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并购研究现状与趋势展望

时间:2024-04-26 05:49:23 5A范文网 浏览: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摘要]技术并购研究目前正处于第三阶段,即对技术并购模式、绩效等领域的多元化研究。技术并购已在对企业财务绩效影响方面形成了重要进展,而关于企业技术绩效、产品绩效等的研究更日渐丰富。目前,中外学者就技术并购的内外部动因已经初步形成了共识,但在并购模式与并购绩效方面仍存在一些学术争论。未来技术并购期待着在技术并购对于并购企业的影响效果即技术绩效、财务绩效等方面的研究形成共识,在技术并购形成与作用机理的动态研究方面实现突破。
  [关键词]技术并购;动因;绩效;模式
  
  一、引言
  
  以信息、生物等高新技术群为代表的新兴技术,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新产品更新速度的进一步加快,现今的技术创新中,对创新所需资源’的多样性、互补性要求;消费市场中,顾客需求的多元化,进一步增强了社会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多元需求,从而使许多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从依赖于自身R&D的技术获得资源转变为依靠技术并购获得资源。越来越多的国际大企业开始寻求外部技术资源以获取技术。一些世界级的公司如CISCO、GE、IBM等均已通过技术并购,为公司的技术成长带来了显著的成果。目前,技术并购已成为企业快速提高自身创新能力,提高经营绩效的重要手段。技术并购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政策研究、决策研究,成为目前大型企业技术创新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二、技术并购发展的三个重要阶段
  
  1975年,经济学家威廉姆森(Williamson Oliver E,)在其著作《市场与等级:分析与反托拉斯,内部组织经济学研究》中,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次对技术并购进行了理论研究,之后的研究逐渐呈现出三个阶段的发展态势。
  国外此领域的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阶段研究主要集中于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期的欧洲地区,研究集中于对技术并购市场现象及深层机制的探索研究。这其中,厄特巴克和雷特伯吉(1982)以瑞典市场为背景进行了实证研究;O,格林斯川和雅科布松(1983)则对欧洲市场所发生的13个技术并购案例进行了跟踪访谈与深入剖析,并发现影响技术并购成败的五个重要因素。随后,二人又在“创新公司的并购与管理”(1984)中揭示了技术并购的卖方市场特性,即以技术型小企业的垄断为特征。而最终格林斯川和斯约兰德(1990)以瑞典的技术并购实证研究为依托,提出了一种通过在大企业间进行小企业买卖的技术贸易新机制,从而基本构建出了技术并购市场研究的理论框架。
  在对技术并购市场进行了初步的探索研究后,国外技术并购研究开始研究分析技术并购动因,这一研究阶段重点集中于20世纪90年代。学者们从技术并购的内部动因和综合影响因素两大方面人手,初步构架了技术并购动因理论,形成了技术并购动因的初步构架。
  近年来,技术并购研究进入多元发展阶段。一部分国外学者倾向于技术并购绩效研究(约翰,罕格德瑞、格瑞特,杜伊斯特斯)以及技术并购在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以及在创新网络系统中所起到的作用领域的研究(艾尔科·澳休、Masayuki Kondo、洛克巴赫、杰西,P,H、阿兰,迈克皮森);另有一批学者关注于技术并购的决策与模式选择研究(维达特,沃特、Dae—Hyun Cho&Pyung-11 Yu、纳斯利罕&伊迪瑞姆)。总之,目前国外技术并购的研究进入了相对分散化、广泛化的发展阶段,伴随着这种趋势,技术并购的整体研究框架正在逐步构建与完善之中。
  
