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从属公司债权人利益保护

时间:2024-04-26 04:14:04 5A范文网 浏览: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论文摘要 关联企业的存在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公司债权人的利益,这不仅出现在债权人投资决策做出之前,而且也可能发生在投资完成以后。鉴于我国关联企业债权人保护方面的现实制度的不足,通过借鉴其他国家公司法的成熟立法或判例,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规范关联企业的立法模式,并提出在我国公司法中加强关联公司的投资信息公开化、严格规范关联企业的担保和健全关联公司的董事责任制度等,真正在我国建立起关联企业债权人合法权益保护机制。

  论文关键词 关联企业 债权人利益 从属公司 利益保护

  从实践来看,关联企业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满足了当前企业规模经济效益的发展需求,同时也有效避免了而已竞争现象的扩大化,因此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而产生的,其本身具有存在的价值。但需要指出的是关联企业对当前国内现行的法律法规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本文主要从公司法的角度研究关联企业滥用控制权使从属公司债权人利益受损及法律救济的分析和探讨。

  一、关联企业对从属公司债权人利益的挑战

  (一)关联交易滥用问题从理论上来讲,交易过程中的价格总是严格按照企业之间的公平合理原则来确定,但实际关联交易却是由集团利益群来控制,即通过关联交易形式以不合理的价格,将从属公司的相关资产予以转移,因此导致从属公司的资本严重不足,甚至损害或威胁着从属公司以及债权人的切实利益。

  (二)资本虚增问题所谓资本虚增,实际上就是指公司形式上资本在增加,但实质上却没有发生变化,它是对“资本三原则”中资本维持原则的违背。在当前有限责任机制条件下,股东所承担的各种责任也是非常有限的,若公司信用不是建立在公司真实资本基础上,则债权人就会被这种虚拟的资金所迷惑,错误地认为从属公司具有非常雄厚的实力,因此主动将自己的合法资本置于不确定的状态。

  (三)指令从属公司不当经营这是控制公司滥用控制权的一种表现形式,通过对公司进行控制,来获得更多利益,,降低生产经营中的各种风险,甚至指示从属公司参与不当经营获得,而自己则不参与整个交易过程。当从属公司在交易中盈利时,控制公司自然同时受益,而当交易受损时,从属公司则以其自身的所有财产承担有限责任,在这种情况下,从属公司债权人利益会面对极大的威胁。

  刑法学近3年论文/d/file/p/2024/0424/fontbr />二、从属公司债权人保护的法律现状

  (一)德国模式——关联企业的专门立法1965年,德国在《股份公司法》之中对企业做出了一项最全面的规定,德国的立法是从保护从属公司的利益来间接保护债权人的利益,在控制公司责任问题上,德国股份公司法针对合同型关联企业、事实型关联企业分别作出了规定:

  1.合同型关联企业。 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控制公司及负责人对从属公司损害的补偿责任。根据股份法之规定,控制合同条件下,合同双方在合同期限内所发生的各项亏损,难以自特别盈余公积金中获得有效补偿的,应当对另一方进行合理的补偿。同时,当控制公司负责人管理从属企业时,一定要尽可能地忠实管理义务,否则对从属企业所受的损害,应一起承担连带责任。从属于公司债权人对控制公司的直接诉权。第二,对债权人进行担保。当控制协议以及利润上缴协议出现终止时,控制企业应当对其从属企业的所有债权人的债权,自公告之日起六个月内进行申报,并对这些债权提供适当的担保。这样,就防止了控制方以终止合同为由逃避责任,从属公司的债权人相当于获得双重保障。

  2.事实型关联企业。对于事实型关联企业而言,德国通过法律规定对从属公司的相关债权人权益进行保护,但因事实型关联企业中实际情形复杂得多,要原告举证证明控制公司对从属公司造成损害,并未予赔偿,执行成本高,难度大,规定较为有限。与合同型关联企业相比,此立法明显薄弱,因而也有人将此称为“无牙之法律”。为此,德国联邦法院创设了“推定的关联企业”学说。即如果控制公司持久性的对从属公司日常经营行使控制力,则法院可认定为该公司是长期介入其从属公司参与生产经营活动,如果从属公司受到了某种损害,那么就可以推定该控制公司对从属公司的相关债权人进行赔偿,控制公司可以举证抗辩的除外。

  (二)英美模式关联企业判例分析实践中可以看到,英美国家和地区尚未有关联企业方面的专门立法,即便是公司法中所涉及到的条文也非常的少。然英美国家主要是通过司法判例对关联企业中的债权人问题进行确定,比如揭开公司面纱原则、居次原则等,具体分析如下:

