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会计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4-04-26 04:07:37 5A范文网 浏览: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摘要]“成本会计学”是财会专业的重点课程,也是大部分学生学成就业后的主要工作岗位—成本核算。这门课的特点是理论性强,动手能力要求高,要求学生理解透了后,方能正确的进行实务操作。这就希望我们的教学者能在“成本会计”教学中,通过“仿真实训”,用实例讲解理论,促进学生的理解,使学生掌握成本核算的基本方法,准确进行成本核算,为以后就业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仿真教学 成本会计 成本会计实践 成本核算
  
  引言
  “成本会计学”是财会专业的重点课程,也是大部分学生学成就业后的主要工作岗位—成本核算。本课程理论性强,动手能力要求高,但要教学过程中又难以实践化。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者能用实例讲解理论,促进学生的理解,使学生掌握成本核算的基本方法,准确进行成本核算,为以后就业奠定良好基础。成本核算过程是枯燥、繁琐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各种分配方法、大量的计算公式感到“力不从心”。就业后,学生大多反映 “实际用的和学的不一样”。因此,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在“成本会计”授课中教师应结合课程特点,改变传统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一、“成本会计”教学难以让学生接受的原因
  1.成本会计这门课程理论空洞,学生不理解数据的来由,就单纯的计算,单纯的照着成本会计的一般的核算过程来,收集费用,分配费用,然后在分配费用过程中选择分配归集方法,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定额法等等,但他们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课堂老师说,什么样的企业用什么样的方法,他们靠死记,完全不能理解,为什么这个企业用分批法,那个企业用品种法。由于书本上分配方法,费用归集方法各种各样,很多方法又是相似的,导致他们混乱了,一本书学完后,脑袋里有了很多种方法,可是确不知道何时用,怎么用,一到企业,更是慌了,甚至会出现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现象,一个核算过程中只要用一种方法的,却同时出现了好几种方法的现象。
  2.教学过程中理论多,实践少。财会专业是应用型专业,成本会计又是一门操作性极强的学科,不仅需要掌握成本核算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更需要在实践中学会针对不同生产特点、组织形式、管理要求,进行综合的成本核算与分析。由于企业成本核算的保密性,企业不可能让学生接触到成本核算,学生到企业去实习成本会计是不现实的。为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大部分学校开设了“成本会计实验”,但往往是资料以“语言”的形式出现,在实际工作中需要通过原始凭证得到的数据往往直接给出,容易造成理论与实际脱节,学生总是在模仿教师讲授的步骤,反复进行核算程序的演练。学生到就业单位,感觉什么也会,又觉得无从下手,缺乏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几年成本会计的教学和我几年在企业的成本会计工作经验我认识到,学生出现这样的情况,究其原因是,我们大多数的成本会计实验都缺乏数据的收集及整理过程中。学生没有通过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就很难切身的了解这个实例企业的工作环境,具体的生产经营过程。不了解这些,学生就没办法切身的去为这个企业想,为什么它要选用这个成本核算方法,这样核算有什么好处,避免了什么坏处,核算过程中要注意什么细节,要如何完善?这导致学生一套实验做完后,只是将课本上的核算方法及公司套用了一下,根本起不到锻炼他们思路的作用。笔者在企业在工作过程中总是能快的上手,我的工作心得是,思路比较清晰。每个企业的成本核算思路都大相径庭。
  3.教学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现代化现代教师教学大多采用多媒体教学,都是统一的电子教学课件,大版版的数字计算,公式选用,案例分析都是用PPT的形式给我们的学生看,导致理论及公式更是生硬,课堂毫无生气,教师没有主动带着学生跟着他的思路走,甚至教师本身都没有思路,照本宣科。
  4.教师本身缺乏成本会计工作实践经验。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力量,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和业务水平。成本会计课程对教师的要求相对较高,教师不仅应具有较高的成本会计理论知识,而且还应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现代高校教师大部分是从课堂走上讲台,对企业生产工艺流程、生产组织特点以及管理要求都不太了解,知识主要来源于课本或网络,授课时“照本宣科”,侧重于数据的计算与账务处理,很难把理论和实际工作有机地联系起来,授课不生动,影响课堂效果。就算把这些教师放到企业里去做学生未来要做的活,他们都不一定做得好,一份工作,自己都做不好,怎么能教别人做好呢,显然我们的教师是很有必要先去参加真正的实践,再回来教学的。这样才能讲得让学生信服。
