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经济增长方式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及对策

时间:2024-04-26 06:24:33 5A范文网 浏览: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摘要:经济增长在人类社会的发展的进程中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多种因素组合和利用的不同方式决定了不同的经济增长方式。人力资源生产性作用的发挥需要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条件。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对人力资源的要求不同,不同类型人力资源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也就不同。随着资源和资源竞争的时代正被以科学技术竞争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时代所代替,人力资源尤其是创新型人力资源的作用将愈益凸显。强化人力资源管理以应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经济增长方式;人力资源管理;影响因素。
  一、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
  (一)不同的经济增长方式要求不同的人力资源结构。
  经济增长方式是指推动经济增长的各种要素的各种要素与组合方式组合起来推动经济实现增长的手段、途径、方法、方式与形式的总和,或者说,就是指经济增长来源的结构类型。经济增长的质量、速度及效益受一定的经济增长方式的直接影响,不同的经济增长方式则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经济效果。经济增长在人类社会的发展的进程中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这多种因素组合和利用的不同方式决定了不同的经济增长方式。不同类型人力资源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不同。随着资源和资源竞争的时代正被以科学技术竞争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时代所代替,人力资源尤其是创新型人力资源的作用将愈益凸显。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对人力资源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力资源不仅要具备一定的技术创新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实践操作能力,还应该具备团结合作能力、协调能力和适应能力等。这些客观要求迫使人们必须树立长期的、终身学习式的人力资源开发观念,不断地调整开发内容与方向,改变和更新自身的人力资源结构,以全面发展为宗旨,适应复杂多变的动态环境。在提升经济增长质量的同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而人也在促使经济增长过程发生了重大改变。这一改变离不开持续性的人力资源开发理念。持续型的开发理念,则意味着长远的眼光、功于后代的思想。首先,强调人自身的持续性。人在整个经济增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的自身健康、自然寿命、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水平无不影响着经济发展的进程。其次,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持续性。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意味着从资源消耗、环境破坏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方向转变,意味着人们从破坏自然向保护自然方向转变。最后,强调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持续性。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过程中,对科技创新、结构调整、人员流动及职位转换等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当高素质的劳动者努力的迈向工作门槛的同时,较低素质的劳动者也同时会挖掘自身的潜力,学习新的理论、知识、技能,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从而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或是与其他人一同竞争职位。
  (二)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
  首先,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对就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对就业机会的影响。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过程中,由于先进科学技术的应用,使得资源有机构成提高,生产单位产品所耗用的活劳动减少,必然是资源替代劳动力。二是对就业形式的影响。随着增长方式转变过程中生产工具和工艺体系的不断革命,特别是自动化和控制技术装备的广泛采用,高新技术行业的从业人员越来越多,需要生产中脑力劳动者的比重,以及在劳动者的生产劳动中脑力劳动消耗的比重有明显的、急剧的增加,生产中技术人员、研究人员和熟练技工的比重日益增大;通过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进了高新科学技术的应用,互联网非常发达且速度增快,人们之间联系的途径发生了巨大变化,一大批新的就业方式出现,如网上交易和消费、移动办公、家庭办公、网上就业、弹性工作制等形式缩短了工作时间,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为用人单位和员工提供了双重便利。三是对人力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过程实质上是专业分工的细化和产业集聚的过程。人力资源利用的范围和程度也不断拓展,社会分工的细化、新兴产业的形成为人力资源作用的发挥提供了不断拓展的空间,利用深度也必将随产业的发展而深入、人力资源利用效率随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速度而提高,人力资源利用的效益也随产业结构优化而提高。
  其次,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对人力资源配置产生影响。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要求人力资源的配置格局必须有所改变,人力资源的配置区间更需趋于平衡,比如对职业、地区、国际、产业间的配置具有重要的影响:一是对职业间配置的影响。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过程中的高新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传统的机器发生了质变,人力资源由直接参加劳动变为对劳动过程进行调节控制,实现劳动过程的无人化,生产率大幅度提高,产业结构得到不断的调整、优化和升级,人们更加倾向于服务性的工作。二是对地区间、国际间人力资源配置的影响。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促进了科技进步,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升级,在这种变动之中,地区间、国家间的界限变得模糊,人们关注的不仅仅是挫败竞争对手的而获得的商业利益,更多的是如何与竞争对手共存、共赢、共利、寻求多方合作与发展,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以促进整个社会福利的提高。
  再次,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对人力资源管理方式的影响。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伴随着新兴产业的出现,新兴产业的出现和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新兴人才不仅要面临随时变化的复杂环境,还要能够专有所长,解决突如其来的难题。这使得人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日益受到重视,高素质人才对管理的标准必然提出更高的要求,促使管理主体加大管理的深度与广度,创造新型管理方式,提高管理的质量和水平,使高素质的人受到更加丰厚的物质待遇和更为人性化的人文关怀,这种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的转变体现了科技创新、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对高端人才的需求。知识的增长、积累和更新的速度大大加快,人才的职业视野、知识结构与传统人才相比有较大的变化,随之而来的必然是管理机制的大幅度转变。
