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农村人力资本的开发

时间:2024-04-26 06:22:34 5A范文网 浏览: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摘要:本文以中共中央有关“三农”工作部署文件为基础,分析了开发农村人力资本的战略意义,解读了农村人力资本和农民素质的关系,提出了农村人力资本开发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 新型农民 人力资本强国
  
  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制定的“十一五”规划和中共十七大报告相继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农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最核心的是要提高农民素质,塑造具有现代素质的新型农民,把中国农村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推进中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人力资本优势。
  
  一、开发农村人力资本的战略意义
  “一个国家的强大必须依赖发达的资本市场,一个民族的兴盛必须依托抢夺强大的资本时代。”列宁在建设苏联社会主义过程中认识到,像苏联这样一个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的、破产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国家,如果没有资本的帮助,是不可能保持无产阶级政权。现代工业文明,说到底,是资本的内在扩张性在推进着现代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的形成和发展,资本作为联接社会有机体的一个活性因子,也促进了人们在认知方式、思维方式和情感方式的现代转变。资本以等价交换的形式追求剩余价值,在这基础上孕育了经济上的公正平等,进而呼唤着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公平、合理和正义,即政治民主和人民的自由平等权利。这是资本对社会发展的积极因素,人作为历史的主体,人力资本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尤为突出。
  脱胎于半殖民半封建的、以落后的农业生产为经济基础、现代化起步晚的中国必须优先培育人力资本,以人力资本促进其他资本市场的发展。21世纪,必须深刻认识人力资本的战略意义,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和构建现代教育体系来培育现代化素质的农民,把沉重的农村人口压力转化为强大的人力资本,实现依靠农民建设新农村和新农村建设为了农民的有机统一。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二、农村人力资本开发的对策
  21世纪初中国执政党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和科学发展为目标,为现代化的推进奠定了全新的发展理念,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21世纪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一个引擎,作为农村人力资本核心源泉的农民,则是这一引擎中的引擎,因而探索如何塑造具有现代素质的新型农民则成了农村人力资本开发的根本。
  1.推进农业生产发展的现代化进程,强化农民的现代素质
   2008年底爆发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而言,这是三大产业结构和城乡利益格局调整的机遇,更是农民把握机会自谋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契机。大批返乡的农民已经不再是保守愚昧无技能的传统农民,而是受到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和信息化不同程度的熏陶与感染,“长了见识”、身怀“绝技”,只要采取措施使他们的现代视野不断地在生产实践中得以强化,加以引导,深化教育,那么拥有现代素质的农民则不远矣,新农村建设的内在驱动力也会不断增强。
  ①推进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的现代农业生产水平
  生产的规模化和产业化加强农民之间、农民与企业间的交流和合作,形成多元化、宽领域、多层次、开放性、多形式的现代生产体系,使农民在现代生产实践活动中提高相应的能力。
  生产要形成规模化,必须扩大土地面积,可以把多个家庭的小块土地整合为较大面积的土地,安装现代灌溉系统,用现代机械进行翻地、播种、施肥、除草和杀虫,节省人力。对于交通不便、地形不平整的山地,可以发展生态经济林和生产过程相对简单的经济作物。
  生产的产业化是集生产、加工和销售为一体,整合种苗培育、肥料供给、技术指导、产品加工、销售和服务等多个部门,通过土地和农民把三大产业有机结合的一种方式。生产的产业化可以把农民引向市场,根据市场的需求进行生产,避免盲目性和滞后性,同时,剩余的劳动力可以参与其他环节中。
  ②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提高农民的现代经营管理水平
  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产业化大大地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但增产并不意味着增收增效,只有把农产品销售出去才能转化为经济效益,这一转化过程要求农民拓宽销售渠道,是对农民现代经营方式管理水平的考验,说到底就是考验农民获取和处理信息咨询和协调处理商业关系的能力。
