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零”

时间:2024-04-26 05:05:23 5A范文网 浏览: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零是一个数字,大于负数,小于正数,处于正负数之间。在数学上,零的意义不可小觑,在多个领域均见其活跃的舞台。显然,零有着深奥的数学原理,但在表象上,这些只不过是一些数字常识。人们还可以拿数字来娱乐,话说0出去玩遇见了8,指着8的鼻子尖说:“你胖就胖呗,系什么裤腰带呀!”

  然而,零作为一个数字概念,却被广泛应用到数学之外的其他领域,甚至也被官方青睐,常见于官方文件或官方发言。零被人们如此重视,似乎使零成为一个完全褒义字,不再有任何贬义了。但熟悉零的人都知道,零尽管在一些领域显得很吉利,迷信数字的人也许会将其与“机灵”联系起来,但有些情况下零又似乎显得让人厌恶,如在小孩子的教育中,零肯定不是一个吉祥数字。谁家的孩子考试得了零分,总觉得不光彩,所以才有“零蛋”之说,或者讥讽为“鸭蛋”、“笨蛋”。不过,这些故事仿佛让人觉得总是在过去。

  现在可大不一样了。时代变了,零的运用更趋向“正面化”了。现在的孩子要是考个“零蛋”,不仅不会被大人讥讽为愚笨,反而会夸这孩子可爱,倒是那些不考零分但成绩又不高者成“笨蛋”了。零的用场可远不止在考试分数,比比皆是的例子可瞬时举出一大堆。如果有机会接触某人,本不容易见面的,但一旦见到并有所接触了,便可谓之“零距离”接触。前些年,“零距离”一说极其流行。最初见到这词儿,我就颇感兴趣,便发挥无限想象力:“距离”,既然有零距离,那自然还有正距离与负距离,零小于正数,所以零距离接触要比正距离接触自然更为亲近:“距离接触”,既然有正距离、零距离接触,那么有无负距离接触呢?我想是可以有的。若干年前,在腾讯QQ上和一女网友高雅聊天,聊得如火如荼时,女方想和我零距离接触,我当即表示拒绝。对方大为不解,追问缘何不肯见面,我便借助“距离接触分类”的想象力,厚颜但又深刻地回复:虽然我不愿意零距离接触,但我更想负距离接触,企图上演变一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欢愉游戏。对方看到这番留言,哭笑不得,无言以对,羞涩满脸,只好骂句“很黄很流氓”、“男人都一样”来应付尴尬的网聊窘境。

  见面相聊,或是有缘相识,称为零距离接触,时髦至极。但如此之说,并不怎么惹人反感。类似叫人还能忍受的用法,除了零距离之外,还有一些惯常用法。如“零的突破”,往往用于诸如填补空白、创造纪录等喜人描绘;再如零售、零点、零部件、零配件、零零星星、零七八碎等,都是零在引伸意义上的传统用法,讲本分、不折腾,自无疑问。还有歌曲《零》里唱的,“不允许他人随意进入我的零度空间,宁愿孤独,懒的再去想谁”。可是,不知从何时起,零被滥用了。各行各业,无论是制定计划、确立目标,还是总结成绩、宣传汇报,都想与零挂钩。这些泛滥成灾的用法就枚不胜举了,真要搜索统计出来,或许将春运期间所有火车都调度出来也装不下!例如,零投诉、零举报、零退货、零返工、零排放、零污染、零报告、零退学、零失业、零上访、零下岗、零腐败、零违纪、零上诉、零破产、零曝光、零通报、零断电、零拖欠、零超速、零爆炸、零仿冒、零纠纷、零贫困、零成本、零假唱、零疾病、零赤字、零违章、零瘫痪、零离婚、零走私、零迟到、零早退、零事故、零违约、零口供、零首付,等等。

  反正不管零什么玩意儿,几乎都可以总结为“零问题”,即问题都在零状态,没什么问题。以零投诉为例,它常见于企事业或服务领域的宣传,如本企业生产产品或本商场销售商品、提供服务无人投诉,曰“零投诉”。如果一年内或者连续保持多少年“零投诉”,可谓万事大吉,是经营和服务成功的表现。再如,某地某时期无人举报违法犯罪案件,曰“零举报”,表征管理严格,治安良好,社区和谐。其他的“零问题”意思大致也不难理解,无需再费口舌多作解释。

