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数字城市”是城市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一概念的提出源于“数字地球”,是城市化进程加快、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数字城市将促进政务、经济、城市管理以及公众服务等领域的信息化,缔造一个崭新的城市文明,最终实现社会的良性循环与和谐发展。
关键词:数字地球;数字城市;信息化;和谐发展
1 “数字城市”的定义
“数字城市”(Digital City)源于“数字地球”(Digital Earth)。数字地球最早是由美国前副总统戈尔提出来的。1998年1月31日,戈尔在美国加利福尼亚科学中心发表了一篇题为《数字地球:21世纪认识我们的星球》(The Digital Earth: Understanding our planet in the 21st Century)的演讲,在全球科学界和各国政府间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数字地球和数字城市便成为一个全新的概念风靡全球,并由此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建设数字地球和数字城市的浪潮。
戈尔在他的文章里指出“我们需要一个‘数字地球’,即一种可以嵌入海量地理数据的、多分辨率的和三维的地球的表示,可以在其上添加许多与我们所处的星球有关的数据”。戈尔的“数字地球”是关于整个地球、全方位的地理信息系统与虚拟现实技术、网络技术相结合的产物。由“数字地球”引发了“数字城市”的概念。各类有关数字城市的叫法名目众多,有“数码城市”、“信息城市”、“信息港”等等,这些名称从不同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对“数字城市”进行认识和理解。在这里,借用建设部科技司司长赖明对“数字城市”的阐述来定义数字城市:
数字城市是充分利用遥感技术(RS:Remote Sensing)、地理信息系统(GIS: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GPS:Global Position System)(简称3S技术)、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及虚拟仿真等信息技术,对城市基础设施和与生产生活发展相关的各方面进行多主体、多层面、全方位的信息化处理和利用,具有对城市地理、资源、生态、环境、人口、经济、社会等诸方面进行数字化网络化管理、服务和决策功能的信息体系。其核心思想是利用数字化手段,借助信息高速公路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资源,整体性地解决城市所面临的经济、社会等诸多方面的问题。
2 “数字城市”提出的背景
2.1 “数字地球”概念的引发
数字城市源于数字地球的战略构想,产生于数字地球的科学背景和技术背景之下,是数字地球技术体系的集中体现,是数字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作为地球表面人口、经济、技术设施、信息最稠密的地区,数字城市理所当然成为数字地球网络系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建设数字地球的关键和难点。
数字地球概念的提出曾引起我国政府、专家和各界人士的高度重视。1998年6月,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在接见两院院士时,曾两次提及数字地球的概念。1999年11月在北京召开的“数字地球国际会议”上,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指出,数字地球对我们国家乃至全人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冠华也提出,数字地球不是一个孤立的项目,而是一个整体性、导向性的国家战略。
基于以上认识,专家们认为,数字地球实质上是设计和构建下一代全球信息基础设施,运用基于互联网的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将任何物理上,逻辑上与地理位置有关的包括社会和经济各方面的数据进行科学地、有机地组织,形成三维可视化的具有信息查询、管理监控、决策支持等多种功能的全球数字神经系统,据此人们可以快捷、便利、完整地了解我们这个星球各方面的信息,改善生存方式,提高生活质量。其中,数字城市是数字地球的实施的关键节点,数字城市细化又可以分为数字社区、数字家庭、数字个人。当前正在建设的数字城市就是由此演变来的。
2.2 城市化进程的加速
从国内外专家学者对城市化所定义的概念看,以及城市化的实践证明,作为一种更高形态上人类文明的存在、发展方式,“城市化”不仅表现在经济乃至建筑意义上的“化”,更体现为人的生活在文化、社会等多个层面上文明程度的融合、提升上。因此,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随之而来的引发的一系列城市问题,必须寻求现代化的手段行之有效地予以解决。
就我国的城市化而言,工业的快速发展,已经带来了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化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建设部有关人士测算:到2030年左右,我国城市化水平将达到65% ~70%左右。城市化现代化水平的提高不但意味着城市规模的增加,更意味着城市管理质量的提高,即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数字城市的建立正是为满足这一目的应运而生的。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着较为突出的“土地的城市化快于人口的城市化”“经济的城市化快于社会的城市化”“生产的城市化快于生活的城市化”等矛盾。“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大力推进更加以人为本、让全社会都能分享成果的和谐城市化进程。”那么,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大力发展数字城市,用数字化手段统一处理城市问题,最大限度地整合、利用城市信息资源,提升城市人的生活品质,是建设和谐城市的有效途径。
2.3 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可持续发展是我们一直以来都较为关注的话题,简单地说就是一方面要减少资源消耗,另一方面是改进人们的生活品质和调整生活方式。可是在以资源、资金和劳动力为城市经济发展的驱动力的工业社会中是无法实现的。随着信息化浪潮的到来,知识经济逐渐取代工业经济,社会经济的发展更多的依靠知识和科学技术的新理论,避免了对资源的过分依赖,达到保护自然和环境的目的。数字城市正是信息化浪潮的产物之一。
数字城市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推动力主要表现在:一是通过向传统产业渗透,通过信息化改造工业化的旧模式,改变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改变旧的经济增长模式,提高传统产业的生产效率;二是数字城市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丰富的信息和科学的决策支持,极大地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从而提高城市的生产效率;三是数字城市作为高新技术集成的基础平台,本身会壮大高新技术产业,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四是数字城市可以协调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关系,减轻传统工业化造成的三废问题,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相互平衡。
