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盲刺客》;女性;沉默;自我意识;话语权
摘要:小说《盲刺客》是被誉为“加拿大文学女王”阿特伍德的扛鼎之作,描写了一对姐妹的爱恨情仇的故事。本文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结合福柯的话语权理论,分析了女性自我意识成长这一主题,重点阐释了女主人公艾丽丝如何从在沉默中盲从、忽视自我,在沉默中觉醒、关注自我,到打破沉默、实现自我的自我意识的成长历程。
一、阿特伍德与其作品《盲刺客》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于1939年11月18日生于加拿大握太华,是当代加拿大颇有才华和思想的女作家。因佳作频出,屡获大奖,被称为“加拿大文学女王”。她身兼数职,诸如小说家、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社会活动家等,先后在多伦多大学和哈佛大学受教育,后在一些大学任教。阿特伍德是一位多产的小说家,其作品主题多样,各具特色,已在国内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The Edible Woman(1969)(《可食用的女人》),Surfacing (1872)(《浮现》),Alias Grace (1996)《别名格雷斯》),The Blind Assassin(2000)(《盲刺客》),Oryx and Crake (2003)《羚羊与秧鸡》)。其中小说《盲刺客》引起了读者的广泛关注,因其独特的构思在2003年荣获英国布克奖。该书以加拿大资产阶级生活为背景,以八十高龄的主人公艾丽丝回忆的方式,作者向我们讲述了一对姐妹一一艾丽丝与劳拉的成长历程与情感故事,成功地刻画了在男权社会里的女性沉默的状态并揭示了她们所受的伤害,表达了作者对女性生存状态的深切关怀。故事结构比较奇特复杂,由三条线索组成:主要是通过姐姐艾丽丝·蔡斯的回忆追溯了她的成长过程;其次是以其妹劳拉名誉出版的遗稿《盲刺客》的节录,里面叙述了一个富家小姐和一位逃亡的左翼分子的充满危险的恋情;最后就是劳拉小说的主人公在幽会时讲述的低俗科幻小说。
《盲刺客》自2000年一经出版,在外国文坛上就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赞赏者有之,批判者有之。美国新闻报称其为“新千年最伟大的小说”。但也有很多学者提出异议,美国著名作家约翰·厄普代克在《纽约客》上嘲笑该书是“读者无法穿透的玻璃墙”;美国著名文学批评家伊莱恩·肖瓦尔特一方面对该书表示谨慎的肯定,同时却用不置可否的语气说:“也许《盲刺客》果真是文坛上最令人费解的独角兽。”在我国,亦有几位专家和学者对此书倾注了很大的热情,作了初步的研究。其中加拿大文学研究专家赵慧珍教授在她的著作《加拿大英语女作家研究》一书中指出:“她成了书名映射的‘盲杀手’,爱情使他盲目。古希腊神话中的爱神厄洛斯(Eros)就是盲目的。这里的女性形象的特点既反映了现代女性的真实状况,也扩展了女权主义视野,深化了女性意识的内涵。”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二、女性的沉默状态与根源
女权主义(Feminism),源自西方,意味着妇女解放,是一种男女平等的信念和意识形态,是指以女性经验为来源与动机的社会理论与政治运动。分为“激进主义女权主义”与“社会主义及自由主义女权主义”。前者主张在“性”方面诉求女性的“解放”。她们挑战的是整个男性社会,挑战“性阶级”体制。美国的凯特米丽特在她的“性政治学”一书中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次引人“父权制”的概念,她认为妇女受压迫的根源是“父权制”。后者主要是从经济和阶级斗争方面要求妇女和男性的平等,要求妇女在物质上的地位。