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可持续发展探究—甘肃省庆阳市为例

时间:2024-04-26 07:40:27 5A范文网 浏览: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摘要:近几年来,甘肃省庆阳市经济高速增长,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但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市情决定了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时代的必然选择。本文对庆阳经济发展的优势与劣势进行综合分析,并在借鉴发达地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庆阳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策略,以求在“两翼齐飞”的省级规划下使得庆阳能够成为和谐发展的范例。
  关键词:庆阳 经济 可持续发展
  甘肃省庆阳市位于“北控河套,南屏关中”的黄土高原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塬——董志塬中部。改革开放以来,庆阳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迅速发展,但由于原有起点、发展条件、国家政策倾斜等因素制约。庆阳与西部一些大城市和东部地区的差距仍然不小。权衡经济发展带来的正负效应,庆阳市应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一、庆阳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优势
  
  (一)资源丰富,前景广阔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气候资源优势。主要有太阳能和风能,太阳辐射年总量是5280-5710兆焦/平方米:有效风能年总时数在2000-5000小时之间。
  第二,动植物资源优势。市内兽类动物中以早胜牛、庆阳驴、环县滩羊最为有名,以梅花鹿最为珍贵,以兔类、羊类分布区域最广,数量最多。飞禽中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达9种、长居鸟类有50余种、夏候鸟40余种,建国后还引进了荷兰牛、新疆马、辽宁羊、江南鱼等良种动物。全市的植物有700种,其中粮食作物148种、经济作物75种、木本植物350多种、草本植物170多种、菌藻类6种论文代写。
  第三,能源优势。庆阳境内蕴藏着丰富的石油、煤炭、天然气等资源,折合这些能源相当于1230亿吨油,这个储量仅次于“中国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资源大市”——陕西榆林。现已探明,庆阳油气资源总量达40亿吨。煤炭储量2360亿吨,占甘肃省预测总量的97%。境内平均每平方米土地下含油气120千克、含煤8吨,可以说具备建设大型能源化工基地地基础条件和优势,
  第四,特色资源优势。丰富的红色文化、深厚的黄土文化资源既是特色,又是优势。以南梁为核心的红色旅游景区建设正在进行,以“香包、剪纸、刺绣、道情”为代表的黄土民俗文化产业已经创汇,并长足发展。
  (二)以西峰区为中心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
  西峰区位于董志原腹地,全市商贸流通、文化、交通中心。西部大开发政策的落实,为西峰区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建国60多年的建设成就,为西峰区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础。西峰区的快速变化带动了全市的发展,促进了庆阳城市化的进程。目前全区城市建设工作一系列重点举措的辐射作用北达庆城、南至宁县、西毗镇原、东望合水。
  随着西峰区的不断繁荣。以其为中心的引力作用与日俱增,对全市的人才资源、经济资源、文化资源等进行了有效的整合与优化,使其成为甘肃“两翼齐飞”规划的东部核心。在此进程中,庆阳市普遍出现了以新城区和小城镇重心外移为特征的城市规模扩张趋势,基础设施和新兴产业投入呈现出向西峰区集中的态势,使具有一定科技经济基础力量和招商引资地缘优势的庆阳能够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三)新兴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
  甘肃省庆阳市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民间民俗文化底蕴深厚,以香包为代表的民间刺绣、皮影和剪纸等民俗艺术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庆阳是中国民俗学会命名的“中国香包刺绣之乡”、“道情皮影之乡”、“民间剪纸之乡”,是中央电视台等12家权威媒体评选命名的“最具艺术气质的西部名城”。文化产业——“香包、刺绣、剪纸、道情”既是农耕文化与民俗文化结合的产物,又是农民脱贫致富的一条重要途径。把民俗文化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以其特有的新姿态辐射到周边地区,可以预见,它将成为庆阳市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增长点。
  全市旅游业发展迅速。目前,北石窟寺、小崆峒山、陇东民俗博物馆、南梁红色旅游区、周祖陵、窑洞民居等景点初具游览规模,游客直线上升。它们不仅占有西部区域性市场,而且其文化价值在多元化的新市场份额也不轻。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二、庆阳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阻碍因素
  (一)自然灾害频发、生态恶化
  庆阳地处西北黄土高原中心地带,远离海洋、靠近沙漠。自古以来,自然灾害频繁,奇异现象突出。从民国到20世纪末,共发生各种自然灾害231次。其中旱灾43次、洪灾48次、冰雹46次、霜冻41次、风沙20次、病虫害19次、鼠害4次、地震10次。严重的自然灾害给庆阳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损害,也导致了生态环境脆弱、生物资源再生能力差,这些已成为制约庆阳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大“硬约束”。
  (二)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
  庆阳虽然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但城乡发展不平衡严重制约着本市乃至全省经济的发展,是影响庆阳综合实力的“瓶颈”。经济核心区带动作用不够,边缘区发展缓慢。西峰区、各县城、示范镇、国道省道沿线一带发展很快,而广大农村依然落后。促进庆阳经济可持续发展重点应放在实现城乡平衡,促进全面发展上。科技竞争力强、市场广阔、区位优越的西峰区示范效应要继续增强,形成强有力的辐射中心。区中心带动县城、县城与示范镇带动乡和村,逐级带动、临近示范、区县乡村协调发展,形成点、带状产业带,使这种差距逐渐缩小。
