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商业贿赂的法律治理

时间:2024-04-26 04:38:04 5A范文网 浏览: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商业贿赂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而产生的负面消极产物,其实质是利用不正当手段获取交易机会。商业贿赂违背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原则.阻碍了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一大公害。要从根本上治理商业贿赂,必须充分发挥法律的作用。由于我国治理商业贿赂的现行立法还存在一些不足.因此需要进一步加以完善。

  一.我国现行商业贿赂法律治理的缺陷

  我国治理商业贿赂的相关规定散见于反不正当竞争法,刑法等法律中.但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商业贿赂的有效治理。当前我国治理商业贿赂的立法缺陷主要表现在:

  缺乏一部的统一的反商业贿赂法.相关法律规定缺乏必要的衔接。我国还没有制定统一的反商业贿赂法。刑法并没有将商业贿赂犯罪作为单独的罪名加以系统规定,而仅仅是把商业贿赂作为贿赂的一种表现形式,不利于有力打击此类犯罪。1 993年颁布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对商业贿赂的形式仅作了简单规定,已无法有效规范现实生活中曰益增多的新形式商业贿赂行为。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于1 996年颁布的《关于商业贿赂行为的暂行规定》.虽然明确了商业贿赂的定义,但由于该规定是部门规章,其法律层级太低,而且内容陈旧.无法满足治理商业贿赂的现实需求。虽然目前很多法律法规都对商业贿赂作出了相应规定,但由于缺乏必要的衔接和内在的统一,因此直接影响了商业贿赂法律治理的效果。

  对商业贿赂的处罚力度不够.违法成本偏低。我国现行立法对商业贿赂的处罚力度不够。反不正当竞争法第22条规定:“经营者采用财物或者其他手段进行贿赂以销售或者购买商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不构成犯罪的,监督检查部门可以根据情节处以1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刑法对既不属于公司、企业.又不属于国家机关或国家工作人员的其他组织或个人的经营者的行贿行为没有规定相应的罪名.从而无法对其进行定罪处罚。此外,附加刑的设置存在缺陷.如财产刑只是在量刑较重时才能附加适用.而且不能同时适用罚金刑和没收财产刑。由于违法成本偏低,行为人为获得高额利益.往往对现行法律规定不屑一顾,从而实施商业贿赂行为。

  对商业贿赂的法律界定不明确.缺乏可操作性。现有法律规范对商业贿赂的概念界定很模糊。如反不正当竞争法第8条规定商业贿赂的主体为”经营者”。究竟何为“经营者“7其内涵和外延如何把握7是否主观故意7客观方面表现为是哪些违法行为形式和危害后果7对以上问题的模糊规定.导致实践中此类案件认定的标准难以把握。另外对于一些形式十分隐蔽,披着合法外衣的以提供色情服务,赞助子女读书、出国考察等为表现形式的行为是否属于商业贿赂.应由那类规范进行调整,人们存在不同认识。由此就产生对同一种商业贿赂行为.有的地方追究了刑事责任,有的地方则给予了行政处分。法律适用的差异给治理商业贿赂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和不确定性,影响到商业贿赂法律治理的成效。

  二.我国商业贿赂法律治理的完善针对我国现行商业贿赂法律治理的缺陷.应从以下方面予以完善:

  应当制定统一的反商业贿赂法。我国应当借鉴市场经济发达国家治理商业贿赂的成功经验,制定统一的反商业贿赂法。应当将散见于刑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及其他部门法中的关于商业贿赂行为的零散条文加以整合.将有关商业贿赂行为的实体性及程序性法律规范规定在统一的反商业贿赂法中,以维护我国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更加有效地打击商业贿赂行为。

  应当明确商业贿赂的概念及构成要件。在统~的反商业贿赂法中.应当明确规定商业贿赂的概念及构成要件:商业贿赂是指在市场经营活动中,市场参与者为了谋取商业利益而故意采取各种贿赂手段,侵害市场竞争正常秩序的行为。商业贿赂的构成要件应当包括主体、客体、客观方面、主观方面。主体应当包括行贿和受贿主体,行贿主体应当涵盖所有参与商业活动的组织或个人,受贿主体应当涵盖所有对商业利益可能产生影响的组织和个人:在客观方面.贿赂的手段应当包括财物、财产性利益和其他不正当好处《如性贿赂),贿赂的表现形式应当包括直接贿赂或者间接贿赂,实际给予或许诺给予的不正当好处:客体应当是损害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其他竞争者的合法利益;主观方面应当为故意。

  加大经济处罚力度。商业贿赂行为人是以贪财图利为主要目的,因此应通过加大经济处罚.增加其违法犯罪的经济成本。这样行贿人在行贿时.会权衡一下行贿的经济成本和获取的利益.如果得不偿失,行贿人最终可能会在高额的经济处罚前放弃行贿的打算。因此加大经济处罚能够对商业贿赂行为人形成巨大的威慑力,从而有效抑制商业贿赂行为的蔓延。

  完善相关法规规章.打击重点领域。在制定统一的反商业贿赂法的基础上.通过完善相关法规规章进一步细化相关内容,特别是对涉及工程建设.土地出让.产权交易、医药购销.政府采购.电信.金融、旅游、保险、教育、交通、零售行业、社会中介服务等商业贿赂的高发领域.要摸清这些领域中商业贿赂的具体表现形式.以相关法规规章规定详细的处理措施,以便更有效地打击这些重点领域的商业贿赂行为。

  设置举报制度。商业贿赂行为隐蔽性强.取证很难,执法部门发现案源很有限.在查处上存在着很大的难度,因此有必要设置举报制度。举报制度可以考虑如下内容:首先.可以借鉴美国的经验,通过各种手段隐瞒举报人的身份来充分保护举报人.避免举报人受到打击报复:其次.制定重奖举报人的条款,规定举报者有权按照比例分享政府对于商业贿赂者的罚款所得。通过在相关法律中设置商业贿赂举报人激励和保护制度,将会大大提高举报者的举报积极性,从而有效调动社会力量进行举报投诉,这样就能在社会上形成对商业贿赂的有效制约,进而为商业贿赂的法律治理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关文章:

简论行政程序法目标模式之选择04-26

天津滨海新区应如何规范发展私募股权投资基金04-26

国家财政资助民办高校的政策选择04-26

国际油价冲击与我国的宏观经济稳定04-26

巴西解决社会发展问题的措施与启示04-26

我国区域科学研究前沿介绍04-26

如何应对我国经济转型的阵痛04-26

人力资本存量贬损研究04-26

中国参与东亚合作的利益分析04-26

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原因及其解决方策04-26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