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09年财政部印发《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对推动我国高校会计信息披露改革有重要意义。然而高校信息需求日益旺盛,这项制度仍需完善。鉴于美国是公认的高校财务管理最发达的国家,故文章通过比较分析,指出其高校信息披露给我国的启示。
【关键词】 高校会计; 美国; 信息披露
一、新制度下我国高校会计信息披露的转型思路
(一)引用权责发生制,增进会计信息披露的真实性
高校教育、科研事业收支采用收付实现制,经营性收支则用权责发生制,这不仅容易造成会计核算混乱,而且会导致会计信息披露失真。当今权责发生制是国际非营利组织会计改革的主流,它将产生更加真实的会计信息。《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适当引用了权责发生制,能够更真实地反映学校债权资产,例如解决了高校贷款利息只能在实际支出时入账的问题,并将“借入款”分为“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分别核算借款利息和其他长期借款利息,这满足了金融机构希望及时通过披露的财务报表来了解高校偿债能力和债务风险的愿望。
(二)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提高净资产信息披露的质量
无论是基于受托责任还是决策有用,净资产信息始终是使用者最关注的会计信息。旧制度中高校固定资产不提折旧,且未设“固定资产清理”科目,只在固定资产出售、报废或毁损时直接冲减“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两个科目,这种处理方法不能全面反映固定资产清理中的收支和净损益。新制度基于权责发生制,取消了“固定基金”和“修购基金”,并增设了“累计折旧”和“固定资产清理”两个科目,用来分摊固定资产成本及核算转入清理的固定资产价值。这样既可以清楚地反映固定资产价值,也不会造成净资产的高估。
(三)基建、事业二账合一,增强会计信息披露的完整性
旧制度中未设“在建工程”科目,没有办理竣工决算手续的工程不能列入“固定资产”科目进行核算。基本建设单独核算使得一个高校出现两个会计主体,两份会计报表,这不仅增加了核算成本,而且导致财务报表不能反映学校资产、负债和收支的全貌。为了增强信息披露的完整性,新制度将基建财务纳入“大账”核算体系,取消了“结转自筹基建”科目,增设了“在建工程”、“基建工程”两个一级科目,使高校在拨付每一笔工程款时都能清楚地记录。基建账与事业账的顺利对接,使高校整体的经济活动得到了全面披露。
(四)完善会计报表体系,促进信息披露的可理解性
现行高校会计报表使用范围狭窄,附表内容简单,不利于报表使用者阅读。新制度中除了包含资产负债表、收入费用表,还增设了基建投资表和附注,并将预算收支表由附表提升为主表。其中基建投资表反映高校与基建投资相关的信息,报表附注对会计报表本身难以充分披露的项目做补充说明。原有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基础由“资产+支出=负债+净资产+收入”调整为“资产=负债+净资产”,收支项目调整至“收入费用表”,从而避免了静态报表包括动态报表的问题。完善后的财务报表使披露的会计信息更具融通性,便于使用者理解。
会计学近3年论文/d/file/p/2024/0424/fontbr />二、中美高校会计信息披露的比较
目前,美国政府型大学和非盈利性大学财务信息披露方式采取“双轨制”,适用于不同的会计准则。GASB要求政府型大学信息披露的主体为学校,而FASB第117号准则《非盈利组织的财务报表》规定非盈利高校应将财务报告的重点放在净资产上,以权责发生制披露费用。特需指出的是美国政府型大学在核算中一般不提折旧,非盈利性大学则可以计提折旧。鉴于哈佛大学是美国最好的大学之一,笔者认为其财务信息披露的做法值得我国借鉴。
(一)信息披露公开化
美国大学都有自己的董事会,哈佛大学除了对学校董事会定期报告财务信息外,对外界也公开披露。哈佛大学的各类报表及独立审计报告均通过网上公开,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可在学校公开网站上查阅。这不仅让利益相关者及时了解学校的运营情况,进行财务监督,也使高校获得更多的捐赠。然而,我国不少大学的财务报告还停留在只对校内公开,一些对学校发展有重要影响的专项资金审计报告没有披露,高校会计信息只能被少数人掌握。这不仅侵占了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而且使得会计信息披露不具可比性,影响高校再融资的能力。
(二)报表分类科学,披露内容全面
哈佛大学的财务报告在披露当年信息的基础上,还对以前年度的财务状况作了分析。财务报表包括净资产变动情况表和经营总账户情况、捐赠资产变化状况表、现金流量表、附注及独立审计报告。披露的内容涉及财务状况、经营状况、获得捐赠状况及表外信息等。更具特色的是哈佛大学对净资产各项目的变动情况作为主报表进行了专项披露,在附注中通过文字进一步说明。我国高校在会计信息披露范围上不够完整,没有现金流量表,且对财务数据和非财务数据的分析、比较、评价、预测等均没有披露。