到了20世纪80年代,女权主义进人理论研究阶段,开始与文化和思想意识联系起来,因此又被称为“文化的女权主义”。它主要强调要把妇女从所谓的“男性价值”的压迫下解放出来,然后根据“女性价值”创造一种替代性的文化,其本质是一种反主流文化的运动。在这一时期,很多女权批评家都试图通过话语革命来颠覆男性中心主义的思想。女性主义的理论千头万绪,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在全人类实现男女平等。作为女权主义运动的支持者,阿特伍德以其作品的“幸存”主题闻名,她始终关注着女性作为个人如何在男权传统观念主导的社会中幸存。她的大部分作品都是从女性的视角观察女性的生存状态及女性与社会的关系,强调女性意识和独立精神,提倡挣脱男性社会对女性的精神压迫,成为具有独立人格的觉醒女人。《盲刺客》一书再次申明其女权思想,从加拿大几代女性的生活角色及其历史变迁中,刻画了女性的沉默顺从的生存状态,并挖掘了这一现象背后的经济、社会观念等深层根源。
蔡氏家族三代女性尽管所处时代不同,人生境遇各异,但她们却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无一例外地保持沉默。祖母阿黛莉娅虽出身于名门望族,后来却因为家道中落而不得不下嫁艾丽丝的祖父—没有高贵出身,靠纽扣生意挣钱的本杰明,“不是结婚,而是被嫁了出去。这是家里的安排”。而艾丽丝的母亲莉莲娜与父亲诺弗尔虽是自由恋爱,但战争的创伤毁坏了他们的和谐关系。父亲整日酗酒,寻欢作乐,并且失去了对上帝的信仰。面对这一切,母亲也只是默默地忍受,而不愿诉诸语言去沟通。他们成了熟悉的陌生人。“他无法进人她的内心,她这方面也一样。他们俩就像喝了某种致命的毒药,使得他们在同一个屋檐下生活,在同一张桌上吃饭,又在同一张床上睡觉,但是他们的心却永远也走不到一起”。在祖母房里与观念中长大的艾丽丝,按早逝母亲的要求标准成长起来,并具有一切母亲要求她或者说是社会要求女性所拥有的传统美德。当父亲为了挽救家族事业要求她嫁给理查德时,虽然她内心极不情愿,但是父亲加在她身上的“责任”与“爱”使艾丽丝丧失了自我意识,消极地认为自己“毫无选择余地了”,也只能默认了父亲的安排,“我没吭声……我仍然没吭声……我还是不吭声”。婚后的艾丽丝更是沉默无语,成了如劳拉所说的“睁着眼睛的梦游人”,她的生活完全处于理查德及其姐姐威妮弗蕾德的控制之下,在家里要做的事情就只有张开双腿,闭上嘴巴。蔡氏家族女性中最具反抗精神的要属艾丽丝之妹劳拉,她天性爱说话,具有抗争意识,当自己的人身利益受到威胁时,她对理查德在自己身上所犯的罪行进行大声的控诉,但却被掌握经济与话语权的男性曲解为精神病人的疯言疯语,不足为信。可以说,在男权社会的强大压力下,劳拉虽有自我意识与反抗精神,但同样也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虽不甘于沉默,却被迫处于失语的状态,就像《盲刺客》中哑女的命运一样,只能任人摆布。
通过艾丽丝的叙述,作者向我们展现了在男权社会里,一个典型的女性集体沉默的现象,并挖掘了运作于这一现象背后的经济、社会观念等根源。从上世纪初到上世纪中叶,加拿大资本主义虽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加拿大妇女的活动范围仍囿于家庭这个狭小的范围。在社会上,除了被“我母亲认为的自然秩序……被完全推翻了”的战争年代,妇女被招进工厂以弥补男子上前线后劳动的不足以外,她们并没有施展自己的舞台,因而处于边缘的位置;在家庭里,由于没有经济的独立,也只得紧紧依附于男性,这种依附关系使女性处于从属的他者地位。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因而拥有经济能力的男性在家庭里就拥有了绝对的话语权威。根据法国哲学家福柯的理论,权力与话语是紧密相联的,权力始终是与话语如影随形,而话语是权力的一部分,话语最终的发展成为了一种权力,这便是“话语权”。话语权的持有者,可以建构胜利、历史、理性,可以将异己的话语建构为他者,让它保持沉默,将它排斥和放逐。