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探析

时间:2024-04-26 07:06:35 5A范文网 浏览: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1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的现状与问题

  职业道德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职业活动中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的总称。通常包括以下一些基本规范: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刻苦学习、提高技能;勤俭节约;遵纪守法、廉洁奉公;热诚服务、文明生产;讲求质量、注重信誉;团结协作、互助友爱等。

  不同职业会有不同职业道德的具体要求,但以上基本规范是各行各业都必须遵循的,是各种职业道德中具有共性的东西。因此各院校在大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职业能力鉴定的同时必须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的培养,把学生塑造成有“魂”的高技能人才。

  经济全球化、知识化、信息化使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社会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不仅对专业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对人的道德素质的要求尤其是职业道德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大量事实表明,一个合格的从业人员不仅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有较强的事业心和工作责任感,遵守规章制度,遵循操作规程,不怕吃苦,有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只有这样才能把工作做好”,但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的职业道德状况不太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情况令人担忧。

  根据华南师范大学“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对策研究”课题组对550个用人单位的调查显示,有55.8 %的单位认为大学生更缺乏“实干精神”,47.9 %的单位认为大学生缺乏“综合素质”,而在大学生中,选择缺乏“实干精神”和“综合素质”的只有12.5 %和20.7 %;20.9 %的单位认为大学生缺乏职业道德。由此可见,用人单位呼吁高校重视大学生的职业道德,而大学生自身几乎没有认识到这一点,高职生同样如此,这能不让人担忧吗?虽然不可否认的是,有些高职院校的学生在职业道德方面做得很好,但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学生的确存在很多问题,如:在择业观上,很多学生在未踏入职场之前,其择业观就已带有浓厚的功利色彩,他们往往对所提供岗位的工资待遇、工作地点极为关注,大城市、薪水丰厚的工作几乎是大多数大学生的共同愿望。在敬业精神方面,奉献意识明显弱化,他们十分强调奉献与索取成正比,并将二者置于同等位置,带有明显的功利主义倾向。他们有成就事业的愿望,但缺乏脚踏实地的精神。一些刚毕业参加工作一两年的大学生往往把目前所在的工作单位看成“跳板”,待遇不好就另谋高就,或是有比这家单位更好的工作就立刻跳槽,大学毕业生普遍存在这种“骑驴找马”“这山望着那山高”的心理,缺乏敬业素养。我们曾对河南经贸职业学院某专业9个就业失败的典型案例进行了分析。毕业生离职的原因,有3个人是对工资、待遇不满意,3个人觉得工作条件过于艰苦,两个人拒绝公司去外地工作的要求,1个人因没有责任心和不遵守纪律遭公司辞退,而因能力和业务水平问题离职的却一个也没有。这虽然不能全面反映学生就业过程中的主流问题,但至少说明当今高职毕业生缺乏敬业爱岗的职业道德精神和脚踏实地、吃苦耐劳的职业道德品格。在团队协作方面,由于现在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个性强,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往往在刚工作时表现出傲慢自负,不愿听从他人的意见,缺乏互助精神、团队意识和应有的礼仪修养,不能很好的处理人际关系等问题。在诚信方面,制作虚假简历的现象十分普遍,据了解,有的招聘单位收到的学生自荐表中,在“任职”一栏中填写同一学校学生会主席、副主席或一个班的班长、副班长的竟高达十余人;在“政治面貌”一栏中一个班有竟50 %以上填写了“党员”;制作虚假成绩的情况也很多,一些毕业生为满足用人单位对学习成绩的要求,随意修改自己的成绩单,把不及格的科目修改成及格,低分的科目改成高分等等;单方擅自违约的事件也屡有发生,目前,有部分已签约的毕业生不顾学校、单位的利益,不顾个人诚信,随时擅自违约,使用人单位对该校的学生在诚信感上大打折扣。

  2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存在问题的原因

  为什么现在的大学生在职业道德上会存在如此多的问题呢?

  首先,许多高职院校教师和学生不重视对职业道德的培养。据调查,26 %左右的大学生认为职业道德在工作以后再培养也不迟。许多学校领导、德育人员尤其是辅导员也认为:“职业道德只有同人们的职业内容和职业生活实践相联系,甚至认为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和职业习惯的养成要在职业实践中慢慢实现。”有一部分教师和行政人员对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持否定态度,认为学生课很多,考试很多,职业道德教育会加重负担,等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再学习可以节省教育资源。

  其次,很多高职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没有落到实处。到目前为止,专门开设职业道德教育课程的高校很少,大部分高校还是把职业道德教育放在思想政治教育公共课或就业指导课上,在思想政治教育课上,涉及职业道德教育的只有“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程,而在我们考察了不同版本的《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教科书后,发现职业道德教育几乎是其共同的盲点。尽管其中某些章节对职业道德有所涉及,然而内容都很少且不具有系统性,更没有专业性与实践性。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肖平等对100所高校职业道德教育状况做的调查显示,思想道德修养和就业指导课中的职业道德内容都偏浅:①职业道德内容学时占总学时的比例太少。17所学校涉及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不足2学时,16所学校不足4学时,占4学时以上的学校多限于有医学和师范专业的学校。②有限学时所包含的职业道德内容多数不涉及具体职业道德问题。根据前面的调查,有49所学校采用本省的教材,占到被调查学校总数的70 %。而在我们收集到的7省区9种“思想道德修养”和部分职业道德教育课程教材(包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中,只有4/9的教材为职业道德教育留了一小块空间,约占总字数的1 %。这么一点篇幅,至多只能讲讲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而已,对于专业性的职业道德内容根本无法涉及。

