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危机下公允价值的运用

时间:2024-04-26 07:06:14 5A范文网 浏览: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公允价值是近年来会计界讨论的一个热点话题,较历史成本而言,公允价值具有高度潜在的相关性,因此备受世界各国的重视。早在1953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成立之前,公允价值便已见于会计研究报告(ARP)NO.43中。随后,在FASB成立以来陆续发布的157项会计准则中,有51项运用公允价值的概念,直至SFAS157号准则将公允价值计量推向高潮。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金融工具的迅速发展,人们对金融工具特别是衍生金融工具进行确认和计量的要求十分迫切,历史成本缺乏相关性和及时性的缺陷逐渐凸显。许多投资者认为,历史成本财务报告不仅未能为金融监管部门和投资者发出预警信号,甚至误导了投资者对这些金融机构的判断。在这种呼声下,美国证券交易管理委员会(SEC)于1999年首次提出了应当以公允价值作为金融工具的计量属性。相比于历史成本,公允价值计量能够提供更为相关的财务数据,为财务报告使用者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提供了有用信息。因此,公允价值对历史成本地位的冲击不是偶然的。
  
  金融危机中的公允价值
  
  2008年金融危机浪潮席卷全球,这使全球经济暴露在动荡的局势之下,变得极为脆弱。这场强大的金融浪潮几乎将所有金融巨头都拖入泥潭,贝尔斯登股票被收购,美林、瑞银证券等巨亏,雷曼兄弟破产……追根溯源,这一切都是由2007年美国的次贷危机引起的。
  所谓次贷,即次级抵押贷款,是放贷机构对信用等级低的人发放的贷款。在美国,次级贷款对放贷机构来说是一项高回报业务,但由于借款者的信用记录太差,其面临的风险也较大。为了扩大市场份额,贷款机构之间盲目降低贷款条件,引发恶性竞争。当经济不景气时,政府通过降低利率和减税措施,鼓励人们买房,房价不断攀升,房地产市场持续膨胀。但是,当房地产市场开始降温时,房价走低,一旦出现降价预期,借款人很难将房屋卖出或抵押再融资,使得还款违约率增加,危及整个房贷市场。为了分散风险,贷款机构将手中的抵押贷款出售给投资银行,投资银行再将其打包成抵押贷款证券后出售给投资者。证券化产生了各种衍生金融产品,但在此过程中,风险并未完全转移,利益相关者同样要为此风险承担代价。随着房贷违约率的不断上升,房屋贷款抵押类证券的价格持续下跌,导致金融机构不得不对其计提减值。资产账面值的大幅缩水,使得金融机构抛售其持有的次贷资产,使市场陷入“价格下跌—资产减计—恐慌性抛售—价格进一步下跌”的恶性循环之中,金融危机便这样愈演愈烈。
  在这场金融危机中,公允价值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目前主要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公允价值是金融危机的助推器,应废除公允价值;另一种观点认为公允价值是金融危机的一面“镜子”—真实、透明地揭示了资产泡沫,使危机更快暴露出来,应支持公允价值。
  (一)公允价值的推波助澜作用
  一些反对者,主要是在这场金融危机中严重受挫的一些金融巨头,他们认为,公允价值对金融危机具有推波助澜的作用。
  公允价值是一种重要的会计计量属性,它是事前的计量与确认,在假设条件下的判断与估计活动。在此次金融危机中,证券化产生的各种衍生金融产品是按公允价值计量的,当贷款违约率上升,此类衍生金融产品的价格下跌,于是金融机构不得不对其计提减值准备,以致资产账面价值大幅缩水,同时又拉低了资本充足率,使得金融机构被迫在短期内变卖手中的次贷产品,引发新的市场暴跌。公允价值计量本是提供反映更为相关和及时的会计信息,但却使得金融机构在账面上确认了未实现且未涉及现金流量的巨额损失,不仅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也使得金融机构陷入价格下跌、资产减值引发的恶性循环。   (二)公允价值的警示作用
  在反对者呼吁停止甚至废除公允价值之时,一些支持者则为公允价值辩护,使其免受非难。支持方主要是以FASB、IASB为代表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他们认为,公允价值并没有扩大金融危机,反而使危机更快暴露出来,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在经济繁荣时,金融机构在利益的驱动下盲目放贷,制造了房地产泡沫,并越吹越大,此时公允价值反映的非真实的信息却无人问津。当经济低迷,泡沫破灭时,公允价值所反映的财务信息却使得金融机构无法接受。然而,从公允价值的特性来看,公允价值具有很强的时效性,能够提供相关的、及时的信息。同时,作为一种新的计量属性,公允价值是衍生金融工具最相关的计量属性,面对客观的市场波动,公允价值能通过财务报表及时地反映出业绩的变动情况,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需要的信息。当市场由金融泡沫演变为一场金融危机时,市场由有序变得无序,这时,公允价值带来的损益波动可能会导致金融机构和投资者作出一些非理性的决策,但正是公允价值计量下所反映的“巨额损失”,才使得金融泡沫真实、透明地展现在人们面前,同时对投资者认识和及时规避金融风险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
  
