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高校档案馆功能建设探析

时间:2024-04-26 06:03:25 5A范文网 浏览: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摘要】网络环境下,高校档案馆功能建设呈现出数字化,信息化,对对象的需求重视加大等特点,并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对此,高校档案馆应从制度建设,理念更新,优化人才队伍,突出利用工作,加强交流合作等方面,不断完善自身建设。
  【关键词】网络 高校档案馆 功能建设
  
  信息技术的发展,加速了社会信息化的进程,且不断“侵入”社会的各个领域。由此,高等教育也不断呈现现代化的特点,并将信息化建设作为发展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信息化已逐步发展,截止2006年,“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工程已得到延伸和扩展,已建成2万公里的DWDM/SDM高速传输网,其传输容量高达40G~400G,覆盖200个主要城市,主干网传输速率达到2.5G,并有多条国际和地区性信道。”[1]为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从目前各校的发展来看基本实现了校园网络化,办公自动化,将信息技术与教学、科研有机结合起来,将图书馆、档案馆纳入校园数字化的范围。
  高校档案馆承担着服务学校办公,辅助教学科研,协助教师评级,方便学生学习等责任,因而除具备档案馆应具有的提供利用,传播文化等功能外,还呈现特有之处。面对社会发展的新形势,高教建设的新进展,高校档案馆自当重新定位形象,转变工作方式,优化信息服务,在发挥档案馆应有的作用的同时,充分体现高校档案馆这一特殊身份。长久以来,高校档案馆都活动在“幕后”,并因其隐性的服务工作,未得到足够的重视。新的环境下,如何借网络之力,乘信息整合之势,实现各项功能的合理构建,提高高校档案馆的用户满意度,需要引起我们的共同关注。
  
  1 高校档案馆功能建设的新特点
  网络技术改变了高校档案馆原有的办公环境,使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加工、利用等工作烙上现代化的印记。同时,也赋予了高校档案馆新的功能内涵,使其呈现出新的特点。历史的沉淀,却不意味着记忆的尘封;知识的贮藏,是为了全新的超越。新的环境为高校档案馆原有功能的实现创造了更为有利的环境,也为其功能的拓展提供了必备的条件。
  1.1 数字化建设提上日程,管理实现系统化
  高校办公自动化与电子政务的发展,对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数字化成为档案馆发展必经之路。计算机成为档案馆开展工作的重要工具,网络成为文件的重要传输途径。随着校园网络化的建设,各部门均采用了现代化的办公手段,文件“与生俱来”的数字化特性,使其“所到之处”都充满着现代化的气息。计算机、打印机、扫描仪、操作系统、办公软件等等各种软硬件环境的建立,成为其生存的必要前提。电子文件的广泛生成,对原有的保管方式提出了挑战。一方面,手工操作已无法适应信息的产生所呈现的量大质杂的特点。另一方面,电子文件所要求的保管环境,也迫使高校档案馆加快数字化的进程。自动编目,自动标引,自动检索等自动化的管理方式十分必须。此外,技术的进步,加速了信息的流通。信息利用的高速传输与精准性成为信息服务的重要标准,也成为衡量档案工作的重要指标。办公的自动化,纸质文件的数字化,文件传输的网络化,电子文件管理的系统化成为档案馆工作的主要特点。
  1.2 信息的属性愈加显现,服务意识不断增强
  信息资源管理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兴起的新兴领域,可将其划分为传统信息管理、信息管理和信息资源管理阶段。从传统管理阶段开始,文献记录管理就成为信息管理关注的重要领域[2],且随着网络和计算机的发展,图书馆、档案馆的信息资源建设与共享模式不断发展。档案信息不再是馆内的自闭管理,而形成了联合图书馆,情报所等机构的面向公众的信息服务。高校档案馆作为学术资源的集合之处,优秀成果的蕴藏之所,自然成为人们获取有价值信息的重要基地。网络环境下,信息呈现出整合与共享的特点。获得信息的多少,相关程度的高低,信息价值的大小等因素成为机构、组织、乃至个人活动成功的关键。高校档案馆在服务学校,辅助教师,方便学生的过程中,应适应环境的变化发展,紧跟时代的脚步,充分挖掘档案信息资源,主动、适时的提供利用。进而,保持自身的优越性,及发展的可持续性。
  1.3 对象的需求渐为注重,科研教学始为要事
  高校档案馆是高校所形成档案的保管之处,更是档案利用的总后方,为学校正常办公,教学科研活动提供保障。高校档案馆依托高校,服务高校,并在学校的发展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高校档案馆收集、整理、保管的大量资料,既是教师教学科研的重要素材,也成为学生学习成长的重要辅助。信息的快速增长,在丰富档案馆藏量,满足师生需要的同时,也提高了对信息鉴定的要求,以及信息筛选的难度。由此,档案的提供利用工作要在遵循“增收”有价值信息的原则的同时,还要有针对教师、学生的不同需求有选择性的收集,突出重点,有所侧重,以此提高档案工作效率。
  1.4 校园文化建设蓬勃发展,社会教育功能凸显
  和谐校园的建设作为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在于构建一种和谐的校园文化。和谐校园文化“是以学生、教师、学校的发展为宗旨,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线,以先进、创新、宽容、和谐的精神文化为核心,是独特、典雅、人文的物质文化,民主、平等、高效的制度文化和理性、诚信的行为文化相统一的,具有时代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3]校园文化的发展使高校档案馆的文化功能表露无遗,也决定了高校档案馆藏与用并举,并更加突出“用”。用什么(档案),怎样用(档案),何时用(档案),用之(档案)为何(事件),乃至如何(手段)用之,都是高校档案馆要考虑的重要问题。文化,需要宣传,需要教育。档案,可用于宣传,适合于教育。高校档案作为学校在日常工作及其进行的各项活动中形成的真实记录,记载了学校发展历程,反映着学校建立、建设过程,记录学校教学、科研状况等,是高校动态发展的固化形式,也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资源。校史博览、名人事迹等则以其真实、现实的特点成为教育的重要素材。
  
