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对象化视角中的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基于现

时间:2024-04-26 05:59:30 5A范文网 浏览: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论文关键词:对象化;劳动价值论;效用价值论;竞争范式;垄断
  摘要: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石,具有不可动摇的稳固地位,效用价值论只是从表象说明了交换的比例关系。在我国的经济学研究中,人们对效用价值论采取了完全否定的态度。效用价值论虽在本质上是错误的,但这一理论对企业的竞争却有一定的指导意义,那就是企业竞争的主要内容不再是劳动时间问题,而是产品的使用价值与效用,消费者对商品的效用评价是商品在市场上获得竞争力的主要来源。对我国企业来说,必须通过产品的对象化,生产效用能被消费者认可的商品,为此,创新型竞争是我们的唯一选择。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主要分歧之一在于对商品价格的不同解释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价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价格的基础是价值,价值即一般劳动的凝结;而主流西方经济学认为价格是商品的总效用与单位货币所能购买的效用的比例,价格与商品的效用成正比,效用是商品的价格基础。本文认为这两种理论分别从不同层面解释了商品的价格,效用价值论从现象层面揭示价格,而劳动价值论从本质层面说明价格,劳动价值论比效用价值论深刻。但这两种理论对现代企业竞争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尤其是产品的对象化成为商品生产的突出特征时,效用问题更要引起企业的重视,企业可以运用这两种价值理论制定适宜的市场竞争战略。
  一、劳动价值论与效用决定论
    劳动价值论起始于古典经济学,完成于马克思的《资本论》。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威廉·配第最早提出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的原理,重农学派的先驱阿吉尔贝提出一切商品按各自所包含的劳动量进行等价交换的思想。
    亚当·斯密在前人的基础上较完整地提出了劳动价值论思想。首先,斯密考察价值从交换价值入手,他指出:“一个人占有某货物,但他不愿消费,而愿用以交换他物,对他来说,这货物的价值,等于使他能购买或能支配的劳动量。因此,劳动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其次,他由交换价值导出价值的真实内容,指出商品的交换价值本质,“任何一个物品的真实价格,即要取得这物品实际上所付出的代价,乃是获得它的辛苦和麻烦。再次,斯密指出了价值与价格的关系:“在同一时间和同一地方,一切物品的真实价格与名义价格都成正比例。最后,他也看到市场价格不是完全地与价值保持一致,“商品的市场价格,有时高于它的自然价格,有时低于它的自然价格,有时和它自然价格完全相等同。只是斯密没有深人研究劳动创造价值的具体情况及各种劳动的共性与商品价值的时间度量。李嘉图在他的价值理论中指出,商品价值的来源有两种:商品的稀缺性和为获得商品所需的劳动数量。这里李嘉图模糊了价值的概念,所以不可能阐释价值的本质。
    马克思在批判地借鉴前人成果的基础上,系统而完整地论述了劳动价值论的内涵。马克思在论述劳动创造价值中通过劳动的二重性深人说明了商品二因素,并通过对商品二重性的论述,阐明了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与价值的关系。马克思指出,各种使用价值的商品之所以能交换,必然有一个共同的本质,这共同本质就是凝结了人类无差别的劳动。“这些物现在只是表示,在它们的生产上耗费了人类劳动,积累了人类劳动。这些物,作为它们共有的这个社会的结晶,就是价值—商品价值。‘虽然各种具体劳动有差别,但其本质却是相同的,都是无差别的人类抽象劳动。“各种劳动不再有什么差别,全都化为相同的人类劳动,抽象人类劳动。”。:
