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康德的“物自体”是被认为是独立于意识, 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感性来源, 是一种思维存在的理性的理念,但非完全不可知论。在人类的探索历程中出现了“物自体”的假设,而对于“物自体”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人文价值的实现。
关键词:物自体 认识 人文探索
在《纯粹理性批判》中, 康德指出了“物自体”那不以人的意志转移的客观属性。他把“物自体”理解为现象的基础和使人产生感觉的客观原因。在《未来形而上学导论》一书中康德强调:“我承认在我之外有物体存在。”①,康德也认为“物自体”不同于上帝。上帝只是一种特殊的、理想的实体化, 它只有主观实在性, 因人们的特殊需要而存在,但无法被描述和证明,而“物自体”不因人的需要而存在,因人类探索和追求便富有特性。
在人类的探索中便有了“物自体”的假设, 我们便能更好地理解康德哲学, 但在耶可比的“困惑”思想中“物自体”却成了康德哲学的内在矛盾,以致研究康德的学者一直难以摆脱这一矛盾,后来有人致力于解除“物自体”, 以消除这种矛盾。
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的康德学界,一直以黑格尔的思想来理解康德哲学。黑格尔运用绝对真理来实现,对于康德“物自体”不可知论的批判, 看似掌握绝对真理,却走向了思辨理性形而上学的陷阱。今天理解康德的“物自体”,应当重新认识黑格尔对“物自体”的批判。在康德那里,“物自体”是知识理性的概念,是实践理性的中心概念,也是众多意义的关键点。从人类学角度来讲,“物自体”概念诉说着人类的神秘性、复杂性,再现了人类的某些特性。于是康德的“批判哲学”,摧毁独断论的形而上学, 主张散发人类智慧的特性,为自然立法,为人类社会立法,进而为我们的人文精神的发掘提供哲学基础。
我们不能把康德关于“物自体”认为是不可知论。有人一并看待康德的“物自体”与客观物质世界,认为“物自体”不可认识,我们只能认识“现象”, 而不能认识“现象”之外的客观存在的“物自体”,我们“只能按照物所表现给我们(我们的感官) 那样, 而不按照物本身那样来认识它。”②既然“物自体”是自在的,不是我们认识的对象,但这种不认识,是以人类的认识为前提,是建立在人类的人文探索基础上而谈。
虽然康德指出: “外在的很多属性并不属于自在之物本身, 而仅仅属于自在之物的现象。这些属性在我们的表象之外没有单独的存在性, 这样说并无损于外物的实际存在性……在这些属性里面有热度、气味等。”③可见, 康德的“物自体”不具备任何属性,是客观存在的,是意识之外的抽象。“物自体”不能出现在在时空中, 感性、理性不能认识。即“在康德那里, 认识把自然界和人分隔(割裂) 开来。”④“物自体”虽是客观存在的,但给我们留下人文探索的空间。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4/fontbr /> 而且黑格尔指出现象与“物自体”是联系的,认为“存在之反映他物与存在之反映自身不可分”,只有“这样性质的存在便叫‘物’或‘东西’。”⑤康德指出感性、知性阶段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是有一定意义的。现代哲学和科学的研究指出, 人类经验认识中具有主观性因素。例如,人类的一切活动在行动之初, 理论起了导向作用。为了达到预期的目的, 人类运用的方法、技术等都会受到一定理论的影响。在进行文学探索时,会收文化背景,也即一定得文化背景和文学理论所左右;在艺术创造过程中,主观因素的作用也不能忽略,所以我们在进行欣赏艺术作品时,看到的风格的各不相同,但在不同之中能发掘出相同的理论特性,都再现了人类的特有属性。
再者,对“物自体”认识的实践,促进了全面地理解了人类,康德指出: “我们理念所关心的一切, 思辨的和实践的, 结合为以下三个问题: 一、我能知道的是什么?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二、我应该做的是什么? 三、我可以期望的是什么?”⑥这三个问题围绕: “人是什么?”,康德认为 “一方面是现象, 而另一方面, 就它们的活动并不能归之于感性的接受性的某些能力而言, 他又仅仅是一个理智的对象”。⑦即人是具有矛盾二重性实践主体, 也是具有感性的现象。
人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人文价值。人自身的有限性与无限性的矛盾再现了思维与存在的矛盾。人在实践中思维中至善的兴趣与实践中超越的追求是无限的,在人类不断的争取自由中,推动实践的发展,推动人文探索的进步。康德引导的对“物自体”解读,导向人类追求真善美。但是, 这种解读是不确定的,是探索, 也是创造, 正如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书中写道: “周围是广阔无边、波涛汹涌的海洋, 即幻想的本土, 其中无数海市蜃楼, 作为迷人的远岸出现, 在诱惑冒险的航海家, 虽然终都成为空想, 但总是叫他们从事于欲罢不能, 仰之弥高的事业……”⑧指出人类既要立足于有限的经验知识, 也要不断攀岩“物自体”的无限性, 在不断的实践中,通过 “批判理性”来改造“思辨理性”;通过知识来追逐理想;通过理想来获取知识,抛弃虚幻的臆想,走向人类现实的人文世界。
康德的“物自体”批判思辨理性的先验实在论, 是实践的栖息地,把我们引向现实的经验世界,启迪我们追逐理想,在实践中把理性与经验、先验结合起来,通过先验的批判能力,去发掘人的自在价值,追求“至善”。
注释:
①②③【德】康德,庞景仁译.未来形而上学导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第50页.第42页.第51页.
④北京大学哲学系哲学史组.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德国古典哲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72年版.第423页.
⑤【德】黑格尔,贺麟译.小逻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275页.
⑥⑦⑧Kant, Critique of Pure Reason , transl. N. K. Smith.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9 .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4/fontbr />
相关文章:
财务分析在企业经济活动中的具体应用04-26
会计师事务所制度建设04-26
会计师事务所品牌战略04-26
会计师事务所品牌建设04-26
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04-26
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在中国的转制和本土化策略04-26
内控审计拓展会计师事务所新业务04-26
浅谈施工企业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04-26
新会计准则体系下煤炭行业会计核算的思考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