  辩证看待公允价值的运用
  
  是废除公允价值的运用,还是始终坚持原有公允价值准则,而对异议置之不理?任何一种选择都是不现实和不理性的,应以辩证的眼光来看待公允价值的运用。
  (一)公允价值符合决策有用观目标的选择
  会计目标是会计理论的重要环节,受托责任观与决策有用观是关于财务会计目标的两大主流观点,而会计计量属性的运用和会计目标选择有关。受托责任观可以追溯到会计产生之初,作为一种比较流行的学派得益于公司制的产生和发展。由于受托责任是一种产权责任,因此更加强调可靠性,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不偏不倚并可验证,在会计计量属性上,主张采用历史成本。随着资本市场的日渐发达,投资者进行投资需要有大量可靠而相关的会计信息,人们逐渐把目光从历史信息投向未来信息。同时,信息披露的数量和范围也不断扩大,会计信息的提供必须以服务于决策为目标取向。公允价值计量提供的会计信息比历史成本更具相关性,更符合决策有用观目标的选择。并且随着金融资产的大量涌出,企业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愈发显著,历史成本会计信息已经不能如实反映市场变动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而公允价值则能适应变化的环境,是一种反映现在和面向未来的计量属性,它是新经济环境下决策有用观会计目标的必然选择。
  (二)公允价值对衍生金融工具的适用性
  无论国际会计准则、美国会计准则,还是我国新出台的企业会计准则,均要求衍生金融工具以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公允价值在金融工具,特别是衍生金融工具中的运用,是其运用最突出的方面。正因如此,公允价值成为此次金融危机中争议的焦点。因此,应正确看待公允价值对衍生金融工具的适用性。
首先,衍生金融工具和传统的资产和负债不同,其价值会随着特定利率、证券价格、汇率等金融市场行情的变化而变化,并且它不要求初始净投资或要求较少的净投资,在未来日期结算。同时,衍生金融工具有“杠杆性”,需要对决策有用的信息,公允价值恰能满足这样的信息要求,并能反映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因此,为了反映真实情况,公允价值是衍生金融工具的首选计量属性。
  其次,公允价值计量使得金融衍生工具能够进行表内核算,表内化使投资者能正确识辨企业的资产和负债。因为衍生金融工具这类资产一般没有取得成本, 如按历史成本计价则无法体现在报表当中,而此类资产或负债隐藏着极大风险。并且,历史成本不能反映价格变动的信息且无法确认尚未发生的交易,这便无法满足衍生金融工具计量的需要。
  最后,对于金融行业而言,公允价值运用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虽然公允价值的运用能够及时反映金融机构的资产和负债市场价值的变化,并在收益中体现,符合金融机构风险管理惯例。但是,将一些金融工具纳入表内核算,会影响银行的负债率。并且,收益和损失不再反映在报告期末,而是立即确认,使金融机构管理收益的空间进一步缩小。因此,金融机构必须进一步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健全内部控制,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总体而言,公允价值对金融工具,特别是衍生金融工具有较强的适用性。
  (三)公允价值估值的缺陷
  公允价值首先是一种会计计量属性,其次是一种客观价值。SFAS157按参照信息的优先秩序将公允价值估值方法分为三个级次:级次一的参照信息是市场信息,它反映的是在计量日,相同资产或负债在活跃市场上的报价;级次二的参照信息是不包括在级次一中的,对于资产或负债可观察的、直接或间接的市场信息;级次三的信息是不可观察的资产或负债的信息。可观察信息是反映市场交易者以从独立报告主体以外获取的市场数据为依据形成的,用于对资产或负债定价的假设。而不可观察信息则是独立报告主体关于市场交易者使用的,从环境中所获的最充分的信息形成的,用于对资产或负债假设的假设。因此公允价值估价应尽量使用可观察信息。  显然,级次一中活跃市场上的报价为公允价值估价提供了最可靠的参考。当存在一个活跃有序的稳定市场时,市价能够合理获得并动态而科学地反映资产价值。但事实上,活跃有序的市场状态并非总是存在。当市场不活跃并无序,甚至演变成一场危机时,不再满足有序交易的条件,以市价估计的公允价值就不再客观,估价级次从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级跌到第三级。此时,需要一个科学的技术指引,及时可靠地估算公允价值并提计减值准备。但SFAS157对此并未规定。由于级次三的估值方法是利用复杂的数学模型,包含着管理者对市场的大量假设和估计,由此产生的公允价值便具有很强的主观臆断性,其真实性和准确性值得商榷。因此,此次金融危机所暴露的某些资产的公允价值并非公允,由此产生的顺周期效应弱化了一些金融机构抗御和化解风险的能力,加剧了市场的恐慌情绪,诱发投资者资产价格加速下降之前的抛售行为,导致资产价值螺旋式下跌的恶性循环。
  此外,从企业成本角度来看,公允价值的取得需要借助于资产评估机构的评估,这就增加了资产评估成本,同时又势必会增加企业与资产评估机构的交易成本。
  