    效用论几乎没有统一的理论与思想体系。古希腊思想家色诺芬最早在他的《经济论》中提出效用理论的思想。他认为,财富就是有用的东西,并且指出物品有两种用途:一是使用(即效用),二是交换。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了直觉意义上的价值度量,即价值的内在原因和本质。他认为“经济”的目的在于获取自然提供给人类的生活必需品等有使用价值的东西;真正的财富就是由这样的使用价值构成的。萨伊强调效用是各种财富内在价值的基础和来源,物品的价值是由物品的效用决定的。既然价值是由物品的效用决定的,而效用又是由生产三要素土地、劳动和资本生产的,因此,价值是由生产三要素共同生产的。这里的效用就是财富的价值所在,是客观存在物,其实就是使用价值。
    效用后来被杰拉米·边沁系统引人经济学分析中,虽然与边沁同时代的学者将效用引人到政治、经济、法律、道德等学科中,但效用一词并没得到一致的解释。边沁用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来阐释效用的深刻含义,从而奠定了效用在经济学分析框架中的地位。里昂·瓦尔拉与威廉·杰文斯、卡尔·门格尔分别独立引人了边际效用概念。瓦尔拉利用效用创立了一般均衡的经济模型。杰文斯在边际效用概念的基础上创立了相对价格或交换价值理论,提出了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从而把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引人经济学分析中,精确地阐述了总效用、效用程度或边际效用之间的重要区别。门格尔以边际效用为基础说明了其与价值的关系,并进而总结为所有产生主观满足的行为都是生产性的活动,提出了主观价值理论,认为商品价值的决定性因素既不是劳动力的数量或其他必要的生产资料,也不是产品要素的必要数量,而是我们所悉知的这些满足的重要程度。于是主观价值论,即人们对效用的评价成为商品的价值基础,成为西方经济学一以贯之的思想。马歇尔在其局部均衡分析中的需求法则—价格下跌,消费者购买的产品更多,就是以效用为分析工具,把效用作为商品的价格基础的。在以后的西方经济学中,都继承了马歇尔的均衡分析思想,效用论成为西方经济学主导性的价格决定理论。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二、两种价值理论的分析
    从哲学上说,价值是客体对主体的意义及主体对客体的这种意义的主观评价,所以说价值是一种关系范畴。哲学意义上的商品价值就是商品对人所具有的意义及人对该商品的意义的评价,是人与物的关系。自然界物的价值就是自然物对人的有用性,其价值是由自然形成的,而商品对人所具有的意义、价值不是自然生成的,是由人的劳动创造的,人类的劳动就是为了使产品更符合人的需要,更能满足人的需要,从而更有价值,而这种价值的大小与劳动量成正比,因为劳动越多,则这种商品对人类的利用意义越大,越有价值。所以,劳动价值论中的价值是人类劳动的凝结,一商品价值大小可以通过其所凝结的劳动来衡量,劳动价值论也是从哲学意义上的价值转变而来的。
    效用理论产生后也在不断地发展,先后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从绝对效用价值论到相对效用价值论、从主观效用价值论到客观效用价值论、从基数效用理论到序数效用理论。效用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从客观上看就是商品的使用价值,色诺芬、斯密与萨伊所用的效用都是指使用价值;从主观上看效用就是商品给消费者所带来的满足程度。有的学者认为使用价值与效用不同,认为使用价值是客观的,而效用是主观的,但笔者认为效用应当包含客观与主观两方面,客观上就是对人类的有用性,构成使用价值,主观上是对不同个体的有用性,构成效用评价。
    在我国的理论研究中,人们一般认为效用论完全是错的,完全否定了效用论。从本质上说,效用论不能从根本上解释价格的基础,但却能从市场的角度、从人的方面解释价格。效用理论揭示了交换行为的外在原因及比例关系,而劳动价值论则说明了交换比例关系的内在原因。
    之所以有人把效用作为价值的基础,是由于从现象上看,效用影响着市场中商品的价格,使用价值或者效用的大小决定了交换者愿意付出的代价,效用高则相应的价格高,反之亦然。可以通过下面的图1来说明效用与价格的关系。


