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保理业在我国中小企业运用中存在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时间:2024-04-26 06:04:12 5A范文网 浏览: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摘要:国际保理业务的不断开展,是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切实可行的有效方法,同时也对也是提升我国出口企业国际竞争力,扩大我国企业的出口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我国国际保理业务起步晚,底子薄,尚未形成完整体系。在此形势下,国际保理业务亟待在我国中小企业中的应用突破。本文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开展国际保理业务的必要性、可行性和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中小企业 国际保理 对策
  
  前言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对外贸易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尤其是2010我国入世谈判的成功,又给我们贸易出口锦上添花。由于国际买方市场的进一步形成,使得仅以价格、质量的比拼的产品已不再占有优势,已支付方式作为竞争的手段越来越受到重视,以赊销和承兑交单等对买卖方有利的结算方式受到买方的的青睐。我国中小企业未来扩大出口,提高利润,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也无奈采取这种风险极大的结算方式。这一结果造成了我国大量的海外应收账款的存在。全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60%由中小企业实现,据商务部统计,我国出口业务的坏账率高达5%,在发达国家这一数字是0.25%~0.5%,我国每年因出口产生的海外坏账在300亿美元左右。解决其融资难的问题已成为我们无法回避的难题。
  国际保理业务的应运而生给我们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希望。国际保理业务虽然在国际上应用广泛,但在我国还不为企业所普遍接受。该业务在我国发展尚属初级阶段,在我国的发展也举步维艰。而为了其加快在我国中小企业当中的应用,加快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必须逐一解决这些难题。本文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国际保理在我国发展现状及在我国中小企业应用当中存在问题的分析,从而提出对策建议,以期加快国际保理在我国的发展步伐。
  一、 国际保理概述
  (一)国际保理的含义
  国际保理是国际保付代理的简称,是一种界于托收和信用证之间的、兼具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双重功能的货款收付方式。
  迄今为止,国际商业界和金融界对国际保理的定义尚未统一。根据国际统一私法协会《国际保理公约》对保理的定义,保理是指卖方、供应商、出口商间存在一种契约关系。根据该契约,卖方、供应商、出口商将其现在或将来的给予其与买方(债务人)订立的货物销售、服务合同所产生的应收账款转让给保理商,由保理商为其提供以下全部或部分服务:贸易融资、销售分户账管理、调查进口商的资信状况、回收应收账款、为买方提供信用担保。
  (二)国际保理业务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国际保理有着悠久的历史,可追溯到古巴比伦时代。而现在意义上的国际保理业务则起源于19世纪末的美国,继而兴起于欧洲,今日更行全球发展。为了加强同业之间的联系,统一和规范保理业务的操作,促进保理业务的发展,由北美和欧洲等主要经营保理业务的国家100多家银行所属的保理公司于1968年在荷兰阿姆斯特丹成立了国际保理组织FCI(Factoring Chain International),并制定了《国际保理业务惯例规则》,后于2002年7元又草拟出《国际保理通则》。国际统一司法学会自1988年5月在加拿大渥太华举行的55个人成员国参加的外交会议上批准的《国际保理公约》,该公约为我国国际保理业务的开展提供了法律依据。