  看来,零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许多单位、行业或系统已将零作为考核指标了。但问题是,零投诉、零举报等零状态固然可以反映出某行业、某领域未见瑕疵之完美状态,可是,从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来看,零状态一时正常,但永久性零状态未必一定正常,不少情况下反而是一种反常状态。将零状态一味视为正常状态,一旦形成一种治理思维,则极其危险。既然零状态作为一种完美状态,作为一种上级指令,或者考核指标,那么,在等级森严的官僚体制下,下级在执行这一严苛目标时,为了保证检查汇报中“平安无事”、“万无一失”,很难说没有任何作弊空隙。于是,为了圆满完成零状态的任务,防止出现“零”的突破,便千方百计通过各种手段让零状态人为保持。这样一来,弄虚作假的不正之风即刮起来。有举报、投诉者,自然会出现 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反应:摆平这些举报者、投诉者,以确保汇报工作、宣传成绩时让零状态堂而遑之写入纸面,象牙还真的从狗嘴里吐出来了。欺上瞒下、大忽大悠的不正之风,就是这样形成的。

  崇尚零状态的反常风气,危害还不止于此。零状态的治理思维与宣传模式,不仅没有真正消除工作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恰恰有意掩盖了这些问题。掩盖问题、回避瑕疵,祸根在于上级的零指令,目的也是为了确保宣传汇报中的零状态。殊不知,那些被人为遮蔽的问题累积到一定程度,很容易突然爆发,往往一发不可收拾,掩盖真相者将会陷入巨大被动。现实中时有发生的所谓“瞒报”,就是企图掩盖负面事实或肮脏内幕、一味追求零状态假象以逃避责任的反映,但几张脆弱的卫生纸,终究是包不住火的。

  另一方面,零状态的包装式泡沫治理,极易淡化监管功能,包括外部监管和自我监管的角色都有可能懈怠,甚至还会滋生监管行为中的腐败。被监管者为了盲目追求零状态,在被查出问题之后就想方打通监管方,设法逃避处罚,或者与媒体进行不法交易,利用所谓的“封口费”,企图免去曝光带来的困扰与烦恼。如此种种歪门邪道,说到底还是零状态思维逼出来的。按理说,面对零状态的治理目标,监管不仅不应缺位,而且应该加大并从严。可是当零状态堕落为一种纯粹的包装和媚俗的时尚时,监管又容易被零状态的谎言笼络起来,变得疲软无力,全当摆设了。但面对权力和自由,监督一旦失力,滥用以及滥用过程中的腐败就会鱼贯而来,让民众眼花缭乱、应接不暇。

  事实上,社会治理中存在的大量零问题的思维倾向,表面上没有了正值数字的连篇累牍或者浮夸臃肿,但这种治理作风,仍然是“数字政治”与“数字管理”的扭曲变形。数字出官、官出数字的讽刺早已不是新鲜事儿,“村哄乡、乡哄县、一级一级往上骗,一直骗到国务院”,挖苦的就是那些数字官僚。但只要官僚作风一天不灭,数字政治与数字管理就会死皮赖脸,迟迟不散。只是数字游戏的伎俩或花样会不断翻新,其中,零问题或问题的零状态把戏就是鲜活一例。

  诚然,零状态不是没有可能,也反映了人们对美好事物与完美状态的期待。在重大安全事故频发的今天,面对这么多生命无辜离开人世,人们无不呼吁安全生产,渴望零事故或零死亡。在医药卫生领域,药品安全事故频繁报出,假药、劣药毒死人的现实就摆在我们面前;在食品工业领域,几乎是每隔一段时间就冒出一桩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如有的企业将奶粉里搀上三聚氰胺,有的甚至干脆在三聚氰胺里搀上奶粉,丧心病狂地给大量家庭带来那么多可怜的“结石婴儿”;在矿山生产领域,瓦斯爆炸、渗水事故等接连不断,尽管媒体对“高层批示”、“全力抢救”、“没有次生灾害”等渲染报道,但仍然不能改变特重大人员伤亡的悲惨事实;在道路交通领域,因违规违章驾驶或运输导致的交通事故也是触目惊心。可以说,这些事故并非都是不可避免,总能挖出祸根,找到终局责任者。因此,为有效避免本不该发生的责任事故,对安全生产提出高要求甚至明令“零状态”、依法惩处相关负责人,是人心所向、题中应有之义。

