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公允价值会计计量问题

时间:2024-04-26 07:30:53 5A范文网 浏览: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近年来,公允价值计量方式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普遍认可,我国2006年出台的会计准则也规定了以公允价值作为基本会计方式。公允价值计量是金融和投资行业首选的计量方法,它有利于投资者做出更好的决策。笔者针对我国实际情况,系统分析了金融危机背景下公允价值会计计量方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策略。
一、公允价值计量的涵义和特征

公允价值计量是指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变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公允价值计量以当期市场价值或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作为资产或负债的价值,能够较为公允和动态地反映资产价值,而在历史成本计量下,金融工具报告价值常常被低估。

在成熟资本市场环境下,企业可直接指定某些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以公允价值进行计量。但企业自主选择公允价值计量其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是并存的。一方面,当企业能够正确把握市场行情和经济发展动向的情况下,其业绩会随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增加而提升;另一方面,当企业投资策略与市场行情不一致的情况下,其当期利润就会受损。与历史成本法相比,公允价值计量下反映的是动态信息,因而能够较为客观地披露企业获得的现金流量,从而真实地反映企业经营能力、偿债能力及其所承担的财务风险,使公允价值的运用能有效地增强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并进而为投资者、债权人等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更为有用的信息,这是公允价值的积极意义所在,但其也存在一定劣势,即较大的可操作空间可能会导致会计造假行为泛滥,使企业会计信息输出的质量大幅下降。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1]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4/fontbr二、经济危机背景下公允价值计量存在的问题br />
1.公允价值计量方式存在顺周期效应

公允价值的计量依赖于宏观经济环境背景,其计价方法也就会相应地受到宏观经济环境特性的影响。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公允价值计量最为明显的表现为其与宏观经济环境的顺周期效应,即:在市场活跃时,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价格不断上涨,相关金融产品价值会被高估,此时金融机构或企业的损益表上会体现为大量的利润,这往往会使企业管理层和交易人员盲目乐观,从而过度扩张信用和过度使用财务杠杆;在市场缺乏流动时,公允价值计量会使金融机构和企业资产大幅缩水,出现利润大幅下降的现象甚至使企业陷入严重亏损的局面,而此时金融机构或企业就要按照不同的资产属性来计提准备,这将直接影响金融机构或企业的盈利水平和资产负债率,而金融机构和企业出于规避不利影响的考虑,势必会大量抛售相关资产。与此同时,投资者信心受到打击引起恐慌性抛售,会造成资产价格的新一轮下跌,并进而陷入恶性循环,最终导致资本市场崩盘。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经济危机背景下公允价值会计计量方式的顺周期效应会使金融机构或企业资产负债表的扩张或收缩速度加快,导致盲目的、不计后果的行为产生,从而促使经济泡沫进一步膨胀,加剧经济萧条。

2.公允价值计量存在估值风险

国际财务会计准则和我国新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计量方式下估值方法的选定大多按优先顺序划分为市价法、类似项目法和估价技术法三个层级。

市价法是指若该金融资产项目存在活跃交易市场时则以市场价格作为其公允价值;类似项目法是指若该金融资产项目不存在活跃交易市场,但类似金融资产项目活跃交易市场时,参考类似金融资产项目的市场价格确定公允价值;估价技术法是指如类似金融资产项目也不存在活跃交易市场或只有少量的市场价格信息时,则采用估价技术对项目的公允价值进行评估。当金融资产缺乏活跃交易市场时,由于市场流动性较差,不存在市场交易价格和类似市场价格,这时候就需借助估值模型来评估资产的公允价值,而不同模型和同一模型下设置变量的差异以及估价人员判断上的差异,会使估值结果带有强烈的主观性,从而产生估值风险。


三、金融危机背景下公允价值计量方式的改进和优化建议

1.综合借助各类手段全面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输出质量

一方面,要确保企业公允价值计量的准确性,防止因管理层错误估计或恶意操纵而导致企业公允价值计量发生偏差。借助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内部财务控制,保障企业切实履行其受托责任,向市场投资者和潜在投资者提供客观、真实、可靠、公允的会计信息。具体到实践中,企业首先应从宏观角度上提高认识水平,建立一套完整规范、明确具体且具有可操作性、可控性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制度,切实保障相关方面能够对企业投资经营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各类资产和负债进行公允计量,从而有效抑制公司股东和管理层利用信息不对称来操纵会计信息以谋求自身利益的行为,从根本上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输出质量。

