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文章从保持民营企业竞争力入手,以薪酬的视角分析薪酬形式中工龄工资对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通过分析当前民营企业工龄工资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民营企业科学合理地应用工龄工资制度,对稳定员工队伍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保持民营企业竞争力的对策。
关键词:工龄工资 民营企业 应用 薪酬管理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国家对民营经济方针政策的演变,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其在发展生产力、扩大劳动就业、满足社会多样化需求、创造地区经济繁荣、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宏观经济环境和微观经济主体的内在条件发生深刻变化的情况下,民营企业面临的竞争对手日益强大和多样化,竞争变得更为激烈。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力资源成为企业运营成长的最主要动力,企业间的竞争成为人力资源的竞争。因此,能否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决定企业能否形成自己核心竞争能力的关键。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薪酬管理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合理有效的薪酬体系不但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促使员工努力实现组织的目标,提高组织的效益,而且能在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知识经济下吸引和保留一支素质良好且有竞争力的员工队伍。今天的民营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从薪酬角度出发,就是如何利用薪酬杠杆,吸引、留住和激励优秀的人才,使他们的能力得以充分和持续的发挥。笔者主要从薪酬角度来谈一谈工龄工资在民营企业中的应用。
一、工龄工资的概念及作用
工龄工资又称年功工资,是企业按照员工的工作年限,即员工的工作经验和劳动贡献的积累给予的经济补偿。20世纪60年代以前,日本是实施基于年功的薪酬模式的典范。年功工资的假设是:服务年限长意味着工作经验多,工作经验多,业绩自然会高;老员工对企业有贡献,应予以补偿。实施工龄工资制度的目的在于鼓励员工对企业忠诚,就员工本身而言,员工如果真正对企业表现出忠诚,其必定有一定的精力和时间的付出,员工对企业忠诚必然会丧失一些在其他企业获得更高报酬的机会,工龄工资是企业给员工忠诚的回报,也就是说工龄工资是忠诚的支付形式之一。工龄工资的主要作用:
1.强化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引导员工终生服务企业。员工的归属感首先来自待遇,具体体现在员工的工资和福利上。工龄工资是对员工过去贡献的认同,能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员工的归属感,同时,科学合理的工龄工资制度会让员工的归属感不断延续下去,鼓励优秀员工为企业终生服务。
2.工龄工资有利于减少员工流动率,形成一支稳定的员工队伍。工龄工资的逐年增长,让员工体会到自己的贡献得到企业的认同,员工会以更高的热情回报企业,因此,工龄工资对提高员工的积极性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有助于形成一支相对稳定的员工队伍。稳定的员工队伍对于企业来说意味着人员招聘、培训等成本的节约,同时避免由于人员空缺造成的各项损失。
工龄工资作为分配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过去工龄工资一般只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国有企事单位正式员工才能依照其服务年限享受,在民营企业的工资体系中鲜见其踪影。然而今天民营企业面临着激烈竞争,少民营企业充分认识到人才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但如何利用各种薪酬形式留住人才、吸引人才成为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难题。可喜的是在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为了解决员工招聘压力,节约招聘、培训成本,提高员工忠诚度,形成一支稳定的员工队伍,浙江的一部分民营企业率先在企业对员工实施工龄工资制度,一时成为管理学界的佳话。
二,民营企业工龄工资政策的管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然而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的存在,民营企业管理者未对薪酬政策中的工龄工资政策进行科学合理研究,导致工龄工资计算标准单一、操作方式过于简单化等使其作用在日渐弱化,工龄工资政策形同虚设,没有发挥工龄工资本身应有的价值。目前,工龄工资制度在民营企业的实施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1.认识不到位,制度随大流。当少数有远见的民营企业开始实施工龄工资制度后,在其他民营企业中出现一阵跟风的热潮。大部分民营企业家并没有真正认识到员工特别是核心员工对于企业的重要性,仅仅是迫于招聘的压力不得以而为之。同时对于工龄工资的标准、支付方式等技术性问题没有结合企业的行业特点和企业性质等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制度制定随大流,执行过程中不够严肃,朝令夕改,随意性较大。
2.工龄工资直线型增长,附带条件不合理。多数民营企业的工龄工资政策以直线型增长模式呈现,即确定一个工龄工资标准,员工实际所得的工龄工资为工作年限乘以分配标准,不考虑员工个人的能力差异和业绩贡献,这样一来,一方面使企业人工成本刚性增长,另一方面忽视员工个人能力贡献差异,打击了能力强、业绩贡献大员工的工作热情。有的企业还规定了享受工龄工资的年限,即工作满几年起计发,部分削弱了新进员工中那些有潜质的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还有的企业只规定中层以上员工才能享受工龄工资制度等等。现在这些不公平现象在民营企业中普遍存在。
