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英语跨文化意识教育,应从培养学生文化差异的意识入手;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跨文化意识,让文化教学贯穿于整个语言教学过程;鼓励学生广泛阅读,扩大对目的语的语言和文化知识的了解;激励学生参与各种英语活动,加强语言实践,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跨文化意识教育
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经济的全球化,中国的不断开放,使得我们与外部世界的交流越来越广泛,越来越频繁。无论是文化交流、商务合作,还是民间往来,我们都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文化问题:不同的习俗、不同的行为标准、不同的语言、不同价值观、不同的宗教信仰、不同的禁忌等等都会成为我们与外界交往的障碍。在和平与发展成为主题的当今社会,学会如何与外国人和谐相处,如何了解他们的文化,是保障交流、合作顺利进行的关键所在。在现今时代,我们有更多的机会与外国人打交道,如果不具备充分的跨文化知识、不具备灵活的跨文化交际技巧,就很难进行人际间的交流,也很难进行国际间的经济贸易交流。因此,进行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跨文化意识培养的意义
1.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是2I世纪社会发展的需要。经济全球化,信息一体化,我国经济也逐步纳人世界经济的轨道。随着各种交流在深度和广度上的不断扩大,我国外语教育不断面临新的挑战,2l世纪需要既能熟练地使用外语,又熟知外国文化的各种人才,这就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目标。外语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使用语言的能力,而且要培养学生合适地使用语言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2.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是改革我国外语教学的需要。以传统的教学方式培养的学生可以获得一定的语言能力,也能通过各种考试,但却不能灵活有效地使用英语。我们的学生花了十几年的工夫学习英语,到头来却不能正确地进行交际,这是明显的事倍功半。众所周知,外语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跨文化交际,所以我们要正确认识到外语教育是跨文化教育的一部分,语言是与文化、社会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并在教学大纲、教材、课堂教学、语言测试以及外语的第二课堂里全面体现出来。
鉴于此,经过修订的我国初中、高中及大学的英语教学大纲都对了解文化差异、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特别是跨文化能力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换言之,学习外语不仅包括学习语言知识,还要学习语言背后的文化知识,两者缺一不可。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二、跨文化交际与跨文化交际能力
跨文化交际是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或cross—culturalcommunication的汉语译名,它指本族语言者与非本族语言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流。由于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是交流,英语学习也就自然地要涉及到不同的文化之问的交际,这就是一种跨文化交际。
对跨文化交际能力,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理解,因而至今并未有一个统一的定义。泛泛而言,它是一种交际能力,包括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包容的能力与意识,以及能够妥善处理跨文化交际中的微妙差异与矛盾的能力。在国外,跨文化交际能力被归纳为意识(Awareness)、动机(Motivation)、知识(Knowledge)、技能(Skil1)。
具体而言,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能力:一是语言能力,指较好地掌握母语和外语的语言知识的能力,如语音、语法和词汇。二是知识结构,指常识性的知识。三是策略能力,指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并能在各种交际场合运用语言和非语言技能应对和修复交流。四是使用能力,指适时地使用各种语言形式的能力。五是行为能力,指一个人运用外语与异域文化的人交流时所表现出合适的语言和非语言行为。
