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城市化是当今世界发达国家一个不可回避的历史进程和社会形态,也是我国在实现现代化目标进程中的重要趋势。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村城镇化,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民市民化,大批农民子女随父母进城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因此要促进城市化的发展,就要保证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基础教育质量的稳步提升;就要着眼于立足我国国情和农村的现状,深化改革与发展农村教育;就要实现农村教育的模式转型,从培养学生的城市文明行为习惯、职业技能和道德法律意识入手,探索在城市化过程中的农村教育改革之路。
[关键词]城市化;教育改革;农村教育
城市化是指由于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农村居民向功能不断完善的城镇集聚并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改变其原有生产、生活方式的过程。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农民实现小康的现实性。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其中包括“城乡、区域协调互动发展机制和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城镇人口比重明显增加”。要实现“城镇人口比重明显增加”这一奋斗目标,就要快速推进城市化进程,使越来越多的乡村人变为城市人,但这并不是仅仅把人从农村转移到城市的一个迁移过程,而是在迁移的过程中实现人的城市化。人的城市化关键是全面提升人的综合素质,使乡村人不仅走进城市,而且要真正融入城市社会。笔者认为,要实现众多农村人口的城市化,关键是农村教育要适应城市化,要面对城市化进程中的诸多挑战,要转变农村教育理念,提升农村教育师资素质,重在强化农村学生的养成教育,促进新生代农村学生的城市化教育。
然而纵观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村教育,单从我国国情和城乡差别的客观实际,提出“农村教育城市化”的口号还为时尚早,但是改革和发展农村教育以适应城市化的进程却是一个刻不容缓的任务,因为当前我国农村教育中存在许多严重滞后的现象,如教育观念和培养目标产生偏离、农村教育特色弱化、农村教师队伍建设薄弱、农村学校缺乏理想教育环境、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缺乏家庭养成配合、城乡学校教育过于统筹和无差别化等问题。基于这些问题,文章从农村教育应如何适应城市化进程进行了探讨,以期提供些有价值的建议。
一、农村教育适应城市化进程,应重视提高“未来”公民的整体文明程度
城市化进程既然是一种必然趋势,那么现在的农村孩子必然有一大批人是未来的城市建设者和生活者。从实践看,农村教育要适应这种城市化进程,就应该关注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从小培养文明习惯,提高整体文明程度
提高学生的社会意识和整体文明程度,提倡并建设“自律、修养、法制、道德、责任”为基本内容的公民准则,这是农村教育在适应城市化进程中,必须加强和提升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对农村学生进行城市化教育过程中,学校一定要从学生全面发展的高度着眼,开齐开足课程,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同时还应该注意学生健全心理和健康人格的培养,如审美情趣、思想感情、社会和家庭责任意识、理想追求、思维方式、行为习惯、感恩等方面的教育。学校还可以通过社会调查及社会实践等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开拓学生视野,使其感悟社会进步和城市发展带来的变化,进而帮助学生缩短与城市的心理距离,形成健康积极的对城市的追求与向往,为以后尽快融入城市奠定基础。
(二)从小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正确面对人生迁移
客观地讲,在我国现有的大批进城农民工中,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差别以及不同的教育和文化差异,加上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等差异,往往会导致部分人受到歧视,给工作和生活带来不便。在他们中,大多数人不甘心回到农村(在农村除种地外,别无出路),所以只好选择在不同的城市间漫游。迫于生计,或者是心态失衡,少数人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成为社会的不安定因素,而这少数人的犯罪又使城市迁怒于他们而排斥他们。因此,加快农村学生的城市化教育,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奋斗观,培养和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坚守在学校养成的道德底线,这不仅是改变他们今后生活状况的需要,也是当今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要求。
(三)从小培养加强自信教育,提高自我效能感
与城市学生比较,农村学生虽然在自立能力上比较强,但大多数受生长的社会环境或家庭环境影响,眼界较闭塞,在工作中表现为不自信,不善于表现自己,或不敢于表现自己。因此,从小加强农村孩子的自信教育已十分必要。美国行为学习与社会认知心理学家班杜拉指出: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实现特定领域行为目标所需能力的信心或信念。自信是事业成功的保证,一种行为的启动以及行为过程的维持,主要取决于行为者对自己相关行为技能的预期和信念。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缺乏自信往往与“成功”无缘。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4/fontbr /> (四)从小培养法制观念,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相比较而言,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遇到的最迫切的问题就是如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因此,现代城市的文明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公民的法律意识强弱程度。在农村教育过程中,强化学生的民主法制意识,让学生从小接受民主生活,具备民主意识,从小养成参与公众事务和国家民主生活所必需的个性心理品质及能力,从小知法、懂法、守法和护法,树立依法办事的思想,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我、与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这将为他们成为一个现代合格的城市公民打下坚实的基础。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二、农村教育适应城市化进程,应重视培养学生未来生活的城市意识
人的城市化是农村城市化进程的重要内容,其本质就是使农村生活方式城市化的过程。从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期目标来看,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是我国第三步战略目标的重要内容之一,没有人的城市化,显然就称不上真正的城市化。
