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

时间:2024-04-26 06:22:30 5A范文网 浏览: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摘 要:通过地方高校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的类型、特征、发展走向等理论研究,结合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经验,提出了地方高校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工学结合的的实质就是坚持以职业经理人培养为导向,进而提出地方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思路和“工学结合”实践教学的重要方向和主要对策。
  关键词: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支配下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而创建的一种教育教学模型。这种教育教学模型通常是根据教学规律和原则进行归纳、概括和提炼而形成的。它是教学的一种操作系统和实施平台,往往具有典型性、稳定性、易学性和实效性的根本特征。优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广大高等教育工作者共同探索、合力打造的一种成果,是他们成功实践的一种概括与升华。工学结合正是充分体现旅游管理教育特色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因此,地方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已成为国际旅游教育公认的实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一、地方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理论基础
  
  1.“工学结合”培养人才模式主要类型及其效用。学术界对“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研究尚来比较重视,特别是国外学术界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通过各种途径广泛地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已经形成了美国的“合作教育”、日本的“产学合作”、德国的“双元制培训”、韩国的“产学合作”模式、法国的“学徒培训”模式、澳大利亚的“新学徒制”模式和英国的“三明治工读制度”等七种比较典型的“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或校企合作教育模式。这些模式在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方面的效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品格和创新能力,打造旅游学生的核心竟争力(实践技能);二是有利于提高人才产出与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规格的匹配度;三是有利于驱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转变,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框架虽然基本成型,但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还有待挖掘。在学习国外有关校企合作教育经验的基础上,国内20世纪90年代变开始在普通高等学校中进行了校企合作教育实训基地的建设。特别是一些高职院校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和探索,苏州经贸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在工学结合模式下广泛开展“三明治”式“工学结合”的顶岗实习,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在分析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和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根据工学结合课程设置思想,有效地开展顶岗实习教学管理,提高顶岗实习质量和效果,培养“适销对路”的应用型人才,从而构建起以职业岗位发展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块的特色鲜明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虽然这些的研究都涉及到了加强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技能训练、产学结合,但是都未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入的研究。从当前关于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运行模式的研究文献来看,专门从职业能力模型视角来研究的较少,大部分是从事一些对策性研究,而对于先进的教学模式如何建立有效的保障机制,使得这一模式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就理论问题进行阐述的论文不多。显然,这些研究大多停留在“点”上,仅仅局限于一些对策性研究,而从职业能力模型视角的理论高度来进行研究,或者从制度层面对工学结合这种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如何建立有效的保障机制等研究至今仍是空白,这就使得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还没有延伸到实践教学的“线”和“面”上,从而造成了“工学结合”模式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变成了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3.基于职业导向的旅游管理“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特征。“工学结合”中的“工”与“学”体现了“学中做、做中学”的核心理念,有利于人的协调发展,同时也体现了地方高校教学改革的价值取向,即从理论学习为主转向实践过程为主,从学科体系教学转向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就旅游管理专业来看,其本科层次的教育的职业导向是指本科教育追求实用性,并以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为体现特征。其最为核心的问题是培养 “适销对路”的高等应用型专门人才。而培养高技能人才,就一定要让学生动手、真刀真枪去实践,归纳而言,其具有三个方面的特征:(1)多元性,从工学结合的目的来看,学生是工学结合的行为主体;从教育教学责任承担的层面来考察,学校是实施工学结合的重要主体;而如果从合作对象来看,企业便是工学结合不可缺少的主体。三者都需要认真贯彻执行政府部门出台的有关工学结合的政策,积极参与职业教育,自觉担负起共同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社会责任,为工学结合创造良好的实践条件、学习氛围和工作环境。(2)弹性化,“弹性化”管理应是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必然要求。弹性的课程与学制带来的是多样化,而多样化正是地方应用型高校实践以“职业经理人”为培养导向的人才培养的关键之处。因此,地方应用型高校应在国家规定的学习时间范围内,根据工学结合进程中的情况,有弹性地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实现学生在学校的学习与在企业的实践有机结合,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有机结合,分散学习与集中学习的有机结合,从而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3)职业性,基于上文的基本论述,本科院校首先必要强化学生作为未来社会职业人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方面的训练,为他们将来的职业生涯做准备。当前,我国产业结构的急剧调整造成了应用型人才短缺的严峻现状,如何适应这一需求是本科教育必须面对的现实。基本职业能力是应用型人才的基本要求,因此以职业为导向,把培养职业者作为自己的重要任务,是本科教育适应经济发展的实际要求。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4/fontbr />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二、地方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思路和对策
  
  地方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目标的定位应以职业经理人为目标导向,以“工学结合实践教学模式”为载体,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兼顾理论教育有先进性和产业实践的创新性,培养符合现代旅游产业发展需要的、具有一定的职业素养和人文精神、具有必备的管理意识、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毕业后能直接进入管理岗位的经营管理人才和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它既区别于高职的技能型定位,也不同于旅游硕士的研究型定位,也就是说在应用型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层次上,将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从“理论型”学者变成“实用型”专家,通过我们的工学结合实践教学模式的运行机制,把在校学生“催熟”成为一个“具有责任心、专业性,具有管理能力及职业精神”的“准职业经理人”。就目前本科院校旅游管理本科教育而言,“工学结合“既需要国家的倡导、支持、激励和保障,也需要合作各方的共同努力和互动行为。
  1.加强“工学结合”实践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旅游管理专业实训教学质量管理人员是落实实训课程理念、保证实训教学质量的关键。当前,地方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训教学管理的保障体系,大多采用实训单位提供为主,旅游院系提供为辅的方式。由于各实训单位和旅游院系的投入不同步或不一致,导致旅游专业实训教学质量良莠不齐,实训教学质量管理的发展呈现两级化。为此,一方面,要建立和完善旅游实训师资格制度。这对稳定旅游专业实训教学质量管理队伍、整体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技术将起到积极作用,另一方面,要加大旅游专业实训教学质量管理人员选聘范围,吸引专家型业界人士、专业旅游实训服务公司等的加入,与旅游院系专业教师和行政教辅人员相配合,形成整合优势。
  2. 以校企合作为平台,建构“学习、实训、工作一体化”的课程模式。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专业建设的突破口,也是专业实践教学的物质基础。工学结合倡导的是学生的课堂学习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合的学习模式,在真实的职业情境中,训练学生的职业技能,这是学生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之一。由于学校对实训设备的投入仍属有限,很难满足更大批量的学生实训实习的需求。为此,学校可与企业签订联合办学协议或达成合作意向,作为学生的实训基地或提供上岗实习的机会,通过有效地开展校企间合作,为工学结合、勤工俭学的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4/fontbr /> 

相关文章:

管理人才的素质及其选拔方式探讨04-26

试论公路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及策略探讨04-26

当代中国艺术学学科建设中的学者素养与人才培养问题04-26

探析人力资源开发的激励机制04-26

探析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需求问题04-26

民营企业人力资源长效管理机制的探索04-26

浅析沟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04-26

浅探企业领导者的人格魅力及作用04-26

浅析心理资本视角下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04-26

探讨企业经济效益与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关系04-26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