在真实的语境中,交流失败并非源于发音错误或语法错误,而是由于我们缺乏文化知识,不能从客观的角度看待目的语文化,即我们缺乏社会文化能力,而这正是跨文化交际能力中的核心要素。
三、跨文化交际失误与文化差异
先请看一个案例:“秘书门”事件。
2006年4月7日晚,EMC大中华区总裁陆纯初回办公室取东西,到门口才发现自己没带钥匙。此时他的私人秘书瑞贝卡已经下班。陆试图联系后者未果。数小时后,陆纯初还是难抑怒火,于是在凌晨1时13分通过内部电子邮件系统给瑞贝卡发了一封措辞严厉且语气生硬的“谴责信”。
陆纯初在这封用英文写就的邮件中说,“我曾告诉过你,想东西、做事情不要想当然!结果今天晚上你就把我锁在门外,我要取的东西都还在办公室里。问题在于你自以为是地认为我随身带了钥匙。从现在起,无论是午餐时段还是晚上下班后,你要跟你服务的每一名经理都确认无事后才能离开办公室,明白了?”(事实上,英文原信的口气比上述译文要激烈得多)。陆在发送这封邮件的时候,同时传给了公司几位高管。
两天后,瑞贝卡在邮件中回复说,“首先,我做这件事是完全正确的,我锁门是从安全角度上考虑的,如果一旦丢了东西,我无法承担这个责任。其次,你有钥匙,你自己忘了带,还要说别人不对。造成这件事的主要原因都是你自己,不要把自己的错误转移到别人的身上。第三,你无权干涉和控制我的私人叫‘间,我一天就8小时工作时问,请你记住中午和晚上下班的时间都是我的私人时间。第四,从到EMC的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天到现在为止,我工作尽职尽责,也加过很多次的班,我也没有任何怨言,但是如果你们要求我加班是为了工作以外的事情,我无法做到。第五,虽然咱们是上下级的关系,也请你注重一下你说话的语气,这是做人最基本的礼貌问题。第六,我要在这强调一下,我并没有猜想或者假定什么,因为我没有这个时间也没有这个必要。”
本来,这封咄咄逼人的回信已经够令人吃惊了,但是瑞贝卡选择了更加过火的做法。她回信的对象选择了“EMC(北京)、EMC(成都)、EMC(广州)、EMC(上海)”。这样一来,EMC中国公司的所有人都收到了这封邮件。其邮件被数千人转发。从邮件的转发过程中,可以发现这样一个顺序:EMC-*Micros.ft-"MIC---HP--*SAMSUNG-~Honeywell--Thomson--..Motorola--,Nokia--,GE……这些大名鼎鼎的外企大多为IT或电子类相关企业。
这个在网上炒得火热的案例是一个跨文化交际失败的很好案例,反映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因文化差异所产生的不同的行为结果,进而造成了文化冲突。如果冲突双方了解各自的文化背景及行事方式,就会从对方的角度出发,采取较为温和的方式解决这一问题。因此.学好一门外语并不表明一个人的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因为语言只不过是文化的载体,只有通过跨文化教育才能使得具有较高外语水平的人利用语吉‘这个工具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际。然而当前的外语教学明显落后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在跨文化交际中往往会出现交际不妥、交际失败等情况。
例如,随着对外交往的增加,我们许多单位的人员都会有机会参加国际会议出国访问、留学等。但一些人在需要用外语进行交际的场合,由于不知如何得体地参与对话,或是不知如何正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他们常常会采取消极的策略,被动地成为聆听者,极大地影响了他们与外国人的正常交流。所以在有中国人在场时,有时会很安静,有时甚至会出现冷场的情况。这种情况的产生源于中国人与外国人对礼貌和沉默的不同理解。中国人认为在交谈中打断别人不礼貌,故不轻易插话。中国有“沉默是金”的说法,他们会谨言慎行,特别是在外人面前。这也给外国人造成一种误解,认为中国人对他们谈论的问题不感兴趣或不同意他们的看法。结果失去了宝贵的交流机会。在有些场合,有的人虽然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但他们在交际时仍沿用中国式的思维和文化习惯。语音、语法、词汇均正确,但行为准则是自己国度的,结果会造成交际不妥。如作者曾教过的一个研究生向我讲述过他的亲身经历:他们所属的社团邀请一位外教做一次专题讲座,外教是一位美国老太太,讲座结束后已是近晚上九点,这名学生送老太太回住处,就自然而然地搀扶起老太太,并不断提醒她注意脚下。结果老太太很不高兴,甩开他的手,问道:“AmItooold?”这名学生感到很不解,尊老爱幼是中国的人之常情,为什么美国人就不领情呢?显然,这是由于文化、价值观、习俗等的不同而造成的误解,使得双方都受到了伤害。美国人向来以独立自居,老年人也不愿意依赖别人,不愿意成为别人的负担。在自己体力尚可时而受到别人的帮助就会认为自己衰老了,不中用了,自尊会受到很大的伤害。这也是为什么美国人不喜欢用old的原因。
