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钱万成散文选》,想到一些关于散文创作方面的问题。一部特殊的书,就是一个独特的生命;而一个特殊的人或作者,本身也就应该是一本内容丰富的书。作为一位富有成就的儿童文学作家、诗人,同时也作为一位政府官员的钱万成,他的散文,不论从情感、阅历以及文体上说,都有着极其复杂、丰富的内涵和要素。对于钱万成的散文,我不敢说为我们的散文创作提供了一个完美的范本,但可以说,这部作品因其内容的丰富、现象的复杂、创造意识的积极和构建轨迹的清晰,而拥有了明确的标本价值和解析意义。
散文的包容与拒斥对散文的定义,最早是十分宽泛的。到底什么样的文字才叫做散文,或者说什么样的文字才可以拿出去当作散文来发表或出书?在激烈的争吵与辩论声中,我悄悄地翻阅着钱万成的散文集,我认为我从中找到了并不一定精准但或可依凭的答案。
钱万成的写作,是一种普遍意义上的跨文体写作。首先,在写作形式上,他辗转于各种文体之间,一个人写诗歌,又写儿童文学,又写散文和各种报告、方案、纪要、提案、总结、计划……其次,在文体的血脉上,相互之间都有着融合与浸润的痕记,致使他的抒情里透出冷峻与干练;叙述里夹带着细致的描写;哲思里蕴含着浓重的情绪。所以收在各小集中的散文,不论《月是故乡圆》、《遥远的小镇》、《书里书外》还是《心中的山水》,就算我并不十分赞赏的《身边的世界》也仍然有着十分复杂的文学和文体成份。但不论怎么说,钱万成的散文按照文学规范来讲,还是堪称纯正、地道的。那么他是怎么在纷乱的概念和模糊的边界之间,把散文分离和提纯出来的呢,他手里到底握住怎样的秘密和一个什么样的尺规呢?
在这里,我们必须提到两个文学上的关键词,当然也更是散文创作中的关键词:一个是文学性,一个是在场。
是的,我们在进行散文创作时,可以说什么样的文学技巧都可以用,可以概括,可以议论,可以叙述也可以描写,可以写意也可以工笔,可以大而恢宏也可以精巧细微;同时什么样的领域和材料都可以涉猎,可以写别人的事,也可以写自己的事,可以写看得见摸得着的人物、事件、情节,也可以写看不见摸不着的,可以新感觉,也可以意识流。凡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都可以成为散文成篇的依凭和要素。但散文与其他文体惟一严格的差别是,它要求作者在场。在场,不仅是强调了散文的写实性和真实性,要求作者实体包括眼、口、耳、鼻的在场,更主要的是强调了作者在情感、情绪、思想、灵性的投入。文学是一种创造,一个作家要像上帝造人那样,创造自己的作品,要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气息,否则的话,那不叫生命,而是叫泥塑、木偶或稻草人。
所谓的文学性,如果简单明了地说,就是文章中与实用性相对的,仅属于文学范畴的那部分属性。有一些文字,比如产品说明、教师讲议、领导报告、学术论文、通讯报道等等,我认为,并不一定就是一篇散文,它可以是文章,因为当它们所具有的实用性太强时,文学性就几近于零,所以不在文学范畴。我们通常为什么不把吃饭的碗、家用电器和普通的桌椅板凳当作艺术品呢?一是它具有复制性或重复性,可以大量复制,或已经被大量复制;二是它主要的品性是实用性,它只是为了某种用途存在着,而不是用来愉悦人、启悟人和感动人的。如果按照所谓的“大散文”的概念,硬把归不成小说和诗歌的文体都说成是散文,那也没什么不可以,但终归是没人买账的,就算你能够侥幸迎合了时势或大众心理轰动一时,当有一天尘埃落定,非文学的东西终究还是要淘洗到文学之外的,文学就是文学。
散文的真实与虚构。钱万成的散文写得真诚踏实,不论是写亲人、写朋友、写山水、写故乡还是写身边一些相关的人和事,他都用了真心、挚情和实在的功夫。有一些篇章如《依依手足情》、《父亲的眼泪》、《妻颂》、《不幸的女人》、《幽默诗人和他的幽默故事》等,甚至和血带泪写成。每触及这些篇什么,都会让人感动得热泪盈眶,我在读这些文字时,有好几次不得不停下来,调整一会儿情绪,才能继续读下去。文章的感人往往并不在于巧言、华彩,而恰恰就在于那份让人难以躲避的真实,惟有真实才能让人感受到来自于作者内心的情感与品格的力量。就我对钱万成的了解,我认为他的文章和他的人一样,具有不可置疑的内在品质。通常,对于这种为人、为文不藏奸、耍滑、偷懒的人,我们称之为真,这个真,就是真实的真,就是真善美的真,这是人性也是艺术的根本。