  (三)人口众多,整体素质不高
  庆阳市人口现在约252万,少数民族19个,再加上地域辽阔、人口居住分散、教育机会不平等,成人文盲率高,与人均GDP水平呈负相关。特别是广大贫困山区,居民的科技知识和文化素质偏低,是制约老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同时,许多单位、企业由于对人才问题重视不够,导致人才流失严重。因此,更谈不上吸引外部高素质的人才。
  (四)产业结构单一,农业基础薄弱
  自从国家批准建设能源化工基地以来,庆阳以煤、石油、天然气为主的化工企业有所发展。大规模的开发资源占用了大量农地、资本和劳动力,严重制约了农业的发展。农业比重直线下降,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变,制约了农业和其他新兴产业的发展,必然也降低了资源配置效率。农业基础的薄弱,使文化产业和经济增长缺乏动力和有力支撑,出现了“资源富、财政富、农业弱”的局面。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4/fontbr />  三、实现庆阳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一)坚持走一体化综合开发的道路
  在资源利用上,按照“既利用又保护”的策略,谋划产业布局的技术路线,延长产业链条,走循环经济的绿色发展通道。同时,切实加强水利、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交通运输、金融服务等后续和相关产业。提升大型能源化工基地建设的承载能力,把目光盯在世界500强,全国100强企业上,引进大型央企,采用最先进的技术、装备进行开发,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占领竞争制高点,赢得发展主动权。围绕“率先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的主题,建设西峰、正宁、长庆桥、延环江4个工业集中区,发展石油化工、煤气、煤化工、精细化工、建材五大产业,实现“工业强市、产业富民”。
  (二)开发特色文化产业的内在潜力。
  庆阳是革命老区,又是农耕文化发祥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跨越崛起,一方面,要把红色旅游产业开发作为主线,积极争取国家政策、项目,开发一批适应市场需求的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实现与延安红色旅游圈的全面对接,努力把庆阳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红色旅游胜地:另一方面,要把特色文化产业发展作为提升庆阳市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全民创业,大力发展香包、刺绣、剪纸、道情的民俗文化创意产业,创出一条具有庆阳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之路,不断增强庆阳发展的软实力和竞争力。
  (三)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快科技事业发展
  重点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向导、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支持优势产业的大企业与高校和科研机构有机结合的知识创新体系,建立支持自主研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科技服务体系,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推进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强化科技能力建设。针对雄厚的农业经济基础,继续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增强农业竞争力。充分发挥全市特色果品、优质瓜果、品牌牲畜等农业优势,打造绿色无公害农业品牌。大力开展高科技农业技术推广和农业设施化应用。针对资源的规模化开发和能源化工产业的迅速崛起,积极鼓励能源化工企业开展能源开采、煤电、煤化工、石油、天然气化工、安全生产、减排节能等领域的技术开发,提高能源开发利用效率。
  (四)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
  加强地企合作,实施油区饮水解困工程、安全饮水工程和百万亩“碳汇林”基地建设,逐步修复改善老区生态环境,创造油田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同步推进发展模式。
  生态方面,重点抓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积极实施董志塬综合治理项目。加快改善生态环境,达到“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发展目标,实现庆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语
  
  虽然庆阳采矿业(正南煤田、西峰油田能源储量巨大)、农业、服务业(香包、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前景看好,但应辩证地看待甘肃庆阳经济快速发展问题,切莫放松环境保护、过度开采能源。爱护生态环境,参与环境教育,让“生态、环保”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和全新态度,全面实现庆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潘玉君,地理科学导论[M],科学出版社,2009
  [2]卢造钧,庆阳地区志[M],兰州大学出版社,1993
  [3]甘肃省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中心,甘肃地理[Z],成都地图出版社,2008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4/fontbr /> 

相关文章:

金融危机背景下新兴国家国际短期资本流动研究04-26

德国社会市场经济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启示04-26

外商直接投资中的过渡性资本外逃04-26

中国与美国的支付清算系统比较研究04-26

浅析俄中区域经济合作的法律基础04-26

国际货币政策对中国贸易顺差影响研究04-26

中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之对策分析04-26

亚洲困境和走出范式04-26

知识经济时代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利弊分析及改革建议04-26

浅析大学生的体育意识04-26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