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12日,西北政法大学进行政法类招聘会,作为一所培养专门法律人才的政法类院校,西北政法的法科学子就业境遇至少可以印证和说明法律专业学生在2011年的大致就业状况。于此,我专门走访了多家律师,询问各律所可以给予法科学子初入律师职业的初级待遇。从走访的二十余家律所来看,只有不到五家律师可以给予法科学子基本的生活保障,有的律所给予律师助理或实习律师每月八百元左右的基本生活保障,外加参与案件的提成收入;有的律所给予律师助理或实习律师一定的生活补贴,补贴数额可以维持在西安市的基本生活开支,这样的律所对待初入职场的法科学子来说已属难得,也颇为让人欣慰,毕竟,相比于这些律所而言,多数律所对律师助理或实习律师实行的是零工资,待律所对律师助理或实习律师考察结束后再予以定夺是否给予相应工资待遇。这即让诸多有些律师理想的法科学子退而求其次得选择其他法律职业。
按说,律所给予律师助理或实习律师每月基本生活保障,让他们初入律师职场毫无后顾之忧安心执业,于律所而言,这样的生活保障开支微不足道,但就是给予年轻律师每月一千元左右的工资,多数律所都不愿或不想向助理或实习律师支付,多数律所在招聘法科学子从事律师助理或是实习律师期间,毫无基本生活保障,这样,不给工资的律师行业能吸引多少法科学子入行,能留住多少法科学子安心执业,对此,招聘法科学子的律所作何感想?不知你们基于什么不愿为这些法科学子保障基本生活?有律师呼吁,如果一家律所难以保障年轻律师基本的生活开支,那么,请你不要招聘法科学子,但是,在西北政法的招聘会上,我依然见到多数律所不愿给予法科学子哪怕每月基本生活开支的工资待遇。
另外据调查,前段时间,北京市最新的居民收入公布,律师行业又成为“贫富差距”最大的行业,年收入最低的不足每年两万元,而年收入最高的近七十万,前者是后者的37倍之多。看到律师行业这样的“贫富差距”,估计足以让一些法科学子对这个赚钱的行业有所深深偏爱,但现实却让多数法科学子进不了公检法才选择当律师。毕竟,律师行业的确很赚钱,但不是每个律师都能赚钱,也的确能赚钱,但不是每个律师都能赚到钱。年收入愈七十万的肯定是老律师,经验丰富不说,运筹各类社会关系也游刃有余,而年轻律师出入茅庐,办案经验不足,社会关系欠缺,如果再没有年长律师细心和耐心培养,那么,收入自然有时难以支撑基本生活开支。在“贫富差距”过大的律师行业中,基于前期进入律师行业入不敷出的现实,多数法科学子因为此条限制而退却律师行业亦是不争的事实。当然,一些怀有律师梦想的法科学子并不会因为前期的生活艰辛而退却,他们依然会一如既往的坚持和守护法治理想,直至实现自身的律师梦想。对于这些只把律师作为职业理想的法科学子,律所当然喜欢,也愿意倾心培养,但是,不给基本生活保障的律师行业,能让多数法科学子怀有这样的理想而毫无后顾之忧呢?能让多少法科学子怀有这样的理想而矢志不渝呢?
在关于法科学子的律师梦想中,多数学子羡慕律师职业的高度自由和收入的相对颇高,但是,对于律师应该具备何种能力和品质,自身应在法学教育中如何培养自己的律师办案才能和才学,多数法科学子却少有人关心和关注,或是说,多数的法科学子想做律师,但只有少数人能做律师,这也印证了一些律所找不到合适人才的困境,一方面是法科学子求职难,一方面是一些律所找不到合适的律师储备人才,这两个矛盾相互映衬的结局就是法学教育和律师实务之间的严重脱节和断层,由此导致了法科学子在法学院期间未能训练和培养好从事律师职业的基本技能和思维,也势必导致在应聘律所时无心插柳。在我认识的一位律所合伙人,他愿意给其助手高工资,但是却苦于招不到合适的助手让其精心培养让其尽快成才出道,这样的困境实在让人叹息。而在我所接触的一些律师招聘助理或是实习律师的选拔标准上,多数律师慨叹招不到自己认可的人选,也即是说,一些律师苦于招不到自己满意的助手,难以对刚毕业的法科学子培养其进入律师行业情有独钟,也没多少心思愿意花在一些无心做律师的法科学子身上,而法科学子自身从事律师职业的素养欠缺和思维僵化也阻碍了律所乐意招聘他。于现今的法学教育来说,在培养学生的律师思维和办案思维上教授了什么?在为学生传授律师办案技巧和技能上做了什么?在课程设置上让学生深切了解和掌握律师行业的属性和本质时传授了什么?这是西北政法以及其他各类政法院校应予反思和重视的地方。毕竟,诚如一些律师所言,在应聘的法科学子中,一些学生连基本的礼仪都不懂,参加招聘会就如逛商场,毫无秩序和规则可言,问其关于律师方面的问题,竟然一问三不知,有时连同基本的律师办案程序都不甚清楚,更别说对社会热点法律事件的关注和独到见解及思考,让其谈谈对律师的看法,竟然口如悬河地谈论律师能如何赚钱,丝毫不提律师的社会责任和社会担当,丝毫不谈自身具备了做律师的何种素养和技能,这样的法科学子,律所怎会招聘他呢?