  现代销售方式,必须善于利用现代数字通讯技术拓宽销售渠道,建立多种供求关系,同时,还应该对产品进行分类并掌握农产品包装升级和加工转化技术,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要;此外,还应运用市场供求关系调节合理安排销售时间表,避免因供过于求而低价贱卖。
  良好的销售渠道还取决于产品质量,而产品质量取决于管理技术水平。例如:瓜果蔬菜在生产过程中必须根据生长规律调节它们的形状和色泽,同时还应注意疾病预防和虫害的防治,还需注重保鲜;对于家禽,在饲养过程中,必须讲究品种的引进、养料的质量和疾病的防治。
  此外,农民可以建立中介机构,在农户和个体工商企业建立信息桥梁,使农民在拓宽农产品销售中,逐渐提高农民经营管理水平和驾驭市场的能力。
  ③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增强农民追求自我价值的主动性
  亿万农民的个性培养与发挥关乎农村人力资本的增强和新农村社会的活力和魅力,亿万农民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也是新农村建设大步迈进的历程。
  农业现代科学技术的推广使农村出现大量剩余的劳动力。就剩余劳动力而言,国家可以放宽户籍限制,允许有能力的农民进城求生存谋发展;另外一部分国家可以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鼓励农民在所属地区自主创业,例如放宽工商个体户的申请门槛和农村合作社的信贷条件,支持从事商业活动和发展服务业,发展中小型城市,推进城镇化进城。中国农民的梦想和追求在旧制度里备受抑制和阻碍,在21世纪新农村建设中,希望中国农民能够自由自觉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2.转变政府发展理念和模式,为农民素质的提高提供良好的宏观制度环境
  “如果一个国家的人民缺乏一种能够赋予这种制度真实生命力的广泛的现代心理基础,如果执行和运行着这些现代制度的人,自身还没有从心理,思想,态度和行为方式上都经历一个向现代化的转变,失败和畸形发展的悲剧是不可避免的。”进入21世纪,必须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转变执政理念,为农民素质的提高提供良好的宏观制度环境。
  ①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为农民素质的提高搭建公平的平台
  160多年前,法国思想家皮埃尔•勒鲁在《论平等》一书中写道:“一部分人享有权利,另一部分人却没有权利,这是一种特权制度,这样就确立了人的两种截然不同的种类和状况,并由此会派生出一系列别的种类和状况”,而这种不公的“特权”制度产出的政治恶果就是引发“革命”。中国城乡二元社会制度给农民造成了显著的权利差距和巨大的利益落差,这种差距和落差体现在农民整体素质较低。
   “三农”发展的困境,尤其是农民素质现状是二元社会结构遗留下来的历史问题,解决的途径是破除二元社会结构,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给农民应有的国民待遇,包括维护农民的经济利益、基本的医疗保健;享受平等的受教育权、相对公平的教育资源;扩大国家对农村公共领域的资金投入和政策倾斜。“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基本建立”是新一代领导集体在十七届三中全会中提出的基本目标任务之一。
  ②完善并落实法律法规,减少“三化”对农民素质产生的负面影响
  资本的扩张性激发了现代人的进取心和创造力,同时也驱使现代人不断掠夺自然资源、破坏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侵蚀社会有机系统的和谐运行。以资本为载体进行的工业化革命、市场化改革和城市化进程,对农民的生存环境,社会关系和个人发展、价值观念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不良干扰,在生产生活中突出的表现为环境的破坏、生态生态失衡和工业废弃物对人体的侵害,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必须完善法律法规,规范人们的生产生活行为。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4/fontbr />        ③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良好的环境塑造农民素质
  农民在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上反映出来的素养很大程度上与农民的居住环境有关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任务之一是国家加大农村地区的公共投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包括住房改造、村道、电话、卫星电视、沼气、自来水、公共图书馆、休闲娱乐体育锻炼场所等等。
  农村新式住房改造可以提高农民在房屋结构、屋内装修装饰、电气设备等方面的认知水平,是农民生活方式、思维和观念向现代转型的标志之一。农村道路建设,改善农村的运输条件和投资环境,增强农民对外交往联系的渠道。知识就是力量,公共图书馆是农民修身养性、吸取精神食粮良好环境,加强农村公共图书馆的建设,为农民的精神生活提高渠道,此外休闲娱乐体育锻炼场所是农民培养兴趣爱好、愉悦身心、增强体质的好去处。通过改变环境来影响农民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达到提高农民素质的目的。
  3.构建农村的现代教育体系,增强农民自我发展能力