因此剥夺一个人或一个群体的力量的最简捷有效的方式就是迫使其沉默。女性之所以千百年来一直受到压迫,就是因为在父权社会里,女性不拥有话语权,失去了说话的机会,她们的一切都被主宰她们的男性所代言。祖母阿黛莉娅是在家道中落时被迫下嫁给了纽扣商,爱丽丝也是在家族企业濒临破产之际充当了父亲与丈夫里查德之间的交易品。可以说,当时的加拿大妇女是没有任何地位可言的,根本没有机会发出自己的声音,话语权完全遭到忽视,一切都为夫权父权所代言,这一切必然带来了集体沉默无声的女性世界。除此之外,社会传统的观念也给女性套上了一个无形的枷锁。在父权社会里,女人被认为只适合生儿育女,相夫教子,做一些家庭琐事;一个好女人就必须按照社会观念标准竭力把自己扮作“房中的天使”。伍尔芙在《女人的职业》一文中曾明确地刻画了作为传统女性身份形象代表的“房中天使”的形象:“她相当惹人喜爱,有相当的魅力,一点也不自私,在家庭生活这门难度极高的学科中出类拔萃。每天,她都在牺牲自己……她是这样一个人,从来没有自己的想法、愿望,别人的思想和意愿她总是更愿意赞同……她纯洁无瑕,气质优雅……在维多利亚统治的最后几年,每间房子都有它的天使。”“房中天使”实质是男权社会强加给女性的传统礼教枷锁,是对女性真实身份的扭曲。但可悲的是,身在父权社会里的女性尽管处于被压迫、压制的地位,但她们大多数并没有反抗的意识,反而认同了父权的文化,甘于做男性的附庸,自觉或不自觉地按照男性的价值标准把自己塑造成“房中的天使”,努力地扮演着孝女、贤妻良母的角色,并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影响着子女,使传统的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得以代代相传。在不知不觉中沦为男性价值体系的奴隶,集迫害者与受害者的身份于一体。在小说里,充当理想女性模式的头号灌输者是女管家瑞妮。她除了对艾丽丝姐妹进行“天使”意识的灌输,还对她们的言谈举止、穿着打扮一一照着现成的模式进行规范。女性,按她的说法,是“粘蝇板”,其“身上有许多可让人攫抓之处”。她面对男人的侵犯会“束手无策,不知所措”。这些话语的背后潜藏着根深蒂固的女性“无能、被动”的父权标准。也正是这些所谓的正统教育和女人应该是“房中天使”的社会观念,才使艾丽丝在强大的“父权”“夫权”面前那么沉默顺从。正如法国著名女性主义作家波伏瓦在她那本被奉为女性主义圣经《第二性》中所指出的那样:“一个人之为女人,与其说是‘天生’的,不如说是‘形成’的。没有任何生理上、心理上或经济上的定命,能决断女人在社会中的地位,而是人类文化之整体,产生出这居间于男性与无性中的所谓‘女性’。”
从祖母阿黛莉亚到母亲莉莲娜再到艾丽丝,蔡斯家族三代女性代表了从上世纪初到上世纪中叶大多数没有经济实力的加拿大妇女甚至整个西方社会女性的命运:女性作为“第二性”,由于深受“天使”社会意识的影响及经济上不独立,在家庭中被置于边缘从属的地位,渐渐丧失了自己的意识,失去了自己的声音。因此,她们既不能体现自己真正的价值,也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处于被制约、被限定、被束缚的状态中,完全丧失了独立的自我而浑然不觉。
三、艾丽斯自我意识的成长历程
1.在沉默中顺从,忽视自我。
在祖母的房子与观念中长大的艾丽丝,由于深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其沉默盲从的个性从幼时就初见端倪。她早早地就学会了察言观色,以期独占父母的注意力。她发现只要能够帮着做点事,尤其是帮着照顾劳拉,就可以留在病弱的母亲身边。于是,“保持安静,当一个帮手”就是她“为适应现状而做出的改变”。这种沉默顺从的个性在她成年之后表现得尤为突出。在自己婚姻大事上,当父亲以家族利益出发,要求她要顾全大局时,艾丽丝彻底丧失了自我意识,消极地认为自己“毫无选择余地了”,也只能听从父亲的安排,不能自主地选择。在这场近似交易的无爱的婚姻中,婚后的艾丽丝更是沉默。