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西游记》宗教文化 宗教思想
摘要:《西游记》作为明朝中叶的小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时的宗教文化和宗教思想。这部小说中佛、道教、儒教三种文化融合在一起,反映出当时三教合流的社会思想。究其根源,应是受当时的陆王“心学”以及政、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而小说对宗教的戏谑嘲讽则反映出中国人独特的宗教信仰和当时社会个性解放的启蒙思想影响。
几乎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是一定社会生活钓反映,作为神魔小说杰出代表的《西游记》也不例外。正如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所指出的,《西游记》“讽刺椰榆则取当时世态,加以铺张描写。”“作者察性,复善谐剧,故虽变化恍忽之事,亦每杂解颐之言,使神魔皆有人性,精魅亦通世故。”的确如此,透过《西游记》中描写的虚幻的神魔世界,我们处处可以看到现实社会的投影。本文从小说涉及的宗教文化这一角度入手,探求该小说所体现的宗教思想及产生的根源。
一、《西游记》中的宗教文化
《西游记》中,同时包括了佛教、道教、儒教的文化,三者贯穿揉合在一起。
1.佛教文化。佛教文化是小说中最明显的部分,这部小说的题材本就是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因而佛教文化在整部小说中处处皆是。小说借助唐僧、观音菩萨等人物之口大量宣传佛教思想,唐僧师徒遇到劫难时往往求助的就是佛教的神仙。唐僧的三个徒弟由妖到僧、终成正果的结局也阐释了佛教的文化思想。小说通过唐僧师徒的生活起居,反映了佛教的不吃荤、不杀生、不淫欲等清规戒律。比如,孙悟空为数不多的几次杀生行为(其实有时是被冤枉的)都受到了师傅的严厉惩罚(如第27回《尸魔三戏唐三减圣僧恨逐美猴王》)。面对异性求爱,唐僧不止一次地表达了他坚定的信念,猪八戒的好色和动摇也受到了惩罚(如第23回《三藏不忘本四圣试禅心》)。书中描述的许多环境都宣示了佛教文化,而佛教方面的术语更比比皆是,单是从诸多回目中就可以随手摘录到。如第2回《悟彻菩提真妙理断魔归本合无神》,第14回《心猿归正六贼无踪》,第19回《云栈洞悟空收八戒浮屠山玄奖受心经》,第44回《法身元运逢车力心正妖邪度脊关》,第76回《群魔欺本性一体拜真如》等等。至于书中具体描述佛教徒参禅诵经以及佛寺建筑陈设等方面的文字更是不胜枚举,整部书中处处可见佛教文化的内容。
2.道教文化。小说中也有大量的道教文化内容。如书中与佛教众位神仙共事的神仙中就有太上老君、玉皇大帝、太白金星等道教人物。道教的法术像炼丹术、房中术等在小说也有所体现。孙悟空就是在偷吃了大量的仙丹并在炼丹炉中烧炼之后而获得了巨大法力。帮助唐僧师徒度过劫难的九转还魂丹、定风丹等均体现了道教文化。小说中有些女妖想通过与唐僧发生关系而采阳补阴的思想也是道教文化思想(如第82回《姓女求阳元神护道》)。而孙悟空最初“参访仙道”,遇到的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个师父虽然叫作须菩提禅师,修炼的却是道家工夫,教给悟空的本领也是从道家入手。在第2回中写道:那祖师不多时觉来,舒开两足,口中自吟道:“难!难!难!道最玄,莫把金丹作等闲。不遇至人传妙诀,空教口困舌头干!”这位禅师的这段话就是典型的道教文化。书中的道教术语也大量出现,单从回目中就能发现,如第38回《婴儿问母知州粼三金木参玄见假真》,第41回《心猿遭火败木母被魔擒》,第76回《心神居舍魔归性木母同降怪体真》,第86回《木母助威征怪物金色施法灭妖邪》等等。
