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大力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对策

时间:2024-04-26 04:32:05 5A范文网 浏览: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论文摘要 党的十八大首次将建设生态文明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标志着我国开始全面进入生态文明建设时期。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刚刚起步,还存在许多障碍与问题,如生态经济刚刚起步、环境资源法律体系尚不健全、环境经济政策缺乏、生态文明的环境伦理价值观尚未真正建立以及公众环保和参与意识较弱等方面,必须从大力发展绿色生态经济,健全环境资源法律制度,广泛运用环境经济政策,在全社会树立生态文明的环境伦理价值观,提高公众环境意识和参与积极性等方面大力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

  论文关键词 推进 生态文明建设 对策

  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与发展

  1987年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与联合国1992年《21世纪议程》的出台不仅开启了人类迈向生态文明的开端,而且为生态文明社会的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付出了环境、资源方面的沉痛代价,资源大量浪费、生态退化、环境污染加重、人与自然的对立冲突等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在建设生态文明成为全球所有国家和地区共同事业的今天,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对于我国意义深远。为响应国际社会关于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生态文明社会转型的号召,我国于1994年编制完成《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明确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整体战略,并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纳入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远景规划。1996年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正式将可持续发展确定为国家战略。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科学发展观。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强调要进一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对科学发展观进行了全面深刻的阐述,明确指出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宏伟目标,为我国全面步入生态文明社会指明了方向。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十二五”规划明确将“绿色发展”写入并独立成篇,表明我国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决心和信心。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更是提出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并进一步提出推进生态文明、打造美丽中国的方向与举措。这标志着我国开始全面进入生态文明建设时期。

  刑法学近3年论文/d/file/p/2024/0424/fontbr />二、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生态经济刚刚起步,环境资源问题还很突出

  目前,我国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环境污染尤其是复合性环境污染仍在加剧。与一些发达国家同期相比,我国在环境污染防治方面基本上避免了西方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在预防和控制污染方面取得了较大成效,老的环境问题有望逐步得以解决,但危险废物、重金属污染等有毒有害物质的环境风险已处于高发态势,未来十年,工业场地、重金属污染等累积型、难治理问题将在较长时期内持续存在。由于人口众多加上对自然资源长期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和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导致目前我国的生态环境不容乐观:空气质量问题严重、水体污染加剧、土壤状况不断恶化(包括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盐碱化等)、森林资源锐减、自然灾害频发。生态环境的恶化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危害。在资源能源的开发利用方面,仍然存在消费总量持续增加和综合利用率低的问题。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资源综合利用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严重滞后。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十一五”资源综合利用指导意见》中表示,中国矿产资源总回收率和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分别为30%和35%左右,比国外先进水平低20个百分点。虽然我国近年来提出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并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目标,但目前我国的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体系尚未真正建立起来,法律体系的不完善、传统产业结构的制约、融资机制和技术的限制等因素,都使得我国的生态经济虽然有较大发展空间,但生态经济发展之路还很漫长,生态环境建设仍然任重道远。相比之下,国外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探索和实践方面却卓有成效,当前,发展生态经济、推行以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为核心的“绿色新政”是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一致选择,目的在于改变高能耗、高消耗、高污染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为低能耗、低消耗和低排放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模式。

  (二)环境资源法律体系尚不健全、环境经济政策缺乏

  在法律制度保障方面,虽然近年来我国的环境资源法制建设进步很大,相关法律法规越来越完善,但是我国的环境资源法律体系并不平衡,长期以来重污染防治、轻资源保护的理念使得我国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方面的立法和研究相对薄弱,对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不够重视。虽然一直以来《环境保护法》都被视为环境资源领域的基本法,但是无论其名称还是内容更多倾向于环境污染防治,对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及生态环境问题规定较少,所以近年来理论和立法界一直在酝酿修订现行《环境保护法》,建议增加有关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相关规定,以使其内容更加完善和平衡。此外,在对城市和农村的生态环保立法方面也存在不平衡的状态,长期以来对城市环境保护的立法一直比较重视,而农村生态环保立法存在缺乏和滞后。建设生态文明,打造美丽中国离不开农村生态环境的根本改善,必须加强农业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立法。

  生态文明的建设和转型不仅需要立法的健全和完善,还需要大量环境经济政策如环境税费、生态补偿、排污权交易等手段的广泛运用,运用经济手段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的发展。与传统的行政手段“外部约束”相比,环境经济政策是一种“内在约束”力量,具有促进环保技术创新、增强市场竞争力、降低环境治理与行政监控成本等优点。环境经济政策的广泛运用也是西方发达国家环境资源保护的重要举措,通过对环境经济政策的探索和运用,不仅可以节约和内化环境资源保护的成本,还能进一步激励企业积极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从而建立保护和可持续利用资源环境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目前我国环境经济政策的运用并不广泛,主要有排污收费、城镇污水和垃圾处理收费等,且主要以污染防治为主,有关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环境经济政策如生态税、生态补偿、绿色信贷等亟待加强,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排污权收费等还在探索。这些都不利于我国生态文明的建设,应尽一步加强对环境经济政策的研究和应用。