  教育是提高人口素质、人力资本增值的有效途径,这是毋庸置疑的。要提高农民的素质,必须大力发展农村教育。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和生产方式的多层次发展,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也不断的发展和丰富。
  ①加强农村中高等教育,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
  中国60后、70后农民几乎是文盲和半文盲,80后绝大多数是小学中学文凭,整体上受教育程度低,但完成可以通过中等职业教育、高等继续教育和网络教育等形式为农村农民提供获取知识的途径,弥补理论知识的浅薄。中国农民的意识里存在“靠天吃饭”的思想,在农作物耕种、家禽饲养、果树栽培、农产品销售等方面都缺乏科学理论的支撑,技术含量不高。农民可以参与多种形式的再教育,学习市场经济运行规律、了解经济管理的基础知识,学习农作物的生长习性、家禽的饲养方法等等,避免盲动、从众思想。基础知识较好、理论功底扎实的农民可以从事农业技术科研,增强理论与实践的融合。
  ②加强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技术能力
  技能是个人综合素质和社会生产能力的外现。现代的职业技能培训要根据劳动力市场的技能需求,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积极整合资源,鼓励职业技术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的发展。
  首先,在镇上或县里开办针对农村生产生活需要的技能培训,根据每个村的总人口比例自愿或选派相应比例的人数参加培训,内容包括农村现代化生产机械操作、现代设备电器维修、交通工具维修、现代房屋设计和装修、药物使用和监管、兽医以及中西医治疗等等。
  第二,根据现代机器制造业和知识信息技术的发展开办职业技术学校,对初中和高中毕业生进行职业培训,为年青一代走出农村,走进工厂,有条件的地区可以集资办厂提高技术支持,给农村社会带来现代气息。职业技术项目可以包括农、工、商、医、交通、电器、电气和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技术等等。
  第三,可以在农村开办大型实验室和研究室,直接让农民参与农业生产科研和技术操作,体验科学技术带来的生产革命,改变传统生产方式,更新思想观念。
  ③加强思想伦理道德教育,塑造农民的文明修养
  早在1917年,毛泽东在给黎锦熙的信中写道:“当今之世,宜有大气量人,从哲学、伦理学入手,改造哲学,改造伦理学,根本上变换全国之思想。”毛泽东强调哲学和伦理学对人的思想的重大影响。加强伦理道德教育,有助于提高农民的文明修养,调节农民之间的关系,使农民在道德和功利、个人与集体社会的动态关系中寻求平衡,构建和谐农村社会。
  传统与现代的激烈冲突和漫长转化中,现代中国仍然保持了优秀的传统道德规范和社会价值观,但市场经济对中国社会伦理道德的负面效应也在不断扩大,波及到广大的农村地区,致使一些农民基本道德缺失。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提高农民的伦理道德修养,先从基本道德规范抓起——诚实守信、平等公正、善良感恩等,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国家必须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谐发展,让亿万农民享受社会主义新农村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另一方面把农民纳入以资本、市场与科技为载体的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城镇化和信息化进程的内核中,培育集信息化、知识化和国际化于一体的现代素质的新型农民,而农民自身也应该利用这一契机积极主动地转变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提高自身素质和文化内涵,把农民“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本强国,为社会主义新农建设和实现全局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人才基础。
  
  参考文献:
  [1] 韩志国.从历史制高点看中国正在进入资本时代[N]. 上海证券报, 2007.8.29
  [2] 阿历克斯•英格尔斯等.人的现代化[M].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4
  [3] (法)皮埃尔•勒鲁.论平等 [M].商务印书馆,2005:80
  [4]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2009.08.31;经济观察报2009.08.28
  [5] 毛泽东集(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1991:17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4/fontbr /> 

相关文章:

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研究与对策04-26

浅谈80后与85后员工管理的差异04-26

基于战略视角的我国企业人力资源人员胜任力模型的构建04-26

企业文化在企业市场竞争中的作用分析04-26

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04-26

浅析知识型团队及其建设04-26

浅析人力资源柔性管理04-26

管理人才的素质及其选拔方式探讨04-26

试论公路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及策略探讨04-26

当代中国艺术学学科建设中的学者素养与人才培养问题04-26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