  1.揭开公司面纱原则。所谓揭开公司面纱原则,主要是指公司股东在长期滥用公司的独立人格,进而导致公司丧失了其独立人格,此时公司实际上就是股东规避法律义务、损害公司债权人合法权益以及社会利益的工具,就具体法律关系中的特定事实,法院将不考虑公司形式独立人格,可要求隐形控制者,对该公司的相关债务或行为承担责任。但是,需要说明的是,在司法实践中,英美等国家并不过分依赖此原则,只是将其作一种例外原则应用,但不是对公司人格的一种彻底否认。

  2.居次原则。这里所说的居次原则,主要是指公司对其所属公司的相关债权,次于从属公司债权人的利益。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关联企业不仅经营业务上具有紧密联系外,还有大量资金相互调用、流动或借贷。这样,控制公司既扮演从属公司之股东角色,又扮演着从属公司之债权人,这就衍生一系列问题。作为从属公司的债权人,其地位不同于其它债权人是显而易见的。其可以利用自己的控制权,将债权之设定完全符合自身利益之要求,一旦从属公司经营不景气,其还可为自己的债权随时设立担保。因而在从属公司破产之情形下,控制公司与其它债权人一样,可就从属公司之财产主张清偿,甚至设制控制公司为有担保的优先债权人地位,这是极为不公平的,因此,为了保护从属公司债权人利益,英美法系的国家在其审判过程中,形成了如下规则,即从属公司清算、重整以及和解程序中,无论公司对其从属公司的相关债权是否有别除权,均应当次于其从属公司债权。后来在美国法院的判例中发展成为了“深石原则”。

  三、健全我国关联企业中从属公司债权人保护的立法

  针对实践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我们应该对从属公司全权人保护给予足够的重视。本文在全面分析各国立法与司法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国内立法之不足,针对关联企业及其从属公司的债权无问题谈一下自己的一些观点。

  (一)事前防范措施1.公司投资状况公开化、透明化根据公司法之规定,公司可向其它企业进行投资,法律有规定的除外,不得成为对投资企业债务连带责任的相关出资人。其规定对于活跃资本市场,优化公司的资本结构,以及提高资金利用率等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公司转投资行为也增加了公司债权人的风险,转投资改变了股东的目的,同时也减少公司的控制资金数量,并且有效降低了公司的偿还能力。此时,银行债权人、企业交易方,均会误以为公司的实际资本非常的雄厚,很可能会陷入利益难保的陷阱中。因此,本文认为应该通过制定相应的信息公开制度来保护关联企业债权人利益,至于公开的内容,应该是有所选择的,并非凡是可能影响到第三人利益的都应该公开。这样不但增加了运作成本,同时也使公司的商业秘密大量泄露。

  2.严格规范关联企业的担保我国公司法对公司的对外担保问题做出了规定,公司可为其关联方作担保,但必须股东大会通过,被担保股东不可参加该项表决。这是立法的进步,它对于保障债权人利益是有利的,减轻了债权人存在的风险。但本文认为此制度仍有待完善,在现实中,大股东或实际控制人通常会利用其影响力,左右着股东会的表决,使其表决公正性值得怀疑。而且在担保方式中,保证是通常的方式,是以保证人的信用为基础,而由于关联关系的存在,担保人可能出现相似的危机或是向其它关联方转移财产,以逃避担保责任。因此,在此规定中可以将担保的方式限定于抵押和质押两种方式,由于优先权的存在,可以避免担保人无力偿还,从而保证了债权人的利益。

  3.建立完善董事责任制度公司法之规定,公司控股股东、董事、实际控制人、监事以及高管人员,不得擅自利用自己的关系对公司利益进行损害。违反上述规定,并给公司造成严重损失的,要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虽在董事责任上做出了相应的规定,但其只是一种宣誓性条款,在司法实践中难以操作,不具有适用性,应该将此转化为具体的法定义务条款。

  董事在下达管理指今时应该尽一个正直的,负有责任心的企业管理人的谨慎义务,否则应该作为连带债务人对从属公司因此受到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对谨慎义务应该明确规定具体的标准,若对是否违背谨慎义务有争议,则由控制公司的董事承担举证责任。使之更好的适用。董事管理公司事务致使第三人遭受损失时,董事与公司共负连带赔偿责任更适合现在公司发展的趋势。

 

  

相关文章:

竞业限制违约与商业秘密侵权竞合案件的管辖与裁判04-26

对调解书的检察监督:角色、范围及实现04-26

第三人撤销之诉原告适格问题研究(下)04-26

第三人撤销之诉原告适格问题研究(上)04-26

民事再审审查权的核心功能及其延伸04-26

辩诉交易:强制、公正与效率之惑04-26

试析盗窃与抢夺行为的界分04-26

试论目前刑法适用范围的研究04-26

跨国界污染案的管辖权问题04-26

当前民事执行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04-26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