另一方面,在公允价值计量体系尚不完善且缺乏社会普遍认可的情况下,应增加对企业公允价值计量相关信息的披露量。在资本市场上,会计信息不对称问题会带来严重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企业管理层往往利用会计信息的不对称性从中谋取私利,这严重损害了广大投资者的利益,同时也严重破坏了资本市场的正常秩序。在实践中,运用公允价值计量某项不存在活跃市场的资产或负债时往往存在很强的主观性,输入何种参数进行估计,采用何种估价模型,都会影响计量结果的可信度,并进而影响到投资者的最终决策。因此,应通过提高披露信息充分度的方式尽可能满足投资者合理需求。


论文检测天使-学术行为不端检测免费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综上所述,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能够显著提高企业输出会计信息的质量,而增加公允价值计量相关信息的披露则可以显著提高投资者的信息接收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因信息不对称而给投资者带来的决策风险。

在目前公允价值计量应用尚不完善的情况下,通过综合运用上述两种方式能够快速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增加会计信息披露的透明度,使投资者和潜在投资者在合理合法范围内获得较为真实、客观、全面的会计信息。

2.根据市场实际需要制定详细的公允价值计量会计准则

在一定的会计环境下,会计信息的质量与会计准则的导向有很大关系。在法制体系和会计监管制度较为薄弱的环境下,规则导向的会计准则将能够更多地限制企业管理层会计选择空间,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会计准则作为一项经济制度具有一定的经济后果,是技术性和社会性的综合产物。会计准则的制定不仅要符合会计专业技术规范,还应与经济环境下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博弈结果相一致。我国的会计准则是由政府制定的,会计准则应追求公平和效率双重目标,但是在有限理性的现实情况下很难达到理想效果,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难以得到公平的维护。目前,我国会计制度在执行和监管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基于这种现况,公允价值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完善应选择规则导向,通过制定更为详细具体的规程和操作指南使会计事项能够得到合理有效的参照和反馈,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企业管理层会计选择的空间。

3.借助第三方机构对企业资产和负债进行公允价值评估

从公允价值计量的实际需要来看,我国目前还缺乏一套有效的公允价值计量约束体系。一方面,我国新会计准则仅规定了公允价值计量的确定原则,而相关方面对估值过程中如何选择模型和参数估计等问题还未做出明确具体的规定。企业要对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资产和负债进行公允价值计量,不但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同时还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这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是难以承担的。另一方面,由于我国资本市场缺乏良好的诚信环境,企业在进行自身估值的过程中难以消除主观性从而取得足够的市场信任。

基于上述两方面原因,要保障公允价值计量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必须借助独立的专业第三方评估机构对企业取得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进行评估。评估机构作为第三方参与者,在业内具有更高的权威性,能够有效弥补企业在专业技术和实践经验上的不足,由于与信息获取各方不具有直接的利益牵制关系,其所传递的信息具有更强的客观性。建立专业的评估机构,能够较为容易地对其专业性和实际业务水平进行监管,有效控制其在公允价值评估中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降低人为估价过程中存在的道德风险,显著提高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

4.加大对企业会计信息造假行为的监管和处罚力度

在企业公允价值计量过程中,管理层往往出于利益上的考虑,会利用会计准则的可选择性恶意操纵财务信息甚至伪造脱离实际的公允价值计量结果。这种情况的存在表明我国目前的会计执行环境缺乏有效的约束性,使得会计信息造假成本过低。针对这一情况,在完善会计准则的同时,相关部门应加大对违规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增加企业管理层造假成本。制定严厉的会计造假行为处罚措施能够有效净化会计环境,切实保障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

四、总结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变化,公允价值计量作为历史成本计量的重要补充迅速在世界经济范围内推广,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公允价值计量方式虽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但其发展趋势是不可逆转的。未来,相关监管方面和企业应正确认识公允价值的积极意义,在确保会计信息相关性和及时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稳健性和可比性,通过不断改进和优化公允价值计量方式来满足我国市场经济的实际需要,进而充分发挥公允价值计量的积极作用,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相关文章:

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国际化风险感知及防范04-26

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科技计划功能和管理的04-26

服务业跨国投资的双重影响及东道国的对策04-26

生产性服务业区位模式选择的国际比较04-26

服务外包中发包方选择接包方的影响因素分析04-26

“营改增”后出租车行业购车业务的纳税处理04-26

韩国知识产权海外维权措施及其启示04-26

改进的现金流量表(间接法)编制的Excel设计04-26

中小板公司资产减值影响因素实证研究04-26

上市公司“实物分红”相关问题探讨04-26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