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围绕着金融危机的种种分析和职责中,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因为可能加剧金融危机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损失惨重的金融界认为公允价值计量加剧金融危机,要求修改公允价值会计准则;而背负罪名的会计界则认为准则本身并没有问题,有问题的是金融机构对准则双向和功利的态度。公允价值会计的支持者与反对者的论战引发了学界和实务界对公允价值会计的深入思考。本文通过介绍会计计量中采用公允价值会计的优缺点,深入分析金融危机中公允价值会计所面临的问题,从而正确评价公允价值会计。
关键词 金融危机 公允价值会计 金融稳定
一、公允价值会计的内涵与利弊分析
(一)公允价值会计内涵
公允价值会计,是指以市场价值或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作为资产和负债的主要计量属性的会计模式。公允价值包括三个层次: 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存在活跃市场交易的情况下,交易价格即为公允价值;第二,在不存在实际交易事项的情况下,以类似交易的价格作为公允价值的计量基础;第三,如果某项资产或负债没有由市场直接决定的可观察到的价格,就可运用现值技术估计公允价值,也可以采用专业评估人员的评估结果。
(二)会计计量中公允价值的利弊分析
一些团体批评公允价值的原因主要是:(1)报告的损失可能有误导,由于损失是暂时的,当市场恢复后损失将逆转。(2)公允价值的取得存在着复杂性、不确定性和高成本等因素,导致公允价值的可靠性较差。(3)在不存在市场交易的情况下,作为估计公允价值的限制技术在会计计量中试很难操作的。(4)公允价值增加财务报表项目的波动性,可能会误导财务报表使用者。
公允价值会计的支持者认为:(1)公允价值会计更符合决策有用观,它要求和允许企业报告更及时、精确和可比。(2)公允价值更真实地反映市场对直接或间接地隐含在金融工具中的未来现金流量净现值估计,有利于金融工具等的核算与创新。(3)它限制了企业操纵其净盈余的能力,能更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4)公允价值计量有利于企业的资本保全,使企业的实物资本得到维护。
会计学近3年论文/d/file/p/2024/0424/fontbr />二、金融危机中公允价值会计面临问题
(一)顺周期效应
金融机构杠杆具有顺周期效应,在经济繁荣时增加杠杆,在经济萧条时减少杠杆,当金融机构更多的资产按照公允价值计量,这种顺周期效应就越明显:一方面,它迫使持有大量次贷产品的金融机构确认巨额且不断增加的资产减计(writedowns)损失,资产大幅缩水引发了追加保证金或增加抵押资产的要求,因为债务保证金和抵押资产价值是根据财务报告信息确定的;另一方面,金融机构资产缩水导致其被迫增加监管资本额度,如果无法从外部及时得到资本补充,就不得不在非活跃市场上出售所持次贷产品,使次贷产品的市场估值进一步下跌并影响其他投资产品。
(二)负反馈效应
由于活跃市场消失,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运用公允价值对ABS、MBS、CDO、CDS等缺乏流动性的次贷产品的计量级次降到二或三级,导致金融机构确认巨额未实现的损失,这些巨大的账面亏损引起投资者恐慌性的抛售,进一步降低了次贷产品的价格,这就意味着金融机构不得不进行确认更大幅度的减值损失,从而陷入“市场交易价格下跌——增加资产减值准备——价格进一步下跌”的恶性螺旋中。
(三)非活跃市场的挑战
非活跃市场,主要表现在次贷产品和其他投资工具交易频率降低、交易金额减少和要价与出价差价增大等。金融危机中市场由活跃市场向非活跃市场转变,公允价值会计面临的最主要挑战是确定当前市场价格是否代表公允价值:首先,对于由活跃交易变为非活跃交易的金融工具,主体需要判断这些非活跃市场交易是否属于强迫交易;如果是,主体需要决定如何计量该类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其次,对于交易市场已经消失的金融工具,需要寻求恰当的估价模型,如果不存在公认的估价模型,还需要尽快开发适用的估价模型。最后,对于从“按市价计值”转变为“按模型计值”的金融工具,由于无法获得相关信息或估值系数,其公允价值计量的难度很大。
(四)混响效应