  但零状态只有在条件具备时才属常态,条件不具备,硬性让条件成就,或恶意促成条件成就,即便保持零状态,也不能谓之常态。以零投诉为例,人无完人、物无完物,有投诉、有举报实属平常。无论是产品抑或人事,应容忍存在一定比例的投诉率、举报率,或事故率、瑕疵率。无论是个人、家庭还是企业、社会、国家,零状态只是万物众生状态之一种,不可能是全部。否则即为反常,或曰变态。因此,常态社会不可能全部是零状态。即便倡导和谐社会,也不等于一切都是零状态,不存任何瑕疵。全部是零状态的社会是变态社会,不是常态社会,更不是和谐社会。这不是人为扭曲的结果,就是绝对空想的产物。

  可见,一哄而上,片面强调零状态,与社会发展的客观事实不符,本质上违背辩证唯物论;不加区分地以零状态作为行业要求与考评指标,言必称零,与社会变化发展规律不符,本质上违背唯物辩证法。所以,唯零是从的思维模式与管理方法,既没有认识到物质决定意识的科学原理,也没有认识到事物两面性的科学原理,本质上是反科学的教导,非常荒唐。在高喊马克思主义大旗指导的国度,却大无畏的充斥着违背老祖宗的奇谈怪象,不能不叫人瞠目。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一面向民众灌输先哲高论,一面又不允许民众犯错,更不容忍犯错之后客观宣传,而是只允许正值或零值,一旦出现负值,就前怕狼后怕虎,担心负面效应,仿佛一有负值,长江黄河就会泛滥、长城就会崩溃倒塌,或者发生地理基因突变,一夜之间异化为火山那样凶猛可怕。其实,当局者不可不必有如此恐惧之心。

  不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吗?我想,实事求是就必须承认数字有正有负有零的划分,有零有正面,也有负,应尽量避免负面或负值,但也应承认有其不可避免性,这才是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就必须首先对当事官府或官员彻底洗脑,逐步减少直至消除敏感思维,就像本文作者曾在《我不敏感你敏感》一文中所言,全力破除陈旧腐朽的“敏感文化”、彻底根治顽固不化的“敏感毛病”。在思想上承认负值与负面,并开放怀抱,坦诚布公,不要再折腾来折腾去,绞尽脑汁地摧残那可爱又无辜的“零”了。一概回避负值、负数或负面而用“零”说事,动辄拿“零”论功过,扯“零”作旗帜,只不过是掩耳盗“零”罢了!改革开放三十年,老百姓已不再像过去那般愚昧,忽悠百姓的花样也到了该翻新的时候了。更何况,在一个文明国家、法治社会,老百姓本来就不是用来忽悠的玩具,而应是评说国家、议论政府与改造社会的真正主人。

  这么说来,当“继续解放思想”的最新宣传口号响彻万家的时候,黎民百姓固然应使自己思想继续解放,但那些当官的、掌权的、说了算的,更应以身作则,领好队、带好头,消除蹑手蹑脚的顾虑心态,提振执政信心和治理底气,率先真正从解放自我思想做起。怎样继续解放思想?如果一定让我支个招,那就是:认真梳理五花八门的零口号、零命令,严肃思考零与问题、零与权力、零与监督、零与社会,一言以蔽之,一切从“零”开始!

  2009年2月23日下午于上海

  ————————

  作者联系方式:

  电子信箱:tsageng@sina.com

  法律博客:http://tsageng.fyfz.cn

  【作者简介】

  李绍章,笔名土生阿耿,上海政法学院法律系民商法教研室教师。

  来源: 北大法律律信息网

  

相关文章:

沈志先:在实践中推进司法改革04-26

以参与式预算改革作为公共财政突破点04-26

中国司法改革动因检视04-26

方便诉讼与防止滥用司法资源机制之探讨04-26

试论人民法院如何贯彻落实“三个至上”04-26

游离于法律边缘的“人肉搜索”04-26

宪法秩序下经济法法权结构探究04-26

“十一五”视野中的法治政府建设04-26

新西兰橄榄球协会纪律处罚程序公正研究04-26

我国要引入授权资本制吗?04-26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