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资本视域下提高德育实效性的思考

时间:2024-04-26 07:22:39 5A范文网 浏览: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自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正式提出社会资本概念以来,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等诸多学科领域的研究者对之进行了深入研究,以用来解释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诸多现象与问题,且获得了很好的解释效果。社会资本的强大解释力,使之成为解决社会矛盾与危机的新路径与新思路。
  1 社会资本与德育实效性
  学者科尔曼对家庭社会资本与学生学业成绩相关性的分析研究,堪称社会资本应用于教育领域的典范。科尔曼的研究结果表明,家庭社会资本与学生学业成绩成正相关。笔者认为,社会资本不仅适用于学生学业成绩的分析和解释,也适用于对德育实效性的分析和解释。首先,从相关社会资本研究可知,社会资本是通过正式的和非正式的规则、程序和先例建立起社会网络和确定社会角色,促进分享信息、采取集体行为和制定政策规定,以及通过互动、交往、合作、互惠互利等形成的一系列社会关系网络、认同关系以及这些关系背后积淀下来的共享的规范、价值观、信任、态度和信仰等。简单地说,社会资本是结构制度层面的规则、准则、规范和关系认知层面的信任、价值、态度等。其次,从德育研究来看,道德是一种外在于人的规范、规则、准则和要求,是需要约束、规范、控制甚至惩戒的,是一种他律。同时,道德是在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通过互动、交往、合作、互惠互利等形成的一系列社会关系网络、认同关系以及这些关系背后积淀下来的共享的规范、价值观、信任、态度、信仰以及内在于人的品质和品性。由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制度——结构型社会资本和关系——认知型社会资本,分别对应于道德教育的他律和自律,直接影响并制约着德育实效性。然而,由于历史、政治、文化等主客观原因,造成我国相关法律法制、体制机制、公民社会、民间组织以及社会资本的不健全、欠发达和低水平。尤其是当前市场经济、多元文化的冲击以及社会的转型,社会结构、家庭结构和生活方式发生变化,生活和工作节奏加快,生活压力增加,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沟通、联系与交流减少,理解、信任、共享的价值观念、信仰信念缺失,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相对主义、言行不一、双重标准时常存在,以至于有人说道德滑坡、信仰缺失、人性迷失。因此,笔者认为,与其说德育实效性差是德育观念、内容、方法、评价的不力,不如说是约束、控制、惩戒的不力,是制度供给与保障的缺陷与不足,是规范、价值观、信任、态度和信仰的迷失。归根结底,是社会资本的低存量、不健全和欠发达所致。
  2 社会资本视域下提高德育实效性的策略探寻
  鉴于社会资本之于德育实效性的关联性和根本性影响,道德教育应转换视角与思考路径,充分发挥社会资本之于德育的重要作用。
  2.1 重视家庭社会资本的开发与利用
  科尔曼的相关研究分析了家庭社会资本与学生学业成绩的相关性。笔者认为,家庭社会资本不仅限于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方方面面。相关家庭教育的研究指出,家庭教育在孩子品性、心理、道德、性格养成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现代社会的家庭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在多元文化和社会转型的影响下,生活方式改变了,家庭成员之间的联系减少了,工作、学习等各种压力与日俱增了。这一切对处于成长期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不利的。因此,道德教育应高度重视家庭社会资本之于孩子成长的价值与作用,建立并加强家庭成员之间的联系、交流、期望与互动,父母应多与孩子沟通交流,关心引导、合理期望、榜样示范,逐步养成孩子良好的品性、高尚的道德和健康的心理。
  2.2 重视与发挥多功能社会组织的作用
  在科尔曼的社会资本形式中有“多功能社会组织”以及“有意创建的社会组织”。他认为本来为某一目的建立的组织同样可以服务于其他的目的,从而形成社会资本。长期以来,我们的德育似乎只注重学校里少得可怜的几门课程来说教和灌输,而忽视课程、课堂和学校以外的天地。青少年是一个非常活跃的群体,在他们当中有很多组织和团体,如各类社团组织、学生同辈群体、学校的社区组织以及各种民间组织,这些多功能社会组织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①制度支持,包括组织的规范、规则、准则、程序、规章制度等;②情感支持,主要是指内在于组织之中的认同、情感、价值、观念、信仰、信念等;③关系支持,主要是指组织成员之间以及各组织之间的联系、交往、交流、互动等。所有这些都为学生提供了外在约束和内在规范,即德育中的他律和自律,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养成具有重要价值。因此,在德育中,应积极鼓励、大力支持、合理引导学生建立并参与到各类学生组织之中,积极开展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文、艺、体活动,在组织、活动和生活中,建立联系、加强交往、互动交流,以形成友谊、信任、尊重、理解的公民意识、公民精神、价值观念、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
  2.3 重视制度供给与保障
  制度就其实质来说,其本身反应或代表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文化水平和文明程度,起着规范、保障、支持、强制等作用,同时,制度还可以形成一种氛围、心理和环境等无形的力量,感化、陶冶人的心灵。具体到德育,就要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建立健全学校的规章制度和学生思想道德规范,充分发挥制度的约束、规范和支持作用,形成一种外在的力量,即德育中所谓的“他律”。此外,在“他律”的同时,应积极促进制度的“他律”作用向“自律”作用的转变和提升,建设制度文化,创造一种潜移默化和润物无声的制度文明,促进学生对思想道德品质的自律和自觉。
  2.4 构建道德教育网络
  德育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建立由家庭、学校、社会构成的道德教育网络,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道德教育共同体意义重大。①道德教育网络本身提供一系列制度、准则、规范以及有效制裁;②网络的构建沟通了家庭、学校、社会以及家长、学生、教师、社会上的人,利于成员之间的联系、交往、交流、互动,最终形成社会关系网络,弥补所谓的社会关系网络中的“结构洞”,形成人们之间的认同关系以及认同关系背后积淀起的价值观念、态度信念、信仰、信任等;③网络的构建能够创造一种具有弥漫、感化效应的道德气氛、思想环境、心理氛围以及情感支持,以影响每一个人,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

相关文章:

关爱留守儿童 发挥长效优势04-26

文化与幼儿园教育——基于《新三种文化下的学前教育》04-26

对有效指导幼儿绘画活动的思考与探索04-26

解决农村儿童素质教育问题的有效策略04-26

初探《幼儿成长手册》的建立与使用04-26

亲子瑜伽与幼儿教育04-26

幼儿科学教育的应对策略04-26

让童谣引领幼儿健康成长04-26

在音乐活动中挖掘幼儿创造力的几点尝试04-26

用情感教育引导幼儿健康发展04-26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