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于面前市场经济规则尚不够完善,法律制度也不够健全,会计造假、会计信息失真导致会计诚信危机不仅造成国家资产的流失,干扰了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而且严重影响了会计职业的社会信誉,会计职业的公信力和独立性也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就对会计诚信缺失的严重性及提高会计诚信的对策,做了一些思考和论述。
关键词:会计诚信,问题,内部控制管理;对策
一、会计诚信机制的含义
会计诚信,是会计对社会的一种承诺,是会计与生俱来的独有品质,是我国传统道德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会计从业人员来说会计诚信就是忠诚对于自己所承担的会计工作,忠实地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服务,树立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水准和精湛的会计业务水平,恪守独立、客观、公正、公平的会计信誉,也就是说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应当根据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职业道德规范、单位生产和工作的实际提供真实、及时、全面、合理、合法的会计信息,不做假账,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真实的会计资料。但是,这种会计信息的提供,单靠会计机构或会计人员的城信建设是很难完成的,因为,会计工作的诚信还决定于单位领导的诚信,决定于社会监督机构的诚信,决定于会计机构或会计人员对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认知程度和对经济业务进行准确判断的职业水平。这几个方面,任何一方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到会计诚信工作,因此,我们必须建立一种会计诚信机制,就是以会计工作为核心,建立一种以会计工作领导者、实施者,会计工作监督机构和管理机构相互督促,自觉遵守会计工作规范,真正实现会计诚信。
会计学近3年论文/d/file/p/2024/0424/fontbr />二、面前我国会计诚信造成的危害
1.严重破坏市场经济秩序。从某种意义上讲,市场经济也是一种诚信经济。近几年来,做假账、做假报表、虚列资产等会计信息失真事件层出不穷,导致一些贪污受贿、偷税漏税、挪用公款、虚增利润等不诚信行为的发生,严重影响了社会各界对会计信息的知信度,不但给影响国家税收造成了一定影响,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国家经济决策与实际的经济状况偏离,影响了国家金融市场的稳定,从而危害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破坏社会有限资源的合理利用,损害了国家及社会公众利益。
2.危害会计资料使用者的利益;面前,随着市场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对客观、准确、真实提供会计资料的要求不仅是单位会计人员的权利和义务,而且对会计资料使用者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企业、政府、投资人、股东、债权人等,他们投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司对外所公布的有关财务信息和会计报表的可信性和真实性,而不实的会计信息,严重影响了公司实际财务状况及盈利能力,直接导致投资者不能全面了解,有效利用、
取得合法权益的保障。
3.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会计队伍的自身形象。会计人员的主要任务就是根据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职业道德规范、会计核算原则、对单位会计事项提供真实、准确、全面、及时、合理、合法的会计信息;而现行会计人员的管理体制使会计人员处于两难境地。由于会计诚信体制的不完善,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奖罚机制,一些会计人员为了私利不能够坚持准则,不遵守职业道德,甚至协同作弊,为违法违纪活动出谋划策,参与伪造、编造虚假会计资料,丧失了最起码的法律观念,使得会计职业道德沦丧。
三、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
1.制度不健全是会计诚信的缺失根本原因
目前,人们对于虚假会计信息在认识上是有偏差的,由于市场体系、制度不健全,导致诚信奖励机制不足。造假成本与造假收益的不对称,无疑助长了会计造假,其本质还是不法利益的驱动,只要造假收益大于造假成本,造假者就有恃无恐,缺乏一套标准的会计职业道德准则及有效的诚信监督机制和惩处措施去约束和管制,各方都可利用自由裁量权对会计信息的产生进行干预,以获得潜在的收益。从而为会计造假提供了前提条件。
2.会计人员身份不独立是会计诚信缺失的直接原因
如果说制度缺陷是会计诚信缺失的根本原因,那么单位负责人、会计人员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做出损害社会公众利益的造假行为则是会计诚信缺失的直接原因。一些会计人员或会计机构认为,只要在会计记录过程中不违反会计核算制度,在审计过程中不违反审计准则,就认为不是虚假,意识只停留在核算层次,没有根据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准确的职业判断,而部分管理者基于经营利益,干预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和选择,虽然依照《会计法》的规定,我国会计人员具有核算和监督的双重身份,他们既要维护企业的利益,又要代表国家、投资者监督企业的财务收支。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会计人员是难以完成其双重职能的。因为会计人员置身于社会,他们自己能否在一个单位工作下去,除自身因素外,主要取决于这个单位的管理者。