  2 加强高校档案馆功能建设的具体措施
  高校档案馆功能建设的新特点,决定了其工作开展进入新的篇章。新的形势下,高校档案馆自应审时度势,以全新的姿态,用全新的方式,演绎兰台路上的精彩。
  2.1 制度建设,强化指导
  由教育部部长周济、国家档案局局长杨冬权签署发布的,教育部和国家档案局联合制定的《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已于2008年9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一《办法》的实施将在推进高等教育又快又好的发展同时,为新时期新阶段高校档案馆工作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上的规范。《办法》规定了高校档案工作校长领导制,强化了高校档案工作的条件保障,并对高校档案馆工作人员提出具备科学文化知识及现代化管理技能的要求。[4]国家适时的对高校档案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为新时期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提供了保障。高校档案馆也要以此为契机,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立足自身特点,对原有制度进行修订,指导具体实践,以积极采取措施维持自身发展。
  2.2 更新理念,引入技术
  长久以来,档案的作用未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其原因就在于以消极的观念被动的对待外部的“不重视”。网络环境下,提倡开放与共享,无论是“被”领入这个趋势之中,还是一种自身的觉醒,档案部门首先要做的便是更新理念。用全新的理念,指导新阶段的工作。目前有学者基于企业形象战略(CIS: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提出了档案馆理念识别系统,并将理念系统的基本要素设定为:档案馆发展目标、人际关系准则、工作人员的道德规范以及档案馆对外行为准则等等。[5]高校档案馆的理念通过其具体工作的开展得到体现,并融入现代元素。长远的发展目标,和谐的人际关系,系统的管理方式,现代化的技术手段,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互为前提,也成为档案工作的基本条件。而先进技术的引入,将助高校档案馆一臂之力。基础工作的进行,宣传活动的开展,反馈信息的收集,工作效率的测评等等,都适用科技的“催化”作用。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4/fontbr /> 

  2.3 优化队伍,引进人才
  档案工作人员是具体档案行为的实施者,也是档案工作开展情况的重要决定因素。高校档案馆人员队伍建设具有特别的优势,一方面,高校档案馆依托高校,能够最先接触到前沿的理论,为馆内人员理论素养的提高,及其继续教育提供了便利,从而避免技术进步与人员知识结构之间的矛盾。实践经验与理论知识的结合也是为创新的最好基础。另一方面,高校得天独厚的人才优势,是档案馆引进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专业的技术,学习的能力,将为高校档案馆的发展增添活力。此外,还要重视引进相关专业的优秀人才进馆,以促进知识的融合与交流。
  2.4 强化基础,突出利用
  信息社会的发展,加速了信息的流通,为用户提供了便利,也为档案馆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为此,档案工作需加大“两个对象”的关注,一个是工作对象——档案信息,另一个是服务对象——用户。档案工作应在遵循基本原则的前提下,以“两个对象”为主线加以展开。高校档案馆应准确把握社会大局,充分认识学科的发展方向,在考虑用户的潜在需求的前提下,及时迅速的进行信息收集。同时,结合档案的特点与信息的属性,完整安全的贮存信息,系统有序的管理信息,以便在用户产生利用需求时,提供准确快速的信息服务。厚基,广用,继而勃发。高校档案馆将成为学校,教师,学生的“好帮手”。
  2.5 加强合作,多方参与
  信息的共享与整合已经成为了一个大趋势,档案馆不再以一家之力,做自扫门前雪之事。合作与交流成为信息生产与传播的重要途径,也成为各项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高校档案馆的合作交流应表现在一下几方面:首先,进行校内的交流,准确了解各方需求,以便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与各院系交流,了解学术发展动态,及时更新管理理念与方法,捕获最新的信息;与师生交流,了解对象的需求特点,提高档案信息的认知度;与校内图书馆合作,充分发挥信息机构的优势,进行资源整合。其次,与国内外的优秀高校进行交流,了解高校档案工作的开展情况,取长补短,增进友谊,共同进步。再次,与社会组织进行交流。把握社会发展动态,跟踪社会发展需要,不断完善与优化自我,集多家之力创效,为学校建设,教师科研,及学生就业提供信息支持。
  
  参考文献
  [1] 吴启迪.中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与展望.上海信息化,2006(5):10-14
  [2] 马费城,李纲,查先进.信息资源管理.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30
  [3] 陆岩,乔长水.和谐校园文化的内涵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2):11-13
  [4] 教育部国家档案局联合制订《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http://www.saac.gov.cn/articleaction.do method=view&id=ff80808 11c51231f011c9d2012ea0006
  [5] 张晓,孙伟.基于CIS理论的高校档案馆形象塑造.兰台世界,2008(5):14-15.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4/fontbr /> 

相关文章:

浅议高新技术企业的资金活动控制现状分析及对策04-26

二元经济下山东省中小企业发展分析04-26

基于“5+1”模式的烟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04-26

浅谈从增长战略角度看中小企业财务管理04-26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的技术并购目标企业评价实证研究04-26

基于价值链管理的企业全面预算体系运行与改进研究04-26

浅谈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问题及对策04-26

论企业产品销售的攻防策略04-26

中小企业应收账款风险管理的现状分析与控制策略04-26

VI(企业视觉识别)设计中怎样提升品牌声誉04-26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