  结论
  
  
论文检测天使-学术行为不端检测免费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综上所述,在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中,公允价值再次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以政府和金融机构为首的反对者认为公允价值夸大了危机,推波助澜;而以会计准则制定机构为首的支持方则认为公允价值使危机及时暴露,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两者孰是孰非,不能绝对定论。此次金融危机虽然使得公允价值处境尴尬,但同时也使公允价值运用的缺陷暴露出来,要以辩证的眼光去看待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运用,看到问题的两面性。
  公允价值代替历史成本成为主流的计量属性是历史的进步,在金融危机中,它并未偏离决策有用观会计目标的要求。在所有的计量属性中,它是衍生金融工具的最佳选择,这是金融危机所不可抹煞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公允价值估值的缺陷、对金融机构收益管理的影响等。金融危机警示了会计界应更加理性、科学地运用公允价值,并不断改进和完善公允价值,使其更加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经济环境。
  
  参考文献:
  1.中央电视台《中国财经报道》栏目组.次贷飓风的未解之谜[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2.黄世忠.金融危机触发的公允价值论战[J].中国金融,2009(15)
  3.许家林,龚翔.中国会计准则体系建设—发展、比较、协调[M].立信会计出版社,2006
  4.于永生.美国公允价值计量准则评介[J].会计研究,2007.10
  
  作者简介:
  赵选民,男,1955年11月生,陕西西安人,西安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企业财务与会计。
  朱晔,女,1982年12月生,陕西西安人,西安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相关文章:

上市公司融资方式风险控制措施04-26

浅谈关于英语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分析04-26

农村学校英语薄弱学生的转化策略及反思04-26

关于高职英语课程改革思路:就业为导向 行业为背景 实04-26

集团公司资金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04-26

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不足及改进04-26

全面预算管理中平衡计分卡的应用思考04-26

对我国票据市场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04-26

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会计处理04-26

上市公司应用公允价值案例分析04-26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