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代的探索与创新,新时期戏剧的精神内涵及形式创造得到了拓展和深化。西方现当代戏剧的冲击,深刻地影响了中国戏剧的变革。走向成熟的新时期戏剧在探寻更为宽广的艺术道路。然而随着整个社会的转型和市场化的冲击,戏剧的发展更为艰难。
与其他文艺形式相同,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戏剧走向市场,使得戏剧艺术与商业的矛盾突然显现。然而,和其他文艺形式在市场经济发展中与政治的关系相对疏离又不同,戏剧作为意识形态的组成部分,仍然被国家权力牢牢掌控着。如此,1990年代戏剧便在社会政治的意识形态与艺术市场的经济压力的“夹缝”中艰难地生存。国家意识形态的掌控、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和戏剧家艺术探索的坚守,经过一段时间的驳杂无序、冲突磨合,大致在1993年前后,剧坛呈现出主流戏剧、实验戏剧、商业戏剧等多元并存的发展趋向。1980年代以探索戏剧为主潮的格局被打破,戏剧发展趋于多元。当然,三者在剧坛所占的位置与比重在不同阶段有所变化,它们在发展中也相互影响和渗透。
1980年代作为思潮的现代现实主义和探索戏剧,在这一时期,由于部分戏剧家的坚守也艰难地延续着。如过士行的《棋人》、《鸟人》、《鱼人》等“闲人三部曲”之与探索戏剧。这些作品其意识内涵糅合了迪伦马特的悖论、老庄思想和禅宗,艺术表现糅合了现实主义、荒诞派、魔幻现实主义和后现代,以寓言式文笔,揭示出人及人类自身在其发展中所存在的矛盾和悖论,荒诞、悖谬,又有深沉的苦涩和悲哀。如《商鞅》(姚远)、《同船过渡》(沈虹光)、《地质师》(杨利民)、《生死场》(田沁鑫)等剧之与现代现实主义。它们是1990年代主流戏剧中的优秀作品。主流戏剧强调国家意识形态带有政治宣传的倾向,但也开始摆脱那种简单机械的做法,尤其是部分戏剧家保留着1980年代的思想、激情和探索精神,在现实主义基础上借鉴现代主义戏剧等艺术经验,出现一些优秀或比较优秀的剧作。但大部分主流戏剧从题材选择、形象塑造到舞台呈现都存在明显的公式化概念化倾向。
1990年代戏剧与世界戏剧的联系,也因此逐渐发生位移。虽然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等戏剧都有译介,但是,后现代主义成为这一时期着力引进的西方戏剧思潮。表现在创作实践上,是在上述现代现实主义和探索戏剧艰难延续的同时,出现后现代主义戏剧的实验、小剧场戏剧的流行和民间商业戏剧的崛起。
后现代主义戏剧自1960年代在美国崛起后,迅速在世界剧坛引起强烈反响,成为现代主义之后又一波强劲的戏剧思潮。中国(大陆)继1980年代末探索戏剧退潮之后,1990年代的戏剧先锋,主要是受欧美后现代主义影响的实验戏剧。孟京辉说:“美国的实验戏剧从60年代以来突飞猛进特别厉害,后来像伍斯特小组,到整个的80年代和90年代的发展,这些东西无论形式还是观念对我影响都特别大。”(1)牟森在谈到1960年代以来西方后现代戏剧的“革命”时说:“那个时候各种束缚和模式都被打破,就努力去寻找各种不同的可能性。戏剧在60年代的时候,剧作家的地位和戏剧文学的统治地位已经解体了,剧场成为了主体,就是说导演艺术、综合性艺术这种东西成为了主体。最后演员除了说别人的台词,表现内心活动的同时,还要寻找包括身体在内的各种各样的表现的可能性,这个无疑对我是有影响的。”(2)这些,都显示出中国(大陆)实验戏剧与西方后现代的直接联系。实验戏剧反叛包括现代派在内的传统戏剧,在创作理念上一味追求“解构”既有的规则与价值观念,主张“去中心”、“多元化”。其代表性创作,有孟京辉等的《思凡》、《我爱
相关文章:
内部审计与盈余管理研究04-26
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会计核算04-26
农业开发项目资金管理规范措施04-26
供电公司提升资金管理水平措施04-26
公司所得税与债务融资相关性之实证分析04-26
基于合并报表实体理论的母子公司借款利息资本化实务探04-26
关于我国政府规制改革的几点建议04-26
研发支出现金流量表列示方法浅见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