    图1中,U,D,P分别代表效用、需求与价格。图(1)表示了效用对需求的影响,效用越大则需求越大;图(2)表示了需求对价格的影响,需求越大则价格越高;图(3)用45“线把价格由纵轴转移到横轴;图(4)表示了效用与价格的关系,效用越大则消费者愿意出的价格越高。可见,效用与价格成正比。
    效用对价格的影响在较短的时间内是显著存在的,但从长远的角度分析,当消费者出价高于商品价值时,他未来就会选择自己生产,而不是购买。但在短期内,他要自己生产需要设备、技术,其转换成本相当高,而当需求量不大时,沉淀成本也高,交易者就不会选择自己生产,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对商品的效用评价对价格的影响就大。但这不会长期持续下去,因为价值规律,精明的生产者一定会多生产价格高于价值的商品。“商品交换者肯定都已相当精明,在交换中得不到等价物,就不会把他们所耗费的劳动时间白白送给别人!厂商在进行商品生产时,必选择那些使用价值高、消费者评价效用高的商品,因为这样容易在市场销售,经过一段时间后,商品价值与价格逐渐趋于一致。所以从长期看,劳动时间成为决定交换比例的核心因素。不过,从现象上来看,商品效用对价格的影响显著,因为价值决定价格会出现各种偶然性偏离,众多的分散厂商生产的商品总量不可能等于市场的需求量,这样,供需之间必产生一定的差额,而且众多的分散厂商在进行“趋利”决策时,很容易使他们的“趋利”决策超过市场需求,成为潜在的“趋害”决策。
    效用理论虽然不能解释价格的基础,但在市场经济中,效用理论却有相当的启示作用。首先,对于交换者来说,他们要得到的是商品的效用或使用价值。在交换的过程中,人们最早注重的是商品的使用价值,这是商品的前提,是商品二因素之一。马克思认为:“商品能够作为价值实现以前,必须证明自己是使用价值,因为耗费在商品上的人类劳动只有耗费在对别人有用的形式上,才能算数。
    其次,商品的效用影响着商品的价格,虽然不影响商品价值。由于不同环境下不同消费者对商品效用的评价不同,购买者愿意出的价格不同,所以商品在市场中的价格存在较大的差异。
    最后,效用理论说明了垄断的基础。商品的效用是由生产要素土地、资本、劳动力等形成。但在现实经济中,生产者会因为对土地、自然资源、技术专利等的垄断,使别的生产者没法生产,从而造成垄断。所以说,垄断就是垄断了生产某一效用产品的可能性,垄断与效用相关联。
    商品效用的形成主要由两个因素决定:一是产品生产所使用的物质特性,产品的效用由自然物的物理特征作为介质;二是技术水平。效用影响着商品的价格,所以企业要非常注重商品的效用问题,要从自然物介质和技术两方面提高竞争力,一要获取生产用的土地、资本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二要不断提高生产的技术水平。企业作为生产者要以商品效用作为生产选择的主要依据,即使生产某种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劳动时间,如果商品的使用价值不能得到承认,企业也不能生产。效用是商品生产中企业决策的首要因素,其次才是劳动时间问题。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4/fontbr />   三、不同价值论下企业在商品生产中的选择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商品具有二因素,商品的首要条件是使用价值能得到购买者的承认,“商品首先是一个外界的对象,一个靠自己的属性来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物。商品能够交换必须具有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属性,即要以使用价值或效用被接受为前提。所以在考察商品的价值时,马克思是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当商品具有了被承认的使用价值后,对生产者—企业来说就是要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内生产商品,从而获得正常的利润或超额剩余价值。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详尽地论及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及影响因素,论述了相对剩余价值与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然而,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主要是抽象地分析商品价值,揭示价值原理及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对企业的具体竞争过程没有深入分析。