而在我国城市化建设不断加速发展的过程中,最难的就是人的城市化。人的城市化的关键是全面提升人的综合素质和受教育程度,特别是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要使广大的农民及农村孩子接受城市化教育。其当务之急就是要使农村教育适应城市化进程的需要,提升农村学校的城市化教育水平,有效地提高“未来”城市劳动者的文明程度和综合素质,缩小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的行为习惯差别,使其从学生时代就树立城市意识,掌握在城市生活的基本行为和生活习惯,从而加快实现人的城市化。
首先,树立规则意识。规则意识就是一个人对于社会行为准则的自我认识和体验。规则意识强的人,自律精神也较强,较容易适应群体生活。我们在进行学校工作调研时发现,当今的青少年尤其农村学校“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大多由祖父母、外祖父母照管。他们对孩子的疼爱甚而变为溺爱,导致孩子关爱群体、关爱他人的意识淡薄,自我认识不到位,自我约束力、自制力较差,与城市孩子相比,缺乏规则意识。因此,当前对农村学生进行规则意识的教育已迫在眉睫。从个人行为规范来讲,要教育学生做事有条理、有耐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及生活习惯,使他们勤俭节约、善于思考、学会自我保护;从公共行为规范来讲,要使农村学生遵守交通规则,尊重社会公德,有正确的竞争意识,善于合作,尊老爱幼,诚实守信。只有具备了规则意识并熟练地运用各项规则,农村孩子才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城市里生活才能成为好市民,将来也才能真正走向世界、融入世界。
其次,培养环境意识。大多数农村学生从小生长在农村,由于整个农村大环境以及有些家庭小环境卫生状况较差,即使不注意个人卫生,也显现不出来,日久天长,导致环境卫生意识淡薄,形成随便乱扔废物、随地吐痰以及不注意自身卫生的不良习惯。因此,在农村学校教育中,尤其要重视环境育人,营造人人注意环境保护、人人讲究卫生的浓厚氛围。
再者,培养时间观念。由于农村生活节奏相对松散,农村多数家长时间观念较差,导致多数孩子从小做事没计划、拖拉延误,缺乏对时间的感知和理解,不知时,不守时,更不会珍惜时间、热爱时间、使用时间。因此,在农村教育城市化过程中,我们急需强化学生的时间观念,不断向学生进行“知时、守时、惜时、用时”教育,使学生在学业、生活、处事中处处有时间观念,具备强烈的守时责任感,以便将来更好地适应快节奏的城市生活。
最后,树立生命安全意识。生命安全教育应时刻放在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心上,落实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农村学生相对城市学生的安全意识比较淡薄,自我保护意识也相对较差。因此,学校要广泛开展交通安全、卫生保健、饮食安全、禁烟禁毒、网络安全、游泳安全等一系列安全教育,大力开展珍惜生命和心理健康教育,同时,学校可以借汶川大地震的实例,组织学生逃生演练,教育学生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让安全教育回归生活,培养学生科学文明、健康安全的生活方式,从而为将来步入城市、提高生活质量奠定基础。
三、农村教育适应城市化进程,应着眼于培养“三农”和城市发展的双重职业技能
当前我们可以看到,不少农村青少年面临“升学无望、就业无门、致富无术”的尴尬境地,初高中毕业后便无所适事。应试教育的内容和评价体系,迫使农村教育同样“千军万马争过独木桥”,陷入中高考应试怪圈。与此同时,一些没有上过很多学的人到城市照样可以找到工作,甚至比大学生赚的钱都多,而当前大学生就业也很难。这两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当前农村教育在发展思路、办学体制、运行机制以及教学内容等方面,不仅存在着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状况,也与城市化进程发生较大的背离。
这需要我们明确,推进城市化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农村,以城市的发展来带动和推进农村的发展。农村教育在为城市化进程输送大批农家子弟时,也要为未来的新农村建设培养人才,两者的结合点就是未来农村教育的方向。
首先,从农村实际出发,加强农村特色的研究性学习,把校本课程的内容紧紧贴近农村实际。农村教育既要使一大批走向城市的农家子弟打好基础,使他们具备适应各种社会环境的素养,同时在传递现代文明和现代精神时不忘“三农”,研究和探索适应于农村学校优势的一套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使农村教育展现自身特色,使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孩子真正地了解农村。
就目前而言,城市和农村的距离越来越近,城乡差别越来越小。与城市孩子相比,农村孩子应该有着更多的优势,未来的三农经济和城市经济都建立在高科技、高现代化的职业技术水平之上,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应该有条件地“差别化”和特色化。
其次,加强对农村广大新生一代学生及农民工的职业教育培训,加快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促进他们向现代产业工人转变。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现在农民工每年约以10%左右的速度递增,仅北京市劳动力市场每年的缺口就在50万以上。然而尽管目前在城市打工的农民工很多,但他们普遍文化水平较低,没能很好地掌握一项专业技能,他们在向城镇集聚的过程中,只是短期内地理位置上的移动,大多仅是体力劳动者,只能从事城里较苦、较累、较脏、较险、加班时间也较长的工作,生活环境和生活状态较差,在城市生活中被边缘化。要使农民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市民,就必须大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综合技术能力,掌握谋生与发展的一技之长,这样才能彻底地改变农民工的面貌,使他们真正融入到城市中去,才能有效地解决城市化和经济发展进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
论文检测天使-学术行为不端检测免费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总之,要加快我国的城市化发展步伐,以城市化推动现代化,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巨大的人力资源,关键要实施人的城市化,这就要求我们逐步推进农村教育的城市化。‘提高农村青少年的城市化教育水平,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不断提升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还需要政府、社会各界关注和大力支持。只有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因地制宜推进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才能形成农村教育的城市化格局,构建未来农村教育城市化的发展模式。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4/fontbr />
相关文章:
提高财务资金管理水平04-26
小额贷款公司财务管理存在的三大问题04-26
公司财产资产管理办法04-26
管理会计的中国实践论04-26
管理会计的中国实践论04-26
战略管理会计分析04-26
农村财务审计困难及解决方式04-26
公司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流动资产管理制度04-26
提高农村财务管理策略04-26
浅谈环境会计在煤炭工业的应用和意义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