个意义出发,将外语教学看作是跨文化教育的一环更加恰当一些。由于改革开放的深人发展,中国迅速地走向世界,社会上对大学毕业生的英语运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在这些方面,我们的教育却明显滞后。一方面普遍的应试教育带来了相当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传统的外语教育观还深深地束缚着教师的手脚。中国的学生,从小学直到大学,有的还进人博士生阶段,总共学习十多年的英语,大部分时间和精力花在查词典、记单词、分析句子结构上。对于中国的学生来说,有了词汇和语法知识就可以阅读,就可以应付考试,但是,在跨文化交际时往往会出现问题。在中国,人们对跨文化理解的重要性认识还比较低,相当一部分人认为这只不过是个学习外语的间题。他们觉得,只要会外语,剩下的凭常识、按习惯就可以解决。然而,常识这个东西并不一定具有普遍性,它因文化背景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属于常识性的行为,换在某个外国的背景下可能成为一种不合常识的行为;在某种文化下属于很礼貌的行为,在另一种文化下可能被视为无礼;拿汉语的习惯去套外语,有的时候套得对,有的时候则会套错。有些人将跨文化交际等同于外语的听、说、读、写四会能力。四会能力当然很重要,它是跨文化交际的重要基础,但是它远不是问题的全部。语言是文化的产物,它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与不同的对象,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如何表述一个思想,与文化背景密切相关。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应该采取适当的语言交际教学法,既然语言是作为交际的一种手段,那么教师就有责任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让学生在学习语言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学会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背景、风土人情和生活方式,了解中西语言对同一事物不同的表达方式。
三、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作用和意义
自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外语教学与研究重新得到定位,交际法教学逐渐得到教育界的承认和接纳。社会语言学家海默斯( Dell Hymes)1971年发On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论交际能力》)被认为是交际法的直接理论依据。他认为,交际能力不仅包括语法形式的正确以及语言的可接受性,还必须考虑语言是否恰当(appropriate)。也就是说,成功的语言学习不仅仅包括学习领会语言的语法与发音,同时也应该包括学习在何种场合下对何种人选择何种语言的知识,而“谁在什么场合用什么样的语言对谁讲话”(Who speaks what lan-guage to whom and where)恰恰是社会语言学家对社会语言学的任务的归纳。胡文仲(1995:)教授指出:“只学习语言材料,不了解文化背景,犹如只抓住了外壳而不领悟其精神。实际上,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同时又是文化的载体,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大学英语教学新大纲》也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并运用所学到的语言知识,以书面或口头方式进行交际的能力。而交际能力的提高既需要对所学语言知识的掌握,也需要对语言使用国家的文化背景的了解。”
长期以来,困扰国人的“哑巴英语”问题,实际上与我们在英语教学中忽视了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有关。在教和学的过程中,只重视语言形式而忽略了语言形式的社会意义和文化内涵。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词汇载有文化内涵。如果只注意词汇意义的对等,而对词汇的文化内涵差异缺乏了解,就不能有效地使用英语进行交际,就只能是学习多年仍然停留在“哑巴英语”阶段。其实,听、说、读、写都是交际。归根结底,语言就是一种交际工具。教师应该在实际的语言教学中,利用学生的母语和目的语作为媒介,把语言习得与文化习得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只有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才能打破“哑巴英语”的僵局,使学生能够得心应手地使用英语进行口头或书面的跨文化交际。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4/fontbr /> 四、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我们与西方的交往过程中,确实存在着很多文化方面的差异,直接影响到了跨文化交往的效果,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我们极有必要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具体措施如下:
1.授课教师要转变观念
在我国目前的教学体系中,外语教学多半只在课堂上进行,教师起着绝对的主导作用。如果教师只把重点放在语法和词汇教学上,学生就不可能学会语言的实际运用,也无法获得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因此,授课的教师必须要转变自己的观念,切实认识到文化冲突的危害性和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同时,教师还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文化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把握英语文化知识教育的量与度,以及教学的具体步骤和方法,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2.改进现有的教学方法
一直以来,大学的英语教学侧重点都放在了语言知识的传授上,而忽略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必须改进教学方法,在质和量两个方面对课堂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加以控制,并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电影、投影仪、互联网等)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还可以举办一些专题讲座,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出具有较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改进教学方法时,一定要使新的内容与学生所学的语言知识紧密联系,并与语言交际实践紧密结合。
3.重视非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
非语言交际也是一种重要的交际方式,指的是在特定的情景或语境中使用非语言行为交流和理解信息的过程,它们不是真正的语言单位,但在生活和交际中有时却能表达出比语言更强烈的含义,一些特定的非语言行为往往代表着特定的含义,在跨文化交际中必须加以重视。中西文化背景下的非语言文化内涵差异非常大。例如,中国人信奉“沉默是金”,认为沉默里含有丰富的信息,甚至“此时无声胜有声”,而英语国家的人对此颇感不舒服。西方人交谈时,听者一般都会长时间注视对方的眼神,以示听者的认真和对说话者的尊重,但是在中国人看来,这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因为中国人不习惯于对方长时间地盯着自己看。
4.引导学生广泛接触西方文化材料
在大学里,英语教学的课时非常有限,但学生在课余有充分的可支配时间,因此不能仅仅依靠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来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广泛阅读西方英语文学作品、报刊杂志和时事评论等材料,从中吸取文化知识,增加文化素养,拓宽西方文化视野,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另外,有外教的学校还应充分发挥外教在西方文化传播中的作用,他们是活的文化教材,让学生直接与外教交流,听外教做报告或讲课,其言传身教会对学生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
五、结束语
语言学习和文化学习是一个有机的统一过程。教师在课堂实践活动中,应该注重进行文化知识的输人,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这样,既能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又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自然就会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同时也能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使学生能运用所学语言知识轻松自如地用英语进行口头或书面的跨文化交际,为我国培养大批优秀的外语人才作出努力。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4/fontbr />
相关文章:
浅谈新建本科院校学科建设04-26
试论新建本科院校专业建设的定位与发展04-26
浅谈多媒体网络辅助职业英语教学04-26
高校辅导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04-26
强化自主参与意识,打造优质高效课堂04-26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探索04-26
高职高专院校就业指导课改进的实践与探索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