   与发达国家相比,国际保理业务在我国的发展起步较晚,发展也相对缓慢。1987年10月我国中国银行与西德贴现信贷公司签署了国际保理协议,国际保理业务在我国正式登陆,但在随后几年,中国没有进行任何形式的国际保理业务。沉寂了几年之后,终于,于1922年中国银行率先推出国际保理业务,并于1993年加入FCI,我国国际保理业务真正逐步接近规范化,国际化。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二、我国中小企业出口开展国际保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国际保理是拓展海外销售市场的有力工具,并可以满足中小企业融资这一需求,提高自身竞争力,扩大对外贸易。
  (一)中小企业发展中的问题适合应用国际保理业务
  保理业务能为中小企业带来极大的应用优势。一是能使企业及时得到资金;二是能使企业更好地进行信用销售,扩大市场占有率;三是能有效地了解客户的资信,减少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信息障碍;四是能使中小企业减轻业务负担,降低管理成本。
  (二)中小企业出口商品的特点适合应用国际保理业务
  一般而言,保理业务适合于结算周期较短,基础合同和贸易条件简单且买卖双方对质量易达成共识的商品和服务。
  (三)外资银行进入,中资银行面临激烈竞争
  当前,中资银行面临着来自外资银行的激烈竞争,急需发掘金融产品以提供利润增长点,而一笔国际保理业务的收益不菲,是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
  三、中小企业应用国际保理业务存在问题
  在实践中,由于缺乏对国际保理的了解和受传统观念束缚,我国中小企业在出口贸易中仍采取传统的信用证、汇付和托收的结算方式,究其原因,除了中小企业自身条件限制外,更多的制约因素来自外部环境。
  (一)中小企业自身问题的分析
  首先,保理费负担重。在国内,银行一般按应收账款金额收取的账户管理费、资信调查费等手续费通常为2%~6%,再加上对企业获得的预付款收取利息,保理费是信用证业务费用的10倍左右。然后,中小企业信用状况不佳。中小企业由于其资产总量小、行业分布广和缺乏内部控制等原因造成信用严重不足。导致银行对保理业务持谨慎态度。
  (二)对保理业务重视不足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出口主要以手工艺品、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由于主观检测性强,易引起合同纠纷。而在保理业务中,买卖双方对产品有争议或买方挑剔产品质量时,保理商是不承担付款责任的。因此,出口商纷纷对保理业务持谨慎态度。同时,许多中小外贸企业对此项保理业务尚没有深入了解。这都影响了保理业务的健康发展。
  (三)法律法规建设滞后
  1992 年我国首次推行国际保理业务,并于当年加入了国际保理联合会,接受了《国际保理管理规则》、《国际保理公约》等,但这些规则还不能直接指导、监督我国保理业务的具体实施。此外,我国的《合同法》、《公司法》等也未对国际保理业务有关法律保护和纠纷解决等诸多问题进行明确规定。保理相关法律、法规建设严重滞后以及与国际惯例存在的不兼容使我国的保理业务很难做到有法可依,难以规范发展,这种外部环境给国内银行办保理业务造成一定的困难,使保理商在产生合同纠纷时难以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制约了国际保理业务的顺利、规范的开展。
  (四)信用管理体系缺乏
  当前,国内银行办理保理业务时往往更多地考虑风险因素,但是由于我国企业信用体系不完备,致使企业更加谨慎,将保理业务对象只限于销售商和购货商都是该银行客户的企业。常常以不具备保理业务所需要的信用标准将为由,将对于保理业务需求旺盛的中小企业拒之门外。排除在银行保理业务之外。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4/fontbr /> 

