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企业管理已经进入了文化管理的层面,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中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公证处作为行使国家证明权的独立的事业单位法人,如何构建自身的公证文化,借以推动公证事业的长足发展,成为管理者更深层次的思考。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同时也是文明得以保存的、从没中断过的国家。那么我们该如何利用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使之为我们的公证处文化建设服务?这正是我们不断思索的命题。
不可否认西方的公证制度已走在我国的前面,但那都是建立在他们的经济基础上的,同我国国情不同,我们借鉴尚可,如果生搬硬套,只会适得其反。
我国的公证文化必须建立在自己的国情之上并符合我国的实际需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充分发挥公证文化对公证事业的促进作用。儒家文化是对我国影响最为深远的文化。并且儒家文化还已经渗透到周边国家,例如:新加坡、韩国、日本,他们利用儒家文化创造了他们的经济奇迹。这一切都向我们表明儒家文化在当代依然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同时他们也为我们提供了怎样利用儒家文化为社会建设服务的经验。
一、义利并举,义以生利的价值观念
儒家将价值观的问题论述为义与利的关系的问题。儒家非常强调义,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可是,在义与利的权衡之中,儒家认为义应该首先被考虑,它是衡量利之取舍的标准,作为君子应深明大义。
但这并不是说儒家就不重视利。孔子又说:“礼以行义,义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节也。”(《春秋左传·成公二年》)义可以产生利,且只要符合义的要求,就可以追求利,甚至可以将这条原则上升为治国理政的根本要义。
在公证工作中,义与利更多的反映在公证人的法律职业道德、职业素养与公证职业作为法律人的谋生手段的关系上。“义”要求我们恪守法律人的职业道德、职业纪律,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尤其是公证工作,公证人的言行代表着国家公信力的行使。而“利”是我们作为社会分工中普通劳动者的一份子,实现生存之必需。
现代社会中,任何人,任何企业事业单位都不能回避利与义的选择问题。公证处应该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义利价值观,这样不但有利于公证行业良好社会形象的树立和维护,更能保证公证质量,实现公证事业的良性发展。同时也是提升员工思想境界,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举措。
刑法学近3年论文/d/file/p/2024/0424/fontbr />二、修已安人,言传身教的工作方法
修已是基础,一切从修已开始。安人是目标。一个人只会修已不会安人,那他只配做隐士。修身以建立权威,又应用这种权威的影响力来安人,使社会有序化,使自己能够顺其自然地成为社会中的权威力量。 修已以正身,“其身正,不令而行。”
从事公证工作,自然而然的会接触到很多当事人,我们公证人也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法律的传播者。作为职业法律人,我们应该具备更高的法律素养和对法律权威的信仰,这就是“正己”的要求。同时我们要在现实的工作中向当事人宣传法律、传授法律,这是一名职业法律人的社会责任,从而树立全社会对法律权威的信仰和崇尚。
如何实现修已安人呢?儒家强调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以修身为本,完成齐家、 治国、平天下的功业,达到道德高尚的圣贤境界,同时也实现了个人积极入世的理想。修已安人要坚持标准的统一性。要求别人做到的,首先要自己做到;自己如果不能做到,就不能要求别人做到,言传不如身教。
三、以人为本,以和为贵的人文环境。
搞好公证处的建设需要有一个和谐的人文环境。“和”即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和而不流。
孟子提出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思想。我国也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以和谐为最高原则来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能为公证处的生存和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内外部环境,大家才能群策群力,保证公证事业的长远发展。孔子倡导“和为贵”,但他也指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可见,“和”是通过各种不同因素的差异互补来寻求整体的最佳结合,而“同”不讲差别,盲目追求一致、同一,没有自我,这是不可取的。公证处文化建设过程中也要注意“和而不同”,讲求单位的合力、同事的团结,但是也要形成勤于思辨、善于求索、乐于探讨的氛围。“和”以成凝聚力,“不同”彰显事业心。
如果说“和而不同”是讲差异性、灵活性和变通性的话,那么“和而不流”则是指不随波逐流去苟同别人的错误意见,表明了不可调和性,体现了“和”的刚的一面。公证工作中定期或不定期的经验交流、业务探讨正体现了“和人不同”的内在要求。这样才能不断的改进公证服务、保证公证质量,实现公证预防社会纠纷的司法职能。
公证处内部的和谐,应该是包含能力、业绩上的公平竞争的和谐,而不是同事间相互排挤,倾轧,这种竞争会带来单位中人人力争上游、勤奋敬业的健康风气,从而增强整个单位的内聚力。公证处外部的和谐,应该包括公证处和当事人以及各个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和谐,这样更有助于公证社会公信力的实现,有利于公证事业的长远发展。试想一个公证处和当事人矛盾不断,和各个单位冲突四起,它有怎么能实现自我的发展和公平公正的目标。
四、取长补短、兼收并蓄的实用理性
中国儒家思想历来不重玄想和擎饰,而是务求经世致用、知行合一。孔子告诫其弟子:“君子欲纳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就是规劝他们少说空话,多办实事。孔子还主张“见贤思齐”(《论语·里仁》),又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述而》)儒家崇尚的事功精神和宽宏气度表现于公证工作之上,就形成了一种取长补短、兼收并蓄的实用理性。
公证工作更需要务实勤奋、谦虚谨慎的工作态度和见贤思齐、学无止境的精神境界。
【作者简介】
吴振坤,安徽省蚌埠市众信公证处任职。
北大法律信息网
相关文章:
企业解约权限制的经济效应探析04-26
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与收入的预测模型04-26
美国对外资进入的安全审查制度及启示04-26
武术服饰市场化发展探讨04-26
论改革内涵、性质与趋向04-26
在校大学生消费支出结构探究04-26
大学生创业的机遇与风险04-26
国外房地产经纪保证金及其对我国的启示04-26
投资市场的博弈分析与激励契约04-26
住房按揭贷款影响因素分析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