再者,于一些律师而言,自己精心培养的律师后备人才,指导律师很是赏识,年轻律师也较为上进,双方之间一拍即合,但是,年轻律师一边身在律所,一边还准备着公务员考试,等到公务员考试录取之际,也即是其离开律所之时,那么,律所和指导律师精心培养的储备人才即付之东流,而一次次的人才付之东流多少会损伤律所和律师培养年轻律师的积极性,那么,为何这些已经踏进律师行业的职场新手忍痛割爱般逃出律师行业呢?除了收入之外,律所和年长律所对年轻律师的培养长效机制和关心关爱也应该予以重视。
按照西安市的生活标准,律所给予律师助理或是实习律师每月八百元左右生活费,如果年轻律师可以拿到提成的话,一个月收入也有1500元左右,那么即可以在西安地区有保障地生活,但是,除了这每月八百元的生活开支外,再无其他提成,有多少年轻人可以坚持律师职业梦想一直走下去,这是一个值得深思但却可以得出大致答案的问题。一位刚毕业的大学生,初入律师行业,每月收入八百元,而且维持一年或几年之久,那么,这样的青春何以绚烂?多数人在坚守一年左右或是更短期限内多会选择离开,毕竟,他们看不到未来生活的多彩斑斓,而且也难以看到未来生活的改善之趋势,所以,他们选择退出律师行业,进而选择稳定的公检法系统。在此,有的年长律师会说,这些刚毕业的法科学子自身毫无经验可谈,也代理不成案件,让他们跟着年长律师学习就是对他们最大的回报,所以不应该给予生活补助或是给予额外的工资,那么请问持如此观点的年长律师,这些已经踏入律师行业的年轻学子,他们毕业之后的生活来源何在?他们毕业之际的经济问题谁来负担,如果进入律师行业连自身的生活都无法顺利解决,那么,如何让他们安心从事律师职业?又如何让他们静心开拓崭新的律师职场。
这些对年轻律师缺乏关心和关爱的律所或是律师,足以让诸多法科学生对律师职业望而却步,这也就是法科学子不愿当律师的缘由之一,因为,基本的生活都无法保证,又谈何保护他人合法权益?不知全国律协和各省律协得知或是已经明知此种情况后会作何表态,又会采取什么行动?法科学子毕业之际进入律师行业,多数工资待遇维持在温饱线之上下,这样的生活境遇怎么让他们坚守法治理想?这样的生活窘境如何让他们安贫乐道律师行业?虽说陕西律协开创全国之先河,对刚毕业的本地法科学子拿出财政补贴予以支持,陕西省律协于去年出台的律所见习生计划中,律协给每位去律所的见习生一月600元,让律师再给100—200元补贴,那么,每位律师助理或是实习律师即可以获得每月700—800元的工资收入。这于一个刚毕业的学科学子来说,在西安地区如果再加上协助律师办理案件的提成,多少可以支撑在西安地区的日常开支。待日后自身办案能力和业务素养不断增进的情况下,收入会诸多增加,这样,一些法科学子还可以毫无后顾之忧地继续在律师行业中坚守下去。但是,多数律所对律师助理和实习律师却毫无工资可言,只以省律协给予的每月600元补贴作为招聘助理或实习律师的工资待遇,有时连外加的律所应给予每月100—200元的补贴都舍不得给予,这样的生活境遇又如何让法科学子一直坚守律师梦想?基本生活都无法保障,更可能无法看到希望,法科学子为何还要选择当律师?这是一个现实的问题,更是一个紧迫的问题。所以,我一直呼吁,全国律协应该拿出一些基金支持法科学生进入律师行业,加强和法学院的合作,让在校法科学子即感受到成功律师的学识和水准,让他们深切了解律师应予具备的才能和才华,鼓励法科学生关注和关心律师行业,激励法科学子涌进律师行业,特别是一些律所,要有尽责和尽职的社会担当和社会责任,为社会和律所培养律师的后备人才,让法科学子源源不断的充实到律师队伍中来,这样,律师行业才能不断发展壮大,律师行业的春天才会慢慢到来。
而对于一些律师不愿培养年轻律师的想法,有人言,律师行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行业,培养了徒弟会饿死师傅,毕竟,当徒弟翅膀硬了后,会和师傅抢饭碗,那么,谁还愿意倾其所有的培养年轻律师呢?对于律师培养的师徒关系——应平等而不失衡,言传并且身教;而在师徒利益分配上——应公平但却不能“青年律师办案,年长律师拿钱”;在师徒团队合作上——共事方有共进,共进方可共赢。