然而,散文里所谓的真实也同小说、诗歌以及其他艺术品类里的真实一样,不一定就等同于生活的复制或复录。钱万成的散文里也偶有《产房故事》这种让我们一时难以辨识是真是假、是散文还是小说的故事。这让我想到了散文的虚构问题。
有人说,散文就是不可以虚构的一种文体,我说,这种说法是极片面的。我们所熟知并公认的古代散文代表《庄子》里,有很多的篇章都是以夸张、虚构为主要修辞手法而创作的,其中《逍遥游》里击水三千里,扶摇直上青天的大鹏,《外物》里需要用九头牛作诱饵才能钓到的大鱼等,从表面看都是生活中不存在的,但我们却深信不移。我们之所以会深信不移,是因为透过那些扑朔迷离的文字我们看到的并不是那只鸟或者那条鱼,我们看到的是其背后若隐若现的“道”,是故事背后的另一种事实。
文无定法,散文就更没有定法。散文里所谓的真实,就是说自己心里话,说自己想说的。至于怎么说,就全在于自己的方式、语调、眼光、角度、情感、情绪、修养、境界和思想深度了。有时,那些所谓的“心如泉涌,意如飘风”的气势磅礴的散文还非要借助想象、虚构不可。
散文的文采与平实。在散文、小说、诗歌三大主要文学品种中,小说(或者故事)和诗歌最早都是由口头传颂的,惟独散文从来都是以文字的方式记录并流传下来的。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这就从一开始给散文定了一个较高的起点,因此,从内在的要求上,虽说散文占了一个散字,但这个“散”实在是不可以当作散漫、松散来理解的。我理解,这是一种姿态和气度,是如天空、宇宙一样容纳了无限的变化和变幻在其中的预期或暗示。有大气才能成大器,有大器才能容万物以及那些看似不可容的事物。
其实,所谓的“形散而神不散”也是一个大其概的说法,虽然形象但并不精确。读钱万成散文,总是会时不时地被一些句子或片段所触动,如:“孩子,好好地活命,命金贵着呢,就像种子,你误它一天,它就会误你一年”(《生命本身就是美丽的》);“前几天,弟弟从乡下来,说要结婚,长兄如父,更何况父母不在,我理应全部负担他的结婚费用,可我的境况不好,弟弟也知道,就说,给你三百元吧,我们的日子也不宽裕。弟说,我不是来要钱,只是来和你们商量。妻看出我的难处,就说拿五百吧,我们平素紧紧,挣工资的总比乡下强嘛”(《妻颂》);“桃花水从山湾里流出来的时候,村口的池塘便莹莹地绿了起来”(《老神树》)这些质朴无华的语句和段落,似乎并没有什么丽色、华彩,但一字一句实实在在的叩击,却让我们很奇异地想起了“文采”一词。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4/fontbr /> 那么什么才是散文的文采呢?我的理解就是散文的气韵。因为有挚情或深情在其中,所以回肠荡气;因为有人生感悟和哲思在其中,所以幽深诡谲;因为有雄才大志在其中,所以气贯长虹。因为有情趣品味在其中,所以宁悦高雅。但气韵的形成并不依赖于华丽或艰涩的词藻,更不依赖于奇异的语调、险怪的修辞;恰恰相反,气韵往往成就于内敛、平实但却内涵饱满的文学构制。
作文如刺绣,材料、构思、手法、立意每一样都是决定散文是否具有文采的独立要素。每一种单独的要素,如果十分出色就可以支撑一篇散文的存在,比如语言的漂亮、精道;构思的巧妙;手法的新颖或立意的高深等,但同时各要素之间又有一个相互之间的照应与契合。一个文体里所拥有的要素越多,看点也就越多。最优秀的作品可能同时拥有多种要素,也可能每一种要素都不是那么突出,但文章的整体气韵被推进得无以复加,这就是“极炼而不炼,出色而本色”的道理,这是一种哲学,也是一种“平实”的境界。
真正追求深度感觉的散文家,往往更看重文章的平实。所谓的平实,大约是要必备几个条件的,一是常熟、朴素的日用语汇;二是匀称、稳定的叙述节奏;三是明确无误的表层语义;四是准确适当的叙事语调。但最关键的一点是内涵要厚重、深刻,否则的话,所谓的“平实”即是平常、平白。实际上,平实是加强作者和读者之间交流、会意的一个至关重要的条件,只有平实,才能给读者留下更多的空间和精力深入文本内部,从文章本身说,才更容易彰显、挥发文章内里的真气和“文采”。
