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与成因透析

时间:2024-04-26 05:55:29 5A范文网 浏览: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论文关键词:内部控制 现状与成因 透析
  摘要:内部控制是企业进行有效管理的工具,也是企业的自动预警系统和维护系统。从我国企业管理的整体情况看,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趋于弱化的境地,表现为无标准控制、有标准也无法控制的状态,究其原因主要是企业内部因素所致。 
   
  1 内部控制的现状 
   
  1.1 没有建立一个科学可行的企业内控体系 
  同前,我国上市公司、国有企业建立的内部控制系统存在着内容不完整、设计不合理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有些企业只具有某些基本的内部控制操作,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内部控制系统,如财务控制的评价制度尚未建立,经济合同的管理制度不健全;有的企业还末建立自我防范与约束机制,遇到发生违法违规行为时才采取措施加以补救,偏重于事后控制而忽视事前的顶防控制,如对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的事前预测和控制很少涉及;比较重视对实物的控制,而忽视对行为者的控制;有的企业内部控制职责划分、奖惩标准不够明确,从而影响了内部控制的执行;还有些企业在设计内部控制时没有考虑到自身的规模、业务性质等实际情况,生搬硬套,造成企业的内部控制不切实际,偏离控制重心。 
   
  1.2 内部控制在执行中失效 
  内部控制重在执行。很多上市公司、国有企业虽然制定了较为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但流于形式,失去了其应有的严肃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会计信息的严重失真。 
  近年来,有些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由于会计工作秩序混乱、核算不实而造成的信息失真现象较为严重。如常规性的印单(票)分管制度、重要空白凭证保管使用制度及会计人员分工中的“内部牵制”原则等得不到真正的落实;会计凭证的填制缺乏合理有效的原始凭证支持;人为捏造会计事实、篡改会计数据、设置账外账、乱挤乱摊成本、隐瞒或虚报收入和利润;资产不清、债务不实等等。尤其是一些公司为了上市,不惜编造财务报表,美化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而一旦上市以后,为了取得配股权,避免因为连续亏损达不到证监会的要求而被ST、PT乃至摘牌退市,上市公司往往长期隐瞒重大信息或提供虚假信息。 
  (2)费用支出严重失控。 
  有些公司为了搞活经济,给予公司领导和部门经理相当大的业务费用开支权限,但对这部分费用的适用范围无明确规定,更无约束监督机制,加上少数人员缺乏主人翁精神与节约意识淡薄,将公款大手大脚、挥霍浪费,使本来盈利的企业减少了利润,使本来微利的企业出现亏损,使本来亏损的企业雪上加霜。
  (3)国有资产流失严重。 
  有的国有企业由于财产物资内控管理薄弱,物资购销制度松弛,存货采购、验收、保管、运输、付款等职责未严格分离,存货的发出未按规定手续办理,也未及时与会计记录相核对,对多年来的毁损、报废、短缺、积压、滞销等不作处理,致使巨额潜亏隐藏在库存中,再加上经济往来中审查制度不健全等,造成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当前国有资产严重流失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缺乏科学论证,造成决策失误。二是利用改制、重组,转移资产和利润。有一家企业在改制重组过程中,把部分优良资产转移到股份合作制企业,国有企业变成空壳,甚至资不抵债,而合作前企业却有高额利润。三是利用职权拘私舞弊,为配偶、子女谋私。 
   
  2 企业内部控制软化的原因分析 
   
  2.1 企业内部控制薄弱的外部原因 
  企业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经济系统,它总是处于一定的社会环境之中,受到经济、政治、法律等多种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立、实施当然也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当前,我国企业的外部环境还不完善,存在着一些不利因素影响内部控制机制的有效发挥。 
  (1)计划经济体制的长期影响是内部控制不受重视的重要原因。 
  在经济休制改革前,我国企业长期处于计划经济的调控模式下,经营管理服从于国家的指令计划。具有浓厚的行政管理色彩。经济体制改革后,理论上要求的政企分开在执行中并不彻底。一方面,以各种形式改头换面但仍然存在的主管部门,基于权利和利益的双重考虑,仍把持着对企业的行政干预,企业在客观上并无经营自主权。另一方面,一些企业的领导在客观上还保留着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的吃“大锅饭”的思想,习惯于甚至满足于传统的经营管理方式,缺乏加强内部控制、提高管理水平的意识。对经营不善企业的盲目保护机制,又进一步助长了这种思想。另外,企业在选拔和任用管理人员时仍然受到封建家长制、终身制的影响,缺乏对管理人员的有效激励和约束。企业的管理理者往往由主管部门任命而非民主选举,选拔时往往重政治表现、轻业务能力,经营失败者不是“撤位”而是“挪位”。这种用人制度无法保证企业管理者的素质能够满足经营管理的要求,影响了企业内部控制的建立与执行。 
  (2)外部监督的乏力使企业缺少健全完善内部控制的压力。 
  为了督促企业合法合规经营、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系统,我国已形成了包括政府监督(如财政、审计、税务、证券监管等部门的监督)和社会监督(如注册会计师、社会舆论等的监督)在内的企业外部监督体系。然而,如此庞大的监督休系其监督效果却不尽如人意。这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各种监督的功能交叉、标准不一,再加上分散管理、监督主体之间缺乏横向的信息沟通,监督体系未能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二是各种监督没有按照设定的目标进行。有的甚至以平衡预算和创收为目的,监督弱化问题严重‘三是不规范的执业环境和不正当的业务竞争,以及对注册会计师的监管不力,使得注册会计师的社会监督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3)尚未形成类似COS()报告的权威的内部控制标准体系。 
  从法规建设上,我国内部控制的建立、实施、检查与评价缺乏统一的指导依据。现有的内部控制规范主要存在着观念滞后、协调性差、内容不完整的缺陷。 
   
