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英语教学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时间:2024-04-26 06:40:26 5A范文网 浏览: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英语课程标准提出“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至少应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文化知识的传授,一是跨文化意识的培养”。笔者认为作为一名高中的英语教师,应当抓住课堂这个最为重要及主要的阵地,从三个方面进行文化的传授及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一、词汇对比教学
         词汇教学即使在高中阶段仍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特别注意做到让学生在掌握词语要领意义的基础上,挖掘词汇内部的文化因素,帮助学生能够准确、恰当地使用词语。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有三点是教师应该重点关注的。
         1.特别注意一些表面对应的英汉词语,可能表达不同的文化含义,引起不同的意义联想,我们称之为culturally loaded words。比如intellectual在英语中多指教授或具有较高专业技能的高级知识分子,往往不包括大学生或普通具备本科学历的公司职员,而与其相对应的汉语“知识分子”在中文中更倾向于指所有上过大学的人,甚至早些年可能连高中毕业生都会包括在内。再比如owl这个词,与其相对应的汉语是猫头鹰,在中国文化中,它是一种不祥之兆,所谓“猫头鹰进宅,丧事进来”,可是在西方文化中,owl则是智慧之鸟,是睿智的象征。
         2.特别注意一些由于文化涵义不等值性而产生的无法对译的习语及用法搭配。比如汉语说“小菜一碟”,英语说Tt’s a piece of cake.在汉语中对老师的称呼是“王老师”,英语中则是Mr.Wang, Mrs.Wang。汉民族文化经过了五千多年的吐纳使得绝大多数中国人并不会去专门信仰或崇拜某一个固定的神或偶像,所以中国人遇到困难习惯于说“老天保佑”,而西方大多数国家信奉基督教,所以英语说God bless me。这样的例子太多了,不胜枚举。
         3.特别注意由因文化所触发的定向思维的不同而产生的对于中国学生难以理解的表达。比如很多美国人常会挂在嘴边的一句话,When you’re down,you’re not necessarily out.对于一个高中生,这句话中并没有什么生词,可是许多学生却对其含义不甚了解。这句话的表层意思是:当你被击倒,并不意味着输了这场比赛。所有的美国人都明白这句话的寓意是用于鼓励人们,当遇到挫折时,不要丧失信心,因为还是有成功的希望。
         还有一个例子像elderly people和senior citizens这两个词,课本上给的解释都是“老年人”。在中国,“老”是德高望重、经验丰富的代名词,是受到尊重和羡慕的。可是在美国,人们普遍忌讳用这个词来描述人,因为它意味着没有用处,遭人怜悯和靠人施舍,所以有教养的美国人往往用sen-for citizens这一委婉语来代称老人。像这种因文化引起的定向思维联想的表达方式对于没有语言环境的中国学生来说,肯定会造成一些理解及运用时的困难。
         词汇的学习对于许多中国学生来说,是基础更是英语学习中的一个难点。在词汇的教学中渗透文化,培养跨文化意识既是贯彻教学大纲的正确教学方法,同时也使词汇鲜活、生动起来,而不仅仅是一个个生硬的语言符号,这样可反过来促进学生对词汇学习的兴趣,从而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4/fontbr />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二、阅读教学 
         阅读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具有双重身份,它既是一种语言学习考试必考察的一种能力,同时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 
在我们日常的教学和学习中,学生会接触到大量的阅读材料,其内容包括日常生活、社会、文化、历史、广告、书信等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各个方面,教师若能不失时机地进行文化知识的介绍,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跨越文化障碍,既丰富了学生的语言,提高了学生的解题应试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增强对不同文化异同的敏感度。在教学实践中,笔者经常采用三种方式来达到这一教学目的。
         1.直接呈现,配合详细的注释。
         高中英语课本里有不少文章本身就涉及有关异国的习俗、典故、历史、风土人情等有关文化的内容,且配合有一定的课后注释,它们直接提供了一定的文化信息。在教学中不可因为文章或注释里没有重点词汇或者较难的语法现象就忽略不计或者草草了事。相反,教师还可根据情况适当补充,比如无论是以前的SEFC还是现在福建省使用的北师大版英语都有关于eating c& health的话题,那么在课文讲授的同时,教师就应该介绍国外的饮食习惯以及不同饮食文化对人们日常生活产生的影响。 
         2.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真实的文化情景。
         教师要精心设置英语课堂环境。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手段给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创设了真实的教学情景,鼓励学生在该情景中用英语交际,学生可以通过交际活动提高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使学生在交际中习得文化背景知识并对他们的跨文化意识进行潜移默化的渗透和影响。利用电脑让学生领略外国风光,让学生通过浏览自由女神、联合国总部及白金汉宫、大本钟、泰吾士河等图片来了解纽约和伦敦这两座国际大都市。
         3.有目的地设置开放性话题供学生讨论,激发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好奇、兴趣,并利用这种内在的动力鼓励学生对文化及观念的异同见仁见智,为将来学生能够主动进行跨文化交流打下基础。这一方式无论是对教师的备课质量还是对学生的学习态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看上去和英语考试的内容关系不够密切,这一环节往往被师生忽略。笔者认为如果这一环节能够在教学实践中得以贯彻和坚持,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英语在实践中的运用能力,更能够加深学生对文化异同的深刻理解,提高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
         比如在讲授补充教材sports这个主题时,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了西方许多运动的起源、规则等,结束后,笔者用幻灯打出了一系列的问题供学生当堂讨论。这些问题其实都没有什么固定的标准答案,但是学生在思考过程中不知不觉地会运用历史、地理、体育、风俗等文化知识来解决问题,在讨论过程中分享了有关知识,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促进了学生对文化异同的敏感度,为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打下基础。
         三、讲究语言实践,模拟英美人现实生活 
         笔者认为,一堂成功的外语课应当尽可能地创设语言情景,让学生能够有机会运用所学语言。同样,成功的文化传输也应尽可能有更多的模拟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通过交际实践来体验文化。所以教师可以事先给学生一定时间准备,然后在课堂上创设一些诸如生日聚会、排队候诊、上街购物、初次见面、家庭聚餐等社会情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教师可以发动学生收集道具、服装等,力求在一个相对真实的环境中让学生模拟交际。这类活动气氛轻松,形式活泼,学生往往兴趣浓厚,表现积极。 
         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为学生终生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因此,英语教师迫切需要通过各种途径提高自身文化素养,能够纵览本国文化,站在中西文化比较的高度上,把握英语教学。同时,开展文化教学贵在持之以恒,应当从学生学习英语的基础阶段就开始长期、系统、多渠道、多视角地进行培训,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所以如何更好地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文化,增强交流能力还需要所有的英语教研工作者反复实践、探讨和论证。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4/fontbr /> 

相关文章:

上海市郊非公经济组织党建新情况04-26

基于中小企业集群异地衍生机制分析04-26

浅论“经济之谜”与“理论之谜”04-26

论铁路职工的安全教育是铁路运输企业发展的坚实基础04-26

基于市场产权角度的国家经济安全分析04-26

产业市场环境中“关系”的利益分析及营销应用04-26

对倒“U”型理论的评析04-26

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中定性指标的筛选04-26

试论传统新闻媒体与现代企业制度04-26

浅谈体育经济与城市发展关系04-26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