随着金融市场的自由化、金融创新的广泛应用,金融市场之间的相互影响不断深化,在金融市场间产生巨大的混响效应。金融机构在发放了次级抵押贷款后,为了规避风险,常常将这些次级抵押贷款打包,通过证券化向其他投资者出售。公允价值的应用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引入到公司内部估价程序中,放大了资产市场之间的混响效应,加剧了风险在金融机构间的传染;内部估价的不确定性和外部市场波动性的相互影响,可能将经济从稳定的区域推向不稳定的区域。
三、解决金融危机中公允价值问题的建议
(一)坚持公允价值会计计量不动摇
通过分析“顺周期效应”的原因,可以发现公允价值与“顺周期效应”并无直接联系。首先,市场价值的顺周期性并不是公允价值计量特有的现象,其背后是资本逐利本性的推动。其次,“顺周期效应”与次贷产品的复杂性特征有直接关系,次贷产品的复杂性特征源于次贷参与者通过证券化、信用衍生等对次贷产品的风险进行复杂分割的过程,也与金融机构将许多次贷产品作为表外融资安排有关。公允价值计量负反馈效应也值得斟酌的,“市场交易价格下跌——增加资产减值准备——恐慌性抛售——价格进一步下跌”的恶性螺旋中,“增加资产减值准备”与“恐慌性抛售”之间并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次贷产品复杂的设计过程本身就像雾里看花,人们追逐利益而忽略了它蕴涵的巨大风险,在市场泡沫破裂后,持有者持续抛售次贷产品,没有人愿意再冒险购买了,才催生出持续走低的市场交易价格。
(二)会计准则制定与金融监管相协调
会计标准制定机构和金融监管机构应加强合作,在现行金融监管中加入逆周期因素。三种改革金融中介的方案可以减轻公允价值的顺周期效应,即采用逆周期的最低资本要求管制减轻金融机构杠杆和资本负债表的波动;采用向前看的动态拨备制度,减轻繁荣或萧条的周期波动;金融中介进行结构改革,限制中介链条的长度,鼓励形成较短的中介链条。另一方面在监管机制中引入逆周期的措施,如对最低资本要求进行调整,可以将其与宏观审慎监管和系统性风险相关的系数(如杠杆比率、期限错配和融资来源等)联系起来。
(三)明确估值条件提升估值技术
通过借鉴美、英等发达国家对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制定方面的指导意见,明确公允价值会计估算的具体适用条件,充分肯定公允价值会计发挥的重要作用。并辅之以金融学、财政学、数量经济学等相关知识开发更加成熟的计量估价模型,提高公允价值的估值技术,保证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还要建立一个公开的网络或全国性的行业价格平台,并保证相应的机构每个月发布相关信息,包括公允价值和相应的行业参考价格、模型、指数及参数等,给公允价值一个统一的标准或者评价。
(四)加强公允价值信息披露
披露包括:(1)主体应用公允价值计量资产和负债的范围;(2)主体计量公允价值所用的估价技术和依据的假设;(3)公允价值计量对主体损益的影响。对于特殊金融工具可采用VaR法披露风险。不仅使信息使用者能更好地把握企业风险管理活动对财务状况的影响,而且要强化信息披露的执行力度和外部监督。
参考文献:
[1]张维卿.浅析公允价值计量应用的利弊.商业研究.2008.3:42-43.
[2]周明春,刘西红.金融危机引发的对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的思考.会计研究.2009.9:17-18.
[3]于永生.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公允价值会计问题研究.会计研究.2009.9:22-23.
[4]孙俪影,杜兴强.公允价值信息披露的管制安排.会计研究.2008(11):29-34.
[5]陈旭东,逯东.金融危机与公允价值会计:源起、争论与思考.会计研究.2009.10:19-20.
[6]王守海.公允价值和财务报表波动性研究:次贷危机分析视角.新会计.2009.8.
相关文章:
企业内部审计应加强服务意识04-26
铁路运输企业内部审计向服务型转变之探索04-26
绩效审计法制化建设中需要重视的几个问题04-26
浅谈军队审计“三化”建设04-26
论计算机参与物资采购的审计04-26
浅析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04-26
基层审计机关审计项目成本管理初探04-26
中国绩效审计模式之政府绩效审计内容浅析04-26
苍南县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现状及思考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