在社交场合出现时,面带笑容却一言不发,娴静地坐在丈夫身边,是典型恭顺的装饰品。当自己的切身利益,自己的亲人受到侵犯时,艾丽丝仍旧沉默,采取了“鸵鸟政策”,盲目地相信理查德告诉她的一切,而不用自己的理性去思考。当她得知丈夫隐瞒父亲的死讯时,她也只是作了“她们发来五封电报,你没告诉我”的简短质问后便不再追问,“我还能说什么呢?”“我试着不去想父亲,不想他怎么死的,不想他死前想什么,不想他生前的感受,也不想所有理查德认为不该告诉我的事”。艾丽丝的沉默盲从,不仅让自己失去了声音,还失去了思想意识,最终她失去了完整的自我,只得任凭命运与男人的摆布。也正是她的一再忍让才致使她的妹妹劳拉遭受姐夫的摧残。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4/fontbr /> 2.在沉默中觉醒,关注自我。
在传统社会意识的潜移默化下,艾丽丝紧紧依附于 男性,对自身的创造力视而不见,只求在盲从与归附中求生存,在强大的男性话语面前,她选择了蜷缩在角落,保持沉默。但这种选择并非发自内心,而是出于无奈,是为了更好地生存而采取的一种自我保护的策略。其实,在她的潜意识里,她与劳拉一样叛逆,渴望独立,向往自由与爱情。“劳拉最喜欢L这个字母,因为这是她名字开头的字母。我名字开头的字母……并不是我最喜欢的字母,因为I是每个人的字母”。正是这种她内心隐约的声音和不愿趋同的本性注定她不可能一辈子都缄默不语。一味的沉默与顺从并没有给她带来她所需要的安定,反而使她自己陷于更深的束缚中。自己的牺牲没有挽救得了父亲的事业,反而把他推向了绝路;也没有完成母亲的遗愿—好好照顾劳拉,反而使妹妹被送进了精神病院;而她自己也没有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在家里,她没有任何发言权,得不到别人的尊重,她只是家里的花瓶,丈夫理查德泄欲的载体。“我有过一次流产,然后又有一次。理查德呢,有过一个情妇,然后又有一个”。残酷的现实终于把艾丽斯从沉睡的自我意识中唤醒,她开始对自己的生存状态进行了审视与深思,结果她发现“她是个圆圈,骨子里是个零。她是一个空间—一个虚无缥缈的空间”。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主人公对自己的境遇是多么的不满,也正是她对自己境遇的清醒的认识,才使她在沉默盲从中觉醒,开始关注自我。因此,她不再压抑自身的情感,按别人的要求安排自己的生活,而是关注自己的情感与需要,过自己要过的生活。昔日情人左派分子亚历克斯的出现,更是点燃了她对生活的热情,她开始编造各种谎言,出门与情人幽会,享受着生活的激情,感受着生命的律动。但是由于受现实环境与传统观念的制约,艾丽丝并没有勇气与丈夫理查德决裂,走出不幸的婚姻。她只能在丈夫与情人之间周旋,并为最终的破茧成蝶、解放自己做各种准备。在以劳拉之名发表的《盲刺客》里,主人公借小说中的“她”说出自己内心的真实的想法:“只有她一个人知道。如果她说出来,他们会把她永远关起来的。她唯一的机会就是装作一切依然正常,同时暗自盯住头顶上的蓝色天空,留心那即将出现的大裂缝。”“她打定了主意,她现在下了决心……她全都计划好了,某一天,她将不动声色地离开这个家。”
3.打破沉默,实现自我。
鲁迅曾说过:“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深受传统意识洗礼的女性一般都选择后者,她们往往甘愿做男性的奴仆,默默无闻地度过一生,但具有一定觉悟与自我意识的艾丽斯姐妹却选择了前者。她们以不同的方式向父权社会的权威提出了挑战,劳拉开着汽车从桥上冲了下去,车毁人亡,以自己宝贵的生命捍卫了自己独立自由的权力。劳拉的死终于彻底惊醒了艾丽丝,她从劳拉留下来的东西里知道了妹妹被丈夫玩弄的事实,她那早已觉醒的女性意识终于像活火山一样爆发了。她不再沉默,亦不愿再逃避,她要履行照顾妹妹的承诺,为死去的妹妹伸张正义。“我曾郑重地许下诺言,要照顾好劳拉和我自己。迟到总比不做强”。劳拉去世后,艾丽丝乘理查德出差之际,不动声色地离开了丈夫的家,回到家乡小镇,然后以她掌握的理查德对劳拉的“证据”为要挟,写信威吓理查德,令他满足自己的经济要求,从而取得经济上的独立,开始自力更生,改写了自己的从属地位。两年后,她以劳拉的名义写作的《盲刺客》发表,书中的有些细节为理查德的政敌打击他提供了线索,令他的政途毁于一旦。在此,艾丽丝用笔成功地消解了男性的话语霸权,为女性争取了一个说话的机会,抒发了自己多年来被压抑的心声,最终把自己从传统与男权的束缚中完全解放出来。