  最后,对人力资源开发及方式的影响。现实经济、社会中不对口就业是常态,眼高手低、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差的人员大量存在,人员素质与就业岗位的错位与裂痕越来越大。根本原因在于人力资源开发不适应现有经济需求,不能紧跟经济形势的变化进行适当的调整,这意味着有效的市场引导机制和反馈机制的缺乏。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所体现的产业结构的转变和科技进步的发展,产生了对人才素质变化的巨大需求,充分利用现有的国内外资源,针对主导产业发展所需的人才,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密切结合,采取引进与外派、国内外的校际合作、校企等多种方法,提高培养人的市场化程度,与市场节奏密切保持一致,保障人力资源的个体和集体素质和能力的开发的实施力度。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二、强化人力资源管理应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对策。
  (一)注重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变是适应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必然趋势。
  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是有区别的,如人力资本是通过对人力资源的投资形成的,强调以某种代价获得人的劳动能力,而付出的代价会通过对人力资本的使用,获得更大的价值回报。人力资源这一概念强调人必须经过开发而形成一定的能力,要充分挖掘人潜在的各种劳动能力,并将这些能力充分发挥出来。人力资本是对自然人力资源进行投资的凝结,是技术和知识的人格化,强调的是人的各种能力外化的过程。人力资源是一个宏观的、概括性的范畴,通常指单纯的自然人力资源。人力资源侧重表达人力的实体形态或数量方面的规定性。而人力资本强调投资收益回报、价值增值、所有者权益和人力的个体素质或精神存量的形成和积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需要具有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就是为培养企业人才、提高员工的质量和高质量员工的比重,抽出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用于员工的教育、训练等各种智力、知识、技能开发活动。企业花费在教育、培训等人才综合素质再提高方面的知识和智能资本比单纯的人力投入更能带来更长期的经济效益。只有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资、科学地开发人力资源,才能使其员工的综合素质不断得到强化和提高。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4/fontbr />  (二)人力资源开发是适应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必要前提之一。
  人是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人力资源开发实际上是一种价值和资源分配。人力资源开发价值与资源的分配性涵义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投资于人力资源开发的人财物的分配;二是人力资源本身的配置与利用。不仅如此,人力资源还可导致资本等生产要素的收益递增。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开发越来越多地受到各国企业的关注与重视。如何最大限度地开发人力资源是每个企业面临的首要问题要形成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的动力,需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培养员工的自我开发意识。积极上进的员工总是希望将自己的开发动机付诸实际;消极待命的员工总是被动地产生镜像动力再对自身潜力进行开发;顽固保守的员工则会安于现状拒绝任何形式的人力资源开发活动。二是培养企业主和管理者对人力资源开发动力形成的引导习惯。
  企业主和管理者必须引导员工的个人潜能开发,不但要对自我开发积极的员工予以表扬和奖励,同时还要鼓励在人力资源开发活动中表现不积极的员工活跃起来,让员工认识人力资源开发与个人发展的必然联系。
  (三)、进一步优化教育结构以适应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目前我国政府在公共教育投资上面临双重压力:一是居民对公共教育投资需求强烈与政府财政紧约束的矛盾;二是面临公共教育投资如何在不同层次、类型教育上进行更有效分配的选择。基于以上分析,在充分保证基础义务教育公共资助的前提下,政府应坚持人力资源投资市场化与公共教育投资重点化的政策取向,各级学校应根据经济发展阶段适时调整培养模式。首先,加大培养创新型人力资源的力度。培养创新型人力资源的普通高等教育是公共教育政策的支持重点。由于基础学科研究、高尖端技术研究领域的知识创新等,对社会具有较大的正外部效应,能够使社会的新知识或新技术得到增长,因此,政府可以利用公共资助来纠正市场失灵,比如让公立高校担负精英教育之责。作为高校,则应采取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高度结合的培养模式,在通才教育基础上培养创新人才———通才基础上的专才,使受教育者的创新技能不断增强。其次,技能型人力资源培养应该走市场化道路,并且要调整培养模式。在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过程中,像普通技能训练等类型的人力资源,正如索洛模型中的储蓄率效应一样,对社会只有产出的水平效应,没有长期增长效应,应该走教育投资市场化之路,如让民办高校担负培养大众化人才之责。这一类技能型院校要加强基础的完善,采取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在当前义务教育资金严重短缺的情况下,应转变单一的政府办学体制,积极推动教育投资多元化,使教育改革和发展朝着多种所有、多种办学形式的方向迈进,如采取公办民助、民办公助、国有民办、中外合作办学等多样化形式。最后,政府要不断优化人力资源作用发挥的环境。目前,我国的劳动力市场仍然存在城乡分割现象,人力资源的流动机制也不完善。所以,政府应加大用人机制改革的力度,健全和完善劳动力市场机制;应规范文凭管理制度,提高文凭的含金量,充分发挥其筛选和识别作用以提高人力资源配置效率。
  通过教育普及提高广大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使其具有掌握科技知识和综合运用科技的能力,通过教育改革注重受教育者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实现全面的素质教育。为了实现我国未来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必须解决教育投入不足和严重的地区差异问题,通过优化教育结构,提高教育投入的回报率,积累更多的人力资源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郑新成。基于经济增长方式的人力资源开发浅析[J].特区经济,2010.
  [2]唐爽。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和保护的几点思考[J].决策导刊,2010.
  [3]许和连。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研究进展述评[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7.
  [4]王宇。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研究[J].管理科学,2005.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4/fontbr /> 

相关文章:

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理论浅析04-26

浅论采油企业人力资源的优化管理04-26

对于中小企业人才流失的内外部原因分析04-26

略论我国政府部门 人力资源管理帕累托最优分析04-26

对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与高职专科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04-26

浅论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04-26

浅谈高绩效团队的构建04-26

人力资源管理风险控制研究04-26

浅析企业应对经济危机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04-26

人力资源部门成为业务增值伙伴探讨04-26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