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师范学院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的创新研究

时间:2024-04-26 06:29:08 5A范文网 浏览: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摘要:我国的高等教育处在一个“量”、“质”不均衡的发展氛围当中,而在这种氛围下的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就会屡屡出现一些怪现象,限于我国的国情,高等教育的大环境暂时不会改变,因此本人认为,创新人才能力塑造途径不失为一个可以减少这些怪现象的发生对策。
  本文通过对玉溪师范学院旅游管理人才培养途径中存在的的问题进行分析,得出作为一所地方院校,要完成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重点在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的理念、流程、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不断寻求创新,保障人才质量的有效提升。
  关键词:地方院校 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 创新
  
  0 引言
  随着1995年我国高等院校的扩招,截止2008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达到2907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3.3%,已跃居世界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这些数据表明我国的高等教育的“量”确实得到了发展,但是却缺乏“质”的提高。高等教育“量”“质”处于不均衡的发展氛围当中,则会引起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出现进校容易,出校难、高学历低能力、毕业学生就业率低甚至“被就业”等怪现象。因此本人认为,创新人才能力塑造途径不失为一个对策。本文试着结合玉溪师范学院的现实条件以及笔者的求学经历,对玉溪师范学院旅游专业人才能力塑造途径进行创新研究,以期为我校及同类院校的人才能力塑造提供参考
  1 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能力培养体系的内涵
  1.1 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笔者认为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应根据旅游业发展需要,体现本校办学特色,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职业特点需要的学生而努力。因此,我校旅游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就是为地方旅游行业培养侧重于实践操作的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
  1.2 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应具备的能力
  高校应用性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人才在管理学科知识平台上实现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知识素质和综合能力素质的复合(见表1)。
  表1 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的能力要求
  表格要素来源于:李因,汪艳丽等人撰写的《旅游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查研究》
  1.3 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能力培养模式下的课程设置
  21世纪世界旅游业及入世后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对旅游管理人才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即必须具有大旅游的发展观念,具有很强的竞争意识、创新能力和管理能力,掌握未来旅游业发展所需的国际语言、网络语言和专业语言。针对上述要求,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应是一个以旅游活动为研究对象,由管理、经济、地理、历史、法律、计算机、心理、社会等学科相关课程组成的有机联系整体,体系内的课程给予学生分析和解决旅游管理中的各种问题的能力。
  2 玉溪师院旅游管理专业现有人才能力塑造途径存在的问题
  2.1 人才培养观念有待创新
  目前我校在人才培养上依然因循着传统高等教育模式,这种“传统性”主要表现在一直以来都是以学科为基础、以知识为本位,实行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循序渐进的“三段式教学”,这种观念显得僵化封闭,很难适应现代高等教育,特别是旅游高等教育的需要。
  2.2 人才培养定位模糊
  一般说来,高校可分为研究型、研究教学型、教学研究型和教学型四种类型,前两种侧重研究,人才培养注重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提升;后两者侧重教学,着力于培养有一定理论基础的应用技能型人才。
  综观我校的教学现状,不难发现我校与其他重点院校之间的人才培养定位差别并不大,结果导致培养出的学生处于一种在理论高度上赶不上重点院校的学生,在实际操作水平上又不及职专学生的尴尬局面。
  2.3 专业方向拓展不够
  旅游业关联度高、涉及面广,客观上要尽量细分或拓展出多元化的专业方向供学生选择,以避免“千校一面”,重复建设。而我校在旅游管理专业在完成公共课、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后学生无法根据自己的个性和爱好自由选择专业方向,培养专业特长,这也就使得学生毕业后就业渠道狭窄,竞争加剧。
  2.4 教学师资力量有待提高
  这个是中国旅游教育界的通病,由于我国旅游教育起步较晚,不少教师属于“转行”或“跨行”,知识来源于书本,缺乏对旅游学科的系统掌握和必要的实践经验,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较差,照本宣科的现象普遍。而我校属于处于二线城市的地方高校,在教学力量的充实上往往显得力不从心。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4/fontbr />
  2.5 办学条件有待完善
  毋庸置疑,旅游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专业,办学条件的好坏是影响该专业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因素。而我校作为一所地方旅游院校,受人力、物力、财力的限制,在这方面的硬件设施建设上就不是非常的完善。
  3 玉溪师院旅游管理专业人才能力塑造途径的创新探索
  为了适应我国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在面对现实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地方旅游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应该与时俱进、大胆改革、锐意创新。具体说来,要在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的理念、流程、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不断寻求创新,从而保障人才质量的有效提升。
  3.1 理念创新
  3.1.1 创新人才培养理念,符合旅游教育的性质
  我校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应该具有明确的职业定向和实用型、操作型人才培养的特征,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要充分体现旅游专业的应用性特点,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
  3.1.2 创新人才培养理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学校可以考虑如加大选修课的比重让学生根据个体兴趣和需要自由选择,又如加设创新学分激励学生充分发挥个人潜能和刻苦钻研精神等。
  3.1.3 创新人才培养理念,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与模式的设计
  我校应该明确定位为教学型院校,因此利用学校和企业不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以培养适合管理、服务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的的教育模型。
  3.2 模式创新
  培养模式的选择是直接关系到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成败的重要问题。笔者认为武汉工业学院的“四轮驱动型”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可以作为我校完善应用性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借鉴与参考。该模式充分运用了系统科学理论的重要原理,如整体原理、有序原理和反馈原理等,从而突出了整体绩效的优点。实践证明,“四轮驱动型”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对于人才质量的提升效果显著,具有较强的应用与推广价值。
  3.3 流程创新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流程创新主要表现在理论教学流程的创新和实践教学流程的创新。
  3.3.1 理论教学流程是实践教学流程的基础,它的创新应该表现在课程之间实现较强的理论支撑和程序性,努力为学生建立一个系统性强、架构清晰、与国际接轨、能反映旅游业规律的旅游管理知识体系。(见图1)
  3.3.2 实践教学流程不仅是理论教学流程的升华,同时还是整个课程体系的核心和灵魂。其主要包括模拟操作实习、现场操作实习、考察性实习等。
  3.4 方法创新
  除了传统的课堂授课教学方法之外,笔者认为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应该是“务实的学习者”,在教学上应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思辨技巧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笔者认为我校在教学方法创新方面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做法:情景体验法、操作示范法、电化视听法、软件管理法、案例分析法。
  参考文献:
  [1]周欣,罗朝霞.地方旅游人才培养模式若干问题之探究[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
  [2]国家旅游局:2007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N].中国旅游报,2008-09-10.
  [3]赵鹏.关于我国旅游高等教育的感言[J].旅游学刊,2008,(2).
  [4]何建伟.旅游产业化国际化背景下高素质人才培养创新探索[J].社会科学家,2006,(1).
  [5]周霄,马勇.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质量提升研究[J].科技信息,2007,(12).
  [6]陈志学,余昌国.我国旅游院校教育发展战略的思考[J].旅游调研,2002,(5).
  [7]赵建军.多媒体场景模拟技术在旅游实践教学中的运用[N].中国旅游报,2003-07-11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4/fontbr /> 

相关文章:

农民旅游市场开发的可行性04-26

农业科技园区的生态旅游模式04-26

乡村旅游应该由传统的观光游览型向休闲度假型转变04-26

从公共关系的角度探讨旅游品牌04-26

休闲度假产业在高低端市场的发展趋向04-26

规范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发展的相关措施04-26

自助旅游对旅游目的地社会及传统的旅游供给体系的影响04-26

提升我国休闲农业旅游的生命力04-26

我国旅游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若干新问题04-26

遵义进行综合开发等旅游开发措施04-26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