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年金制度:历程/现状与挑战

时间:2024-04-26 06:02:25 5A范文网 浏览: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摘要: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到来以及养老保险制度的不断完善,企业年金已发展成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职工切身利益的一项重要工程。中国企业年金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通过回顾企业年金制度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发展现状和面临的挑战,并在此基础上了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企业年金;养老保险制度;社会保障 
   
  一、中国企业年金制度的发展历程 
  企业年金制度是指在政府强制实施的公共养老金或国家养老金之外,企业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经济实力和经济状况建立的,为本企业职工提供一定程度退休收入保障的补充性养老金制度。现阶段,中国的养老保障制度的架构氛围三个层次,分别是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和个人养老保险。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企业年金制度逐渐开始发展。归纳起来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历程。 
  1.企业年金制度的探索(1991—1999年)。1991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障制度改革的决定》中,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次提出“国家提倡,鼓励企业实施补充养老保险”。 1995年劳动部为贯彻实行《劳动法》,制定了《关于印发(建立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通知》,对企业建立补充养老保险的基本条件、程序等提出了指导意见,确立其基本框架。国务院又分别在1997年和1998年颁布的两个重要文件中,再次强调大力发展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制度。 
  2.企业年金制度的酝酿(2000—2003年)。2000年国务院对企业年金制度确定了四项新政策:一是将补充养老保障名称规范为企业年金,以示与保险的区别;二是确定采取个人账户管理方式;三是明确税收优惠政策;四是实行市场化管理和运营。应该说该文件是一个纲领性文件,具有阶段性和标志性意义,在总结过去十年补充养老保障改革和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确定了企业年金发展的基本模式和战略方向,中国传统的企业退休养老保障从此迈进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年金制度时代。 
  3.企业年金制度的建立(2004年至今)。进入2004年以来,一系列企业年金法规制度以前所未有的密度出台,为企业年金制度的规范建立和长足发展创造了制度基础,同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布了《企业年金试行办法》,确定中国企业年金发展的框架,且对企业年金治理结构、管理及投资运营作出规定。2007年确立了《社会保险法》,对企业年金作出专门规定,明确基本的法律原则,在此基础上,研究制定企业年金条例,提高依法保障的程度。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二、中国企业年金制度运行的现状 
  虽然政策面的制度出台不断,但鉴于专业制度对企业年金的规范化作了细致规定,原来企业补充养老保障的存量部分存在利益平衡和新旧制度转轨问题,新加入的部分又面临各参与新的博弈,导致企业年金的各方或者停滞不前。所以从总体上看,中国企业年金制度还处于成长期和探索阶段。 
  1.从发展规模来看:现阶段,企业年金的基金积累量有了一定的规模,从2001年年末的192亿增加到2009年的2 525亿,每年增幅都维持在35%左右。但在国民经济中甚至在养老保障体系中的占比情况并不乐观。 
  从上页表1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企业年金在GDP中的比重过低,近年来没有超过1%,远远起不到养老保障制度中第二支柱的重要作用。而相比较美国而言,情况就大不一样。从1996年开始,企业年金基金成为美国最大的金融资产项目,2005年占GDP的比重达到了66%。有学者对中国企业年金发展规模进行过计算,根据比例法进行估算,估计企业年金规模占GDP的比例将从2003年的1%增至2012年的10%、2020年的15%、2030年的20%。 
  2.从覆盖范围来看:2000年全国建立企业年金的企业约有1.6万个,参加职工560万人。到2001年企业数为1.7万个,参加职工655万人。2005年底,全国建立企业年金的企业达到2.4万个,参加职工924万人。同期,全国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的职工人数分别为10 448万、10 802万和13 120万。企业年金覆盖职工人数分别只占当年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数的5.36%、6.06%和7.04%。 
  3.从替代率来看:中国企业年金的替代率约为5%,而在OECD国家,企业年金的目标替代率一般达到20%~30%。同时,经验数据显示,一国养老保险体系中“三个支柱”的替代率较为合理的比例是4∶3∶2。随着中国养老保险体系的不断完善,企业年金的替代率将会逐步提高。 