(三)注重披露人力资源信息
美国高等教育发展好,与他们重视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是分不开的。高校披露涉及教职员工的会计信息,有利于全面掌握人员成本信息和加强人员成本控制,同时维护教职员工的权益并推动高校良性运作。以哈佛大学为例,在资产负债表中披露了应计退休金的负债情况,在净资产变动情况表中将工资与薪酬、职工福利分别披露,其中附注11也对职工福利进行专门披露。我国高校主要通过收入费用表披露教职员工信息,不同之处在于,哈佛大学在附注中披露了教职员工成本的多方面信息,而我国高校新会计制度对此没有信息披露要求,原制度要求披露的人员情况表在新制度中也没有明确提及。
三、我国高校会计信息披露进一步完善的框架构想
(一)增加现金流量表
高校现金流量情况逐渐被报表使用者重视,美国高校的会计报表中包括现金流量表。新制度中采用了修正的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核算基础,却未设现金流量表。如果高校参照企业财务报告模式编制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现金流量表,并对现金流入具体分类,既有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了解高校不同来源资金的结构及使用状况,也有利于高校决策者预测学校未来的现金流量及偿债能力,避免盲目投资或借款。
(二)构建高校人力资源信息披露体系
我国高校在进行人力资源信息披露时建议采用表外披露的模式,这样不会影响到高校现行的财务报表。通过编制人力资源情况一览表可以反映高校人力资源的取得、开发、使用、保障和离职等情况。考虑到“可计量性”和“可靠性”的原因,目前高校人力资源成本计量方法主要有三种:历史成本法、重置成本法和机会成本法,其中历史成本法应用最广,这是由于它的数据来源相对客观可靠。因此在人力资源成本评估中,除取得和离职成本采用重置成本法计量外,其他均用历史成本法计量。笔者借鉴美国高校信息披露的做法并结合我国国情,初步设想我国高校人力资源信息披露如表1。
(三)加大非财务信息披露力度
美国高校不仅对财务报表信息进行了详尽披露,还披露了对学校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非财务信息。我国高校应加大表外信息的披露,具体考虑以下几点:一是披露与高校相关的外部信息,如国家教育政策、学校拥有的教学优势等,以便信息使用者分析高校对财政法规的敏感程度,作出合理决策;二是披露被学校内部使用的非财务信息,如新校区投资建设情况、偿债记录等,这益于债权人了解该校的运营情况;三是披露一些不确定信息,如对学校经营起关键作用的软资产信息,以合理体现高校价值;四是披露前瞻性信息,如政府对高校的远景规划、学校面临的机遇和风险等,以帮助利益相关者对该校近期能创造的价值作出预测和规划。
(四)建立健全民办高校信息披露体制
哈佛大学是私立大学,私立院校在美国乃至全世界的广泛兴起已成为21世纪教育界发展的大趋势。我国公办与民办高校所占比例为84.55%和15.45%,公办高校依然是办学主体,但民办高校也成为一个必要组成部分。民办高校向母体高校和教育部门披露会计信息已不能满足其他利益相关者的需要,民办高校的特殊性需要新制度在其财务信息披露上进一步完善。需要强调学生及家长既是消费者,又是投资者,他们只有掌握一定的会计信息,才能对学校的资金运营进行有效监督。因此建议在校园网上建立查询系统,财务报告采用“自助餐”式的披露模式,不同使用者可以选择适合自己需求的会计信息。信息处理能力和时间有限的一般使用者可以得到“经济型套餐”,而民办高校投资主体及教育主管部门等信息需求量大的使用者则可享受“豪华大餐”,这是解决高校财务信息披露不对称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S〕,2009.
〔2〕 张均平.借鉴国外经验完善我国高校会计信息披露〔J〕.会计之友,2009(32).
〔3〕 范咪雅.北京市属高校人力资源成本及其信息披露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
相关文章:
论我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的筹集和使用04-26
探析我国证券市场监管中的政策失败04-26
浅谈我国入世后证券监管的完善04-26
高校内部审计的现状及对策04-26
我国股指期货定价及套利交易策略研究04-26
建设项目的内部控制研究04-26
论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04-26
试论CPA审计失败的成因及对策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