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对新加坡的就业影响及对策分析

时间:2024-04-26 06:20:41 5A范文网 浏览: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摘要:金融危机对经济的影响是深远的,在经济不景气时期解决就业问题显得至关重要,为降低日益严重的失业对劳动力市场的冲击,新加坡劳、资、政三方合作推出职业再造计划,通过提升职业形象、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工资等措施来增加职业的吸引力,并发掘更多的就业机会以增加就业。
  关键词:金融危机;就业;职业再造计划

  
  1 研究背景
  
  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其特征是人们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幅度较大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出现较大的损失,经济增长受到打击。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甚至有些时候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
  美国次级抵押贷款的崩溃与房地产泡沫的破裂是一对孪生问题,目前正在不断发展和扩散,已经引起了一场严重的金融风暴,并波及到整个全球金融市场。从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华尔街风暴,现在已经演变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这个过程发展之快,数量之大,影响之巨,可以说是人们始料不及的。大体上说,可以划成三个阶段:一是债务危机,借了住房贷款人,不能按时还本付息引起的问题。第二个阶段是流动性的危机。这些金融机构由于债务危机导致的一些有关金融机构不能够及时有一个足够的流动性对付债权人变现的要求。第三个阶段是信用危机。就是说,人们建立在信用基础上的金融活动产生怀疑,造成这样的危机。本文以新加坡为例就金融危机对其就业影响及其政府对策进行分析。
  
  2 金融危机对新加坡就业影响
  
  2、1 失业率
  新加坡面积640平方公里,人口270万,属外贸驱动型经济,制造业和服务业是其经济增长的双引擎,对美、日、欧和周边市场的依赖性很大,外贸总额是GDP的近三倍。因此这次金融危机使新加坡就业面临一定程度的挑战。
 
  根据新加坡人力部2009年3月16日公布的最新数据、如表1所示,2008年第三季度新加坡境内人员失业率比2007年同期开始出现上升,其失业率在2008年第3、4季度分别比2007年同期上升0.5%和0.8%,呈逐渐加大趋势。新加坡贸工部日前也表示,受金融危机影响,新加坡的就业增幅下滑。今年第三季度,新加坡的就业总数增加了5.57万个,低于前一季度的7.14万及去年同期5.86万。新加坡贸工部已经于11月下旬再次下调了该国今明两年经济增长预测,今年的经济增长预测从此前的3%降低至2.5%,明年的增长预测由此前的4%至6%降至负1%至2%。责料来源:新加坡政府人力部网站2009年3月16日最新统战计结果翻译而成。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4/fontbr />  2、2 工资收入水平
  根据新加坡人力部最新公布的数据、如表2所示,2008年第2、3、4季度其工资增长率分别为3.1%、5.5%和2.4%,分别低于去年同期5.4、1.4和1.9个百分点,相对于往年同期工资收入增长率的下降反映了金融危机的到来给企业经济效益状况造成的下滑,值得说明的一点是2008年第1季度工资增长率为10.6%,高于往年,我们这种现象的可能解释是美国金融危机虽然始于2007年初。但影响开始波及世界尤其是新加坡是需要时间的,特别是对各项数据的影响可能时间也有所不同。
  
  2、3 各行业季节性就业变化
  根据新加坡人力部数据,2008年四个季度新增就业人数均不断减少、分别为73200人、71400人、55700人和21300人,增长率呈现逐步下降趋势。从数据中可以看出金融危机对整个制造业,服务业中的运输存储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管理咨询也影响最大。以上行业在第四季度新增就业人员接近为零或已经达到负数,下面我们将对上述受影响较大行业作简要分析:
  首先,整个制造业影响最大,四个季度新增就业人员分别为11800、10100、4600和负的7000人。其中电子产品行业新增就业人数均呈现负增长分别为900、1500、1400和3400人,并成加大趋势。究其原因是由于新加坡为外向型经济体,所生产的绝大部分电子产品都销往国外市场,而由于世界性金融危机不断加剧致使外部购买力减弱。据纽约时报报道,万事达信用卡机构发布报告称,与2007年同期相比,2008年9月份消费类电子产品和家用电器支出下降了13.8%,这是该机构自从2003年开始跟踪此类信息以来的最大跌幅,是上两次最大月跌幅的总和,由此可见外部购买力的减弱最终会导致电子产业乃至整个制造业生产能力相对过剩而使公司不断裁员。
  其次,2008年四个季度服务业新增就业人数分别为46500、38300、34300和17300人,由数据可以看出服务业新增就业人数也在不断下降。原因可能有以下两个方面;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世界经济不景气影响新加坡居民消费信心,人们更愿意将手中的钱存起来而不是用来消费和投资。第二,工资收入水平不断下降使人们难以维持以往生活标准,致使人们不得不节衣缩食回归理性消费。
  
