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本文着眼于当前领导干部科学决策能力的提高,从如何清楚认识科学决策,为什么要重视科学决策,以及如何实现科学决策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为领导干部科学决策能力的提高提供理论的探讨和实践案例的分析。
论文关键词:领导干部 科学决策 决策理论
毛主席曾说过:“领导者的责任,归结起来,主要的是出主意,用干部两件事。”这个出主意就是对于决策的一种通俗的表述。的确对于对领导者而言,决策的成功就是最大的成功,决策的失误就是最大的失误。提高领导干部的科学决策能力对于领导干部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一、领导干部要正确认识科学决策
什么是科学决策,这对领导干部而言是很重要的。因为只要正确认识了科学决策,才能进而做到如何实现科学决策。科学决策是指在科学的决策理论指导下,以科学的思维方式,应用各种科学的分析手段和方法,按照科学的决策程序进行的符合客观实际的决策活动。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
(一)科学决策必须要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作为领导干部,工作中的一切都要以维护人民群众最根本利益为出发点,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全体人民的共同利益与部分群众的特殊利益的关系,这些都是领导干部在工作中要处理好的,当两者发生矛盾时,决策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为根本价值取向。
在对于湖南省洞庭湖小纸厂的处理问题的决策上就体现了科学决策的根本出发点。前些年,湖南省洞庭湖区众多小纸厂年直排废水达上亿吨,导致湖区整体环境污染非常严重,水质非常差,鱼类减少。当地群众的生活受到了严重影响,多次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然而这些纸厂每年可以为地方增加税收4亿多元,而且还能安排几万名的职工就业。如果关停,还将影响当地苇农的眼前利益,这一个群体也有将近15万人。经过反复权衡,决策者最终认识到关停小纸厂关系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关系洞庭湖区人民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不能因为一时的眼前利益而忽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因此,果断关停了湖区234家造纸企业。在关停的过程中,也充分考虑了苇农的利益,和职工的利益。利用各种方法为他们进行补偿,并且出台了具体的政策和措施,保证各方利益。在关停造纸企业后,洞庭湖水质改善非常明显,由四类上升为三类,生态环境也有了非常明显的改变。
(二)科学决策必须要坚持从实际出发
科学决策不是凭空想象,不是纸上谈兵,而是要对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要对实际情况了解非常清楚,对问题分析得非常透彻,进而深刻把握解决的方法。“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同样没有调查更没有决策权,要坚持把调查研究这一个我们的优良传统作风发扬光大,力争在做每一次的重大决定的时候都从实际出发,都认真调查研究,让调查研究的成果作为决策的重要依据。如果不坚持这一重要立足点,就将导致决策的失误。
如安徽省淮北市在2000年做的发展转型决策。淮北是我国五大煤矿基地之一。在2000年,淮北市的决策者提出要建设一个现代化的工业、商贸、旅游城市,使淮北这座煤城彻底改变工业城市的面貌,成为一个供人们休闲旅游地“绿色家园”。决策具体体现为,要在淮北市建立亚洲最大的高尔夫球场;要新建飞机场,请东南亚的大财团的老板开着私家飞机来淮北打球;投资30亿建设一个“东方温哥华城”。做这个转型决策时没有充分考虑到淮北市的实际情况的,所以这个决策也不可能实现预期的效果。高尔夫球场工地成了荒地,温哥华城在挖了4个大坑之后,没了下文。“绿色家园”成了半拉子工程。淮北市的这个发展转型决策引来舆论一片哗然。
因此领导干部在做出决策之前一定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进行调研。同时,要坚持用联系、发展的观点,对来源于实际的情况和问题进行全面综合地概括、分析与总结,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切实把握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这样做出的才是科学决策。
刑法学近3年论文/d/file/p/2024/0424/fontbr />二、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科学决策
任何地方一个看起来并不关系甚大的决策都将影响社会的稳定,这当中就充分体现了科学决策的重要性。
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说到要“不折腾”,这句话非常朴实,但是却清楚而深刻的总结了改革开放三年的历史经验。同时也反映了全国人民最真实的愿望。然而要做到不折腾,不是说不做事,不管事,相反是要正确的做该做的事,在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坚持科学决策。坚决杜绝劳民伤财的“学费工程”、有始无终的“烂尾工程”、华而不实的“形象工程”与“政绩工程”,使有限的财力、物力,为人民群众发挥最大的效益。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决策的失误有时候比腐败更可怕。一个失误的决策将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而且还有可能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
我们党和国家的风斗历史都证明了,必须要有科学地决策,我们的伟大事业才能顺利向前发展,社会才能稳定进步,才能赢得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反之,如果决策出现问题,那么就会造成巨大的影响,本身取得的成绩就压失去,我们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就可能受到损失,人心就可能会背离。
