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不在局限于一个企业和同行业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承担采购、生产、分销和销售职能的企业之间协同作战,最终达到共赢目的的竞争。在这种市场环境下,供应链管理应时而生。虽然,受各种条件限制,供应链管理还未能在国内大中型企业中普及推广、应用。但是,供应链环境下的各种先进的库存管理方法却可以在企业库存控制借予应用。本文针对联合库存管理、供应商库存管理等供应链管理方法在的大中型制造企业库存管理中的应用范围、实现形式、机制和风险防范等进行研究,提出对库存物料进行分类库存管理,为未实施供应链管理大中型制造企业库存控制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 联合库存管理 供应商库存管理 应用研究
库存是指处于储存状态或运输过程中,为了应付不确定需求而储备的物品。对库存的物品进行合理的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重要部分,有效的库存管理可以调节供需余缺,保证生产正常进行,使存储管理费用达到最低。在生产过程中,库存管理逐渐成为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随着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不在局限于一个企业和同行业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承担采购、生产、分销和销售职能的企业之间协同作战,最终达到共赢目的的竞争。对承担采购、生产、分销和销售职能的企业之间的库存进行有效管理成为企业的新课题。在这种市场环境下,供应商管理、联合库存管理等供应链管理方法应时而生。
在国内,受通讯、信息手段等限制,或者供应链成员企业自己的库存管理目标与供应链的整体目标是不相干的,甚至是相冲突的,绝大部分企业都是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各自为政,甚至以牺牲其他成员的利益为代价,这些极大地阻碍了供应链管理应用的发展。
作为一个没有实施供应链管理的制造性企业,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借用供应链管理的先进方法,制定相应的库存控制策略,可以有效的降低库存管理成本,提高资金周转效率。
1 物料库存分类
对物料进行分类,再对每一类采用不同的库存控制策略,不但可以使企业库存管理清晰有序,还可以极大降低库存成本和有效利用资源,提高了企业的竞争优势。
按照传统库存管理理论,制造型企业中的库存可以分为独立需求库存和相关需求库存两种模式。产品库存管理属于独立需求库存管理,而在制品、零部件和原材料的库存管理则属于相关需求库存管理,原材料的需求量通过主生产计划、产品结构等来确定。
从供应链中库存管理的范围来说,产品的库存管理属于下游供应链,即制造商一分销商一零售商的三级库存优化;零部件和原材料的库存管理则属于上游供应链,即供应商一制造商的库存优化。
2 分类库存管理
2.1 联合库存管理
(1)适用范围
①可以采用定期订货模式和定量订货模式的进行定货的物料;
②适合供应方合理进行生产计划优化管理,实现按单生产的物料等。
(2)实现形式
需求方通过向供应方支付定金、或预付货款、或者提供保证金等形式,获得预定的某个时间的一定数量的货物所有权。但该批货物在当前并没有实际交付需求方,而是存放于供应方,由供应方负责管理。根据双方约定,或者需求方按照约定的提前期提出交付请求时,由供应商按照需求方的需求计划进行补给,并承担货物交付前和交付过程中所发生的质量、数量、交付期等风险。
(3)实现机制
为了有效降低风险,实现价值最大化,供需双方应当建立合作契约机制,共同遵循合作原则、互惠双赢原则、协商一致原则、诚实信用原则,同时应当尽可能采用物流信息技术,使供应链运行信息即时共享,稳定协调。建立合作机制的过程中,双方需以契约形式明确权利和责任。
①供应方应当对需求方明确事项:计划需求量、需求时间尤其是提前期和交付时间、定金或预付货款或保证金的形式及其数量,以及付款形式和要求等;
②需求方应当对供应方明确事项:按照要求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对交付货物的质量进行保证。在一定时间窗口内分批进行补给。按照交付时间窗口约定进行交付,不能延误,也不能提前过早。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4/fontbr /> (4)风险防范
在实施过程中,应当对以下几种情况建立合理的安全库存以防范风险:
①运输距离远,每次批量较小,并且时间窗口狭窄,物流运作成本高;
②需求计划不确定,并且时间窗口狭窄,供应方不能做到生产与供应的同步协调运作,不能及时保证对需求方进行联系补给;
③供应方资源紧张和生产能力有限,或者市场环境不稳定,不能保证按计划准时供应。
2.2 供应商库存管理
(1)适用范围
①需求比较稳定、生命周期较长、能够比较准确地预测需求量的非关键性和标准化的物料。
②具备足够的杠杆能力能够调动供应商的资源,让供应商按时保质保量地将需求产品送到指定的仓库的,同时供应商还能够保持一定的利润的物料。
③需求量大又不适合于企业库存或者说企业独立库存不经济的物料等。
(2)实现形式
供应商根据制造商传递的资料、该产品的历史数据、市场情况做出产品需求预测。再根据协议按照制造企业的要求按时保质保量地将需求物料运送到指定地点。
(3)实现机制
①完善情报信息系统,加强与供应商的沟通联系,及时向供应商相关需求和市场变化信息,使供应商能够掌握需求变化的有关情况,以便供应商及时调整组织生产和物流运输计划。
②建立法律和市场环境下的合作框架协议,确定补充订货点、最低库存水平参数、库存信息传递方式。
③建立完备的物流系统,实现对储存、分销和运输货物进行综合管理,使自动化系统、分销系统、储存系统和运输系统同步实现数字化管理,迅速反馈物流各环节的信息,组织进货。
(4)风险防范
①企业信息的滥用和泄露;
②虽然协议框架是供需双双共同协商的,但供应商拥有主动权和决策权,在决策过程中会因为协商不够而造成失误;
③信息不对称,信息交换延误或信息缺失,造成供需双双市场反映速度不一致。
3 结论
制造性企业原材料往往繁多,不能只运用单一的库存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将物料根据物料的特点和库存成本进行分类,根据实际情况,分别实施合理的库存管理手段,对降低企业库存成本,提高资金周转效率将会取得明显效果。
参考文献
[1] 孙元欣.供应链管理原理[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2] 马十华,林勇.供应链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 陈荣秋.生产计划与控制[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
[4] 徐章一,江海军.联合库存的四种实现形式[J].物流技术,2006,(3).
[5] 陈志祥,夏伟良.VMI技术的运作协调性及在制造业的应用研究[J].成组技术与生产现代化,2005,22(3).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4/fontbr />
相关文章:
经济调整期房地产预售风险防控探讨04-26
我国国际航空与南方航空竞争绩效分析04-26
公路建设工程经济评价分析04-26
关于德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及其借鉴04-26
冷链物流发展对策分析04-26
社区卫生服务筹资和经济补偿问题分析04-26
论收入差距及其对有效需求的影响04-26
如何促进经济责任审计科学发展04-26
村镇招商引资项目管理与追溯系统的研究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