3.工龄划分忽视员工历史工龄。随着企业的投资主体多元化和人才流动机制的完善,特别是新颁布的劳动合同法对员工流动的保护,人才流动频率越来越高,而目前大部分民营企业工龄工资的计算以员工进入本企业为起点,对员工以往的工作年限不加考虑一方面忽视了员工过去对社会的贡献,造成员工产生历史贡献不被认同的感觉;另一方面也必然会使员工在应聘时会寻求其他工资形式的增加来弥补工龄工资上的损失。而我们知道工龄工资相对其他工资形式在工资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小得多,也就是说客观上会使企业提高其他工资形式来提高在招聘时的竞争力,如果企业不以其他工资形式来弥补工龄工资的损失,就可能会错过招聘优秀人才的机会,其结果就是人工成本不合理增大。
4.没有根据员工的劳动贡献进行分配。正常情况下,员工的职业生涯周期规律决定了员工新进入一家企业工作,员工对企业的贡献会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由慢变快,再由快就慢的周期发展。新员工随着对企业情况的不断熟悉和各项业务的逐渐精通,贡献不断增大,并在一定时候达到巅峰。当员工在一个企业工作较长时间后,其创造力、能动性等会有所削弱,加之个人工资的总额不断提高,员工对企业的边际贡献相对逐渐减少。既然工龄工资是对员工历史贡献的补偿,那么对于贡献不同的员工就应该按不同标准进行补偿,目前企业按同一标准分配工龄工资不尽公平。
5.工龄工资标准低,难形成吸引力。工龄工资所占员工工资总额的比重较小,同时不少企业工龄工资的标准较低,不足以充分发挥工龄工资应该有的作用。有的民营企业参照过去国家机关的做法,标准停留在1元/年,按此标准计算,一个在企业工作了二三十年的老员工与新员工工龄工资总额仅相差2O一3O元,工龄工资形同一项摆设对员工难以形成吸引力,使其价值未能充分发挥。
三、民营企业建立科学合理的工龄工资制度的对策与建议
民营企业如何发挥工龄工资的作用,促进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留住人才,吸引人才,保持并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工龄工资应有的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1.转变观念,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很大一部分民营企业施行工龄工资政策是迫于员工流失造成的人员招聘压力,并末从观念上对员工的态度更新。从竞争角度来说,民营企业在资源、体制等方面较其他竞争对手如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其竞争力较弱,要在竞争中生存并得到发展,保持和增强其人力资源的核心竞争力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民营企业应该转变观念,真正树立起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应该在企业管理当中体现出对员工的尊重和关怀,用以人为本的理念来指导企业各项薪酬政策制度的实施。同时薪酬政策制定后,应在较长时期内统一贯彻实施,以保证政策的稳定性和严肃性。
2.控制比重,完善工龄工资预算。工龄工资占员工总工资比重应该有所控制,以发挥与其价值相匹配的功能,不能因为过去的政策未能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就一味加大其在总额中的比例,简单地把扩大比例理解为以人为本理念在薪酬管理上的贯彻,要做到扬其长避其短,根据调查显示应该控制在员工工资总额的8%~10%较为合理,既保证其吸引力和激励性,又把人工成本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同时应该根据企业的业绩在做好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基础上,预测人员的变量,适时调整工龄工资总额预算,从而确保每一年企业为忠诚报酬的支付。
3.肯定历史贡献,建立1+1+1的工龄工资结构。目前工龄工资制度实施的主要技术问题集中在不考虑历史贡献、呈直线型增长和不体现员工个人贡献价值上,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采用分段式的工龄工资制度。分段式工龄工资制度是将员工总工龄分为三个部分:一是职前工龄(或称社会工龄),即员工进入本企业前的工作年限;二是企业工龄,即员工为本企业工作的年限;三是特殊贡献附加。员工的总工龄=职前工龄+企业工龄+特殊贡献附加。每个部分分别以不同的系数值表示,职前工龄以固定系数表示,企业工龄则以员工的技能等级或技术等级为基础,依据员工的技术等级和工作年限来计算工龄系数,特殊贡献附加以员工历史业绩为依据,以设定相应的系数作为对员工个人突出贡献的奖励,其模型可参照如下形式。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4/fontbr /> 假设一个企业员工工龄工资总额设为x,应企业技术等级为五等(A、B、c、D、E),员工职前工龄系数为人职前工作年限与职前系数的乘积即ZQ:n×x(1/表示进入企业前的表示工作年限,K表示职前工龄系数),企业工龄系数QY为人职年限N与相应技术等级(A、B、c、D、E)的乘积再乘考虑职业周期贡献系数即QY=N×J(A、B、c、D、E)×G(1、1.5、0.6),特殊贡献附加系数T则以员工的特殊贡献为依据设定相应的系数值,同时应该规定享受特殊贡献的年限,以鼓励员工不断创造出新的贡献。所以一个员工的工龄工资系数总额为E=ZQ+QY+T,最后赋予系数C点值M即每点的货币表现把系数换算成现实货币即X=E×M。
工龄工资的各个系数标准应根据企业的具体睛况定,各企业可根据自身实际及经济实力,制定合理的工龄工资系数组标准,同时遵循职前工龄系数标准低于企业工龄系数标准、企业工龄工资系数与员工边际贡献率挂钩的原则,以保证工龄工资制度的合理和公平,同时把工龄工资成本控制在适合的范围内。
4.以工龄工资制度为依托,扩展年功性薪酬的作用。随着民营企业的发展,民营企业的薪酬形式越来越丰富,在企业的薪酬形式中,与工龄工资具有性质相同即以工作年限为依据的其他外在的薪酬形式,如年休假、特殊性福利、已婚职工福利房等福利性质的薪酬形式不断在民营企业得以运用。企业可以在工龄工资制度的基础上根据员工的服务年限制定相应的福利制度,这样不但解决了员工本人的生活需要,还可以适当考虑员工家属的生活需要,以尽可能解除员工后顾之忧。总之,民营企业应该发挥其自身的优势,充分利用具有年功性质的薪酬形式来留住和吸引有价值的员工,为建立一支积极和稳定的员工队伍奠定基础。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4/fontbr />
相关文章:
试论薪酬管理在企业中的激励作用04-26
中小企业电子商务运作与金融危机防范研究04-26
浅谈江西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分析04-26
浅谈知识产权战略导向的技术创新模式应用——以广西企04-26
档案展览成果开发工作研究04-26
面向“人文北京”的城域档案信息资源保障体系构建研究04-26
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若干问题的研究04-26
浅析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