3:儒教文化。小说中的儒教文化内容较为隐蔽,但通过分析也能看到。如第1回中:石猴端坐面道:“列位啊,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这句话就是引自儒教的核心论着 《论语》。第27回中,唐僧对白骨精说:“圣经云‘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所谓圣经指的不是佛经,而是 《论语》。第12回《唐王秉诚修大会观音显圣化金蝉》中有:“问不了,旁边闪过法师,帝前施礼道:‘贫僧不才,愿效犬马之劳,与陛下求取真经,祈保我王江山永固’。”“……大抵受王恩宠,不得不尽忠以报国耳……”把玄类西行缘起,定为奉诏取经,为报天子知遇之恩而冒险西行,这其实就是典型的“忠君报国”的儒教思想文化。在小说的故事情节中我们可以看到,儒教的仁义忠信观念在孙悟空的身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孙悟空十分敬重孝顺师傅,即便是被师傅错怪,赶他走,他在十分难过的情况下,还向师傅行礼拜别,并嘱咐师弟保护好师傅。后来唐僧遇难,他又毫不迟疑地回来相救,以至于连白龙马都说:“他是个有仁有义的猴王。”儒教倡导的仁义忠信在孙悟空身上得到充分体现,故而清代的张书绅在《新说西游记总批》中说:“今《西游记》,是把《大学》诚意正心、克己明德之要,竭力各细,写了一尽,明显易见,确然可据,不过借取经一事,以寓其意茸。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二、《西游记》体现的宗教思想
《西游记》就像一面镜子,反映出了明朝中期国人的宗教思想。可将其概括为三个方面:
1.宗教多元化思想。一部《西游记》中,儒、道、释三种宗教文化并存,而且相安无事,和平共处,甚至相互融合,彼此照应,体现了当时宗教多元化的社会现象。书中佛、道两教神仙并举,玉帝、王母蟠桃盛会邀请如来、观音参加,玉帝有难就请如来、观音相助,两家配合密切。而且佛道两家的神仙同朝共事,玉帝和如来也无明显的尊卑之分,佛教中的四大天王、哪叱还成了玉帝的官员。唐僧虽为佛教中人,却时时不忘忠君报国,“是戴着僧帽的儒士” (张锦池语)。儒、道、释三教思想互不排斥,充分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多元化宗教思想取向。
2.宗教合流化思想。小说中不但体现了宗教多元化的思想,还体现出三教合流的思想。一个人物身上往往具有两种或三种宗教思想。这三种宗教思想在小说中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唐僧既有持戒修福的佛教思想,又有忠君报国的儒教思想。孙悟空从开始的修道求仙到后来的饭依佛门始终本着仁义忠信的儒家思想。孙悟空的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个师父是静坐讲黄庭 (《黄庭经》是道教经藏)的须菩提祖师,而按佛教教义,须菩提是释迩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这位祖师登坛讲道时“说一会道,讲一会禅,三家配合本如然”。第47回《圣僧夜阻通天河金木垂慈救小童》中,孙悟空对车迟国王说:“望你把三教归一:也敬僧,也敬道,也养育人才,我保你江山永固”,更是直接说明了三教合一的思想。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4/fontbr /> 3.宗教淡漠化的思想。小说虽然以宗教为题材,但不少地方却对宗教进行调侃和嘲讽,并未表现出对宗教信仰的虔诚。整部书对佛教推崇备至,如第8回《我佛造经传极乐观音奉旨上长安》和第12回《唐王秉诚修大会观音显圣化金蝉》中更是集中突出了对佛教的赞颂。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唐僧师徒四人历尽艰辛到达灵山,在见佛祖时却被阿难、伽叶二尊者索取“人事”,就连佛祖如来也发了一通经书不可贱卖的理论,颇具讽刺意味。这也与佛教中国化所产生的禅宗的呵佛骂祖的行为是一致的。在一些笃信宗教的国家是不允许公然嘲弄所信任的神的,而在明朝中叶的中国,这样的嘲讽却可以写进小说,广泛流传,并且为群众喜闻乐见,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人们宗教信仰观念的淡漠,人们更注重的是对个人心境的调适。小说中调侃佛祖的地方不止一处,孙悟空就曾讥笑佛祖如来是“妖精的外甥”说观音大士“该她一世无夫”等等。这样的例子随处可见,作者顺手拈来,把宗教内容随心所欲地加以改变,增加小说的戏剧性效果,一同时也反映了宗教淡漠化思想。