    效用价值论认为,产品具有差异化,不同产品对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存在差异性,所以同类的不同产品的价格不同。现实的生产者具有较大的差别,各种产品的效用不同,竞争格局也不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对具有相同的使用价值或效用评价的商品而言的,然而,由于不同产品的效用不同,所以差异化的个别产品的生产时间不参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形成过程,对每个企业来说,生产能被市场接受,或具有垄断性、差异化的产品就成为竞争的至关重要的因素。对不同的企业来说,竞争的主要方式不仅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上,而且还要集中在商品的效用上,这样才可以具有垄断优势。
    现代企业的竞争过程实质上就是劳动价值论或效用理论在生产中的应用,也就是说,企业的竞争要么是劳动时间—价值的竞争,要么是产品性能—效用的竞争。产品价值的竞争主要体现在技术改进或设备更新中的生产效率的提高;而效用的竞争主要是产品生产所用的自然物介质和技术改进或新工艺下的使用价值的提高。通过产品生产所用的自然物介质垄断可以排除另一企业生产该使用价值的可能性,技术垄断也具有相同的效果。而从社会的发展看,价值竞争的空间越来越小,而且由于机器设备与生产管理的相似化,企业间的劳动效率差别不会太大,造成企业差距的主要因素是产品的差异化。差异化产品的使用价值区别大,从而形成了各企业竟争优势的区别。不过,对于生产各种不同产品的企业来说,产品在市场上的接受度成为影响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产品的对象化使企业的风险得到了一定的控制。
    四、现代科技水平下产品的对象化过程
    马克思在研究商品时指出,对商品生产者而言,商品价值的实现需要一个“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就是商品的社会化过程。商品的社会化就是其使用价值与价值得到社会的承认,具体表现为商品在市场的出清。在马克思所研究的社会,商品社会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因为众多的生产者往往根据自己的判断来确定产量,供求必然存在不平衡;此外,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也需要经过市场的检验来最终确定。在这个过程中,有竞争力的企业才能生存,所以只要生产能力过剩,社会化失败的风险就存在,而且很大,相应地商品社会化的难度也大。
    现代社会已经由产品短缺过渡到产品丰裕,生产能力过剩是一个突出的现象。销售成为企业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企业为了降低不能实现“惊险的跳跃”的风险,需要在生产前就确定买家,从而提前实现“惊险的跳跃”。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商品的生产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对其价值的实现进行“预定”,从而使劳动产品直接对象化为商品。商品的销售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特征,这种特征以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前提,主要表现为生产者可以在商品生产前就把商品“销售”出去,从而使“惊险的跳跃”不再惊险。这时,商品生产直接成为社会化的过程,产品是为已经确定的购买者而生产的,产品已经成为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确定性对象物,这一过程就是产品的对象化过程。产品的对象化过程就是产品不是生产后接受市场的检验,而是在生产前就直接与购买者联结,提前实现产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产品对象化由多种因素推动:首先,信息技术促成了生产者与消费者的交流;其次,现代社会由于科技发展速度加快,产品生命周期缩短,产品的生产风险更高,厂商为了降低风险,加快了产品的对象化过程。产品的对象化过程表现为两方面的对象化,即使用价值的对象化与价值的对象化。
    商品生产过程就是生产使用价值的过程,而使用价值能否被消费者承认在传统社会需要经过市场的检验,但现代社会,人们借助信息技术的帮助,生产者与消费者实现了直接对接,产品按照消费者的需要进行设计制造,产品对象化成为现代经济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商品的生产按照需求设计,商品的个性化订单成为生产营销的重要内容,使用价值能够直接被购买者接受。在生产之前,生产者与消费者(或购买者)已经通过多种形式接触以确定使用价值,这就是商品预社会化的过程,它取代了生产后的社会化。商品生产成为生产者与消费者共同的对象物而进行,不再单纯是生产者的对象物,这就是使用价值的对象化。
