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经济融入并影响全球经济的广度和深度正在不断的扩展,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开始用“国际化”这个关键词来定义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战略布局。我们由此强烈的感受到推动中国企业走出去,培养一批高水平的跨国企业,对中国国家战略的重要意义。中国企业走国际化发展道路是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必然选择,也是企业发展的必然结果。当前,世界性的社会化大生产网络已经形成,传统的以自然资源、产品为基础的分工格局已被打破,一些行业的国内市场日趋饱和,价格疲弱导致市场机会越来越少,而企业积累的资本、技术、和产品需要更新、更大的市场容量。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活动中的突出作用日益明显,“国内市场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的新竞争格局已经形成。全球化的趋势要求企业成为国际化的企业。这种趋势不可逆转,也无可回避。要么跨国公司走进来战胜我们,要么我们迎战跨国公司。
一、“走出去”战略的提出与理论动因
2000年,“走出去”被中央正式确定为新时期的一项开放战略。2001年,《十五计划纲要》将“走出去”与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并列为“十五”开放型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2002年,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更是明确指出:“支持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开展国际化经营,加快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根据考特(Kotter)的研究,两种因素决定了企业为什么要选择国际化经营。(1)为势所迫的因素:由于市场价格疲弱或者是政府控制的原因,在国内市场的机会越来越少。(2)吸引因素:这里意指国外对于本企业的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而对于我国企业实施国际化经营的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其动机也是多样化的。其中最主要的莫过于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整合从而降低成本,拥有真正的竞争力。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二、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所面对的现实风险
1.战略不清晰。许多中国公司向海外扩张时没有形成一个清晰的战略重点,一些投资决策带有浓厚的机会主义色彩,从国际化发展战略目标来看,很多中国企业创品牌的目的是为了荣誉、名声,而不是可持续发展。品牌管理是个复杂的、科学的过程,需要用严谨的手段和务实的精神来塑造品牌。
2.管理体制落后。近些年来,海外投资经济效益较低、重大投资损失事件时有发生,正是管理体制落后的直接反应。如果说战略规划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大方向,管理体制则在更广泛的操作层面上左右着企业国际化的兴衰成败。
3.对文化差异不够重视。中国企业在确立国际化发展战略过程中所面临的另一项巨大挑战则是文化无法兼融的风险。这包含了企业文化的不同和跨国、跨地域文化的巨大差异。对国外企业并购后整合过程绝不可能仅仅是一小部分领导参与便可以完成的,必须需要大量的从总部到运营层面的人员的积极参与才能成功,企业必须面对突破文化障碍的艰巨挑战。
4.人才问题。人才问题可能是国内企业走向世界所面临的最大障碍。国际运作相当复杂,而国内的企业经理人普遍缺乏相关的财务和法律经验,更缺少这方面的专业人才,往往过于依赖国外的银行、律师和一些国外中介机构,这不仅影响到中国企业的正确、及时、科学的决策,有时候还会因合同缺陷等原因上当受骗。目前国内无论国企还是民企,不少涉外管理人员大多只是有外语专长或在国外行政事务部门有过工作经历,但缺乏国际贸易、投资、金融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实际上很难有效实施企业的国际化战略,甚至还造成了企业商业风险的增加。 转贴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4/fontbr />
三、实施“走出去”战略的理性思路
1.制定明确的战略目标。国内企业在大举开拓国际市场时,应该先冷静下来,想一想自己为何要走向世界?为什么要开拓国际市场?不同的战略目标会要求不同的跨国经营策略。目标不清晰,经营策略难免混乱。
2.寻找实现目标的途径。一旦决定“走出去”,就必须决定应该从世界哪个地区、国家的市场开始着手。是全面开花,以多元化策略来试探市场,摸索出经验后再加大力度强攻,还是选定一个目标市场,然后全力以赴,集中兵力打歼灭战?
3.选择适合的方式落实战略目标。确定了目标市场之后,还需选择合适的进入方式。如果是为了开拓国外销售市场,就需要决定是应该利用中间商,还是直接向国外客户出口;是打出自己品牌,还是先做OEM?是以出口方式占领目标市场,还是采取跨国投资的方式在当地生产?进入方式都各有利弊,必须根据公司的战略目标和行业特性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当然,由于跨国经营的复杂性,处于“从本土走向世界”初级阶段的企业往往很难对上述问题作出比较透彻的分析。退而求其次的办法是挑选企业已经比较了解的国外市场,用比较灵活的进入方式,以学习的态度,作试探性的摸索,并积极向有经验的企业、政府机关和研究机构请教,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建设跨国经营的队伍,建立健全相应组织和制度,然后逐渐形成策略。
中国企业只有当能够以全球视角来审视并组织自己的企业时,才能够拥有真正的竞争力。然而,这样的一种全球视角及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的运作和组织需要的是充足的“知识”储备,包括先进的理念、管理水平、高素质人才和好的管理机制。在迈向全球竞争的征途上,中国企业才刚刚开始起步。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4/fontbr />
相关文章:
并购中的企业文化整合研究04-26
浅析企业文化实践教学模式研究04-26
浅谈内地民营企业企业文化建设问题04-26
管理沟通推动企业文化04-26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中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DEA04-26
浅谈跨国企业文化冲突的特征04-26
中美企业文化的碰撞04-26
企业文化与广告创意04-26
构建钢铁企业现代物流管理体系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