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逐步发展,法律纷争会不断增多,那么,律师人数也会势必增加,年长律师对年轻律师的培养不仅可以减轻其处理相关事务的繁冗程序,亦可以让律所人才储备蒸蒸日上,毕竟,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律师都会面临体力不支的现实,而一家律所要想长久发展,非得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新鲜血液不可,那么,招聘年轻律师并努力培养其成为独当一面的招牌律师就属必然,对于培养徒弟饿死师傅之说法,多半基于师徒关系紧张而且在利益分割上有矛盾之师徒,但是,更多年长律师应该以自身的学识和技能,让年轻律师有的学习,有的长进,有的保障,有的未来,这样,律所才会不断扩大业务范围和业务量,律师个人也才会腾出更多时间处理大案要案。
也有人担忧,律师行业本是一个流动很大的行业,就算一家律所倾注巨大心血培养后备人才,日后却不一定能留住人才,说不定人才培养好后是为他人做了嫁衣,转眼这位年轻律师就跳槽到另一家律所,那律所的培养岂不前功尽弃,对此,我们首先需要反思是什么原因导致年轻律师吃水忘了挖井人,吃奶忘了亲生娘,这些年轻律师选择离开的原因何在?除过一些法科学子不想继续从事律师行业外,一些年轻律师选择从一家律所转到另一家,终归会有原因?如果律所惜才如金,舍不得这位年轻律师走,但又不得不放人,最终,律所因为一位人才的离去而选择不再对培养年轻律师上心和尽心,这未免是因噎废食之举。对于被律所看重的人才离去,律所和律师应该反思的是,缘何这位年轻律师不愿待在本所继续发展,本所在律师管理和律所文化上有何不妥或不当之处,以便未来进一步改进。年轻律师在一家律所执业最看重的是什么?一家律所能否给予年轻人充分的发展机遇和空间?能否能让年轻人安心执业快乐建业?这些,都需要律所和律师反思和查找原因;第刑法学近3年论文/d/file/p/2024/0424/fontbr />二、哪怕自己为其他律所做了嫁衣,那么,在某一地市,其他律所的律师多为自家律所所栽培和培养,那不也是一种荣幸和欣慰,毕竟,能为某一地市或是更宽泛地域内的律师队伍培养人才不也是一种成功之举,以此正说明这家律师的实力雄厚;第三、年轻律师的跳槽总有原因,作为律师的执业单位,律所应该给予年轻律师一定的宽松环境和上进空间,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关怀,例如,有的律所会在律师生日之际举办相关庆祝活动,让年轻律师感受家的温暖,每周有案例研讨以此加强年轻律师的案例分析能力,月月有法律专家的热点讲坛,年年有律师界或法律界的学术讨论,定期不定期的有年长律师为年轻律师授课讲学,在解决年轻律师的经济后顾之忧上,有律所统一为每位年轻律师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外加指导老师给予的参与案件提成,这样,即免除了年轻律师继续坚守律师梦想的后顾之忧,而且让年轻律师感受到到了这个集体的温暖和关怀,这样,律所还愁留不住人才吗?律所还慨叹年轻律师不安心执业吗?当然,除此之外,一些律所在吸引人才上可以说是招数尽显,各类对人才的关怀和关心之举让人感动,关键在于,法科学子是不是被律所看重的人才苗子,法科学子如何成为被律师认可的人才潜力。
对于年轻律师培养——律师界少有关注但却很紧迫现实,律师界很少重视但却颇为棘手难解,律师界少有人探索但却不得不面对和应对;当这些法科学子满怀激情走进了律师行业最终却不得不选择离开;当他们拿到律师执业证,但却苦于没有案件可带而不舍离开;他们虽然勤奋好学但却依然能力增长缓慢;他们已经入不敷出所以不得不忍痛割爱;他们量力难行所以另寻出路;他们收入微薄所以选择另谋高就。因此,就应该有这样一些律师将自己的执业经验和教训汇总后传授给年轻律师,将自己的执业感悟和感想总结后赠与年轻律师,将自己的执业体会和体验教授于年轻律师,唯此,年长律师的这份担当才会让青年律师动容,年长律师的这种付出才会让青年律师感动,年长律师的这种言传才会让青年律师欣喜,年长律师的这种真诚才会让青年律师铭记,中国律师的未来才会绚烂多彩。
北大法律信息网
相关文章:
走进农村看执行04-26
美国国际投资法理论和实践的晚近发展04-26
论我国法律援助制度的完善04-26
论我国的法律援助制度04-26
政府有权拆小产权房吗?04-26
中国社会信任的解体及其结果04-26
“为人民”要唱好“三部曲”04-26
法律的权威在于释明04-26
配合防疫,归国人员义不容辞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