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完善经济效益审计

时间:2024-04-26 05:42:46 5A范文网 浏览: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摘 要]本文从经济效益审计概念入手,介绍了开展经济效益审计的客观必然性,经济效益审计的内容、评价依据及其如何开展经济效益审计。笔者就如何进行企业经济效益审计,谈谈自己的认识。
  [关键词]客观必然性 内容 依据 如何开展
  
  一、经济效益审计的概念
  
  经济效益审计是指由审计机构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或经济活动的效益性所进行的审计。其目的在于对经济活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以及对实现经济效益的程度和途径做出评价,借以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需要指出的是,经济效益审计与由统计、财会或其他管理部门所进行的分析与检查,在性质上是截然不同的,前者是一种具有独立性的经济监督、评价活动,而后者则是有关部门结合各自业务工作所进行的一种管理活动,二者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会计学近3年论文/d/file/p/2024/0424/fontbr />二、开展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客观必然性
  
  1.财务审计发展到了一定水平。真实性是审计目标的基础,如果真实性问题还未解决,就很难开展经济效益审计。一方面是由于真实问题不解决,审计机关很难有力量去开展经济效益审计,另一方面,如果没有真实性作为基础,评价经济效益也难以做到准确、有效。
  2.政府和社会公众更加关注经济活动的效益。当政府关心经济效益时会要求审计工作经济效益的提高,就能支持开展经济效益审计工作的开展。反腐倡廉工作取得成效后,社会公众的注意力从查处腐败转移到有效使用财政资金时,会要求审计机关更多地开展经济效益审计。
  3.审计人员素质的全面提高。开展企业经济效益审计,必须是具备一支具有全新知识结构,掌握经济效益审计基本技能的能够胜任的审计队伍。
  4.相关法律的健全。经济效益审计是要考察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的有效性,而在审计时需要有一个客观的评价标准,随着国家经济和财政宏观要求的提高,确定相关经济责任的法律规范将会不断完善。
  
  三、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内容
  
  1.总体经济效益评价。总体经济效益评价主要是考察被审计单位是否取得了预期的经营成果、完成了计划任务等。总体评价主要审查内容:(1)确定已实现的经营成果水平。主要是确定所实现的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利润总额、社会贡献总额、上缴利税总额、资金利润率等各项经济指标水平。(2)审查计划目标的完成情况。主要是将被审计单位实际数与计划数、目标数相比较,确定完成程度。(3)与相关指标进行比较,进而总结其成绩并揭示其存在的差距。通过与被审计单位不同历史时期经济指标的比较,或者与其它单位、同行业先进水平等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存在的差距与不足和取得的成绩,为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明确方向。
  2.主要业务经营活动审计。业务经营活动直接影响经济效益。业务经营活动的审计主要是将有关指标的实际水平与计划、定额、先进水平等进行比较,作出评价。具体包括:常规经营活动的审计,即对采购、存储、生产和销售等业务的审查。
  3.主要经济资源利用的审计。经济效益是指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关系。考察效益水平的高低,既要看产出的多少,也要看投入的高低,而经济活动中的投入主要是指企业所占用和耗用的经济资源。所以资源利用效益的高低也是经济效益审计的重要内容。审查资源利用效益主要是分析各种经济活动中所消耗资源的大小,计算资源利用效益的指标并与相关标准进行对照,从中找出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利用资源及提高资源利用效益的措施。经济资源利用效益审查的内容主要有:原材料利用效益、劳动力利用效益、固定资产利用效益、资金利用效益、能源利用效益等。

  四、经济效益审计评价依据
  
  经济效益审计依据是指用来衡量和评价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效益高低、优劣的尺度。选用好经济效益审计依据对于写好经济效益审计报告很重要。一般选用的方法为:
  1.确定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审计项目后,应结合对被审计单位的初步调查,了解其行业特点、主要特征、生产工艺和技术特点、管理模式等,确定审计评价的指标体系。
  2.收集评价指标的数据资料。通过多种渠道收集数据资料,如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部颁标准、同行业先进水平、本地区先进水平、主管部门下达的任务指标、企业的历史资料和计划资料等。
  3.确立审计依据。为了使审计依据更适合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和便于将来审计建议的落实,审计组在确定审计依据时应与被审计单位沟通,听取被审计单位的意见,认真分析研究评价标准对被审计单位的适用程度,在指标的使用上要考虑所使用的指标是否与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活动紧密相关,要选取那些确实能反映其经济效益水平的指标来进行评价。在数量水平的选择上,一要具有先进性,同时也要具有可行性。
  
  五、如何开展经济效益审计
  
  1.应选择好开展效益审计的最佳切入点。选择切入点时,应充分考虑到审计机关和人员的胜任能力,被审计单位的可接受程度和社会的需要。目前效益审计的范围主要是财政性资金,目的是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如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以及一些财政专项资金审计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今后应作为效益审计的重点。目前的效益审计还应以揭露问题为主,重点揭露管理不善、决策失误造成的严重损失浪费和国有资产流失问题,而不可能象国外那样搞全面的效益评估。
  2.审计机关应加强对审计人员效益审计的学习与培训。效益审计是一项专业性强、难度很大的全新工作,与传统的财务合规性审计相比,具有目标多样化、标准模糊化、方法灵活化和评价主观化、结论非强制化等一系列特点,对审计人员的素质要求更高。效益审计贯穿于整个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的全过程之中,范围之广,情况之复杂,只有通过努力学习和认真培训,才能胜任工作。审计机关可选派一些审计骨干到效益审计搞得好审计单位去参观学习,体验效益审计的操作程序,收集效益审计的实践经验。
  3.要做好效益审计的“三化”建设,力争高起点开展效益审计。我们应避免走“先自由发展,然后再去慢慢规范”的老路,从一开始就必须重视效益审计的“法制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建设。
  4.要改变审计观念,在效益审计中应重揭露问题,轻处理处罚。在传统审计中,对审计发现的违反国家有关规定的财政、财务收支行为,审计机关必须依法进行审计处理和处罚。

相关文章:

对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协调的思考04-26

论公允价值在新企业会计准则中的应用观04-26

金融工具国际会计准则解析04-26

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差异的环境因素04-26

国际会计准则趋同原因剖析04-26

浅谈中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问题04-26

国际会计准则——一种未来全球公认的会计模式04-26

浅析加强天然气销售会计管理的方法04-26

审计专业判断及其改进策略04-26

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及准则建设面临的挑战04-26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