  (五)相关专业人才稀缺
  国际保理业务涉及国际贸易、法律、银行等多个专业领域,涵盖了国际结算、信用担保、贸易融资、应收账款管理等多重功能,要求从事国际保理业务的人员还要有丰富的金融和法律、国际贸易知识;熟悉相关的国际保理惯例,还应具备熟练的英语能力。目前,尽管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都已经开办了国际保理业务,但由于我国尚缺乏国际保理业务人才的培养机制,经验和人才同样缺乏,致使国际保理业务发展相对缓慢。

  四、在中小企业推广国际保理的对策建议
  (一)中小企业提高自身素质
  首先,加强成本核算,防止利润损失。国际保理业务的佣金手续费一般是货款的1%~3%,而中小企业出口的商品多为日常消费品和电子产品,利润率较低,保理业务的费用负担较重。然后,规范经营,完善管理,提高中小出口企业信誉度。国际保理业务在国内是银行推出的一项新业务品种,银行对拟从事该项业务的企业的审查,较其他形式更严密、更周全。企业必须提供客观,真实的会计资料与经营资料。
(二)转变经营、宣传观念
  首先,各大商业银行应大力宣传国际保理业务,在此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其本身广泛的分支机构网络,最大限度的发挥广播、报刊、电视等传播媒介的作用。然后,在充分打好舆论基础的条件下,深入企业广泛宣传和推广国际保理业务,使更多的企业了解并采用国际保理业务,同时做到与企业实际相结合,向企业提供最人性化和个性化的配套的解决方案,最终激发外贸企业对国际保理业务的需求。促进国际保理业务的不断发展。
  (三)建立健全法律体系与法制环境
  国际保理是一项金融服务,需要有一套完整法律规范与之相匹配。我们应为顺利开展国际保理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首先,引进和借鉴国际上已有的国际公约和约定俗成的国际惯例;其次,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修改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与我国国情相符的管理法规和操作办法。同时,为保证保理业务健康持续快速地发展,提高保理机构的经营效益和国际竞争力,金融机构也应制定和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和业务操作流程。
  (四)逐步建立我国的信用管理体系
  首先,尽早颁布与信用行业直接相关的基本法和相应的行政管理规定,以促进信用行业规范健康发展。然后,在加快信用立法进程的同时,还需要政府对该行业进行相应的管理和监督。最后,政府有关部门应在先行建立行业或部门的数据库基础上,将自建数据库中的部分内容提供给信用中介机构或与信用中介机构共享,为我国信用行业的发展提供支持。
  (五)加快专业人才培养
  要使我国的国际保理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必须加快培养国际保理专业人才,在金融机构和进出口企业两方面都应着重手,真正重视和加强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通过学习国际先进经验,或从业人员之间进行交流和研讨等方式,提高国际保理业务人员的理论及实务水平。比如利用国外丰富的交易经验和成熟的管理模式培养员工的专业技能、细致稳健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的行为规范。
  总的来说,国际保理业务在我国潜在的发展空间巨大,是国际各大保理商的目标市场,2007年时,曾被定义为“亚洲年”,而我国国际保理市场被认为是重中之重,经过两年的发展,我国保理业务总量成绩喜人,但与排名在前三位的美国,英国,意大利相比还相差甚远。主要是国际保理业务在我国中小企业中的应用还存在很多限制性的因素和阻力,因此如何发展国际保理的问题就等同于如何解决这些限制性的因素和阻力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国际保理业务正处在初级发展阶段,这对扩大中小企业出口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同时也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外向型企业,特别是中小外贸企业应用于接受新理念,敢于尝试新的运作方式,在面对压力同时,应抓住这个机遇,有效利用保理业务。
  
  参考文献:
  [1]张天桥.国际保理在中小企业中的应用分析[J].改革与战略,2008(6)
  [2]顾爱怡.国际保理业务在我国的现状及发展探索[J].商场现代化,2007(10)
  [3]林思明.国际保理应收账款转让法律的问题探究[D].2006
  [4]孙颖.我国国际保理业务发展缓慢的原因[J].中国林业经济,2007(4)
  [5]贾香萍.加快银企合作促进保理发展[J].会议论文,2006
  [6]周旋.国际保理在我国的现状和发展对策探讨[J].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0(6)
  [7]赵奕.我国保理业的现状及对策建议[J].中国科技投资,2006(7)
  [8]吴妙玲.论国际保理在我国中小企业出口中的作用[D].对外经贸大学,2006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4/fontbr /> 

相关文章:

我国中小型民营企业绩效管理方法的适用性探讨04-26

实践科学发展观 开展经济技术创新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04-26

浅谈中小企业在区域创新系统中的角色现状04-26

科学激励法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应用04-26

隐性知识管理及其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机制研究04-26

浅谈关联企业间保证担保和企业关联交易04-26

探讨企业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04-26

浅谈如何提升道路货运企业核心竞争力04-26

试论利益相关者模式下的资本结构探析04-26

试论对国有企业资本结构优化的研究04-26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