要实现和谐发展,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的领导干部就必须本着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去进行科学决策。必须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去做决策。务必使做出的每一项决策,都通过了严谨的论证,实际的调研,科学的分许。要让每一个决策都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要顺应事物发展的规律而且也要妇科客观现实的需求。
三、领导干部要努力实现科学决策
(一)树立科学的决策指导思想
领导的科学决策不是“空中楼阁”,科学决策的产生必然会受到一定内部和外部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干扰,要受到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的支配。如果领导干部在决策的时候,不能正确地认识和克服这些因素的影响,那么决策就有可能偏离科学决策的要求,就有可能出现偏差,进而造成严重的后果。
要杜绝这些不利因素的影响,决策者就要用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积极动员和引导广大群众参与决策。同时,一项科学抉择必须尊重决策对象的客观规律,掌握科学知识,树立系统观念,认真而审慎地决策。
(二)遵循科学的决策程序
“先拍胸脯打包票,再拍脑门作决策,最后拍屁股走人”这是人们对胡乱决策的领导干部的形象写照。这种三拍干部胡乱决策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据资料显示,1978年以后的“三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重大决策失误率在30%左右,资金浪费及经济损失约四五千亿元。如能从决策程序的角度着手规范,牢牢遵循科学决策的程序要求,那么三派干部就不会再出现。
决策虽然被称为“拍板”,但是并不是在拍板的那一下就能做到正确科学。而是要依靠整个过程的科学论证和系统分析。决策的过程是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是连续的、完整的、是紧密结合的。
科学决策的程序对于科学决策的形成是至关重要的。那么具体来看,一项科学的决策产生的程序应该要有三个主要环节,即发现问题、确定目标和提出解决方案。
首先,要善于发现问题。要关心和留意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要做到这一单,就要深入到群众中去。只有扎根群众,广泛倾听群众的呼声才能真正发现问题。
其次,要确定工作目标。就是确定通过解决问题所要达到的结果和目的。确定工作目标时要有战略眼光和系统观念,一定要坚持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相结合的原则。因此,领导干部在确立工作目标时,要站得高,看得远,又要留有余地,量力而行,脚踏实地。
最后,要提出解决方案,订出具体措施。这既需要领导干部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扎实的理论功底和文化素养,更需要领导班子的民主决策。通过健全领导、专家、群众相结合的决策机制,保证决策出达到目标的最佳方法和途径。
(三)走出决策思维的误区
值得大家注意的是决策并非是个纯然理性的选择过程。决策者是有倾向、有感想、有期望、有传承的人,而决策的选择常常必须在某种情景和氛围中做出。
半个世纪以来,决策研究者就开始研究我们的思绪在做决定时所起的作用,无论在实验室还是现实世界中,此项研究工作揭示处人们已经无意识地形成了固定程序来处理各种复杂的决定和判断,这些固定的程序被称为“直观推断”。它在大多数情况下对我们有益。例如,人们判断距离时,潜意识中已经具备了固有的尺度,景物越清晰则距离越近,景物越模糊则距离越远,正是这个简单的思维方式帮助我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顺利穿行。
然而大多数的直观推断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研究者发现人们惯常思维存在的一系列的缺陷。有些缺陷,如直观推断,表现为错觉,有些缺陷则表现为偏见,还有一些则显现为思维缺乏理性、反常。这些缺陷的最大危险就在于他们是如此的不易察觉,存在与人们思维的固有模式中,及时人们已经陷入其中,也无法察觉,以致于不知不觉中走向错误。
虽然人们不能根除思维中存在的这些根深蒂固的缺陷,但是可以学会了解并弥补他们。通过熟悉他们并掌握他们可能采取的的存在形式,人们可以确认自己所做的决策是否合理和可靠。对付这些思维误区最好的防御手段就是了解、掌握他们。领导干部要想做出科学的决策就必须走出决策的思维误区。一个重要的影响领导干部决策的误区就是“沉没成本”误区。
人在决策的时候总是倾向于能够证明以往的选择是正确的,即使以往的决策是多么的无效和不合理。以往的选择和付出在经济学中被成为“沉没成本”,意思是过去的投入,包括时间和金钱等等,对目前而言都是不可能收回成本的。只要人们理性的考虑,应该能明白沉没成本与现在并不相干,但大多数人不能摆脱它带来的心理折磨,导致做出错误的决定。
为什么人们不能将自己从过去中解放出来呢?有时候是因为糊涂,但多数时候是因为不愿意承认自己以前的错误。在这种思维误区下就可能影响你做出正确的决策。在做任何决定的时候,都需要自觉地将一切沉没成本剔除在外——无论是心理的还是经济的,因为他们会干扰你对当前问题的思考。
沉没成本的思维误区是非常不利于做出科学的决策。在这巴菲特的一句名言也学可以很好的提醒陷入沉没成本思维误区的决策者,巴菲特是这样说的“如果你发现自己已经陷入洞中,你所能做的最好的决定就是停止往下挖。”
决策的过程往往是决策者经受考验的过程,既有对知识、能力的考验,也有对品格、境界的考验。只有把科学的认知能力与坚强的党性原则统一起来,做到既正确把握客观规律又敢于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甚至不惜承担必要的风险,才能作出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正确决策,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业绩。
相关文章:
民法公平原则新诠(上)04-26
被监护人受侵害时法律救济的理论与实证考察04-26
和谐生态伦理的价值冲突与实践04-26
浅析医疗机构市场营销战略分析04-26
浅论我国出口产品的绿色营销战略04-26
浅析高校营销战略定位策略初探04-26
关于中国品牌国际化过程中的体育营销04-26
试论绿色营销战略——基于价值创造的新商业战略模式探04-26
浅析体验经济在企业营销战略调整中的应用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