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监督,高校出“硕鼠”不奇怪

时间:2024-04-26 05:01:04 5A范文网 浏览: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近日,武汉大学原常务副校长陈昭方、党委原常务副书记龙小乐,因涉嫌巨额受贿被批捕。根据检察机关初步侦查的情况,陈、龙涉嫌受贿的金额至少数百万元。这是教育部直属高校近年揭出的又一起贪腐要案,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近年来,全国各地高校屡屡曝出腐败案件,一批校领导先后成为“阶下囚”。高校领导作为为人师表者,本应严于律己、谨小慎微,学高为师、行高为范,而这些案件的频发,说明高校已成为腐败多发区。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发展。伴随着这一进程,以前被认为是“清水衙门”的高校,参与市场的机会和活动领域越来越多,可供调配的行政、经济以及其他资源日益增多,这就留下了极大的“寻租”空间,高校腐败也日趋集中于基建、采购、后勤和招生等四大领域。

  陈昭方、龙小乐的贪腐案件并无新意和“创意”,关键在于他们为什么有机会腐败?分析原因,我们不难发现,高校领导能够腐败,关键在于对他们的监督仍处于真空地带。从表面上看,高校领导各司其职、权力分散,但分管领导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内,往往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和决定权。

  出现腐败案的这些高校,内部管理制度要啥有啥,可空有制度,没有实际有效的监督,重大事项个别人说了算。用什么教材,买什么教学设备,基建招投标确定谁家,都可以不顾制度规定、不问师生意见,公开招投标成了走过场,这难免为腐败行为提供土壤。像武汉大学这次出事的陈昭方,十多年来长期主管学校的财务、后勤部门,由于放松自律,加上缺乏监督,结果出了大事。这说明,只要高校管理人员的权力不受约束和监督,圣洁之地出现“硕鼠”,也就毫不奇怪了。

  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反腐倡廉任务将更重,这就要求高校要更加注重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解决行政权力过大、过于集中的问题,消除对高校领导监督的空白地带,增强师生员工对惩治腐败的信心。(廖君)

  来源:人民网-齐鲁晚报

  

相关文章:

【其他论文】片面实行行为定性研究04-26

【其他论文】职业化视野下的法官特质研究04-26

【其他论文】浅析影响公诉活动的八类公安侦查缺陷04-26

贸易自由化与环境政策协调发展论04-26

浅论我国工业遗产的立法保护04-26

【其他论文】论我国缔约过失责任制度的完善04-26

生态损害:风险社会背景下环境法治的问题与思路04-26

论银监会市场监管权的法律定位04-26

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法律风险探究04-26

中国官场的政治经济学04-26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