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培养跨文化意识的必要性
文化决定人的思维方式。在不同的社会制度、文化传统和生活环境的影响下,不同民族的价值观念、心理状态、思维方式、风俗习惯以及道德标准等方面都会存在一定的差别,这就是文化差异。这种差异不但反映在语言本身,而且直接反映到语言的使用上。要进行不同民族间的跨文化交流,不了解对方的社会文化特点是难以达到目的的。美国外语教学协会在其提出的外语能力要求中,已经把它列入交际能力的内容。交际能力包括五个方面,即四种运用能力(听说读写)和文化素养(社会文化能力),所以对于这种文化上的差异,我们不能再视而不见了。否则,语言教学则和文化脱节,学生缺乏跨文化意识。美国外语教学专家Winston Brembeck说过,“采取只知其语言不懂其文化的教法,是培养语言流利的大傻瓜的最好办法。”可见缺少跨文化意识的教学会多么失败。 值得庆幸的是,在外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越来越受重视。我国新的《英语课程标准》对现代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概括来讲,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至少有以下两点作用:
1. 有益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交际能力。英语国家中有很多风俗习惯、行为规范、生活习惯等与中国是大不相同的,在英语教学中适当地导入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异国文化知识,不但能引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同时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世界意识和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提高对中外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鉴赏能力,使学生具有初步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2. 有益于学生在交际时能够正确地理解和使用英语。学英语不是简单地学习单词,而是要把单词与客观事物联系起来。这些单词记载了英语使用的历史发展过程,单词的兴衰也体现了文化的兴衰。了解他们的文化传统也是必要的。Hymes提出的交际能力的四个重要参数为:合语法性、适合性、得体性和实际操作性。其中适合性和得体性的实质就是语言使用者的社会文化能力,即正确地运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外语教学专家认为交际中的错误主要有两种:语言错误和文化错误,并认为后者的性质更为严重。由于英语教学不仅仅要求学生掌握多少语言技能,而是要通过它成功地走向世界,与人类与社会交流。因此,了解文化差异成为外语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二、 中学英语教学中应注意的文化差异
在外语教学的基础阶段,在搞好语言教学的同时,为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使用这门语言,渗透一些交际文化的内容是完全有必要的。文化形形色色,多种多样,在教学中,我们把文化分为三方面:词语文化、话语文化和思维文化。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则着重介绍日常生活方面优于英汉文化差异而引起的语言形式和运用中的不同。主要表现在话题的选择、话语的形式与得体、语言的组织等方面。如果中国学生在交际时忽略文化差异而套用中国人的交往模式,就容易造成失误,影响日常交往的正常进行。
1. 话题的选择
文化决定人的思维方式,在不同的社会中,由于文化传统不同,许多话题都有不同的含义。例如打招呼、谈天气、询问年龄、收入、个人隐私等,在不同的社会中都有不同的社会含义。在英语中,打招呼的方式很多,“你好!”“你早!”“Hello!”“Hi!”,而中国人常以“吃过了吗?”“到哪去呀?”作为问候、打招呼。如果你不了解这一文化差异,遇到英美人士用“Where are you going?” “Have you had your lunch?”来问候就不恰当了。前句听了会生气,以为你在干涉他的私事;听了第二句话以为你邀请他吃饭,于是他会停步,期待你约他吃饭的时间和地点。中国人拿“吃饭”问候,因为“吃饭”是人人关注的问题,反映了中国人“民以食为天”的心态,而英国人则以“Lovely weather, isn’t it?”这类谈论天气的话与人搭讪,与英国的地理环境相关。根据英国沃尔顿﹒汉密尔顿(Hamilton)考察Good morning以“好的早晨”来问候也是以天气为标准的,这种问候方式是农业文化的习俗。如年龄、婚姻、工资等在中国是轻松平常的话题,而如果你和英美人士谈论“How old are you?”“Have you got married?”“What’s your salary?”他们则会说“It’s a secret.”因为这些在他们眼中属于个人隐私,因此在交际中避免谈到这些话题,以免交际过程中产生不愉快。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4/fontbr /> 2. 话语的形式与得体