    产品对象化的另一表现为价值的对象化。马克思指出,个别商品的劳动时间不能作为价值的决定标准,而要以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衡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作为价值的衡量标准是以商品不存在差异性为前提的,但现代社会的商品生产与传统社会商品生产存在较大的区别,消费者的个性化所导致的产品个性化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竞争的主要方式。由于产品存在较大的区别,不同产品不存在相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对象化的商品都是差异化的产品,产品在对象化过程中,使用价值得到承认,商品的价格也已得到确定,这就意味着商品的价值也得到了确认。对象化商品的价值的确定只能以该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为标准,商品的单个劳动时间直接成为社会劳动时间。
    产品对象化以后,企业的风险相应降低了。企业为了降低风险,需要在产品生产之前就确定产品价值的实现,确信使用价值被接受,也即产品对象化;产品对象化后,产品特殊的使用价值成为其与其他产品相区别的特征,其个别劳动时间由于其独特性无法与其他商品相比而不参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决定过程。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生存已不是把个别劳动时间控制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之内,竞争已不再是缩短个别劳动时间而获得超额剩余价值,而是从使用价值的角度进行竞争,只要使用价值得到承认,产品的价值就以个别劳动时间为标准。产品的个别劳动时间能成为社会劳动时间标准的另一种情况是垄断。在垄断条件下,由于其他企业不能生产,个别产品的劳动时间就成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对于企业来说,通过产品对象化可以使个别产品的劳动时间成为价值的决定标准,企业可以避免激烈的竞争。
  五、商品对象化下的企业创新型竞争
    传统的商品是生产之后才接受社会化过程,对象化的特征就是商品在生产之前就实现了社会化。产品实现对象化的条件主要有两个:一是通过信息沟通,借助EDI技术实现生产者与购买者的交流,双方互动改进产品;二是垄断。在垄断条件下,产品具有独特性,市场不存在同质竞争,产品作为消费者的对象物生产。传统的垄断主要是对生产要素的独占,而现代垄断则不同。由于要素的流动性已远远高于过去,如何对要素重新进行组合生产新产品成为垄断的主要形式,也就是说,技术创新成为垄断的主要手段,企业的竞争优势来源体现为整合式竞争力。
    在产品对象化条件下,企业的竞争也不同于马克思所研究的竞争。在马克思所生活的时代,科技水平不高,产品的差异化生产条件还不具备,产品具有较大的同质性,竞争的主要手段还只是把个别劳动时间控制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以内,从而获得超额剩余价值。
    现代社会的技术发展促进了企业竞争方式的多样化。首先,信息技术的发展把供应商与中间商、消费者连接为一个整体,产业价值链更加完善,三方实现信息共享,合作改进产品的性能,使产品的使用价值更能被消费者所接受。由于产品的独特性,其使用价值与价值不存在可比性,个别化产品通过对象化成为社会化产品。为了结成信息联结的利益共同体,企业之间就要建立战略联盟,战略联盟成为企业竞争的主要方式。这种战略联盟与传统的分散竞争相比,可以提高对资源的整合程度、对市场的快速调整,并实现1+1>2的集合效应。现实经济过程中的垂直一体化、电子商务等就是建立战略联盟的实现形式。
    其次,创新成为企业至关重要的竞争手段。对企业来说,只有当产品的使用价值被购买者承认,产品才能实现社会化。消费者对产品的质量、性能的追求是现代企业竞争优势的主要源泉。一些大的企业通过创新不断改进适合消费者需要的新产品,利用撇油定价迅速收回成本并获取利润以投向新的产业或产品。而那些创新能力较差的企业只能沦为创新型企业的外包商,赚取微薄的加工费。这类企业的积累能力较差,向创新型企业发展的机会也较少。
    从目前看,美日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创新力较强,我国的相当部分中小企业是作为加工商而生存,对资源的整合力较弱,获利水平低。所以,对我国来说,通过提高信息化水平,实现产业价值链的贯通,提高企业创新型的资源整合式竞争水平是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4/fontbr /> 

相关文章:

浅论企业薪酬激励制度的构建04-26

试论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策略04-26

浅议企业员工薪酬管理现状与对策04-26

浅谈高新技术企业实施薪酬管理的选择04-26

从档案学视角看网站文件的归档04-26

试论企业员工绩效考核昀作用04-26

农村经济合同档案应“村档乡镇管”04-26

对高校新生档案双套制管理的思考04-26

档案馆网站建设必须重视规划04-26

“开放存取”机制在高校档案管理中的应用04-26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