  3 政府对策分析——职业再造计划
  
  职业再造计划是在新加坡全国职业总会的积极推动下,由劳、资、政三方联手推出的一项就业促进计划。该计划通过改善现有工作岗位的职业形象和工作条件来增加这些工作对新加坡人的吸引力,从而协助面临失业威胁的新加坡人继续受雇或重新受雇。这项全国性的就业推进计划从计划实施起的12个月到18个月内协助1万名技术水平较低的非熟练工人从事经过重新改造的职业,使他们能感受到工作的价值和尊严,并通过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来提升他们到工资。这项计划的第二个阶段的任务是拓展工作改造的范围,把涉及到的行业增加到15个至20个。工作改造的目标锁定在月薪2500元(新加坡元,下同)左右的工作,为那些拥有一定技能水平、但却面对求职困境的新加坡人提供就业机会,同时也为现有工人提供职位提升和加薪的机会。我们分析认为职业再造可以起到三个作用如下:
  (1)工作再设计。工作再设计的方式很多。如,使一些低技术工作实现自动化或机械化,以此提高这些工种的生产效率,并进而提升从业者的工资;通过灵活的工作时间安排改变某些职业的固有形象,使之更人性化I通过工作再设计,使从业者意识到这些职业的前景,使他们更乐于从事这些工作。以宾馆业为例。与宾馆服务相关的工作工时长。工作不稳定,工资也比劳动者预期的要低,长期以来很难吸引和挽留较高素质的劳工。宾馆业积极参与职业再造计划,通过这项计划的实施,吸引了更多的接受过较多教育、有较高技术水平的本地从业者。过去,一个只有初级厨师资格的新厨师被雇佣后,其工作范围仅仅限于普通的洗刷和清理。但随着职业再造计划的实施,所有新招募的职业资格级别较低的厨师必须接受公司培训中心提供的职业培训,使他们能获得必须的工作技能,并取得更高的职业资格,然后才开始工作。这样,这些厨师一开始便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工作,能真正从事厨师工作(如备料等,而不仅仅是洗刷和清理),工资较高,工作相对比较稳定。
  (2)创造和挖掘更多适宜于新加坡人的就业机会。如,新加坡的教师工会提出教师助理方案,吸收退休教师和其傅失业人员充任教师助理。教师助理帮助教师进行教室安排及管理,协助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负责学生管理及相关档案的处理等工作;这一措施可给教师腾出更多的时间用于提高教学质量,也能给学生提供更好的辅导。教师工会将提供必要的训练,帮助他们尽快胜任这一工作。教师助理的设立不仅改进了教学过程。而且有助于新加坡人就业。
  (3)培训求职者使其尽快适应经过重新设计的工作。通过一系列配套计划对求职者进行培训,使他们能够适应经过改造的工作。这些计划包括技能发展计划、战略型人力转换计划、工作援助计划等,分别针对不同类型的求职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其中,战略型人力转换计划主要针对一些新兴产业部门,雇主先选择雇员,然后对其进行适应性培训,使其继续受雇而不受技术结构变化的影响。工作援助计划则主要是对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失业者提供工作援助。
  
  4 结语、
  
  面对这场世界性的金融危机,我们要寻找增加就业与保持国家竞争力的最佳结合点。新加坡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其直接后果是;新加坡居民对工作报酬的期望值提高;劳动成本优势丧失,外资从新加坡撤出;本国产品的竞争力下降。而这些因素又会直接导致失业率的上升。政府既不能绝对限制外劳进入,也不能简单地通过提升最低工资的方法吸引新加坡人就业,因为这都将进一步提高劳动成本,更大幅度地降低本国产品的竞争力。同时,使部分产业出现劳工短缺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从微观领域人手,针对特定的求职者(新加坡居民)和特定的行业,通过职业改造的方法吸引更多的新加坡人再就业,通过提升生产效率的方法提高这些行业的工资待遇,通过提供配套补偿的方法吸引雇主参与这项计划。这样,在不提高整体工资水平的前提下提高了新加坡人的就业率,也提高了相关产业的生产效率,并有效地规避了传统方法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新加坡的这些经验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借鉴。
  
  参考文献
  [1]陈祖洲着,新加坡:“权成型”政治下的现代化[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4/fontbr /> 

相关文章:

CPM理论的形成过程及对领导理论本土化的启示与展望04-26

水电施工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及对策04-26

浅析独立学院外聘教师队伍的管理与建设04-26

构建青年教师培训新机制 培养高校高水平师资队伍04-26

试论高校教师考核体系建设04-26

试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04-26

地方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04-26

对优秀终端销售人员采取的薪酬策略04-26

浅析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策略04-26

试论中国私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04-26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