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救助法研究》序

时间:2024-04-26 04:48:08 5A范文网 浏览: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正文】

  社会救助既涉及民生问题,也涉及民权问题。民生问题更多地为经济学和社会学学者所关注,而法学,特别是公法学学者更多地关注民权问题。当然,在实践中,民生和民权往往密不可分,民生涉及的就是人的生存权问题,而人的社会政治权利又是以人的生存权为基础和前提的。

  随着世界进入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化时代,各国和各地区都不同程度地面临贫富差距拉大的问题。如何通过社会救助应对贫富分化,解决弱势群体的诸多生活困难,以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平衡发展,这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和各地区共同需要解决的课题。在当代中国,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改革开放的深入,东西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不同行业的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日渐扩大。在这一背景之下,如何保障贫困人口的基本生存权、如何强化现代政府的救助责任便成为关乎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这一问题已经引起了我国社会学和经济学领域学者的高度关注,已有诸多相应研究成果问世。但法学界对这领域的重视程度似乎有所不够,近年来虽也有一些新的相关研究成果面世,但在一定程度上仍带有其他学科的影子,欠缺法学视角的切入。特别是公法学界对社会救助问题缺少系统、深入的研究。《社会救助法》一书,集作者多年研究之所成,立足于法学的基础之上,围绕权利义务关系的基本范畴对社会救助问题展开研究,对其中最直接涉及的民生、民权问题进行了富有深度并颇有创意的探讨,可以说是弥补了公法学界在这一领域的缺陷或不足。

  纵览全书,我们可发现《社会救助法研究》具有如下几个较明显的特点:

  首先,该书研究角度和方法新颖。目前国内对“社会救助”这一课题的研究侧重点在于将社会救助作为社会保障的一部分,没有对社会救助所体现的政府与公民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进行深入论证。《社会救助法研究》从法学视野出发,以权利义务关系为视角阐述社会救助问题。将对贫困公民提供救助定性为政府的义务,并指出享有国家提供的救助和帮助是公民的权利,又进一步将其上升为法律上公民享有的“物质帮助权”。在研究方法上,该项目成果除了运用传统的分析、比较等方法外,还运用了社会调查的研究方法,充分体现了作者的现实主义情怀和对实证研究方法的娴熟运用。作者通过深入低保家庭和基层民政部门,与低保对象和民政工作人员展开访谈,获得大量的 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手资料,从而最大限度地使调查结论具有科学性、客观性和真实性。将社会调查方法应用于法学领域,这虽然不是本书作者的创新,但却为本书内容和观点的创新提供了条件。此外,该书还广泛引证了社会保障学的研究成果,显示了作者广阔的阅读视野。

  其次,该书研究内容广泛。作者从社会救助的概念、方式、分类、法律渊源、历史背景、理论基础、制度功能、基本原则等基本理论问题入手,回顾了中外社会救助的历史发展,并对我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收容救助、灾害救助、扶贫、法律救助、教育救助等各类专门的社会救助进行了深入研究。既涉及社会救助的基本理论问题,又全面详尽地阐述了各种专项救助制度;既有对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分析,又有对国外相关制度的介绍;既有对现行制度的剖析,又有对未来相关制度(如刑事被害人经济援助制度)的立法建议。可谓点面结合、理论与实践并重。该书是国内行政法学界首次对社会救助这一部门行政法问题展开系统研究的著作。

  再次,该书研究结论可操作性强。《社会救助法研究》从法学视野出发,以权利义务关系为视角阐述社会救助问题,全书始终围绕相关法学问题,从宪法规定的“公民物质帮助权”入手,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阐述了我国的社会救助制度。鉴于我国社会救助法体系不健全、制度不完善的现状,作者在比较研究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注重实际问题的解决,对未来我国相关立法提出了十分中肯的建议,例如修改宪法相关条款、制定《社会救助法》和《灾民救助条例》等。这些研究成果既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更具有相当的实用性,可为今后国家机关立法提供借鉴和参考

  本书能有上述诸多特点和创新,实属难能可贵。在现今每月、每日,甚至每时都有相应领域新书问世的“知识爆炸”的信息化时代,我之所以热心地向读者推荐此书,因为此书不仅从民生角度,而且从民权角度阐释社会救助,确实值得一读,特别是值得从事社会救助理论研究和实务工作以及对社会救助领域有兴趣的读者一读。

  是为序。(北大法学院·姜明安)

  北大法律信息网

  

相关文章:

系统理论是科学发展的应然逻辑04-26

农民工城镇非正规就业的经济学分析04-26

本轮宏观经济波动的理性思考04-26

借鉴西方经济学就业理论探析我国就业问题04-26

生态补偿机制在中国实施的可行性与途径探讨04-26

从城乡统筹发展的角度谈重庆市非公经济的发展04-26

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防科技工业建设的机遇与挑战04-26

战略环评与武汉城市经济圈生态文明建设04-26

我国外资企业转让定价及对策研究04-26

南京市城市建成区扩张的时空特征与驱动力分析04-26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