  4.从发展结构来看:企业年金在经济效益好的行业尤其是几大垄断行业发展较快。2004年,企业年金基金积累超亿元的行业全部集中在电力、石化、石油和电信等行业。企业年金的推广在沿海和发达省份要快于内陆落后省份。2001年上海社保局掌管的企业年金已经达到84亿元的规模;深圳市企业年金管理中心截至2004年4月已建立企业年金账户710个,规模为10亿元。相比之下,一些内陆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企业年金甚至还没有启动。此外,国有企业建立企业年金的比例明显高于民营企业。 
  三、中国企业年金制度面临的挑战 
  尽管企业年金制度在中国的大政方针早已确定,并且从2004年以来密集出台了一系列专业制度,但现阶段国内企业年金还没有发展成为养老保障制度的第二支柱,作为企业年金市场需求主体的企业方一直不积极,参与激烈竞争的各方金融机构开始冷静思考背后的成本和收益。一方面是企业年金制度对中国养老保障体系的贡献微乎其微,另一方面则是居民忧虑未来养老状况。所以说企业年金的发展现状面临困境。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4/fontbr />  1.企业年金新旧制度变迁中的利益平衡问题。企业年金各方利益不仅包括企业年金的供给方和需求方,也包括政策的制定者。在监管方面,采取的是多部门协调的监管机制,有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四个部门联动监管,有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负全责的模式。而各方主体利益的争夺焦点集中在企业年金制度的受托模式,从而引发DB和DC之争。企业年金计划前的存量资金转轨已经成为监管部门和运营机构的重点关注领域。在当前原补充养老保障向规范模式转变过程中,主要权衡的是转轨过程下原先管理主体与新管理主体的利益冲突,在协调企业内部对企业年金计划的控制权、管理权、监督权的基础上,推动其平稳有效地朝预定目标变迁。 
  2.企业年金制度运行的保障问题。 “缺乏基本法律支撑体系,使企业年金的运行无法可依”。这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险研究所所长何平在2002年初对中国企业年金运行现状进行的评价。时至今日,法律环境不完善的状况依然没有得到改观。除了20号令规定了企业年金运行的基本框架以外,其他办法基本上是针对企业年金制度建立以后,企业年金基金的具体投资、管理、系统等议题。 
  3.企业年金制度的发展动力不足。作为企业年金市场的多方主体都行动起来了,监管层面出台了一系列制度,但作为企业年金市场的主角和源头——企业,真正有所动作的并不多。某基金公司企业年金业务负责人指出,“这个市场是否能够真正发展成熟,衡量标准在于是否税收优惠政策的推出。”这是企业年金制度动力充足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 
  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了企业年金制度不可能任由其发展,而是要纳入整体养老保障体系甚至社会保障体系的制度框架,进行整体规划和协调发展。 
  四、中国企业年金制度发展的相关建议 
  学者杨勇通过研究国际企业年金,从而指出,各国企业年金的发展趋势:一是由现收现付制向基金积累制转型;二是由单一的国家养老金向基本养老金、企业年金和个人养老储蓄金相结合的三支柱模式转型;三是受益形式从待遇确定型向缴费确定型转型;四是由政府集中统一管理模式向企业年金投资工具多样化、基金运作市场化和基金运营证券化模式转型。这一发展趋势对中国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特别是企业年金制度有着重要的启示: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积极推进企业年金法制建设,加强监督管理。第二,合理设计企业年金制度,实现养老体系顺利转型。企业年金待遇水平要与基本养老保持挂钩联动;建立企业年金个人账户。第三,规范企业年金运营管理,建立企业年金信托制度。主要有受益人保护制度、受益权人权利限制制度、受托人资格认定制度、投资安全保障制度。 

  参考文献: 
  [1]宫黎明.企业年金制度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对策和建议[J].交通财会,2009,(9). 
  [2]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统计局.1998—2003年劳动保障事业统计与公报[Z]. 
  [3]王练文.志高·谋远·屹立大方,太平洋养老保障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报告[Z],2006. 
  [4]汪泽英.企业年金发展展望[EB/OL].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网. 
  [5]韩静雯.解读企业年金.经营与管理[J].经营与管理,2005,(9). 
  [6]张伟,许艳华.国外企业年金发展趋势面面观[J].现代企业文化,2008,(21). 
  [7]杨勇.企业年金制度国际比较研究[J].北京市计划劳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1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4/fontbr /> 

相关文章:

试论国有企业经营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探讨04-26

宁波民营企业社会责任意识调查及研究04-26

关于加强企业人才管理对策探讨04-26

浅析中小企业设备管理的实施建议04-26

浅谈企业在农民工权益保护方面的社会责任04-26

试析我国中小企业市场战略主要问题04-26

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研究04-26

国有企业集团组织绩效考核工作初探04-26

创一流与企业综合评价的关系04-26

关于我国科技型企业留住知识型员工对策分析04-26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