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经营运作的重要工具,是企业管理支持流程之一,帮助企业改善未来的经营状况,衡量市场经济中企业业绩的标准,加强企业内各部门相互协调和沟通。企业要重视“全员”、“全额”、“全程”的预算管理模式。
国务院颁布的 《 物业管理条例 》 和建设部制定的 《 物业服务收费管理办法 》 中明确指出业主与物业管理企业可以采取包干制、酬金制等形式约定物业服务费用。上海也出台了 《 上海市物业服务标准与收费指南 》 推行菜单化收费,要求物业管理企业应向业主大会或者全体业主公布物业服务资金年度预决算。可见,物业管理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需要重视加强预算管理。
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日常经营运作的重要工具,是企业管理支持流程之一,与其它管理支持流程相互作用,共同支持企业的业务流程。通过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可以明确并量化企业的经营目标,规范企业的管理控制,落实各责任中心的责任,明确各级责权,明确考核依据。
一、预算管理的定义及意义
所谓预算管理,是企业对于未来一定时期内的收入和支出制定计划的一项经济管理活动,是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20 世纪初,预算管理就开始出现在企业管理的实践中, 1920 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就把预算管理作为“对分部责任进行集中控制”的重要工具。
在我国,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推行,企业预算管理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其作用如下:
1 、帮助企业改善未来的经营状况。通过编制预算,潜在的困难能尽可能地事先预见,从而防患于未然,帮助企业改善未来的经营状况,降低经营风险。
2 、衡量市场经济中企业业绩的标准。使用历史数据评价业绩,存在着两个不足:一是在市场经济情况下企业竞争、经济形势和其他因素不断变化,使得现在与过去的业绩之间缺乏可比性;第二个不足是将来的一些机会因过去不存在而可能被忽视。预算可提醒企业经营者考虑到新市场环境下可能产生的收入、成本和利润。
3 、加强企业内各部门相互协调和沟通。通过预算可以促使各部门不仅考虑本部门的工作目标,还要考虑部门之间各方面的关系;通过预算可以使每个部门、每个员工知道自己在一系列配套计划中的工作目标,促进协调与沟通,提高整体工作效率。
在我国,国有企业从计划体制下的统收统支到后来的承包制,没有经历过真正意义的预算管理。以笔者所在企业为例,是由后勤部门改制发展而来,预算管理基础十分薄弱。长期依托上级集团的良好经济收益,依靠经营目标、任期目标来笼统的进行企业规划,开支随意性大,收益和成本不能进行有机的配比。从 2001 年开始,企业开始逐步推行了预算管理,情况逐步得到改善。推行预算管理对企业了解自身财务状况,有效调动和分配资源、把握机遇、争取主动等具有重要意义。
二、预算管理与其他传统管理的区别与关系
首先要分清预算管理与企业经营计划的区别。企业经营计划是对企业一年或一个经营期间目标的一种描述,是粗线条的;而预算是对经营计划的归类、分解和细化,并用会计专业语言进行组合、阐述和解释,更加具体化、明确化和严谨化,信息量大、可操作性强、权威性强。
其次要分清预算管理与预算成本的区别。如前所述,预算是一项需要把握大量信息、投入大量精力去做,才能收到较好效果的工作,这点类似工程项目,要经过立项、可行性分析、编制、审批、执行、监督、考评的严格程序,投入的成本较大。因此,要求预算编制的时间充分,信息量充足,避免以偏概全,既然有必要投入较大的成本搞预算,就一定要经过严厉科学的论证,力求合理化,避免数字游戏;监督与奖惩措施必须配套,维护预算的严厉性和权威性。而在物业管理企业的运作中,若预算管理不到位,会造成项目核算的不完整,物业费用估算的不合理,在项目的实际管理中收不抵支,造成企业的损失。或者不得不通过减少服务内容,降低服务标准等方式,来缩减服务成本,从而造成业主不满,形成恶性循环。
第三要分清预算管理与人本主义的关系。对于企业而言,预算管理须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企业应该要把握好合理分权的度,过分分权轻易各自为战,忽视企业整体利益;但假如事事都实行集权式管理,则不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在两者之间寻找一个合理的平衡点是较为可取的。
三、“全员、全额、全程”的预算管理模式
“全员”是指预算过程的全员发动。包括两层含义,一层是指“预算目标”的层层分解,人人肩上有责任,让每一个参与者学会理财,建立“成本”、“效益”意识。企业要提高预算管理的准确性,不仅要把核算真正落实到项目管理部,还要落实到班组。通过企业各职能管理部门和生产部门对预算过程的参与,把各部门的作业计划和企业资源通过透明的程序进行配比,分清“轻重缓急”,达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
“全额”是指预算金额的总体性。不仅包括财务预算,更重要的是包括业务预算和资本预算。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不仅关注日常经营活动,还关注投资和资本运营活动;不[FS:PAGE]仅考虑资金的供给、成本的控制,还要考虑物业市场的需求、企业的服务管理能力、后备人才的储备等资源间的协调和配置。
“全程”是指预算管理流程的全程化。即预算管理不能仅停留在预算指标的下达、预算的编制和汇总上,更重要的是要通过预算的执行和监控、预算的分析和调整、预算的考核与评价,真正发挥预算管理的权威性和对经营活动的指导作用。这要求企业的预算管理和会计核算系统密切配合,会计核算过程同时也就是预算的执行过程,执行过程中的任何反常现象都应当通过会计核算系统体现出来。
置身于国际市场竞争的大环境,如何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以更好地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是大家值得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企业应该将预算管理作为有效管理手段,努力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以及对预算执行控制的有效性,切实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在市场中获得一席之地,使企业得以良性发展。
编辑:陈萍
参考文献:
1 、建设部政策法规司, 《 物业管理条例释义 》 ,知识产权出版社
2 、上海市房地产科学院, 《 上海市物业服务标准与收费指南 》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3 、南京大学会计系和江苏电力行业会计学会, 《 集团型预算管理的模式 — 江苏省电力公司预算管理的实地研究报告 》 ,中国项目管理网
相关文章:
金融会计风险产生的原因及其防范措施04-26
对防范化解金融会计风险的建议04-26
金融会计诚信体系建立的有关思考04-26
专项服务:物业管理行业不应放弃的领域04-26
谈前期物业管理交接验收04-26
物业管理职业经理素质浅谈04-26
物业管理经理人的心智模式04-26
高校物业管理初探04-26
物业管理职业经理的制度思考04-26
关于理顺物业管理主要关系问题的探讨04-26