  再次,职业道德教育方法过于简单、流于形式。大学德育的诟病之一是重知轻行,言传与身教脱离,学校教育与社会导向脱节。学者杨志君对我国高校职业道德教育的教育方法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在教学方法上多以灌输理论条款为主,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缺乏主动学习的精神。我国职业道德教育存在一定的问题:“职业道德课多是通过课堂教学实现,比较注重职业道德知识的灌输,重视榜样的作用,要求言传身教。课堂上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的参与程度不高。这种授课形式利于职业道德知识体系的传授,学生较易掌握课程的内容,但职业道德教育内化的效果不够理想。”我国高校职业道德教育主要以具体的职业道德知识为切入点,以职业道德的传授乃至灌输为主,甚至许多学校还停留在黑板加粉笔的程度,把狭义上的知识当做职业道德的全部,忽略了对职业道德情感、职业道德行为的培养,没有让学生在生产中实践职业道德的原则与规范,进而把职业道德规范转化为自身的为人处世的能力。

  3 高职院校开展职业道德教育的建议

  3.1就业指导、思想道德与法律课

  把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思想道德与法律课、就业指导活动之中,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

  高职院校应非常重视对学生即将毕业前的就业指导,通过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观、灵活的择业观(先就业后择业)、良好的应聘技巧;通过建立比较牢固的就业渠道和庞大的就业网络,形成一个值得信赖的就业指导系统,对毕业生的就业、择业产生了定位和引导的灵活作用;通过对已毕业学生进行跟踪调查、反馈信息,使学院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企业对人才知识技能结构的新需求,从而不断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调整实习实训内容,使学生到企业能够零距离上岗。

  在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中,我们应强调对职业意义的认识,使学生懂得职业并非仅仅是个人谋生的手段,它更是奉献社会,实现人生价值,施展个人聪明智慧的场所。只有懂得了职业的崇高、伟大和必不可少,才能对职业由衷地产生敬仰、挚爱、忠贞之情。这些积极的思想感情是学生形成正确职业观的基础。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为了纠正学生中的种种不切实际的择业观,培养学生基本的应聘技巧,毕业班在就业指导课上开展了“虚拟应聘”,通过这种形式对各种择业行业和观念进行展示。这种形式的课程可以生动地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职业道德评价,主动地探索和学习求职技巧,完善自我,提升了职业道德理想和追求。

  3.2职业道德培养需通过实践活动

  职业道德教育也可以通过技能大比武活动,培养学生的职业资格意识和职业创新能力。开展技能竞赛,应根据人才需求情况,各项职业资格证书的情况,通过各类比赛既使学生在专业学习上学有专攻、学有所长、学有所用,又促进了教师科研水平及指导能力的提高,是培养师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另一方面,应切实重视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大力推进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使各专业学生毕业时都具有职业资格证,能迅速适应我国正大力发展的“职业资格准入制度”的需求,以动手能力强、适应能力快、综合素质高而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的欢迎和认可。职业资格证书的推行,使原本模糊的职业技能问题有了明确清晰的标准,从而增强了学生的职业资格意识。学生知道如果没有职业资格证书,就将丧失在本专业上岗或优先上岗的资格,这种紧迫感、责任感的形成对职业生涯是十分必要的。

  3.3学生校外活动

  把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各项学生活动之中,培养其创新能力和责任感,养成艰苦奋斗的职业习惯。

  学生社团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自发成立的文学社、舞蹈社、摄影社等等,看似于与职业素质不搭界,其实,在作品创作中能激发出学生高昂的创作欲望,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这种能力是可以在职业活动中得到迁移的,是一种储蓄起来的财富,一直伴随着、支持着职业活动,并为将来踏上新的岗位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通过实践我们知道,职业道德基本规范主要是在职业活动中培养形成的。这些基本规范所蕴含的品质:责任感、创新能力、艰苦奋斗的精神,职业资格意识、职业观,又都是可以通过“两课”、就业指导、技能竞赛、各项学生活动培养的。只要营造出良好外部环境,建立起科学完备的职业科学道德素质培养体系,敏锐捕捉到新形式、新发展对职业道德品质的新要求,那么我们的学生一定能成长为既有扎实的职业技能又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的人才。


相关文章:

次贷危机影响下我国运用公允价值准则的几点思考04-26

铁路运输企业内部审计向服务型转变之探索04-26

浅析公司治理下的内部控制04-26

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离任审计的实践与思考04-26

公允价值会计的几个理论问题研究04-26

对医院市场营销审计初探04-26

知识管理审计报告探究04-26

论精益管理会计04-26

上市公司在新会计准则体系下如何选择会计政策04-26

建立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企业内控机制04-26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