以上虽然只是个案,但却反映出我们外语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在英语教学中,许多人认为学英语就是学语法和词汇。在这种教学思想指导下,教师过多地专注于语法与词汇的教学,培养的学生可以获得相当的词汇量和语法知识,也能通过各种考试。但是,他们的学习较被动,在英语使用上基本是“聋哑”型,很难进行口头交流。第二个问题是在传统英语教育方法下,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时亦受其汉语习惯的影响,按部就班,由音标到单词,到句子结构分析.循规蹈矩。这种学习方式从某种程度上扼杀了学生学习语言的主观能动性,造成语言学习和应用分离,学生往往掌握了整套的语法系统,有成千上万的词汇储存在记忆里,有标准的发音,可就是听不明白,说的是不地道的英语,读的速度慢,写的是汉语式的英语,看不懂原汁原味的文章,语言应用能力差。第三个问题是“文化缺失”。我们在教学中缺乏对语言背后的文化知识的教学,结果带来学生语言应用上的文化错误。“文化错误”是指在语言交流中所表现出的不适当的语言或行为。这主要表现在:从社会语言学角度看不恰当的言语或行为;不符合外国的习俗、传统的错误;不同的价值观之间发生的冲突;对外来文化的成见,交际策略错误等。
这些问题的产生就是英语教学中语言教学与文化教育脱钩造成的。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美国语言学家和翻译家奈达(Nida)认为我们使用的每个语言形式都是具有意义的,它们所传达的意义不尽相同,因为它们与文化相关,而文化要比语言要意义广泛得多。我们不可能在使用一种语言时而不考虑它的文化意义。所以JenneyThomas说:我们说话时犯语法错误,人们会说我们说得不好;但我们说话时不讲策略或不得当,人们就会说我们行为不当。可见文化知识对语言运用的重要性。所以,为了成功地交际,说话者除了要有必要的语言基本知识和听说能力之外,还需要能正确判断交际场合、交际目的,了解和掌握对方的文化背景,才能使用合适的语言进行交际。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4/fontbr /> 四、如何进行跨文化意识教育
英语教学通常有两个目的:一是帮助学习者获得和掌握一些基本的词汇和语法,以此为工具阅读英文报刊杂志、学术书籍,并能用英文撰写文章、论文、学术报告等,也就是为今后的学习、工作和娱乐等建立一个牢固的语言基础。第二个目的是帮助学习者去掉语言障碍,去了解异域文化,提高交际能力,了解不同文化间的异同,即培养学习者有效运用语言进行实际交流的能力。跨文化教育应包括两方面的内容:文化知识信息的教育和文化交际信息的教育。两者缺一不可,否则学习者就会误解语言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进而产生语用错误。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因为他们生活在那样一种社会文化环境中,他们自然而然地就继承了他们共同的文化,了解他们的行为方式,知道如何去根据不同的场合恰当地表达自己,即使他们对自己国家的历史、地理、人文等知之甚少。而我们作为英语学习者,用第二语言——英语去交流时不可避免地受到我们母语的影响和限制,即使我们对他国的历史、地理、人文等有足够的了解,也不会轻易地运用英语知识进行有效的沟通,因为我们的文化已植根于我们的潜意识中,是很难根除掉的。所以,在知识与行为、应该做的与实际做的之间常常会有很大的距离。正因在文化因素的影响下,语用原则的表现形式、实现方式和判断标准在不同的文化中有较大差异,因此,当与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际时,若不了解这些文化差异,常常会出现语用失误,导致交际中断。甚至交际失败。为了克服跨文化交际中由于文化差异性而导致的语用失误,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增强对目的语文化的敏感性,我们在语言教学的同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培养学生文化差异的意识。可用文化对比的方法,使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在头脑中形成文化差异的意识,克服不同文化之间的交际障碍。教师在教学中文化对比应以差异和冲突为重点,着眼于解决实际中的问题。如对比中西方在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不同所产生不同的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对比英语国家的人们与中国人对称赞的不同反应;对比英汉在称谓上的不同;对比英汉招呼语及禁忌语的不同;对比英汉词汇的文化负载意义的差异;对比英汉交际策略与方式的差异等等,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与我国的风俗习惯的异同,从而能比较好地掌握交际要领,避免尴尬或冲突的出现。
2.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跨文化意识,让文化教学贯穿于整个语言教学过程。英语教师对英语国家的文化习俗要更多的了解,不断学习,注意积累与文化背景相关的知识,特别是跨文化交际的知识。要大量阅读,要有敏锐的意识,平时对于英语国家发生的事件注意观察,涉及到文化差异的内容就加人到讲课中去,使学生既有新鲜感又觉得有实用性。在备课时,要善于识别教材中的文化信息,并在教学过程中就语言教材涉及的文化背景内容随时进行介绍,指明其文化意义或使用中的文化规约。在课堂活动中,有意识地加人与文化有关的活动,使学生既学到文化知识信息,又学到文化交际信息。
