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由于学生自身的原因和学校教育方面的缺陷,导致目前高职学生法律素质不高,因此,高职院校要在加强学生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同时,通过多种途径来加强学生的法制教育。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法制教育
1 高职院校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1 高职学生自身的问题及原因
1.1.1 学习自信心不足
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生源有两种渠道,一部分来自高考,但却是普通高校的“落榜生”;另一部分是“三职生”(即技校生、职高生、中专生),“三职生”又往往是初中毕业上不了普通高中的学生,所以,高职学生普遍文化基础知识不扎实,心理问题普遍,自卑心理较强,学习动力不足。
1.1.2 法律知识欠缺
多数高职学生进入大学以后,给别人的感觉好像比较懂法,而实际上,他们在以前的学习中涉及到法律的内容微乎其微;其次,进入高职以后,学习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专业课和技能训练上,而对法律基础课则认为是应付考试的公共课,许多学生认为自己不会做违法的事,不懂法也没关系,使得高职学生的法制教育并不理想,法律知识水平与受教育水平不相当。
1.1.3 法律情感淡漠
大多数高职学生关心中国的法制建设,但是对我国的法制现状缺乏信心,当社会现实中出现司法腐败、有法不依、违法不究的问题时,部分学生对法律的就会产生不信任感,甚至相当一部分学生在作为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会采取过激的暴力手段,从而走上犯罪的道路。
1.2 高职院校自身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2.1 对法制教育的重视不够
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注意力集中在学生的专业技能教育上,而轻视了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而法制教育就是其中的重要一项,虽然法律基础是一门必修课,可是各个学校都存在投入不够,重视不足的问题。
1.2.2 师资队伍水平参差不齐
高职院校法制教育师资队伍是一批兼职教师占绝大多数的专兼职教师相结合的师资队伍,专职教师中的法学专业人员又极少,而兼职教师多数都是从事党政工作或者辅导员工作的,基本没有法律科班出身的教师,没有受过系统的法律教育,更谈不上有一定的实践经验。
1.2.3 课程设置不尽合理
从2006年9月起,高职院校几乎千篇一律的只有一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统一课程,而且法律教学只有32学时,从教材的内容上看只有第七、八两章是讲法律的,可想而知,每一部法律涉及的篇幅是很有限的,老师在授课时只能点到为止,学生则听的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1.2.4 教学方法单一
高职院校中,由于先进的教学设施有限,法律基础课又不被重视,法制教育还停留在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和记的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中,同时受到授课时间限制,只有把法制教育局限在45分钟的课堂上,一些课堂讨论,案例分析、模拟法庭等教学活动都没有办法进行。
1.2.5 普法教育流于形式
全国大规模的法制教育大多数时候只是流于形式,在发下相关法律知识试题的同时下发答案,这种法制教育的收效是可想而知的;有些法制部门,在宣传法律时只是完成法律知识宣传单散发工作,收到宣传单者只当是拿到了一张废纸。
2 高职学生法制教育的改善途径
2.1 提高对法制教育的认识
高职院校向社会输送的复合型人才不仅要专业技能精通,而且要有较强的综合素质,而法律素质则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所以,只有提高教学管理等相关人员的认识,在法制教育的课时、师资、经费上大力支持,才会给法制教育提供保障。
2.2 加强法制教育的师资队伍
要给现有的法制教育师资队伍创造更多的继续学习和深造的机会,提供更多参加实践锻炼的机会,提高教师的施教水平,才能提高高职院校法制教育的整体水平。
2.3 合理设置法制教育课程
在高职院校法制教育课程设置上,较为适宜的是在教材的编写上首先应有大量的法律基础知识;其次,教材内容应和专业知识相结合;再次,法制教育的内容要紧跟形势发展。
2.4 改革法律基础课授课形式
要把现有的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转向多种教学方法并用的启发式教学,教师应该在讲授中结合学生实际,了解学生的需求,开展针对性强的教学,尽量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多一些实践。
2.5 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
在高职院校法制教育中,努力向学生们传播现代权利义务教育观念和法制精神,让他们知道不能超出法律的界限,违法必受追究,使他们对法律心存敬畏,克服侥幸心理,不敢以身试法。
2.6 大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法制教育环境
一要充分利用学校教育资源,将法制教育渗透在富有吸引力的内容和环节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二要充分利用院校便利条件,营造法制宣传良好氛围;三要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积极开展法制教育实践活动;四要加强网络法制教育,利用校园网平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相关文章:
论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动力与保障04-26
谈新破产法的管理人选任制度04-26
论采矿权构造分析在明晰其产权中的效用04-26
试论继续性合同中的证明责任分配问题04-26
论社会工作在司法领域的影响04-26
关于特别区域自治制度的新思考04-26
基于法庭言语的制度性特征分析04-26
试论进城务工人员合法权益的法律保护04-26
关于我国劳动法地位探微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