从这段往事的回忆中,我们可以看出,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压制与伤害是何其之深。他们凭借自己的经济实力与社会传统观念的力量,完全掌握了话语权力,进而解释、主宰着世界,置女性于他者的地位。话语既为男性所控制就必然充满男性意识,他们按照自己的观念、判断、价值尺度去构造理想的温柔顺从的女性形象。艾丽丝正是在这种父权与夫权合力建构下才变得沉默盲从。她从小就接受的传统的淑女教育迫使她在家族事业摇摇欲坠之际不得不挺身而出,像母亲一样奉献牺牲:在父母双亡之后,她又不得不承担起照顾妹妹的责任,躲在丈夫的羽翼下寻求保护,在沉默盲从中寻求安定,因为“半条面包总比没有强,而理查德就是某种面包”。但是,通过艾丽丝对自己生存状态的描述,作者提醒了广大受害的女性,一味地依附与顺从并不能真正给女性带来安定幸福的生活,反而带来了更深的束缚。作为一个积极的女性主义者,阿特伍德不仅对在男权社会的女性的生存沉默的状态倾注了大量的思考,她还努力为女性寻找一种解决问题、解除病苦的良方,并为身处困境的女性指出了一条解放自我之路一一打破沉默,夺得话语权,消解男权神话。因为,权力与话语是紧密相连的。女性所以千百年来受到压迫,就是因为在父权的重压下,女性始终没有表达自我、发出自己声音的机会,失去了话语权。因此,处于强大的男性话语控制下的女性,如果想挣脱父权的束缚,就必须打破沉默,勇于表达自己,为自己争取合法的权益。在《性与真理—求知之志》一书中,米歇尔·福柯指出,每一种秩序都各自形成了无法从外部进行反抗的权利体系:“哪里有权力,哪里就有反抗(反作用力)。正因为如此,这种反抗从来不会存在于权力之外。”在《盲刺客》一书里,阿特伍德就是通过赋予主人公一支笔而营造了一个独立的女性话语空间,并与男性的话语权相抗衡。主人公艾丽丝通过自己的笔,发出了自己作为女性而一直被压抑的声音,不仅揭露了丈夫理查德虚伪的本质,还拆穿了为男权代言的新闻媒体的谎言,从而改写了自己作为“第二性”的从属地位,真正地实现了自己独立自主的愿望。
四、小结
在男权社会里,由于经济及社会传统观念等多种因素,女性一直处于他者边缘化的从属地位,她们一切的行为模式都以男性的价值标准为参照,戴上了男性所需要她们所具有的“女人气”(womanliness)或“女性气质”(femininity洒公开面具,而很少有自己的意识,发出自己的声音,呈现了集体沉默的现象。在《盲刺客》一文中,阿特伍德对男权社会下的这种沉默的女性生存状态描述得十分深刻,并通过主人公艾丽丝痛苦的回忆和反思来唤醒人们对妇女问题的重视,唤醒女性对自己的生存状态有个清醒的认识,同时也为渴求人性化生存的女性提供了一条出路—打破沉默,夺得话语权,从盲目中觉悟,做真正的自己。所以这本书具有普遍的意义,值得仔细研读.好好品味。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4/fontbr />
相关文章:
关于会计师事务所的薪酬管理04-26
应重视企业财务分析中的定性分析04-26
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薪酬模式的局限性04-26
会计师事务所财务管理迈入规范时代 (1)04-26
对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相关问题的探讨04-26
浅议财务分析在事业单位效益审计中的运用04-26
审计费用与会计师事务所自选择问题研究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