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的实施看我国立法工作的与时俱

时间:2024-04-26 05:02:09 5A范文网 浏览: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2007年5月下旬以来,云南暴雨肆虐,163人死亡。

  2008年1月以来,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遭遇罕见的冰雪灾害,交通、电力、通讯等遭受严峻挑战,百姓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2009年春,中国北方12个省市自治区遭受了五十年一遇的大旱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旱灾。主要原因是,这些地区三个多月无有效降雨,导致1.6亿亩农田遭受严重旱灾。

  2010年7月27日晚,吉林省中南部和东部普降暴雨,吉林市永吉县两座化工厂被洪水冲毁,7000余只化工原料桶流入松花江,下游形式骤然紧张,同时,第二松花江支流饮马河、伊通河受大面积强降水影响,河道水势也均迅速上涨,致使第二松花江水位涨幅较大,松原江段将持续高水位运行。

  以上材料显示,近年来,我国气象灾害发生频繁,且破坏性极大,严重危害了我国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我国立法机关审时度势,充分认识到深化、细化气象灾害立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2010年1月20日国务院第9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气象灾害防御条例》,于1月27日以国务院令第570号的形式发布,4月1日起正式实施。

  一、从《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的内涵来看

  《气象灾害防御条例》是在《气象法》的基础上进一步确立了气象灾害防御的原则和机制,确立了气象灾害普查、风险评估和区划制度,明确了各类气象灾害的预防措施,对空间天气灾害监测、预报和预警工作以及气象灾害应急工作都做出了具体规定,对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建设制度、气

  象灾害监测预警能力建设、农村地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雷电灾害防御组织管理制度等也做了进一步的规定。

  国务院《气象灾害防御条例》是我国 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部规范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行政法规,从多个方面深化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的有关内容,首次以法律规范的形式确立了气象灾害防御原则、机制,确立了气象灾害普查、风险评估和区划制度,明确了各类气象灾害的预防措施,对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和预警、气象灾害应急工作作出规定。

  刑法学近3年论文/d/file/p/2024/0424/fontbr />二、《条例》的实施深刻体现以人为本思想、与时俱进精神

  (一)《条例》确立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全社会参与”的气象灾害防御联动机制。防御气象灾害关系到各行各业和千家万户。《条例》明确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领导组织职责,确立了气象灾害定期普查制度,将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规定了政府有关部门宣传普及气象灾害防御知识,提高公众避险、避灾、自救、互救等应急能力的社会责任,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全社会参与”气象灾害防御体制,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条例》突出以人为本,强化了防御工作的社会责任。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复杂性的社会工程,需要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和积极支持。对此,《条例》突出了对居委会、村委会和机场、车站、高速公路、旅游景点等人员密集场所管理单位防御义务的规定,特别要求学校应把气象灾害应急知识教育纳入公共安全教育内容,组织开展必要的气象灾害防御应急演练。鼓励单位和个人通过商业保险等多种形式防御气象灾害风险,鼓励志愿者依法积极参与气象灾害应急救援。这对于强化社会公众依法履行防灾减灾义务的社会责任意识,最大限度防范、化解气象灾害引发的社会矛盾,切实体现防御工作对于生命权的尊重和维护,具有积极意义。

  (三)《条例》注重为“三农”服务,强化了向基层的覆盖面。《条例》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要根据本地气象灾害发生情况,加强农村地区气象灾害预防、监测、信息传播等基础设施建设,宣传普及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建立完善农村信息员队伍,开展气象科技下乡等综合措施,加大对基层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力度,最大程度减轻灾害损失,这对气象主管部门和相关单位适时开展气象为农服务,做好农村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

  北安市人民法院·高艳

  

相关文章:

论我国土地承包金制度确立的必要性04-26

浅谈我国宪法文本中的教育关系规范分析04-26

月薪八百,法科学子如何成就律师梦?04-26

学术与生命04-26

也无风雨也无晴04-26

民事权利保护差别就在毫厘之间04-26

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研究04-26

刑法修正案草案醉驾条款引热议04-26

未开发票能否成为履行合同主义务的抗辩理由04-26

司法成本与司法收益的构成04-26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