3.鼓励学生广泛阅读,扩大对目的语语言和文化知识的了解。阅读资料可以是报纸、杂志、小说等纸质资料,也可以是电影、录像、互联网等非纸质资料。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要想获得英语文化知识,广泛阅读,不断积累是最佳途径。通过大量阅读,学生可以不断扩大视野,对英语语言和文化可以形成比较成熟而全面的理解。教师可以借助各种现代化手段如电影、电视、幻灯、多媒体等直观教具,介绍西方文化,如英语国家的节日、典礼、活动等,让学生体会英美社会丰富的文化材料。大量阅读使学生了解了中西文化差异,意识中已经具备了文化差异的认识,从而为有效避免交际中的文化干扰,增强和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奠定了基础。
4.激励学生参与各种英语活动,加强语言实践,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就是进行交际,只有通过广泛的语言交流和实践才能准确运用语言知识进行交际,使语用能力和语言能力充分结合形成完整的交际能力。学生可以参加英语诗歌背诵、英语演讲比赛、英语剧表演、观看英语新闻、收听BBC和VOA节目等。也可以多与以英语为母语的人接触交流,通过这种轻松的人际交往,学生更容易捕捉到真实语境下的文化信息,更易于模仿和学习,而这不是课堂上所能学到的。
5.应用综合技能,提出可操作的能解决跨文化语境中实际问题的方案。其目的不是发现问题,也不是分析跨文化语境中的文化差异,而是利用文化差异作为资源,解决跨文化语境中的实际问题。综合技能包括:全球思维、文化适应、知识、沟通实践。全球思维(globalmentality)包括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思维,是四个组成部分的基础,在拓宽交际者全球思维,避免民族中心论方面起着主导作用;文化适应(culturaladaptation)包括心理调节能力和灵活应变能力,有助于交际者在面对文化差异时可以调整其心理行为;知识部分(knowledge)是跨文化交际的基础,包括一般文化与具体文化两方面,如价值观、文化习俗、社会背景、宗教等;交际实践(communicationmanagement)包括语言交际能力、非语言交际能力和语言策略能力,是取得所期望结果的实践过程。
6.在教法上,采取以任务为中心的方法,通过思考与讨论,既理解了课文内容,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又培养了跨文化意识、跨文化敏感度和跨文化沟通能力。从跨文化背景知识导人人手,分析词汇的文化内涵,模仿情景练习,进行实例分析等都可达到跨文化角度的目的。
五、结语
无论是教师还是英语学习者都不仅要注意到文化的相似性.更要注重文化的差异性,因为正是差异导致了交际障碍。英语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培养学习者文化敏感性,使他们意识到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帮助他们获得发现和解释他国文化、价值观、信仰、行为等的能力。对英语学习者而言,了解英语同家的文化及行为方式不是一件易事,所以不可避免地会犯语用错误。英语教师的职责就是尽最大努力去辅助学生,使他们尽量少犯或不犯错误。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决定了跨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国际交流使得我们接触的文化多种多样,也为我们进行文化教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英语的独特地位及使用的广泛性,使得我们在英语教学中,进行跨文化教育,提高学习者的文化理解能力是非常必要也非常急迫的。外语学习是语言技能和文化技能双重能力的学习,只有将这两种技能完整结合起来,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因文化差异而引起的语用障碍和语用失误。简言之,文化知识是出发点,文化意识是连接文化知识与文化理解的桥梁。我们最终的目的就是通过跨文化教育提高英语学习者语言运用能力与文化适应能力。为了逐渐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我们在外语教学中必须培养既有语言能力、又有全面文化知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4/fontbr />
相关文章:
实际利率法在银行业务中的应用04-26
增值税转型改革:可刺激煤矿购买机器04-26
第三方支付服务组织管理现状与对策04-26
增值税转型后需加强风险管理04-26
增值税转型对行业公司的分期影响和叠加影响04-26
工业企业应收账款风险管理措施探究04-26
湖南省财政厅会计学会表彰2013年度优秀财务研究论文04-26
公司集团化发展的资金管理初探04-26
刍议如何进一步深化煤矿井下现场材料管理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