散文的感性与智性。林贤治先生说:“散文面对大地和事实,诗歌面对神祗和天空”,这是从一个侧面强调了散文的智性和实用性。散文的这一个特性是散文区别于其他文体的最明显的特征。因为对“审智”功能的拥有和强调,使散文拥有了一份其他文体所不具备的自由,它可以根据情绪和意愿的需要,采用议论、纪实和直接抒情的手法。这一特点使散文成为一个在某一领域里缺少管束的“孩子”,使它既拥有了得天独厚的长处,同时也有可能具有了遗人话柄的短处。
因为议论和大量逻辑思辨手段的运用,使得散文很容易完全地抛弃对形象和感性的关照,而进入抽象化和概念化的险境。因为过多概括、叙述和纪实手法的运用,有可能导致散文意境和情趣的丧失,而陷入毫无生气的平面化。
完全失去了感性的散文,最终会失去文学性。因为散文毕竟是一种文学形式,而失去了文学性的散文,亦不再是散文。
感性要素的介入,是一切文学样式最终得以确立和发展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当然散文也不能例外,但散文的“抒情、表意、言志”三大功能的存在,又使得散文在感性的运用上,也不能无所限制。在三大功能中,除去“言志”以外,抒情与表意则都更需要由智性因素来增加文章的强度。散文的抒情与表意,如果没有理性思考的支撑,则会失去思想的力量,也有可能直接导致散文的空洞、虚假和滥情以及文章的虚饰和浮夸。
感性过度造成的更可怕的后果是散文的异化和自身特点的失落。散文要保持自己独立的文学地位,要不被其他文体所取代,它就必须保持、弘扬自己的艺术个性和文体优势,必须将目光和心智从感觉、情感的表层伸向智性的深层。
在钱万成的散文选中,有一些偏于智性的散文,如:《友谊》、《生命也是一种缘》等,但智能性却是有情感、有情趣、有形象、有智性的。“还有那些水珠,滴在夏天就蒸腾成雾,滴在冬天就凝固成冰。雾也是水,冰也是水,滴在夏天或冬天都是一种缘”;“时间是水,泼出去就再也收不回来。时间是空气,你看不见它,它却处处都在。但时间不是金子,金子无价,时间无价……”因为这些文字的情绪饱满、形象生动,有血有肉,栩栩如生,我们便丝毫感觉不出有人在讲道理,丝毫不会感觉自己在被某人说教。而让我们感觉到,我们面对的并不是语言,而是鲜活的生命。
钱万成的散文,更多的则是那些偏于感性的,如:《父亲的眼泪》、《留不住的太阳》、《春天的怀念》等,但他的情感并不是一味地表现出激情、热情和豪情,而多是一种表面并不热烈而实际上随时都可能燃烧的炽热深情。如“当我从木然中省悟时,一串滚烫的泪水落到我仰起的脸上。他说他对不起他的孩子,他说他知道他走后儿子会辍学放猪他还不如等死……”读这样的文字,很容易地就让我们想到了忍而未发的活火山。另外,他的一些语言又如弹性极好的剑,温柔中暗含着哲理的刚性。
散文的智性和感性,比如人的肉体和灵魂。肉体匀称得体的人,可以称作美人,而灵魂高拔者,则堪称神圣。二者能以其一见长,文章就会获得成立的理由和有力的支撑。然而,散文的智性和感性又是不可偏废或畸重的,如果没有感性的调和,智性会走向极端,成为看不见摸不着的“灵”,缺少人间的温暖;同样,如果没有智性的充实,感性则会走向低俗和平庸,终究禁不住时间的检验,结不出正果。散文的最佳境界当是感性与智性的相互融合,互为支撑,感性中有理性和智慧的芬芳,智性中有感性的情趣与韵味。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4/fontbr />
相关文章:
分析电视访谈节目在我国成功的原因04-26
兰州牛肉拉面与狗不理包子的品牌差距04-26
浅谈实施节能降耗增收节支对策 推进水务行业经济转型04-26
浅谈台湾“日本收费高速公路资金来源及启示04-26
南京地铁运营服务与客流增长04-26
新疆南疆绿洲经济的发展04-26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影响04-26
乡村旅游发展与新农村建设互动分析04-26
浅谈行业经济中的公路货运业与物流业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