  三、技术并购的研究进展
  
  在对技术并购市场现象进行了初步的探索性研究后,学者们开始集中于技术并购动因研究,包括内部动因与外部动因两大领域。随之而来的,是对技术并购模式研究以及对技术并购绩效的检验性研究,旨在评测技术并购效果,为后续的并购活动提供理论指导。
  1,全球技术并购研究主要理论观点、研究组织与代表人物。国外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较为集中地对技术并购现象进行理论研究,这其中成果突出的研究学者主要集中在瑞典、芬兰和美国。最有代表意义的研究者有瑞典哥德堡查尔默斯理工大学工业管理与经济学系教授0,格林斯川及其为首的几位研究者。另一位代表人物是芬兰赫尔辛基理工大学技术管理中心主任艾尔科,澳休博士。国内较早且较为系统地进行技术并购相关研究的学者是清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的刘开勇博士,他主要在技术并购的界定、获利机理、结对理论以及一些实际操作理论上有重要贡献。
  2,技术并购动因的理论研究。对于技术并购动因的研究源于Williamson Oliver E 1975年的著作《市场与等级:分析与反托拉斯,内部组织经济学研究》,此后的中外学者们从技术并购的内部动因与外部影响因素两个视角人手,分别揭示了影响技术并购的因素以及技术并购动因理论。
  (1)技术并购的内部动因。在技术并购的内部动因研究领域中,林克在《并购——技术创新的资源》一文中认为,企业进行技术并购的最根本原因是为了要获取所需的新技术资源,同样持有相似观点的还有艾格沃、格兰特等人,其在《基于知识理论的企业研究》一文中阐述了企业为获得技术知识资源而进行相应并购。此外,学者们认为技术并购也为企业的技术能力提升提供了重要的支持。柴特齐在《获取外部技术资源》一文中表明了外部技术收购是改善企业技术性能的一项重要战略这样的观点。在其更早发表的一篇论文《从外部技术获取中获益》中同样可以发现相似的观点。
  我国学者在技术并购内部动因研究方面的主流观点集中于企业为获取技术优势和提高创新能力而进行技术并购。白玫(2002)在《基于知识和技术的并购》一文中将技术并购称为BKT并购(基于知识和技术的并购),文章主要针对BKT发生的原因,通过案例及经济学揭示了BKT并购产生的动因,并在实证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战略分析。
  (2)技术并购的外部动因。除了获取新技术资源、提升企业技术能力等内部动因外,还存在一系列的外部因素来促使企业进行技术并购活动。一方面,科恩和奈彦纳分别在其二人所发表的文章《个人学习与组织常规:关联显现》与《跨国公司的技术发展:战略与计戈0构架》中表明企业的内部研发往往会受到发展环境、时间效率以及企业内部能力的影响。因此转向外部寻求技术资源就成为企业发展必不可少的手段。另一方面,文卡托曼在《关联风险构成与股票市场反应:信息技术部门的评估》一文中揭示了外部技术联盟的风险,即技术联盟的方式可能会暴露公司的核心技术能力或重要商业秘密,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将技术获取方式转向了技术并购。
  3,技术并购模式的研究进展。技术并购的模式研究多集中于对影响企业技术并购模式选择的因素研究,在这方面国内外学者各有见地;而我国学者则在技术并购的整合模式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学术成果。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4/fontbr />  (1)技术并购的选择模式。多数相关领域研究学者在涉及技术并购选择模式时,倾向于研究影响企业技术并购决策的因素。早在1997年,便有学者在《技术获取与应用模型》一文中对技术获取的识别、选择、获取与应用流程进行了详细的模型构建。《技术获取决策方式影响因素:对日本、韩国、台湾电气企业的实证研究》一文中表明,在所有涉及的影响因素中,企业的技术能力(包括技术水平、技术创新与R&D研发活动)是影响技术并购选择模式的最重要因素。同时,公司规模、以往经验以及与核心能力的关联度在这三个地区公司的技术并购决策中分别起到了不同的作用。同一研究领域另有学者通过比较内部R&D、R&D联盟以及外部技术并购三者各自的影响因素来研究技术并购的选择模式。
  我国的一些学者也在技术并购选择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见解。王玉等人通过调研上海电气集团并购日本秋山印机公司的案例,分析了电气集团通过跨国技术并购实现持续技术创新的战略实践,论证了跨国技术并购是适合我国企业获得自主创新能力的路径。而王辉、徐波则认为,近几年来中国企业在跨国并购中越来越具有明显的技术寻求倾向,从技术和产业两个维废进行分析,可将这些跨国并购行为归纳强化模式、整合模式、突破模式和渐进模式这四种选择模式。然而,也有部分学者对这一新兴的并购形式持保留意见。方琳、宋大海通过跨国并购选择的成功性因素及核心技术特征两个方面的研究,认为目前大多数中国企业不具备跨国技术并购的经验和能力。
  (2)技术并购的整合模式。国内学者对于技术并购整合模式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刘开勇(2004)在《企业技术并购战略与管理》一书中提出了并购结对概念,建立了技术成熟度能级测度模型,同时,该书提出了技术并购成功性的成长力评价准则,建立了成长力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于培友、奚俊芳(2006)在《企业技术并购后整合中的知识转移研究》一文中提出技术并购后整合的本质是技术知识的转移,而技术知识转移的关键是建立知识转移的情境,并从战略、组织、文化三个维度分析了知识转移情境的建设。
  4,技术并购绩效的研究进展。早在技术并购研究之初,Granstrand和Sjolander便通过对瑞典大企业所开展的技术并购案例,分析了技术并购针对被并购小企业的经济效应,结果发现技术型小企业的增长明显加快;而没有被并购的小企业与被并购小企业并购前的增长率差不多。
  在随后的研究中,越来越多的学者把并购绩效目标集中于主方企业,这是因为对于被并购的小企业绩效普遍存在着一种观点:即技术并购可以显著的提升技术型小企业绩效。在对大企业的研究中,约翰,罕格德瑞和格瑞特,杜伊斯特斯(2002)明确提出在科技型企业并购中,并购相关产业的企业的经济效益要优于并购非相关产业企业,并且认为在高科技产业的公司并购中战略和组织的运用得当对促进公司技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格瑞特(2005)在《合作与创新:并购与战略创新的绩效研究》一文中对技术并购和联盟的绩效利用模型进行了定量化研究。台湾学者蔡坤宏、王健全(2007)在其合着的文章《对台湾地区创新效果的一项长期研究:内部R&D投资与外部技术并购》中,通过对341家台湾地区的电子制造企业的实证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内部研发投资对企业表现有正向影响,而外部技术并购本身则不可;另外,结果中还显示内部研发与外部技术并购结合可推动企业的发展。而与主流观点相悖的是,由内地、香港、印度三地学者共同完成的论文《技术转移与创新绩效》,则认为内地企业间的技术并购是阻碍企业技术创新率提升的重要因素。
  