  (三)生态文明的环境伦理价值观尚未真正建立,公众环境保护和参与意识较弱

  作为一种全新的文明发展形态,生态文明是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又一全新的发展阶段,是人类彻底反思以往发展模式弊病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更科学的发展思路,它以可持续发展为依托,以正确的环境伦理价值观为主导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和人类社会的永续发展。生态文明时期的环境伦理价值观既不同于农业文明时期依赖大自然、敬畏大自然的被动、朴素环境伦理观,更不同于工业文明时期极端人类中心主义的环境价值观,是一种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追求经济、社会和环境共同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只有从根本上抛弃长期以来以牺牲环境资源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的不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在全社会树立生态文明的环境伦理观,才能真正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然而目前,虽然中共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科学发展观,但真正在广大民众心中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尚需时日。我国广大群众在农村,农民文化素质偏低,环境保护意识淡漠,公众参与积极性不高,对生态文明的理解和接受需要一定的时间。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在整个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美丽中国的美好愿景中占据重要的基础性地位,只有实现了农村生态文明,才能保证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总体目标的实现。西方发达国家就十分重视对公众环保意识的培养和提高,大力提倡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加强对公众进行有关环境质量和生态平衡的教育,引导公众绿色消费,规范公众在工作、生产、消费和生活过程中的环境友好行为等。如美国早在1970年就通过制定《环境教育法》,加强对公众进行有关环境质量和生态平衡的教育,为此,联邦政府教育署专门设置了环境教育司。日本则通过政府、协会团体、教育机构、企业所开设的体验式、参与式教育宣传,使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理念深入人心,并体现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和国外相比,我国民众生态环境意识仍需加强,生态文明的环境伦理价值观须尽快确立和强化。

  三、大力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

  党的十八大报告已经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描绘了蓝图,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为大力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借鉴国外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进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

  (一)大力发展绿色生态经济,改善生态环境问题

  生态文明时期应着力发展生态经济、绿色经济。201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又被称为“里约+20”峰会)围绕“可持续发展和消除贫困背景下的绿色经济”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机制框架”两大主题展开讨论,为国际社会共谋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又一重要契机。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到突出地位,提出要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要从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以及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等方面进行生态文明建设。这也是对近年来国家大力倡导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又一重大推进。生态文明的本质就是可持续发展,走绿色发展道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和人类社会的永续发展。在全面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今天,积极推行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等生态经济,无疑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应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发展生态经济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国情,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加大经济结构调整,逐步推进包括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在内的生态经济的发展和普及。国家应从法制、经济、技术、宣传教育等多方面大力推进包括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在内的生态经济建设,真正转变经济发展模式,为打造美丽中国提供重要支撑。只有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才能从源头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逐步改善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

  (二)进一步健全环境资源法律制度,广泛运用环境经济政策

  健全完善的法律体系无疑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法制保障。美国、日本、丹麦等西方国家不仅重视立法的龙头作用,而且非常注意法律体系的健全和完善。针对我国环境资源法律体系尚不健全的现状,应尽快完善相关立法,其中包括加强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立法,改变长期以来重污染防治、轻资源保护的理念,平衡环境资源法律体系。当务之急是尽快完成对现行《环境保护法》的修订工作,从立法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基本制度和主要内容方面进行全面修订、补充和完善,使其更加符合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真正成为环境资源领域的基本法,对其他相关法律法规起到统领和指导作用。除环境资源领域的基本法以外,还应加快有关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的立法步伐,弥补相关立法空白。对现行相关环境资源法律法规还要进行及时清理和修订,保持立法的与时俱进。立法完善之外还需要相关制度的进一步健全,应在充分发挥现有制度优势的基础上,对于较为薄弱的制度设计,应进一步通过立法加以完善,如对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等重要的预防性环境管理制度,应进一步发挥其优势作用并不断加以完善。对于较为薄弱或空白的制度如公众参与制度、生态补偿制度和排污权交易制度、生态税收制度等,应进一步加大制度建设和探索力度,积极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环境资源制度安排。

  在环境经济政策方面,应进一步加大排污收费力度,继续完善城镇污水和垃圾处理收费,积极探索生态税、生态补偿、排污权交易、绿色信贷、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等环境经济政策的推广和应用。“十二五”期间,环保部将在八大方向创新环境经济政策,包括提高排污费标准、征收“两高”产品消费税、发行环保债券等。具体而言,主要包括完善环保收费制度、积极推行“费改税”、深化绿色金融政策、改革环境价格政策、完善绿色贸易政策、建立健全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机制、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以及完善公共财政支持环保的政策等八个方面,为我国环境经济政策的研究和应用指明了具体的方向。环境经济政策体系是国际社会迄今为止,解决环境问题最有效、最能形成长期制度的办法,在环境政策体系中的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的环境经济政策都是作为政府环境管制政策辅助手段存在的,长期的应用不足或缺乏,不仅造成环境资源成本的廉价,而且导致环境资源市场化配置的障碍。应在加大环境经济政策创新力度的基础上加大推广和应用力度,充分发挥其中环境政策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三)在全社会树立生态文明的环境伦理价值观,提高公众环境意识和参与积极性

  正确科学的环境伦理价值观是生态文明的重要内涵,公众较强的环境意识和积极参与是生态文明的重要体现,只有在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价值观指引下,较高的公众环保意识和积极参与下,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才能真正实现。要在全社会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引导公众真正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价值观,深刻认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尊重大自然,热爱大自然,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积极参与环境保护的决策和实践当中。同时还应进一步完善公众参与机制,拓宽参与途径,丰富参与方式,保障公众环境知情权,真正实现生态文明建设领域更广泛的公众参与,这不仅关系到我国生态文明、美丽中国目标的实现,更是衡量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民主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相关文章:

试论美国判例法的客户名单商业秘密属性认定04-26

试论船舶碰撞造成油污损害民事赔偿的责任主体研究04-26

试论企业破产法中撤销权制度的立法现状及其完善04-26

简论企业民间借贷法律问题研究04-26

几类特殊人群应否赔偿误工费?04-26

我国横向财政转移支付法律制度研究04-26

试析中小股东权益保护兼完善公司法04-26

多元环境纠纷解决机制完善探析04-26

试析出租房装饰装修物纠纷的处理04-26

对美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法律责任分析04-26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