用什么言语形式表达,用什么风格谈论某个话题是受文化因素影响的。如在中国,我们习惯称教师为张老师、王老师等,而在英语中,则不能称Teacher Zhang , Teacher Wang,因为Teacher是种职业,用来做称呼会显得不礼貌,而应称“Miss/Mr Zhang、Mr/Miss Wang,或是Sir/Madam,得体性是由不同的场合、不同语言形式的文化内涵所规定的。例如在和长辈的初次见面时,英语中较为正式的用“How do you do?”若是平辈朋友则用“Nice to meet you!”熟悉的朋友打招呼可用“Hello!”“Hi!”而对长辈用“Hi!”就显得不那么尊重,“Hello!”更合适得体。了解文化差异,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
3. 话语的组织
不同文化话语的连贯、语调、叙述方式、顺序等都有一定的模式。如若升降调运用得不合理,不仅会导致别人的误解,更有甚者,可能会使讲话人显得粗暴无礼而导致交际失败。如你正匆匆赶路,前面恰恰有人挡住了路,这是你如果采用降升调说“↘Excuse me↗”,在句尾急剧拉升音调,就会显出你的急躁与不耐烦,使“Excuse me”本身所含有的礼貌意义丧失殆尽。所以,英语教师要认真备好课,挖掘内在的文化因素,因势导利,使学生有情有悟达到触景生情。
三、 培养跨文化意识的方法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意识,主要是导入与日常交际所涉及的功能项目及一般话题密切相关的文化内容。文化融入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文化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运用各种方法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培养文化意识,使他们能主动、自觉地吸收并融入到新的文化环境中去。我们常用的介绍文化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比较法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捕捉中英文化的异同,可以从称呼、打招呼、告别、赞扬等方面进行比较。例如中国人的姓名是姓在前名在后,而且只有一个名字;英美人一般有两个名字,且名在后姓在前。你在称呼“xx先生/小姐”时就要注意这点。如John Allen White就不能套用中国人的姓名顺序称作Mr John,而应是Mr White。由于文化差异,中国人对于“Thank you.”的回答常常闹出笑话,英语中回答谢谢的方式很多种,“That’s all right./You are welcome.”等等。而许多中国学生出于中国式的思维方式会想到不用谢(Don’t thank.)来表示客气。通过比较,中英文化差异就很明显了,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对此差异产生敏感,可极大减少“Chinglish”。
2. 解释法
这是文化教学中较常见的一种渠道,教师要引导学生公平对待不同文化,同时也要减少殖民外语的影响,防止学生产生“外国的月亮比中国亮”的思想。具体的解释,教师可根据课本中见过的一些词汇和习语来翻译对比,显得简洁易懂。如青山、青天、青布,在汉语中都是“青色”,在英语中则要选择不同的颜色词来搭配(green hill, blue sky, black cloth);如下倾盆大雨,“It rains heavily.”则达不到那种效果,而用固定的习语“It rains cats and dogs.”就显得生动多了。
3. 情景法
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因此,实践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文化内容设计一些情景,让学生更易于接受新的文化知识,同时在特定的环境中能够自然交际。在教授shopping时,教师可事先布置学生准备一些型号不同、款式不同、颜色不同的衣服,各种食物饮料,以及一些文具用品,上课时将桌椅摆成柜台式样,并将准备好的商品摆在柜台上,让学生扮演各种角色,如顾客、售货员等,创设好购物情景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Can I help you?”开始对话,这样学生能够很快进入角色并自然地进行交际。若有条件,还可以充分利用外籍教师资源,让学生多与外教接触,了解更详细的文化知识背景。
4. 阅读法
当学生的英语水平进入一个更高层次后,教师可适当引导学生阅读一些涉及中英文化差异的书籍或有关的资料,让学生自主吸收。例如牛津英语中有一个单元介绍了不同节日,重点介绍了万圣节,教师可以利用这个时机给学生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自己去阅读相关的书籍,然后来介绍国外的一些重要节日,是在什么时候庆祝,如何庆祝等,让学生自主地去感受国外的文化背景。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4/fontbr />
相关文章:
培养大学生自我意识健康发展04-26
关于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分析04-26
审计质量与盈余管理相关性心理学分析04-26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心理问题探析04-26
高职女教师的心理困惑与自我调适04-26
对高师院校实习生的心理调查与研究04-26
浅谈ETF的投资策略04-26
证券投资基金发展对银行业的影响与对策04-26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制度发展历程研究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