  会计学近3年论文/d/file/p/2024/0424/fontbr />二、改进“成本会计”教学的几点建议
  1.充分利用校内校外资源,让学生了解成本核算流程。由于各企业成本核算不尽相同,教师在授课中首先让学生有感性认识,了解不同企业的成本核算流程。有条件的学校应组织学生到管理完善的工厂参观学习,让学生看明白一件完整产品是怎样从原材料成为产成品的,了解分步生产、分批生产是怎么回事。进入工厂前,为防止“走过场”,教师应编写好指导手册,让学生明白该注意看什么;若条件不允许,教师应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搜集有关成本岗位责任的资料,结合有关生产影像资料,上课时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正处在产品生产过程中,促使学生了解工作职责,加强责任心,同时达到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2.仿真实训,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所谓“仿真实训”,就是找一家典型企业,提供企业的基本情况,把企业某一期间的生产经营管理的原始凭证“复制”出来,也可以适当加工整理,在讲授“成本会计”时,介绍企业情况,使学生“身临其境”,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如仓库保管员、领料员、填制记账凭证的会计人员、登记账簿的会计人员;让学生明确材料收入、发出的流程,从原始凭证“读”出内容,收集数据,整理数据,让学生按着自己的原始思路进行成本核算,并就核算结果,进行成本分析,找出提高利润、节约成本的途径,充分帮助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和计算方法的理解和吸收。一些重复的事项可以省略,每个流程取一两张原始凭证即可,重在体现其工作流程,锻炼学生工作思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及与人沟通能力,克服其到企业后不知从何下手的感觉。学生一整套做完后,教师应该要求写实验总结。要求写出其在实验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及想法分歧等等,然后将实验核算过程及结果,以及总结一起收集,进行系统的查看,涉身处地的想象学生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提示他们在哪里应该转变思路,然后请做得好的学生上次去示范演讲,讲讲他的具体操作思路,及为什么这样做。这样才能真正锻炼到学生的成本核算思路。
  3.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不单纯是理论,更应该加强教师的实践工作经验积累,教师应该有充分的实践案例在头脑里,要达到每一种方法都有一个自己非常了解的企业案例,有一套非常清晰的核算思路,认真备课,提高课件质量,让课堂教学生动有趣。教学过程中就应该重点在培养学生的工作思路,而不是简单套用公式,会用各种方法计算就行。学生要学的,根本不止这个,也不是这个。他们要的,是到一个企业,该如何开展工作,是思路的问题,不是套公式计算。所以要求我们的教师是一个企业工作经验非常丰富的人,如果过去一直都没有到企业去实践过,学校应该主动要求这个教师去企业工作,给他们补贴,鼓励他们去做,这样才不会误人子弟,才是对学生付责。
  采用仿真教学,对教师和学生都是一种挑战。对教师来讲,不仅要具有较好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有一定的材料搜集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师要深入企业,熟悉业务流程,设计出接近实际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课件。对学生来说,不仅要掌握基础理论知识,还必须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需投入更多的学习时间并能合理分配时间,不能顾此失彼。这样才能使“仿真实训”教学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参考文献]
  [1]马建英.试论高职“成本会计”教学改革探析[J].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11(8)
  [2]王俊生.成本会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3]于福生,王俊生,黎文珠.高校会计专业培养目标探讨[J].会计之友,2008(23).
  [4]新世纪高职高专教材编审委员会.新编成本会计实训(第三版)[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5]俞宏,夏鑫.成本会计教学的体系结构创新及策略构想[J].会计之友,2006(6).
  [6]王铁林.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财会类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0(8)

相关文章:

电算化会计下会计核算形式的探析04-26

会计电算化问题探讨04-26

浅析会计电算化中“反记账、反结账”的利弊04-26

浅谈我国会计电算化现状04-26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待处置资产损溢核算04-26

浅谈保护投资者利益是证券监管的一条重要原则04-26

论我国证券监管的适度性分析04-26

会计电算化有关问题的探讨04-26

论私募发行中的证券监管04-26

高校实施会计电算化管理的探讨04-26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