  2.2 企业内部控制薄弱的内部原因 
  企业内部因素的不利影响是内部控制薄弱的根本原因,主要表现为: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4/fontbr />  (1)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偏低。 
  人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也是内部控制的核心,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要求企业的人员具备胜任的工作能力和正直的品行。但从我国企业目前的情况来看,企业人员的素质远未达到内部控制的要求。由于管理者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负有主要责任,管理者的素质自然成为决定内部控制质量的重要因素。我国很多企业的管理者缺乏现代资本运营的理念和技术,经营管理上存在着短期行为,缺乏长远的内部控制观念。
  除了知识与技能方面的缺陷外,一些企业的管理者在品德操守方面也存在着问题。有的企业管理者只知道利用职权牟取私利,根本不关心企业的经营管理。有的企业管理者甚至公然指使会计人员篡改凭证、作假账、编制虚假的财务报告。以ST郑百文为例,为了能让本不具备上市资格的郑百文上市圈钱,郑百文的领导专门组建了几个作假账的班子,把各种财务报表、指标做得一应俱全。原先的亏损变成了盈利,在强大的公关掩护下蒙混过关。 
  除了管理者的素质以外,企业普通员工的素质特别是会计人员的素质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当前,我国企业会计人员的执业水平普遍偏低,职业道德素质堪忧。很多根本不具备从业资格的人员依靠人情关系混进会计队伍,相关的财经法规、准则制度了解甚少,工作时只凭长官意识办事。根本谈不上运用先进的管理方法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还有部分会计人员无视财经纪律,为了个人利益顺从领导意图,甚至为讨好领导在弄虚作假上帮着出点子,使得财务信息严重失真。 
  (2)法人治理结构与内部控制机制失衡。 
  内部控制的建设及有效运行,有赖于企业内部良好的法人治理结构。现代企业的两权分离使管理范围增大、管理层次增多、管理职能逐步分解,客观上需要一个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明确各方权责、加强内部控制,以保障所有者、经营者、债权人等相关团体的合法权益。现阶段我国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多为“形备而实不至”,未达到内部权力制衡的效果。以大体上建立了治理结构的上市公司为例,它们大多由国有企业股份化改造而成。股权过于集中。国有股“一股独大”成为我国上市公司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在企业改革之前,这些上市公司的前身——一国有企业以所有权取代经营权,改革完成之后又过于强调“放权让利”,走向了经营权取代所有权的极端,造成终极所有者缺位,“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很多公司的董事会成员与经理人员高度重叠。“一套人马两块牌子”,董事会对经理人员的监管作用难以发挥,监事会形同虚设。财务会计信息系统的运作又直接受企业经理的领导,财务监督被架空。这种不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导致了许多公司内部人集所有权、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于一身,内部控制不能有效运行,滥用职权、管理效率低下、会计信息失真、贪污腐败的现象不可避免。 
  (3)信息沟通不畅。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需要按照某种形式辨识、取得确切的信息并进行沟通,以使员工能够履行其职责。良好的信息沟通有助于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但是目前我国企业提供的信息却无法达到及时、完整、真实的要求。在郑亚集团内部,信息沟通系统几乎不存在。集团从不核算成本信息,不计算投资回收期及投资回报率,也不收集市场方面的信息。资金被大量娜用,却不知去向何方。 
  (4)内部审计的监督乏力。 
  要确保内部控制被切实执行、内部控制能够随时适应环境的变化,内部控制就必须被监督。可是在我国很多企业中却存在着缺乏监督的状况,这与内部审计职能的弱化有着很大的关系。通常,企业的监督工作是由内部审计部门执行的。当前,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在组织结构、人员素质、工作设置上存在着种种问题,影响了监督职能的正常发挥。大多数的内部审计机构直接向企业的经营者负责,任何事情都是领导说了算,属下(包括内部审计人员在内)无发言权。很多审计人员是“半路出家”。专业知识懂得不多。缺少行使监督职能所必需的职业技能。有些审计人员还身兼多职,连起码的独立性也不具备。这种情况下的内部审计工作只能是流于形式,根本谈不上对内部控制进行有效监督。 
  针对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与成因。国家正在积极采取对策,如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28日联合发布了我国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这是中国会计审计领域的又一重大改革举措。该基本规范将于2009年7月1日起首先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并鼓励非上市的其他大中型企业执行。但这仅仅是一个基本规范,系列完善、科学、适用的具体规范的出台与真正意义上的在企业的全面实施还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这就需要实际工作者、理论研究人员不断去探寻。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4/fontbr /> 

相关文章:

浅论中国企业家的激励与约束机制04-26

对于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激励与约束机制的探讨04-26

试析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造就职业化的企业家04-26

试析关于提高中小型陶瓷企业信息化水平的几点建议04-26

浅析西部欠发达地区国有企业激励与约束机制的研究04-26

一种新的企业信息化水平测度方法——三维立体企业信息04-26

浅论提高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的策略建议04-26

企业发展的动力——试论激励与约束机制并存及其对国企04-26

物流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估体系分析04-26

试论对国企经营者的激励与约束04-26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