3.执法不严、法律监督机制不健全,导致会计职业道德失范行为的产生
首先,目前我国经济立法相对滞后,我国《会计法》等相关法律中关于惩处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条款过于原则化,可操作性不强,还无法很好的发挥遏制会计造假的作用,其次,法律监督机制的不健全,在执法过程中存在着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纠的现象。监督组织不完善,监督内容不完备,致使法律监督力度不够,不能形成有效监督机制,法律体系的不完备导致了企业与执法部门之间、企业与银行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非对称信用关系的存在,其恶果是违约者未必受损,履约者未必受益。
4.过分强调专业知识,忽视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由于长期以来的客观条件及主观因素,会计人员侧重于学习会计理论知识,将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更多的作为操作技术,没有从更广泛和开放的视角思考会计环境,缺乏对经济业务不确定性的判断能力的培养,尤其忽视了会计职业道德的教育,一些会计人员受社会上“金钱至上”思想的影响,或按领导指示提供虚假会计资料,丧失了最起码的职业道德,从而严重影响了会计信息质量。
四、建立诚信体制完善会计队伍建设的对策
当前,会计诚信危机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如何提高会计诚信就成为眼下急待解决的问题。针对上述所分析的原因,试从提高会计失信成本、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改善会计职业环境、加强内部管理等方面提出提高会计诚信的对策。
1.加大对会计造假的处罚力度,完善对会计诚信的奖惩机制
奖惩机制是抑恶扬善的杠杆,包括奖励、褒扬和惩处、贬抑两个方面。对坚持原则、忠于职守、诚实守信、热爱和发展会计事业的会计人员,应进行物质和精神奖励,提高会计诚信信誉。对于违反会计法规的行为,要加大处罚力度,凡是单位负责人授意、指使会计人员编造、篡改会计数据,损害社会利益的,必须追究责任人员的法律责任,不能只是罚款了事;对不负责任及违反职业道德的会计人员要制定严格的处罚措施,加大对其失信行为的惩治力度;大幅度提高会计造假的成本,才能从根本上遏制会计造假。
2.加强会计诚信教育,提高会计人员诚信意识
首先,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业务判断时,必须严格遵守《会计法》及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制度,不能超越其限制的范围;其次,应该建立会计人员诚信档案,将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会计职业判断能力作为继续教育和会计执业资格考核评聘的重要内容,形成会计人员诚信档案,作为财政部门监管和使用会计的依据,从而督促、约束、激励会计人员严格自律,培养良好的职业品质;再次,重视会计实践的学习,结合会计案例的剖析学习,将理论知识转化为现实的行为能力,使得会计人员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得到不断积累,提高会计人员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良好的职业判断能力。
3.加强内部财务控制体系,完善会计职业环境
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只有建立健全一个包含内部稽核制度、内部牵制制度、内部审计监督制度等为主要内容的严密的、完整的企业内控系统,才能消除会计造假的环境载体,可以有效的降低会计职业判断的风险;切实加强财务监管,如建立重大会计事项报告制度、建立对社会中介机构的监督制度、建立会计资格综合认定制度、在会计机构设立专门的财务分析岗位,对已做出的经济业务进行职业验证分析、评估及修正,同时会计岗位也能相互制约,防止滥用会计职权等等监管制度,完善的监督制度和良好的会计运行环境是会计职业判断正确行使的保障。
4.加强制度建设,在全社会树立诚信意识和诚信道德行为规范
会计职业道德建设需要良好的道德环境,环境的优化直接关系到人们道德修养水平的提高。它不仅为道德状况的根本改变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而且能形成人们开拓创新的新人格,形成以公平竞争、诚实守信、高效率等为适应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新道德规范。在依法治国的同时,加强以德治国,通过净化社会环境,形成全社会人人都讲诚信,使诚信成为一种自觉行为。
会计作为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种重要职业,其存在的价值就是诚信。失去了诚信,会计工作也就名存实亡。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使广大会计人员在会计工作中,自觉坚持原则,不做假账,处理好单位负责人与会计人员、金钱与地位、违法与守法的关系。形成良好的诚信机制,而会计人员也只有用诚信这种职业道德武装起来,才能更好的投入到实际工作中。这样,才不会辜负社会对会计工作者的期望和信任,重新唤回社会公众对会计行业的信心。
相关文章:
美国会计准则制定模式改革前景分析04-26
对人力资源会计如何定位的一些思考04-26
浅析公允价值会计的理论基础及应用04-26
再议价值链会计理论框架的构建04-26
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信息质量的贡献分析04-26
石油天然气开采会计准则的探讨04-26
对我国法务会计建设的思考04-26
会计职业判断探微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