三、《西游记》宗教思想的形成根源
《西游记》宗教思想的形成有其多方面的根源,笔者试将其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根源。明中叶是中国思想发展史的一个重要时期,集中表现为陆九渊、王阳明的“心学”的兴起。陆王心学源于程朱理学,又与程朱理学“即物穷理”的主张不同,主张“心即理”、“知行合一”、“求放心”、“致良知”。“心学”主张融儒教的“存心养性”、道教的“修心炼性”和佛教的“明心见性”于一体。明代“心学”的三教合一思想影响极大,:深入人心。王阳明生于1472年,卒于1528年,在世时,心学就己取得极大影响。《西游记》最后定型时期正是陆王心学影响巨大的时期。所以,《西游记》受陆王心学影响产生宗教合流化思想是很自然的事。
2.政治根源。宗教历来是统治者控制人民群众、维护其统治的工具,因而只要有这一功能的宗教都是统治者乐于提倡和利用的。汉唐以来,统治者不仅尊崇儒教,他们中有不少还信奉佛教,更有一些人追求道教所谓的长生不老术。诸多朝代对儒、道、释采取兼容并包的态度。吴承恩生活的年代里,明朝皇帝如明世宗朱厚穗又是热衷于方士之术、沉迷于道教玄修的昏君。统治者对三种宗教的提倡为宗教多元化思想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3.历史根源。自古以来,宗教在中国的社会地位就比较低,“天、地、君、亲、师”中并没有宗教主神的位置。在这个等级序列中,皇帝的位置仅次于天地,而这个天地也不具有传统意义上神的含义,而是自然法则的意思。所以,当统治者与宗教起冲突时,人们就会背弃宗教,比如历史上的几次毁佛事件都是以统治者的胜利告终的。佛教和道教历史七的几次往复兴衰也是与皇帝的宗教取向有直接的关系。而如果一个统治者“不问苍生问鬼神”,则必为世人所耻笑。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对鬼神一般持两种态度,一部分知识分子认为鬼神是“二气之能也”,持较彻底的无神论观,而大多数人一般是敬鬼神而远之,对其采取漠视的态度。在中国占统治地位的儒教其实宗教意味一直很淡,在传统上也对宗教持一定的反对态度,“子不语怪力乱神”。中国自古以来就对宗教持淡漠态度,《西游记》中宗教淡漠化的思想一定程度上根源于此。
4.传统文化根源。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具有强大的包融性,外来文化传入中国就会被同化融合。而中国人既需要积极入世的儒教,也需要讲究出世的道教和佛教加以补充。儒教专注于现实世界的属性,也给道教和佛教的发展留下一定的空间来安慰和平静人心。故而,三教共容有其文化深层的必然性。而明朝作为中国最后一个汉族封建王,传统文化发展到了项峰,拥有相当强的包容性。除儒教被官方认可外,道教和佛教也受到了相当理性的尊重。儒教、道教和本土化了的佛教已经高度融合,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西游记》中宗教多元化和宗教合流化的思想有其传统文化的根源。
5.社会经济根源。明中叶以后,城市手工业、商业空前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也迅速发展起来。随之而来的是追求个性解放和思想自由的潮流。《西游记》中的宗教淡漠化思想甚至嘲讽调侃的态度,体现了对人性自由的向往和个人价值的肯定,是与当时的启蒙思想和时代精神相吻合的,有其深刻的社会经济根源。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4/fontbr />
相关文章:
三网融合下的电信与广电比较研究04-26
网管支撑系统对传统运维模式的冲击与转变04-26
高速电力线通信电磁兼容技术标准的研究动态04-26
WCDMA基站天线的选择04-26
电厂电能量自动采集系统的探讨04-26
多载波通信在 ADSL 中的应用04-26
HSDPA中的关键技术及特性分析04-26
基于信息技术理念的信贷流程控制论04-26
电信产业的发展04-26
“木桶理论”与信息安全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