3 “数字城市”的功能
3.1 政务领域的信息化
电子政务,就是政府机构应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在互联网上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和空间及部门之间的分隔限制,向社会提供优质和全方位的、规范而透明的、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和服务。
电子政务包括网络建设、信息资源建设、应用系统开发、公务员培训和法规法律建设五个方面。电子政务的实施将促进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转变到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更多强调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通过电子政务的实施使政府把主要精力放在创新体制和机制上来,放在营造有利于持续发展的市场环境上来,放在为广大公众提供更多更优质的服务上来,为企业提供高效的政务环境、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4/fontbr /> 3.2 经济领域的信息化
一是商业信息化。商业领域的信息化是因特网爆炸式发展的直接产物,是网络技术应用的全新发展方向。电子商务(Electronic Commerce)是在Internet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基于浏览器/服务器应用方式,实现消费者的网上购物、商户之间的网上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的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商业领域的信息化要求建立商业、外贸信息资源体系和相应的数据库系统,和全市各大、中型商场联网,向社会提供各种商品的信息,并汇集外经贸和国际外贸动向等数据,以及国际贸易方面的各种公约、协定等,逐步向基于因特网的现代电子商务系统过度。
二是产业信息化。数字城市可以加强城市经济发展后劲,加大产业结构调整。数字城市包含巨大的产业空间。毫无疑问,数字城市建设将促进和形成大批新兴产业,特别是信息业,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为传统产业提供了再次创业的空间,必将促进城市经济的全面发展。
三是企业信息化。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企业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基础。数字城市积极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以全面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整体竞争能力为根本目的,与企业改革、改组、改造相结合,与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相结合,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进企业经营管理的信息化。
3.3 城市管理的信息化
数字城市将全面提升城市管理和城市规划水平,进一步改善城市的经营环境。数字城市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数字城市是城市空间信息的开发、使用和共享的需要,对城市的信息化进程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在交通管理、人口管理、土地资源管理、社会治安管理、城市应急反应、社区建设等方面全面实现数字化、智能化,能够快速准确地为市长决策提供支持。
数字城市是一种新的决策与管理系统,可以给城市决策者、规划者、建设者提供直接有力的帮助,有利于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规范化和民主化水平,使城市规划具有更高的效率,更具前瞻性、科学性。
3.4 公众服务的信息化
数字城市不仅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解决城市病的有效良方,同时,它可以提高城市的综合行政管理水平,强化城市的社会服务功能。以社会公共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积极拓展信息技术在社会公共领域的应用,重点推进教育、旅游、社区、社会保障和医疗卫生信息化进程,增强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准。全面建设医疗、养老、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险信息系统和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逐步扩展到社会福利、社会救济、优抚安置等领域,成为一体化的全市社会保障体系,最终实现社会保障和社会公共服务一卡通。推进社区信息化以解决日常工作和生活问题为出发点,使社区信息服务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
展望未来,从数字地球、数字国家到数字城市,再到数字小区,将逐步成为现实。“数字城市”将成为未来城市生存发展与现代管理的重要方式,“数字生活”也必将成为未来人类社会高品质生活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主要方式。我国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已被列入国家“十一五”期间发展的战略重点,并将从 2008 年开始将进入全面推广阶段。虽然目前我国数字城市建设在基础设施、相关技术等方面还有待完善,但只要按照既定发展战略逐步向前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数字城市的普及将不再是空中楼阁。
参考文献
〔1〕寇有观.“数字城市”的规划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6.
〔2〕姚士谋等.我国城市化发展的新特点及其区域空间建设策略〔J〕.地球科学进展,2007,(7).
〔3〕文俊浩,赵有声,青虹宏.数字城市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相互关系的分析〔N〕.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4,(2).
〔4〕马娟,秦凯.数字城市建设的初步探讨〔N〕.科技咨询导报,2007,(1).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4/fontbr />
相关文章:
模块化组织产生的经济、技术背景及启示04-26
浅谈2007年股市与目前经济衰退的联系04-26
基于“数字城市”视角的“数字乡村”探析04-26
异地安置农转居城市社区的问题与出路04-26
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04-26
新农村建设中民俗文化的价值定位04-26
知识产权保护与河南技术创新优势04-26
新兴技术商业化的制约因素分析及其发展对策04-26
快速城市化背景下非农建设用地管理研究——以深圳为例04-26
汉正街小商品市场竞争力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