  四、技术并购研究述评及展望
  
  1,技术并购研究述评。之前中外学者们的研究历程总体上可以划分为三大阶段,即技术并购市场研究阶段、技术并购内外动因研究阶段以及对技术并购的广度研究阶段。第三阶段的突出成果又主要包括技术并购的模式研究、技术并购的绩效研究。随着技术并购市场的不断活跃,这一领域仍有很大的研究需求和研究空间。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对于技术并购的动因研究,国内外学者的观点趋向于企业为获取所需的技术资源或为提升企业的技术能力,并对企业转向外部技术并购作出了合理的解释。但目前并没有成熟的研究理论可以解释技术并购动因与技术并购成功性之间的相关关系。
  第二,将技术并购放于一个技术网络体系中进行研究是较为前沿的研究领域,但是明显缺乏深层次的理论和数据支撑,少有实证成果能够深入地剖析技术并购在整个技术网络体系中所发挥的作用;并且迫切需要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来构建技术并购在提升企业技术水平与创新能力方面的运行机制。
  第三,针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技术并购的研究相对匮乏,目前国内学者的成果中缺乏深入、系统的针对技术并购所进行的研究,多是介绍性的描述技术并购现象,或仅将技术并购作为企业获取技术资源的其中一种方式与其他获取途径进行对比研究。
  2,技术并购未来发展展望。对于技术并购这一较为新型的并购形式,国外的研究也仅仅开始20年,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框架和体系,加之我国对这一研究领域起步较晚,尚处于研究的初步阶段。对于技术并购的研究可以为日渐活跃的技术并购市场提供理论指导,是无可非议的,因此,加大研究力度,完善相关理论,才是明智之举。
  首先,学术界迫切需要一个完整的技术并购理论框架。目前学界缺乏一个较为标准统一的评估系统来对技术并购绩效进行研究,使得现今的绩效研究各成一派,甚至有些学者持完全相反观点。另外,对于技术并购的解释也存在以偏概全的现象,并且多数研究并不能够完全排除其他并购活动以及技术活动的效果干扰。因此,构建并完善技术并购理论框架则显得时不我待。
  其次,了解技术并购在企业的内部运作机制是对其解释的重要补充,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完善技术并购动因理论。目前,学术界普遍认同企业实施技术并购活动是为了获取外部技术源,但技术并购如何在企业内部运行并进一步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却缺少相应的理论支撑。另一方面,技术并购在技术网络体系中的作用与运行机制也是目前较为前沿的研究领域。随着企业国际间技术交流的频增和大型技术网络的进一步发展,技术并购无疑将成为这一技术体系中的研究热点。
  最后,我国关于技术并购对企业发展的影响方面的研究尚处于最为初级的阶段,而我国越来越多的技术并购实践迫切要求对并购事件进行评价。这就需要学者们对于国内外已经发生的技术并购作出详尽的统计与归纳,找出技术并购集中发生的行业,并且对于技术并购的成功性进行评价。比如,迫切需要对利用评价模型对这些并购的效应进行评价,以指导未来的并购行为。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4/fontbr /> 

相关文章:

石油企业竞争日益激烈背景下的人工成本控制研究04-26

地质事业单位(勘探队伍)战略人力资源五因素分析04-26

东北地区中小企业集群发展战略研究04-26

模糊评价法在企业中层干部绩效考核中的应用04-26

中小企业集群的本地创新网络与路径依赖04-26

我国中小企业的战略选择浅析04-26

现阶段我国家族企业治理结构分析04-26

决策技术在外购液化气加工生产中的应用04-26

提升中国电信客户忠诚度的几点对策04-26

浅谈中小企业如何建设品牌?04-26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